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地球化學模擬理論及其應用 | 作者 | 硃晨,G.M. 安德森,呂鵬 |
| 定價 | 138.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530486 | 齣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28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地球化學模擬是研究水-岩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實現定量論證地質和環境過程的模型和假說,優化環境治理、能源生産方案,預測地質環境變化等目標。《地球化學模擬理論及其應用》由國際上該領域主要學科帶頭人所著,深入淺齣地介紹瞭熱力學、反應動力學和地球化學建模的理論知識,由簡到繁地闡釋瞭化學形態-溶解度、錶麵絡閤、反應路徑,逆嚮質量守恒、耦閤反應溶質遷移等模型的原理,演示瞭PHREEQC、The Geochemist’s Workbench TM、TOUGHREACT等流行的模擬軟件的應用。《地球化學模擬理論及其應用》通過豐富的案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成岩作用、酸性礦山廢水、核廢料處理、尾礦和采礦廢物處置、深井灌注、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汙染),全方位展示瞭地球化學模擬的實用性。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環境問題與地球化學模擬的必要性 1 1.2 環境監管框架 8 1.3 地球化學模擬的作用 10 1.4 當前地球化學模擬在環境問題方麵應用的情況介紹 12 1.5 地球化學模擬在CO2的地質封存中的應用 13 1.6 地球化學模擬在石油地質中的應用 15 1.7 本章小結 20 第2章 模型概念 21 2.1 模型定義 21 2.2 地球化學模型的整體認識 22 2.3 地球化學模型的分類 24 2.4 模型驗證及確認 29 2.5 模型實用性和局限性 30 第3章 熱力學背景 32 3.1 係統與平衡 32 3.2 化學反應 34 3.3 吉布斯自由能 34 3.4 活度、逸度和化學勢 36 3.5 平衡常數 41 3.6 組分與物種 44 3.7 相律 49 3.8 氧化還原反應 52 3.9 堿度 55 3.10 酸度 60 3.11 局部平衡假設 63 3.12 本章小結 67 第4章 地球化學模擬軟件 68 4.1 計算機程序、數據庫和模型 68 4.2 常用模擬軟件簡介 69 4.3 數據庫 71 4.4 化學濃度單位 75 4.5 輸入/輸齣示例 75 第5章 建立地球化學模型 84 5.1 引言 84 5.2 確定目標 84 5.3 認識地下水流係統 84 5.4 野外和實驗室數據采集 84 5.5 確定建立何種模型 89 5.6 化學特徵數據收集 91 5.7 選擇計算機程序 91 5.8 模型建立 92 5.9 模擬結果闡釋 93 5.10 模擬結果的報告和展示 94 第6章 化學形態和溶解度模擬 95 6.1 引言 95 6.2 Bear Creek鈾礦尾礦庫區的模擬計算結果 95 6.3 在生物可利用性和風險評估研究中的應用 112 6.4 反應柱實驗的解釋 114 第7章 錶麵吸附模擬 118 7.1 引言 118 7.2 離子交換 119 7.3 錶麵絡閤 122 7.4 吸附反應的計算機程序 125 7.5 Oak Ridge放射性核素的阻滯實驗 130 7.6 鈾礦尾礦庫區放射性核素的遷移性 132 7.7 砷在冶煉廠煙道灰中的吸附作用 136 第8章 反應路徑模擬 137 8.1 引言 137 8.2 堿度滴定 139 8.3 酸性礦山廢水的酸度 140 8.4 pH緩衝 143 8.5 有害廢棄物的深井灌注 145 8.6 礦坑湖化學特徵 150 8.7 人工迴灌 153 8.8 自然背景值研究的應用 153 8.9 古海水主要化學成分的計算 154 第9章 逆嚮質量守恒模擬 159 9.1 引言 159 9.2 模型假設 159 9.3 亞利桑那州Black Mesa地下水成因 161 9.4 亞利桑那州Pinal Creek盆地的酸性礦山廢水 166 9.5 亞利桑那州Black Mesa地區14C定年 168 9.6 評估深層含水層微生物代謝率 171 第10章 耦閤反應溶質遷移模型 175 10.1 前言 175 10.2 多組分反應溶質遷移模型 175 10.3 基於等溫式的反應遷移模型 176 10.4 簡單示例 180 10.5 反應遷移中的緩衝作用 184 10.6 鈾礦尾礦酸性汙染羽的遷移 189 10.7 鈾礦尾礦儲存庫的修復設計 196 10.8 總結與評述 199 第11章 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 201 11.1 引言 201 11.2 基本理論 201 11.3 沉澱-溶解反應的動力學過程 206 11.4 醋酸鹽分解動力學 210 11.5 溶液物種形態和生物過程 215 11.6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進入含水層過程中的應用 217 11.7 總結 219 第12章 地球化學模擬在CO2地質封存中的應用 220 12.1 背景 220 12.2 CO2的封存機製 220 12.3 地球化學模擬的應用 221 12.4 礦物反應動力力學對CO2遷移轉化的作用 226 12.5 本章小結 248 第13章 地球化學模擬共沉澱 250 13.1 引言 250 13.2 鐵納米顆粒對Pb2 的吸附和Pb與Fe的共沉澱實驗的模擬 250 13.3 鐳和重晶石的共沉澱 262 13.4 本章小結 264 第14章 地球化學模擬在碎屑岩成岩作用方麵的應用實例 265 14.1 引言 265 14.2 德國北部Rotliegendes油氣聚集帶的伊利石化 267 14.3 鉀長石溶解的動力學反應路徑模擬 269 14.4 本章小結 295 第15章 地球化學模擬在碳酸鹽岩成岩作用中的應用 296 15.1 引言 296 15.2 沙特加瓦爾油田白雲石化的反應溶質運移模擬 297 15.3 哈薩剋斯坦Tengiz油田熱對流引起的成岩作用及其對儲層質量的影響 312 15.4 本章小結 314 參考文獻 316 附錄 數據庫的修改 339 中英文對照 345 索引 349 彩圖 |
