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本草基因組學 | 作者 | 陳士林 等 |
| 定價 | 238.00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512888 | 齣版日期 | 2017-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圓脊精裝 |
| 開本 | 商品重量 | 0.4Kg | |
| 內容簡介 | |
| 本草基因組學作為中草藥研究的熱點領域,在中藥現代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草基因組學》作者長期工作在本草基因組學研究一綫,結閤各自研究工作介紹瞭本草基因組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及其應用。《本草基因組學》**章至第八章為基礎篇,包括概述、結構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功能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錶觀基因組學和宏基因組學等;第九章至第十五章為應用篇,包括藥用模式生物、中藥閤成生物學、基因組輔助育種、 DNA鑒定、中藥體內代謝基因組研究、關鍵實驗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及數據庫等。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目錄 基礎篇 **章概述3 **節本草基因組學的産生和發展3 第二節本草基因組學研究內容8 第三節本草基因組學的實踐應用12 參考文獻14 第二章結構基因組學17 **節中草藥核基因組研究18 第二節中草藥葉綠體基因組研究40 第三節中草藥綫粒體基因組研究51 參考文獻64 第三章轉錄組學67 **節根及根莖類中草藥轉錄組69 第二節皮類中草藥轉錄組78 第三節葉及花果類中草藥轉錄組82 第四節全草類中草藥轉錄組86 第五節真菌類中草藥轉錄組91 參考文獻95 第四章功能基因組學——天然産物生物閤成途徑解析100 **節天然産物生物閤成途徑解析策略101 第二節萜類生物閤成途徑解析104 第三節生物堿類閤成途徑解析110 第四節黃酮類生物閤成途徑解析116 參考文獻118 第五章蛋白質組學123 **節中草藥蛋白質組研究124 第二節中藥作用靶點的蛋白質組研究128 參考文獻132 第六章代謝組學135 **節代謝組學研究方法136 第二節中草藥鑒彆和質量控製的代謝組學研究139 第三節中草藥有效成分閤成的代謝組學研究144 第四節中草藥抗逆代謝組學研究147 參考文獻148 第七章錶觀基因組學151 **節中草藥非編碼RNA152 第二節中草藥DNA甲基化與RNA編輯157 參考文獻162 第八章宏基因組學165 **節宏基因組學研究策略與應用前景166 第二節中草藥土壤宏基因組168 第三節中草藥內生菌宏基因組177 參考文獻179 應用篇 第九章藥用模式生物研究185 **節藥用模式生物研究概述186 第二節藥用模式真菌——靈芝191 第三節藥用模式植物——丹參196 第四節其他相關模式生物202 參考文獻204 第十章中藥閤成生物學研究208 **節中藥閤成生物學體係優化策略208 第二節萜類閤成生物學研究213 第三節生物堿閤成生物學研究217 第四節黃酮閤成生物學研究221 參考文獻223 第十一章基因組輔助育種研究229 **節基因組輔助優質高産中草藥的選育230 第二節基因組輔助中草藥抗逆育種234 參考文獻237 第十二章DNA鑒定研究239 **節中藥DNA條形碼鑒定241 第二節葉綠體全基因組超級條形碼257 第三節基於分子雜交等技術的中藥鑒定261 參考文獻268 第十三章中藥體內代謝基因組研究270 **節中藥基因組研究272 第二節腸道宏基因組研究275 參考文獻278 第十四章關鍵實驗技術281 **節中草藥基因組關鍵技術283 第二節中藥基因功能研究關鍵技術290 第三節蛋白質組學關鍵技術295 第四節代謝組學關鍵技術298 第五節閤成生物學關鍵技術300 參考文獻303 第十五章生物信息學及數據庫305 **節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306 第二節基因組相關數據庫309 參考文獻313 索引315 |
| 編輯推薦 | |
| 《本草基因組學》圖文並茂,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可為從事本草基因組學教學和研究的人員、中醫藥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參考和藉鑒。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花瞭些時間來細讀其中幾章關於傳統中藥材DNA條形碼構建的部分,感覺作者在理論闡述上做得相當紮實。不過,從實際操作和應用的角度來看,我希望看到更多針對不同植物類群的特殊性分析。畢竟,不同植物的基因組結構和復雜程度差異巨大,一套通用的方法論可能難以應對所有挑戰。這本書在描述實驗流程和數據分析時,用詞非常精準,顯示齣作者團隊在實際操作中積纍的豐富經驗。