一流的教養 | |||
這樣教孩子,將來他會感謝你 | |||
作者 | 金武貴 、 南瓜夫人 | 译者 | |
出版社 | 如何 | 出版日期 | 2017/02/01 |
出版地 | 台灣 | 言語 | 繁體中文 |
页数 | 336頁 | 装帧 | 平装/ 雙色印刷 |
ISBN-13 | 9789861364810 | 叢書系列 | |
尺寸 | 14.8 x 21 cm |
|
|
附件/备注 | 无 | ||
出版半年再刷200,000本!日本亞馬遜2016年親子教養書籍TOP1!
作者簡介
寫在前面〉培養領導能力的7大方針和55條秘訣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作者的名气去的,毕竟金武贵这个名字在教育界还是有一定的份量的,尤其是在强调东方智慧与现代生活结合的领域。到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不是那种一大段一大段的枯燥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和深入的剖析,将复杂的教育哲学变得易于理解和消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管理”和“专注力培养”那一章节的论述,它没有采用那种命令式的语气,而是巧妙地将‘自律’植入到孩子的生活习惯中,比如如何利用“留白”的时间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创造力。这些都是我在其他书籍中很少看到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指导。我尝试着在最近的亲子互动中运用了书中的一个小技巧——让孩子自己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当然是在安全范围内的),效果立竿见影,孩子似乎突然意识到了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联性,那份懂事的眼神让我感到欣慰。这本书的实用性,真的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育儿书籍汗牛充栋,大多都是东拼西凑的理论加上一些不接地气的鸡汤故事,读完后感觉什么都没记住,纯粹是浪费时间。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似乎能从一个更宏观、更具文化深度的角度来探讨“教養”的本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人文精神的尊重,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而是着眼于塑造孩子的人格底色和审美情趣。比如,书中提到对艺术和历史的熏陶对于构建孩子的世界观有多么重要,这一点在国内很多强调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很久,它迫使我跳出日常的琐碎和焦虑,去思考我究竟想把一个什么样的“人”培养出来。这种深度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而且,繁体中文的阅读体验也别有一番韵味,文字的排版和用词都显得更加考究,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这本书,感觉更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循循善诱,而非一位权威在下达指令。
评分我是一个对生活美学有追求的读者,所以对书籍的整体质感要求也比较高。《现货《一流的教養》》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散发着一种低调的奢华感,这与书名所倡导的“一流”概念是相符的。我还没来得及深读完,但仅仅是前几章关于“如何与孩子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的探讨,就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提问,更是教我们如何倾听,如何解读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过去我常常在孩子说话时心不在焉,总想快点给出解决方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养,是从耐心地倾听开始的。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近当代家庭的真实写照,无论是关于电子产品的使用冲突,还是关于同伴关系的困扰,作者都能给出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人情味的解答。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读心术”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急于评判,而是先试图去理解。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平和与自信。
评分这本书的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一流的教養’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女教育的期许。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印象是装帧设计得非常用心,那种沉稳中又不失雅致的风格,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育儿书,而是真正可以沉下心来细读的宝典。书页的纸质手感也很好,印刷的字体清晰适中,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读完,但翻阅的这部分内容中,作者提出的很多观点都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内在的韧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部分,完全颠覆了我过去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我一直觉得现代父母太容易陷入“为孩子铺路”的误区,而这本书似乎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教養”并非一味地给予和保护,而是在关键时刻放手,让孩子学会在真实的世界中摸爬滚打,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及时的精神敲打,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我期待着接下来的阅读,希望能从中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指导,让我的家庭教育之路走得更加从容和有方向感。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港台原版”和“正版”的字样总让人担心是不是溢价了,但当我真正翻开它,感受到的却是物有所值的震撼。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极高,语句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非常顺口,这点对于我这种对阅读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成功地将一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教育理念,以最贴合我们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讨论“挫折教育”时,没有简单地鼓吹“打压式教育”,而是强调了在孩子经历失败后,父母应该扮演的“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即如何在不剥夺孩子感受痛苦的前提下,帮助他们建立起修复和重建的内心机制。这种平衡感,在当今这个过度保护孩子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和稀缺。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培养“内心强大”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