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課程論問題
定價:23.50元
作者:叢立新
齣版社:教育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0-05-01
ISBN:978750412032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課程教材建設是學校教育,乃至整個教育事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它既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的休中體現,也是貫徹教育方針,落實培養目標的主要形式和途徑,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教育的質量,從而影響國民素質,對一個國傢的綜閤力産生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和研究,十分活沃,並取得瞭一定的進展,積纍瞭許多寶貴經驗。但從總體上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的狀況與即將到來的21世紀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有關課程教材改革的一些重要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和積極探索。我國課程理論研究也是教育科學研究中的一個較薄弱的環節。這種情況如不改變,勢必影響甚至製約我國課程和教材改革的進程。
本叢書是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東北師範大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同承擔的*重點課題“麵嚮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書係統地闡述瞭課程論的定義、發展史、在中國的應用、理論基礎以及課程的的本質、功能、內部關係、基本機構、基本範疇等。全書內容翔實,論述係統,結構完整,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目錄
章 課程與課程論
節 什麼是課程
一、課程定義的多樣性
二、課程定義的科學化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
第二節 什麼是課程論
一、課程論的兩個層麵
二、兩個層麵的相互聯係及相對獨立
第二章 課程論發展的主要曆史階段
節 前科學時期
一、古代中國的課程及理論
二、古代西方的課程及理論
第二節 形成係統理論的時期
一、主要代錶人物及其理論
二、形成係統理論時期的特點
第三節 成為獨立的專門學科時期
一、巴比特的課程理論
二、查特斯的課程理論
三、泰勒的課程論
第四節 當代課程論的發展
一、要素主義的課程論
二、結構主義的課程論
三、人本主義的課程論
四、施瓦布的實踐性課程論
五、斯滕豪斯的課程論
六、課程論發展的趨勢
第三章 課程論在中國
節 新中國成立前的課程論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的課程論
一、社會和教育製度中缺少課程論産生和發展的直接需求
二、學術傳統上的原因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課程論的發展
一、課程論的迅速發展
二、課程論發展的原因
三、課程論發展必須解決的曆史任務
第四章 課程的本質及其功能
節 課程本質觀的研究
一、問題的性質
二、關於課程本質的三種不同看法
三、課程的種差
第二節 課程的本質是經驗
一、經驗的不同含義
二、經驗在課程、教學領域的使用
三、知識本位的課程本質觀在中國——雙基論
四、經驗本位的課程觀對中國基礎教育的意義
第三節 課程的功能
一、課程的本體功能是培養人
二、課程的基本功能是傳遞和選擇文化
第五章 課程及其內部關係
節 課程是由什麼決定的
一、國內外有代錶性的觀點
二、有關研究的主要缺陷
第二節 課程是由自身內部的幾個基本關係決定的
一、課程的發展變化有自身的內在動力
二、課程內部的幾個基本關係是決定課程的根本因素
第六章 影響和決定課程的幾個基本關係
節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係
一、由來及對立
二、對這一基本關係的理解及意義
第二節 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的關係
一、人文主義及其課程傳統
二、科學主義及其課程傳統
三、兩種傳統的對立與衝突
四、人文主義與科學主義關係在中國
第三節 知識與能力的關係
一、由來及對立
二、對於這一關係的基本理解
三、這一基本關係在中國
第四節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兒童與社會)
一、由來及對立
二、代錶人物及有關思想和理論
三、對於這一關係的幾點認識
四、個人與社會本位課程在中國
第五節 分科與綜閤的關係
一、由來及對立
二、對於分化與綜閤的理解
三、綜閤課程的依據
四、綜閤課程的種類
五、關於綜閤與分科的幾個基本觀點
第七章 課程的基本結構
節 什麼是課程的結構
第二節 課程的縱嚮結構
一、常見、一般的縱嚮結構
二、一般結構的不同存在方式
三、一般結構的發展變化
四、關於課程的具體和微觀結構的探討
第三節 課程的橫嚮結構
一、課程類彆的演變和發展
二、課程類彆的不同研究和劃分標準
三、必修課與選修課
第四節 課程結構的研究與課程論的發展
一、課程結構的研究將促進課程論的發展
二、課程結構的研究有待深化
第八章 課程論的幾個基本範疇
節 課程的設計
一、課程設計的概念
二、課程設計的三個層次
三、課程設計的主體
第二節 課程設計的主要模式
一、國內關於課程設計的研究
二、國外課程設計模式的介紹
第三節 課程的目標和內容
一、課程目標的分類研究
二、課程目標的幾種有代錶性的研究
三、課程的內容
第四節 課程的評價
一、課程評價的含義及作用
二、課程評價的主要類彆及其工具
三、課程評價的主要模式
四、課程評價的幾個問題
第九章 課程論的理論基礎
節 課程論與哲學
一、哲學與課程論的關係
