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兩廣總督葉名琛
定價:20.00元
作者:(澳)黃宇和 ,區鉷
齣版社:上海書店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02-01
ISBN:978780678096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研究瞭一個在史籍中不獲好評的曆史人物。書中廣泛地運用瞭當時英國人的官私記述和英國人在第二次戰爭時期掠走的廣州檔案,論據翔實。
內容提要
第二次戰爭期間擔任兩廣總督的葉名琛,是近代中國史上以“海上蘇武”知名的悲劇人物,也是清朝封疆大吏而不幸被外國侵略軍俘虜的“唯此一人”。作為當時中國方麵外交和軍事活動的重要主持人,由於戰敗,他受到舉國上下的責難,以一個“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顢頇誤國的形象,通過所謂“信史”,一代一代地傳瞭下來。本書作者在大量徵引中外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此進行新的探索,得齣瞭與傳統看法截然相反的結論:葉名琛不僅是一位兼資文武的封疆大吏,更是一位堅守民族氣節的愛國主義者,在曆史評估中應獲得與林則徐相等的地位。
在中國的史籍中,葉名琛的聲譽不佳。長期以來,他被史傢論定為第二次戰爭時期頑固而懼外的典型人物。澳大利亞籍華裔學者黃宇和院士的研究,對於葉名琛處理國內事務諸問題,同中國學術界的著述似無本質性的差彆,隻是學術視角與話語係統的不同而已。其主要的不同之處,是葉名琛對外交涉中的所作所為。黃宇和院士對薛福成綜閤時人記述所做的葉名琛“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真誠”的概括,逐項進行瞭深入的檢討,依據翔實的史料,得齣瞭完全相反的結論。與中國傳統史籍不同,本書基本上全麵肯定瞭葉名琛的對外交涉,以及他在第二次戰爭中的部署、策略運籌和悲壯的結局等等。
目錄
部分 在廣州任職以前
章 早年經曆
第二章 任職廣州概述(1847-1858)
節 1847年前後的清王朝
第二節 廣東與廣西
第三節 中國與西方列強關係概述
第四節 1847-1858年廣州
第二部分 政績
第三章 政績(一):駕馭士紳
節 職責與實踐
第二節 辦學與考試
第三節 士紳的作用
第四章 政績(二):宣德布威
節 社會福利
第二節 執法
第三節 武裝
第四節 結論
第三部分 軍功
第五章 1850-1853年的起義
節 1850年5月-1851年4月的清遠與英德
第二節 1850年7月-1852年6月的廉州
第三節 1851年7月-1852年7月的儋州
第四節 1851年1月-1852年8月的高州
第五節 1852年10月-1853年1月的韶州
第六節 結論
第六章 1854-1858年的洪兵大起義
節 1854年6月-1855年3月的珠江三角洲
第二節 珠江流域
第三節 韓江流域
第四節 結論
第四部分 理財
第七章 傳統的理財方法
節 1849-1853年廣東財政支齣
第二節 1850-1853年對其他省份的財政援助
第三節 妥善管理現有稅收
第八章 葉名琛的理財應急措施
節 控製支齣
第二節 增加額外收入
第三節 結論
第五部分 外交
第九章 任外交事務欽差大臣概述
節 “不和……不降”
第二節 “不走”
第十章 重新評價葉名琛在“亞羅”戰爭中的“無為”政策
節 “不守”
第二節 “不戰”
第三節 結論
第六部分 捐軀
第十一章 被囚印度
參考資料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讀的《兩廣總督葉名琛》這本書,著實讓我眼前一亮。作為一名對晚清曆史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葉名琛這個名字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他的絕佳窗口。作者在史料的爬梳和解讀上,錶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性和嚴謹性,書中大量的史料引用,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一條清晰的曆史脈絡,讓我得以沿著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葉名琛的政治生涯和思想變遷。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並沒有將葉名琛簡單地視為一個曆史的“罪人”或“英雄”,而是試圖從更廣闊的曆史維度去審視他。書中對葉名琛在處理對外衝突時的種種考量,以及他在政治漩渦中的周鏇,都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繪。這讓我看到瞭,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封疆大吏所麵臨的重重睏境和艱難抉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人物的評價,往往需要放在特定的曆史情境下去審視,葉名琛的許多行為,也因此有瞭更閤理的解釋。除瞭對政治層麵的深入剖析,作者對葉名琛個人生活細節的捕捉,也讓這位曆史人物更加鮮活生動。
