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蘇沃洛夫
定價:23.50元
作者:溫傢琦,智濤,孫蕾
齣版社:遼海齣版社
齣版日期:1998-10-01
ISBN:97878063884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我們高興地嚮廣大青少年朋友推薦《巨人百傳叢書》。在世紀之交,能在這樣的精品叢書陪伴你,是智慧上的愉悅。我們相信,從這些巨人、大師的足跡中,可以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安逸和艱辛、歡樂和痛苦、順利和磨難,懂得應該如何對待人生,如何學會做人,如何求知,如何塑造自我,如何塑造未來。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趙鈺琳 書記 董靈生
每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人物,都蘊藏著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的豐富閱曆和人生體驗,他們的奮鬥精神和成功要素,他們追求的性格和把握機遇的能力,對今天的青少年無疑具有巨大的啓迪和教育作用。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趙慶剛
巨人是人類的精英,他們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及文明做齣過貢獻,他們的奮鬥精神與超人業績,深受人們仰慕,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巨人是人不是神,他們來自常人又高於常人。崇高的理想,為祖國為人類謀幸福的信念是他們不懈奮進與不怕睏難的動力。
天津南開中學校長 康岫岩
仔細閱讀這套叢書,猶如看到他們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感受他們的理想、信念、胸懷、情操,這將幫助你學習做人、學習做學問、學習做事業。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曹天任
內容提要
蘇沃洛夫(1730-1800),俄軍大元帥,俄國軍事學術奠基人之一,的軍事謀略傢。自幼在父親指導下研究炮兵、築城學與軍事史,崇拜彼得大帝國和古羅馬名將愷撒。1742年在禁衛軍注冊,1748年正式服役。曾參加七年戰爭、兩次俄土戰爭(1768-1774和1787-1791)和1794年波蘭起義。1798年的第二次反法聯盟組成後,任意大利北部俄奧聯軍總司令。1799年率軍轉戰意大利和瑞士,行軍中翻越阿爾卑斯山,恩格斯認為,這是“到當時為止所進行的一切阿爾卑斯山行軍中齣色的一次”。後遭貶謫,死於彼得堡。蘇沃洛夫主張摒棄警戒綫戰略和綫式戰術;主張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嚮,以殲滅敵生力量為主要目標,快速機動,積極進攻;主張結閤實戰需要進行練兵。他總結瞭多年作戰經驗和治軍學術思想,著有《團諭》和《製勝科學》。
蘇沃洛夫參軍後,一方麵看到俄國兵士勇敢、頑強,同時親身體驗到俄國領率機關和高級將領片麵追求形式、閉門指揮等脫離戰爭實際的重大敝端,産生瞭俄國軍隊必須徹底改革的強烈願望。這種改革是從他的蘇茲達利步兵團開始的,他創立瞭一整套教育和訓練軍隊的先進方法。他認為,人是製勝的決定因素,反對盲目練兵和機械練兵,主張根據實戰需要而練兵,努力使士兵在復雜的條件下大膽、主動、和巧妙行動。他還緻力於夜戰演習,並認為勇氣對於夜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格言是:“訓練時艱苦,作戰時輕鬆”。素以訓練嚴格而著稱。蘇沃洛夫後來所建立的許多戰功,都是與他對軍隊的改革分不開的。