二、哲學對課程論的影響方式
第二節 課程論與心理學
一、與心理學的結盟是課程論形成獨立學科的主要條件
二、從學習心理學到發展心理學
三、從關注認知過程到關注人的整體
第三節 課程論與教學論
一、課程與教學的雙重關係
二、課程論與教學論分離的原因
三、課程論的發展與教學論
附錄
《美國學校數學課程與評價標準》(部分)
英國5—16歲數學教學大綱(部分)
法國小學數學教學大綱(部分)
德國巴伐利亞州小學數學教學大綱(部分)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教育改革的理論根基充滿好奇的觀察者,我總是在尋找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宏大敘事背後的微觀機製的書籍。教育,尤其是課程的改革,往往牽扯到復雜的利益博弈、深厚的曆史積澱和前沿的理論探索。《課程論問題》這個名字,極具吸引力,它直接指嚮瞭課程領域的核心矛盾和爭議。我猜測,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會對課程理論中的各種觀點進行深入的辨析、比較,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對經典理論的批判性解讀。教育科學齣版社的名字,本身就意味著一份專業和權威。因此,我堅信《課程論問題》這本書,一定能為我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視角,去審視課程的演變曆程,理解不同課程模式背後的邏輯,並最終幫助我形成自己對課程本質的獨立判斷。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為什麼”和“是什麼”這兩個根本性問題。我們所做的教育,究竟是為瞭什麼?我們希望通過教育培養齣怎樣的人?以及,我們應該教授些什麼內容?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牽涉到教育的方方麵麵,尤其是“課程”這一核心要素。當我看到《課程論問題》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它仿佛直接點齣瞭當下教育領域最核心的睏惑與挑戰。我設想,書中可能囊括瞭不同學派關於課程的爭鳴,對曆史上的課程思想進行梳理,並對當下的課程改革進行反思。教育科學齣版社作為國內教育研究領域的重鎮,其齣版的書籍往往具有很高的學術水準和理論價值。我相信,《課程論問題》一定能夠提供一些啓發性的思考,幫助我更清晰地認識到課程在教育體係中的關鍵地位,以及我們所麵臨的那些亟待解決的課程難題。
評分對於任何一個真正關心教育發展的人來說,理解“課程”這兩個字所蘊含的豐富內涵,絕非易事。它不僅僅是學校教授的學科清單,更是一個國傢、一個時代教育理念的集中體現,是引導學生成長、塑造國民素質的無形之手。《課程論問題》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探索的意味,暗示著在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係列值得反復推敲、深入辨析的難題。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觸及課程設置的哲學基礎、課程目標的多元取嚮、課程內容的權衡選擇,甚至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的實踐睏境等等。教育科學齣版社的齣品,我一嚮是信賴的,其編輯和齣版質量往往能保證書籍的學術價值。因此,我對《課程論問題》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通過它,對課程的本質、功能以及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獲得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個長久以來對教育理論領域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能夠引發深刻思考、觸及教育本質的書籍。這次偶然翻閱《課程論問題》這本書,雖然未能深入其中探討具體內容,但從其厚重的篇幅和精煉的標題中,我已然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它似乎並非一本輕描淡寫的讀物,而更像是一次對課程理論復雜肌理的深入剖析。我預感,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將是一場智力與認知的嚴峻挑戰,需要讀者投入極大的耐心和專注,去理解那些可能深邃晦澀的理論框架和學派紛爭。教育科學齣版社嚮來以其嚴謹的齣版態度著稱,此次推齣的《課程論問題》,想必也秉持瞭這一傳統,在內容的嚴謹性和學術的深度上,應有不俗的錶現。我期待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課程理論前沿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教育領域那些尚未被充分解答的根本性議題。
評分對於任何一個在教育一綫耕耘的教師,抑或是對教育理念有深入探索的學者而言,課程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如何設計一門有意義的課程?如何讓課程真正服務於學生的成長?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對課程提齣的挑戰?這些都是縈繞在腦海中的疑問。《課程論問題》這本書,恰恰觸碰瞭這些最根本的議題。我猜想,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可能不僅僅停留於理論的層麵,更可能深入到課程實踐的具體睏境,並提供一些分析的工具和可能的解決思路。教育科學齣版社在教育類書籍齣版方麵的聲譽,我一直非常看好。因此,《課程論問題》這本書,對我而言,絕非僅僅是一本擺在書架上的書,更可能是一次與教育智慧的深度對話,一次對課程領域前沿思想的探索之旅,一次幫助我更深刻理解教育的“為何”與“如何”的重要契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