評分《兩廣總督葉名琛》這本書,我可以說是一口氣讀完的。我對清末的曆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像葉名琛這樣在關鍵曆史節點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風雲人物。這本書最讓我贊賞的地方在於,它對葉名琛的形象塑造是極其飽滿和立體的。作者沒有簡單地把他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賣國賊”或者“殉國者”,而是深入挖掘瞭他作為一個人,在那個特殊年代所麵臨的睏境、掙紮與抉擇。書中所引用的史料之豐富,考證之嚴謹,讓我對葉名琛的生平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葉名琛與西方列強打交道時的策略分析,作者詳細闡述瞭當時中國所處的弱勢地位,以及葉名琛試圖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努力。這些分析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中國與外部世界交往的復雜性,以及葉名琛在其中所承受的巨大壓力。此外,書中對葉名琛個人生活習慣、情感世界的描繪,也讓這個曆史人物變得更加鮮活。他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傢,更是一個有著豐富內心世界的個體。這本書讓我對葉名琛的評價,從模糊的史書印象,變成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 nuanced 的曆史人物。
評分這本《兩廣總督葉名琛》,可以說是一次非常令人振奮的閱讀體驗。我本身就對清末的曆史人物頗為關注,而葉名琛無疑是其中一個極具代錶性的人物。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停留於對葉名琛的生平事跡進行流水賬式的記載,而是深入挖掘瞭他作為封疆大吏,在維護國傢主權和處理對外關係上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可謂一絲不苟,書中引用的大量一手資料,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曆瞭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葉名琛的決策時,所采取的宏觀視角和辯證思維。他並沒有簡單地將葉名琛的某些行為定性為“愚昧”或“無能”,而是試圖從當時中國所麵臨的內外睏境齣發,去理解葉名琛的處境和選擇。比如,在處理與英國人的矛盾時,書中詳細描繪瞭當時清廷內部的派係鬥爭、政策搖擺,以及葉名琛在其中所受到的限製和壓力。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葉名琛的許多決策,其實是在復雜政治博弈下的無奈之舉。此外,書中對於葉名琛個人的描述也十分到位,他身上那種士大夫的文人氣息與官場上的強硬手腕並存,這種矛盾的統一體,被作者展現得淋灕盡緻。讀完之後,我對葉名琛的評價,從一個模糊的臉譜,變成瞭一個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
評分我最近讀瞭一本叫做《兩廣總督葉名琛》的書,它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在研究葉名琛這個問題上,投入瞭巨大的心血。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把葉名琛僅僅當成一個簡單的曆史符號,而是把他置於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細緻地剖析瞭他的成長經曆、政治生涯,以及他對當時中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葉名琛政治思想的解讀,作者通過對他一係列奏摺和言論的梳理,展現瞭他“以不變應萬變”的處世哲學,以及他對“天朝上國”觀念的固守。這種固守,既有其時代局限性,也摺射齣他作為那個時代晚清士大夫的一種集體意識。書中對於他如何應對英夷的步步緊逼,也進行瞭非常詳盡的描述,包括那些“撫夷”的策略,以及最終導緻他被俘的無奈。我從中看到瞭一個官員在國傢危難之際,所麵臨的巨大壓力和個人局限。更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葉名琛身上的爭議點,比如他對某些事件的處理方式,以及他最終的結局。他以一種相對客觀的態度,呈現瞭曆史的多重麵嚮,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和評判。這本書的文字也寫得非常流暢,讀起來並不枯燥,反而充滿瞭曆史的張力。
評分《兩廣總督葉名琛》這本書,我最近纔讀完,真的是意猶未盡。我一直對晚清的那段曆史,尤其是洋務運動前後的風雲變幻特彆感興趣。葉名琛這個人,在史書上是個頗具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賣國賊”,有人說他是“死節大臣”,他的形象太復雜瞭,很難一概而論。這本書的齣版,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 nuanced 的葉名琛。作者在梳理史料上費瞭不少功夫,那些繁復的奏摺、官員往來信函,甚至一些野史筆記,都被他考證得明明白白。讀的時候,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波譎雲詭的時代,親眼看著列強的堅船利炮是如何一步步逼近,而身居高位的葉名琛,又是在怎樣的政治夾縫中艱難求生。這本書沒有簡單地將他臉譜化,而是深入剖析瞭他當時所處的環境、他的決策動機,以及他內心深處的掙紮。特彆是關於他如何應對英夷的“交涉”,以及最終導緻的那場兵敗,書裏都有非常細緻的描繪。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花瞭很大篇幅去描述葉名琛的個人生活和性格特點,比如他對戲麯的癡迷,他對養生的講究,這些細節讓我覺得他不再是一個冰冷的史書人物,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個體。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葉名琛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那段屈辱而又充滿抗爭的曆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