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李白与杜甫(新版)
定价:34.00元
作者:郭沫若 著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107017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重量:
正文语种:
商品标识:
内容提要
这是一代文豪郭沫若晚年的封笔之作。此书四十年来争议不断,有论者誉之为一代“*书”。该书上篇讲李白,下篇讲杜甫。作者以其卓越的考据功底和敏锐的诗人感受,生动还原出一代“诗仙”、“诗圣”的真实生活:李白究竟是哪里人?为什么李白能一生游山玩水却不为生计愁?为什么李白会成为道士?为什么说杜甫是禅宗的信徒?为什么说杜甫嗜酒不亚于李白?作者还饱蘸情感,叙述了李杜二人的从政历程,并对当时的政治风云、权谋之争作了细致剖析,显示出一代文史大家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后的“李白杜甫年表”则呈现了一代天朝从盛世荣光到凋零衰败的气象。书中诸多观点极富创见,随手援引资料更是妙趣横生。作者语言极富诗意,行文充满活力,写法独具典范价值,不愧为名家大手笔。
目录
一、关于李白
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
李白的家室索隐
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次大失败
——待诏翰林与赐金还山
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
——安禄山叛变与永王璘东巡
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
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
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
二、关于杜甫
杜甫的阶级意识
杜甫的门阀观念
杜甫的功名欲望
杜甫的地主生活
杜甫的宗教信仰
杜甫嗜酒终身
杜甫与严武
杜甫与岑参
杜甫与苏涣
三、李白杜甫年表
附录 《李白与杜甫》是一本怎样的书
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建国后曾担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等职务。著作主要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李白与杜甫》等专著,诗集《女神》,剧本《屈原》《蔡文姬》《武则天》,译作歌德的《浮士德》等。
“康震评说诗圣杜甫也说李白与杜甫”这个部分的表述,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更具体的期待。我一直认为,诗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文字本身,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情感、思想以及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康震老师在解读诗歌时,往往能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听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诗人一同感受。因此,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康震老师能够就杜甫的“诗圣”地位,给出他独到的见解。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思想,成就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之誉?他的诗歌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生疾苦方面,又达到了怎样的高度?而关于李白,我同样期待康震老师能够阐释他“诗仙”的由来,以及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也说李白与杜甫”,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分开解读,更有可能深入探讨两位风格迥异的伟大诗人之间的联系,是他们的友情?是他们的诗歌风格的相互影响?还是他们在同一时代留下的不同印记?这种跨越性的解读,无疑会增加本书的深度和趣味性。
评分当我看到“郭沫若 著”这几个字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郭老笔下那种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文字风格。他的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总是带着一种宏大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所以,我预设这本书在关于李白和杜甫的解读上,很可能会带有郭老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感,将他们的生平、创作与唐代的社会变革、文化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会如何描绘盛唐的繁华,又会如何展现安史之乱对诗人命运和诗歌创作的影响?这让我非常好奇。我猜想,郭沫若先生可能会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光,去审视两位诗人的创作历程,去挖掘他们诗歌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而“康震评说”的加入,则为这本书增添了现代的学术气息和通俗的解读方式。我期待康震老师的评说,能够让郭沫若先生的宏大论述变得更加鲜活、易懂,能够帮助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两位诗人的作品。他或许会挑选出一些经典的诗篇,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诗句的意境,揭示创作的背景,让那些古老的文字重新焕发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图书籍”这个定位,暗示了它可能是一本严谨的学术研究著作,又可能是一本科普性质的普及读物。封面上“正版”的字样,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版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专业审核的。我特别好奇“杜甫传”和“李白传”这部分内容,是会聚焦于他们的人生轨迹,还是会深入挖掘他们的思想脉络?我会期待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观点,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让我们能够对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有一个更立体、更饱满的认识。例如,关于杜甫,除了他“穷年忧黎庶,谁不惕窃时”的悲悯情怀,他是否有过其他的追求?关于李白,除了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他内心深处是否也有过彷徨和无奈?“康震评说”的加入,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过于枯燥,康震老师的解读一定会在学术的严谨性和趣味性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设想,他可能会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或者引述一些有趣的逸闻趣事,来阐释诗歌的内涵,让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我甚至期待,书中会有一些关于李白与杜甫之间的比较分析,从诗歌风格、人生经历、历史影响等多个维度,来展现他们各自的独特魅力,以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分这本书吸引我的,首先是“正版”二字,让人觉得购买得安心,至少不会是盗版的劣质印刷品。封面上“李白与杜甫”这几个字,再配上“郭沫若 著”,这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郭沫若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家,他的文学造诣和历史眼光是毋庸置疑的,由他来解读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星辰,我对此充满期待。再加上“康震评说”,我对康震老师的讲座和解读风格印象深刻,他总能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深奥的诗歌和历史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极具吸引力。能将郭沫若的著作与康震的解读结合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在郭沫若的研究基础上,加入康震老师的现代视角和解读,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唐诗,特别是李白和杜甫的读者来说,能够拥有一本由这样两位大家“加持”的书,绝对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甚至可以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郭沫若先生的宏大叙事与康震老师的细致入微的分析,会相互辉映,让我对这两位诗人的生平、创作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的朝圣。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杜甫传李白传”让我眼前一亮,这是否意味着它将分别深入地探讨两位诗人的生平故事?我特别好奇“传”的这部分内容。杜甫的一生坎坷,从“布衣”到“诗圣”,其间的艰辛与磨砺,无疑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更多关于他颠沛流离的生活细节,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在字里行间转化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悯情怀。同样,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不羁,他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诗歌如何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盛世风貌与文人风骨,也让我充满好奇。我期望书中能够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翔实的叙述,还原这两位伟大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形象,让我们不仅仅是读他们的诗,更能感受到他们作为“人”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梦想与失落。至于“康震评说”,我更是期待他如何将这些“传”的内容与诗歌本身联系起来,或许能从历史的角度,解读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获得对历史和人生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