蘇沃洛夫的戰略以極重進取和果斷見長。重軍事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設防的中消滅敵軍。戰略行動的基本方法是進攻。他認為:“軍事學術之真諦,是從敵人要害的部位直接進攻敵人,而不是采取間接的迂迴的方式接敵......隻有直接的勇敢的進攻纔能製勝。”每次作戰,蘇沃洛夫都要鼓勵兵士們說:“勇士們,敵人會在你們麵前發抖的!”使每個兵士能確信自己的力量,懂得後退一步就是死,即使僥幸不死,也是可恥的。的伊茲梅爾攻堅戰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工作下取勝的。戰役結束後蘇沃洛夫在上錶時寫道:“沒有任何一個堡壘比伊茲梅爾更堅強,沒有任何一個抵抗比伊茲梅爾更激烈,但是它在我皇的寶座之下倒下來,這是英勇進攻的結果。”再如,1798年,俄國同英、奧兩國聯閤反對法國,要把軍隊開到意大利去打仗。當時奧地利的將領都被法軍打敗過,此時缺少一個擔任同盟軍總司令的人選。保羅一世隻好把因主張改革而被免職的蘇沃洛夫召迴,任命他為駐意大利北部俄軍總司令,奧軍歸他指揮。1799年3月,蘇沃洛夫開始瞭的意大利遠徵。他一來到前綫,立即取消瞭保羅一世推行的普魯士軍隊那一套陳規舊製,軍隊麵貌為之一新。俄軍18天嚮前推進520俄裏。這時,法國委派纔能齣眾的將領莫羅,到前綫指揮法國軍隊。6月,法軍集結5萬人開始反攻,而蘇沃洛夫隻有2萬人,但結果還是俄軍取得瞭後的勝利。事後,莫羅評論蘇沃洛夫說:“此人具有非凡的堅韌精神,他寜願親自犧牲並使自己的軍隊戰鬥到後一卒為止,但卻不肯退卻一步”。
50多年的軍事生活,使蘇沃洛夫認識到,兵士是製勝之本,並養成瞭一種特殊的性格與習慣:象士兵那樣生活,始終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士兵。他在練兵和作戰生活中,常常和士兵打成一片,並且沒有任何做作,總是顯得自然、快活、和藹可親。在沙俄軍隊裏,軍官一般把士兵當奴隸,把士兵視為會走動的機器,可以任意打罵和侮辱。蘇沃洛夫對此十分氣憤,曾把沙皇保羅一世推行的棍棒紀律叫做“殘暴製度”。蘇沃洛夫一貫尊重士兵,愛護士兵,把士兵看成勇士,打仗時決不讓戰士白流一滴血,愛惜士兵的生命;平時,不準軍官虐待士兵,不許侮辱士兵的人格。因此,他本人便在士兵中有著無限的影響力,士兵們都親昵地稱他為“士兵元帥”,都願在他的統率下拚命殺敵,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作者在這部傳記中,想通過大量生動而翔實的史料,選擇獨特視角,描述這位統帥大半個世紀的軍旅生涯所創建的輝煌戰績和他從一個列兵成長為俄軍大元帥的光輝戰鬥曆程。同時還要通過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揭示俄國政壇內部的爾虞我及宮廷中的驕奢。此外,還利用查找的史料介紹元帥的不幸婚姻和傢庭生活趣聞軼事,以便讀者全方位地瞭解統帥復雜的內心世界和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文獻考據工作量是極其龐大的,這一點從行文中那種不經意的細節流露中便可窺見一斑。它不是那種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過度簡化的通俗讀物,相反,它似乎是對原始檔案、書信和戰地報告進行瞭一次徹底的梳理和重構。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蘇沃洛夫與不同將領、不同國傢元首之間書信往來的引用,這些一手資料如同曆史的碎片,被巧妙地鑲嵌在敘事的主乾中,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真實感和權威性。這種嚴謹的態度,使得即便是對軍事史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感受到曆史的重量。書中對蘇沃洛夫“無須教授”理論的探討也十分到位,作者並未將此簡單歸結為天纔的獨斷專行,而是結閤當時的俄軍編製和蘇沃洛夫對下級軍官培養的實際措施,提供瞭一個更加立體和辯證的視角。這種深挖其理論根源的做法,讓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閱讀趣味性得到瞭完美的統一,它要求讀者保持專注,但迴報是遠遠超過付齣的知識密度。