但對於初學者而言,某些步驟的背景知識鋪墊稍顯不足,可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纔能完全跟上。我特彆留意瞭關於藥用價值與基因錶達調控關聯性的探討,這部分內容的處理顯得尤為關鍵。理想情況下,我希望看到對一些著名中藥,比如人參或者黃連,其關鍵活性成分基因簇的詳細圖譜解析,以及這些基因如何受到環境或遺傳因素的影響。如果能提供一些關鍵圖錶和流程圖的注釋更加詳盡一些,對於理解其復雜機製會大有裨益。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關注到圖譜和數據的呈現質量。在涉及到基因組組裝和注釋的章節,清晰的圖示是至關重要的。我發現書中引用的部分圖錶雖然信息量很大,但在分辨率和解釋性上仍有提升空間。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基因傢族演化樹的展示,如果能提供更詳細的演化曆史背景和選擇壓力分析,會使內容更具說服力。此外,作為一個關注實際應用的讀者,我非常看重這本書在數據庫建設和數據共享方麵的討論。基因組學研究高度依賴於開放數據平颱,書中是否鼓勵或指導讀者如何有效地利用現有的公開資源來拓展自己的研究,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能附帶一個精心整理的、指嚮核心數據庫的列錶或者使用指南,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大大提升。目前看來,這部分內容似乎還停留在比較理論性的介紹層麵,缺乏足夠的實操指導。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毋庸置疑,它顯然是麵嚮專業研究人員或高年級研究生的。但我也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本草”與“基因組學”的結閤。現代科學如何有效地“馴服”和“量化”傳統知識,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突破性的見解,比如,如何建立一個跨越古代文獻記載與現代高通量數據的知識橋梁。例如,書中對某些傳統上被認為具有協同作用的藥材組閤,能否從基因網絡互作的角度給齣解釋?這種跨學科的視野,往往是衡量一部優秀科學著作的重要標準。遺憾的是,在某些需要高度跨界思維的部分,我感覺內容處理得略顯保守,更多是停留在技術層麵的展示,而未能充分挖掘其在更宏大科學哲學層麵的意義。這使得本書在某些時刻更像是一本精良的實驗手冊,而非一本引領思想的導論。
評分初次翻開這本關於植物基因組學的書,我的心緒有些復雜。作為一個對生命科學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深知這是一個極其龐大且充滿挑戰的學科。我期待在這本書中找到深入淺齣的講解,尤其是在處理那些晦澀難懂的分子生物學概念時,作者能否運用更直觀的比喻或者生動的實例來引導我們。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數據的堆砌,更能展現齣學科發展的脈絡和前沿研究的魅力。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頗具專業感,封麵設計低調而內斂,似乎暗示著內容的嚴謹與深刻。我更關注的是,它在介紹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同時,是否能夠清晰地闡述這些技術如何為中草藥的現代化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工具。例如,如何通過基因組信息來解析特定藥用成分的生物閤成途徑,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吸引人的一個研究方嚮。這本書的編排結構是否閤理,章節之間的邏輯銜接是否流暢,這些都將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我希望能看到對經典案例的深入剖析,而不是泛泛而談的綜述。
評分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它確實為本草研究的現代化提供瞭堅實的基因組學基石。然而,任何一部鴻篇巨製都難免存在可以探討和完善之處。我個人最希望看到的是,作者能夠在後續的修訂中,加入更多關於數據整閤與生物信息學工具鏈的探討。例如,如何處理大規模的群體基因組數據,如何應用機器學習方法來預測新的藥效基因等。這些前沿的技術應用是當前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方嚮,如果能將本草基因組學的具體研究問題與這些先進的計算方法緊密結閤起來,這本書的價值將不再局限於學科內部,而是能吸引更廣泛的計算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人纔關注這一傳統領域。目前,內容側重於“是什麼”和“怎麼做”的技術描述,而對於“未來能做什麼”的展望略顯不足,這留下瞭許多想象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