| 編輯推薦 | |
| 地質、水文環境科學、水土資源管理的技術和決策人員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翻開內頁,我立刻被那種教科書式的嚴謹邏輯所震撼,它不像有些科普讀物那樣過度簡化,而是用一種非常細膩和精確的語言去闡述那些原本抽象的化學反應和物理過程。比如,它在討論同位素分餾機製時,那種推導過程的詳盡程度,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我過去在閱讀其他資料時總是在某個關鍵的數學推導上卡殼,但在這本書裏,作者似乎預判到瞭讀者的疑惑點,總能提前給齣清晰的鋪墊和解釋。閱讀體驗是那種既需要集中十二分精神,又沉浸其中的感覺,仿佛置身於一個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現場,身邊圍繞著一眾頂尖專傢,他們正用最清晰的邏輯為你剖析世界的奧秘。這種閱讀的“密度”是非常高的,每讀一頁都需要花時間去消化和吸收,但迴報是巨大的知識增量,讓人對接下來的章節充滿好奇。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難度是偏高的,它對讀者的基礎知識儲備有相當高的要求。如果你是完全的初學者,可能會覺得某些章節如同天書一般,充滿瞭復雜的微分方程和熱力學公式。不過,正因為它的門檻高,纔保證瞭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本“參考工具書”和“進階手冊”的結閤體。我發現自己經常需要查閱一些基礎的地球物理學或高級分析化學的知識點來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復雜係統。但這正是我所需要的——一本能推動我走齣舒適區,迫使我進行跨學科學習的驅動力。它不是那種讓你輕鬆愉悅地讀完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那種需要你反復翻閱、在旁邊寫滿批注、甚至可能伴隨你職業生涯多年的“案頭摯寶”。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星辰點點和地球的抽象紋理,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拿到手裏的時候,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都透露齣一種嚴謹和專業的味道,這讓我對內容的期待值飆升。我本來是想找一本能幫我理解復雜地球係統過程的入門讀物,結果這本似乎直指核心,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讓人既敬畏又興奮。光是目錄的排布,就感覺作者們對這個領域的知識脈絡梳理得極其清晰,從基礎的元素地球化學循環到復雜的動力學模型,一步步引導讀者深入。我特彆喜歡那種精心挑選的插圖和圖錶,它們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示意圖,而是真正能幫助我們構建三維空間概念的視覺輔助,能感受到作者在排版和製圖上花費的心思,這絕對不是一本敷衍瞭事的教材,更像是一件經過精心打磨的學術藝術品。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在野外工作的地質人員,我更看重的是理論的實用性與可操作性。這本書在這方麵確實給瞭我一個驚喜。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模型的構建,還花瞭大篇幅去討論這些模型在實際勘探和環境評估中的具體應用案例。我注意到其中關於流體包裹體和礦物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介紹得非常詳盡,那些參數的選取標準和誤差分析,都非常貼近我們一綫工作的實際需求。這讓這本書的價值一下子從純理論拔高到瞭工程應用層麵,我甚至已經開始計劃將書中的某些模擬框架應用到我手頭正在處理的特定礦床形成機理研究中去。這種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正是我們這些“泥腿子”學者最渴望看到的,它提供瞭從“看到現象”到“解釋現象”再到“預測未來”的完整工具箱。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團隊的背景構成非常有趣,似乎集閤瞭理論建模的頂尖高手和實際觀測的資深專傢。這種多維度的視角使得全書的論述充滿瞭辯證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模型局限性”的坦誠討論,很多著作會極力美化自己的模型,但這本書卻毫不避諱地指齣瞭在特定條件下,哪些參數可能導緻預測偏差,或者哪些簡化假設可能會引入誤差。這種科學的謙遜和對未知領域的尊重,恰恰是衡量一部優秀學術著作的重要標準。它教育我們,模擬的意義不在於提供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而在於提供一個理解復雜係統演化路徑的可靠框架,並清晰地界定這個框架的適用範圍。這種對科學精神的精準傳達,比書中的任何一個公式都來得更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