評分整本書的裝幀設計和紙張質感也令人印象深刻,它傳遞齣一種對曆史嚴肅性的尊重。閱讀體驗上,文字的排版清晰流暢,即便是長句也保持瞭極佳的可讀性,這在厚重的曆史著作中是難能可貴的。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在收尾部分對蘇沃洛夫晚年不受重用的境遇進行瞭深入剖析,這種對英雄晚景的審視,使得整個故事的悲劇色彩更為濃鬱,也更具迴味價值。它讓我們思考:一個國傢最需要人纔的時候,如何對待那些創造瞭輝煌的人?這種對曆史宿命感的探討,讓這本書的格局瞬間拔高。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人的生平,更是對“功高震主”這一古老主題的現代詮釋。讀完全書,我感到的是一種充實的悵惘,是對那個時代偉大人物命運的唏噓,也對蘇沃洛夫那句“我的學說,是我的生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共鳴。這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精品之作。
評分這本關於蘇沃洛夫的傳記,著實讓人感到一股久違的曆史厚重感。作者在敘事上采用瞭極為細膩的筆觸,仿佛能讓人親眼目睹那個時代沙皇俄國的風雲變幻。書中對於蘇沃洛夫早年經曆的描繪尤為精彩,那種從底層一步步攀爬上來的艱辛與隱忍,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軍事天纔的崛起,更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掙紮、適應並最終成就偉業。尤其是在描述他早期在普魯士的軍事學習經曆時,那種對西方先進軍事思想的吸收與融閤,展現瞭他超越時代的戰略眼光。對於一個長期浸淫於古典軍事理論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提供瞭極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顧,更像是一堂生動的軍事思想公開課。書中對當時沙皇宮廷政治鬥爭的側寫也恰到好處,沒有過多渲染宮鬥的狗血,而是聚焦於這些政治環境如何影響瞭蘇沃洛夫的軍事決策與個人命運,這種平衡感處理得相當到位,使得整本書的基調既有史詩的宏大,又不失人性的微觀。讀完這部分,我對這位傳奇將領的敬意油然而生,深感其智慧與堅韌的非凡。
評分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提供瞭觀察18世紀末歐洲權力結構和民族心理的一扇獨特窗口。蘇沃洛夫作為俄國民族精神的象徵,他的勝利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更是一種文化自信的展現。作者在描寫蘇沃洛夫的勝利時,常常會穿插對當時歐洲主流軍事思想,特彆是普魯士學派的批判與比較。這種對比視角非常有啓發性,它讓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軍事傢是如何在既有的範式中尋找突破口,最終構建齣屬於自己時代的軍事哲學。書中對蘇沃洛夫“非正規”風格的描述,包括他對手下士兵的親和力,以及對繁瑣宮廷禮儀的漠視,塑造瞭一個極具鮮明個性的反英雄形象。這種形象的塑造,打破瞭人們對傳統帝俄貴族將領的刻闆印象,展現瞭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體製的挑戰者和重塑者。這種對人物精神內核的挖掘,使得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軍事傳記範疇,具有瞭更廣闊的人文關懷。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對18世紀末歐洲戰場的深度沉浸式考察。作者對於戰役細節的描摹,達到瞭令人驚嘆的精確度。特彆是關於意大利和瑞士戰役的描述,文字的密度極高,充滿瞭動態的張力。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戰鬥場麵時采用的敘事節奏,時而如暴風驟雨般緊湊,將每一次衝鋒、每一次戰術調動都描繪得驚心動魄;時而又放慢鏡頭,深入剖析蘇沃洛夫在絕境中如何調動士兵的士氣,如何利用地形的微妙變化來扭轉乾坤。這絕非簡單的軍事復盤,其中融入瞭大量對人心的洞察。例如,在描述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艱險時,那種食物匱乏、環境惡劣、士氣低落的描寫,幾乎能讓人感受到徹骨的寒冷和疲憊。蘇沃洛夫在那時展現齣的領袖魅力,那種超越瞭語言和文化障礙的感召力,被作者描繪得極具感染力。這使得整部作品超越瞭一般的軍事曆史,更像是一部關於極限環境下的領導力教材,展示瞭真正的“不敗”是建立在對細節的極緻掌控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