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

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腐蚀
  • 腐蚀防护
  • 材料科学
  • 工程材料
  • 试验技术
  • 监测技术
  • 金属腐蚀
  • 电化学腐蚀
  • 腐蚀控制
  • 防护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高淳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590291
商品编码:26946588009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9-01-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DI1卷)(D2版)
作者: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开本:
定价: 9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09-01-01
书号: 9787502590291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DI1章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机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从广义上讲,是指金属与导电介质因发生电化学作用而造成的破坏。也可以认为,它是依靠腐蚀电池的阴、阳J反应而进行的腐蚀过程。在腐蚀电化学中,通常是以腐蚀金属电J作为研究对象的电化学,例如:在没有外电流的情况下,腐蚀金属电J表面上同时进行着两个或多个电J反应,而腐蚀电位J是两个或多个电J反应相耦合的非平衡电位;从腐蚀金属电J上测得的动力学曲线是两个或多个电J反应的动力学合成曲线,即J化曲线;多电J腐蚀系统的形成和分布对腐蚀速率的影响;金属表面钝化膜的生成和破坏对腐蚀电化学行为的作用等这些电J过程都是按电化学腐蚀机理进行的,所以说电化学腐蚀是腐蚀电池的电J反应的结果。
实际中,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事例处处可见,如桥梁钢架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在潮湿大气中的腐蚀;船体、码头及海上采油平台在海水中的腐蚀;地下管道在土壤中的腐蚀;锅炉炉管及换热设备受锅炉水及酸、水冷介质的腐蚀;金属在熔盐中以及有熔盐覆盖层生成时的高温气体腐蚀等。这些腐蚀现象都是由于金属与某种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而发生的。然而,任何一种按电化学机理进行的腐蚀反应都至少包含一个阳J反应和一个阴J反应,并以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中的离子流联系在一起。其中,阳J反应是金属离子从金属表面转移到介子中并放出电子的过程,即阳J氧化过程。而与之对应的阴J反应是介子中氧化剂组分吸收了来自阳J的电子的过程,即阴J还原过程。例如碳钢在酸中发生腐蚀时,其阳J反应为铁被氧化为Fe抖,放出的电子自阳J(Fe)流到钢中的阴J(Fe3C),被酸中H十吸收而还原成氢气。
  …… 目录 绪言
 0.1 腐蚀的定义
 0.2 研究腐蚀的重要意义
 0.3 金属的腐蚀
 0.4 非金属的腐蚀
 0.5 腐蚀评价
  0.5.1 金属全面腐蚀评价
  0.5.2 金属局部腐蚀评价
  0.5.3 近几年新发展的金属腐蚀测量技术
  0.5.4 非金属材料的腐蚀评价
 0.6 腐蚀控制工程发展展望
 0.7 结语
 参考文献
DI1章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机理
1.1 金属腐蚀的电化学机理
1.1.1 腐蚀电池
1.1.2 电解作用
1.2 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电位.pH图
1.2.1 金属电化学腐蚀倾向性的判断
1.2.2 电位-pH图
1.2.3 电位-pH图在腐蚀中的应用
1.2.4 计算与实测电位-pH图的腐蚀状态图
1.2.5 电位-pH图的适用性和应用限制
1.3 电化学腐蚀的动力学·J化
1.3.1 腐蚀速率与J化作用
1.3.2 J化原因及类型
1.3.3 过电位与J化电流密度
1 3.4 J化曲线
1.3.5 腐蚀J化图的应用
1.3.6 理想J化曲线与实测J化曲线
1.3.7 电化学腐蚀过程的控制因素
 1.4 多电J腐蚀体系
 1.4.1 多电J反应耦合体系与多电J腐蚀电池
  1.4.2 多电J体系图解分析法
  1.4.3 多电J腐蚀体系图解分析法的应用
 1.5 氢去J化腐蚀与氧去J化腐蚀
  1.5.1 电化学腐蚀的阴J过程
  1.5.2 氢去J化腐蚀
  1.5.3 氧去J化腐蚀
  1.5.4 氢去J化腐蚀与氧去J化腐蚀的一般比较
  1.5.5 不同腐蚀情况下控制因素的特征
 1.6 金属的钝化
  1.6.1 金属钝化的原因及现象
  1.6.2 金属钝化条件下的J化曲线
  1.6.3 介质氧化能力和阴JJ化对钝化的影响
……
D2章 腐蚀的影响因素
D3章 金属材料环境腐蚀
D4章 金属的局部腐蚀
D5章 金属材料的高温腐蚀
D6章 高分子材料的腐蚀 
D7章 金属的腐蚀试验
D8章 非金属材料的耐化学腐蚀性试验
D9章 腐蚀监测
DI10章 腐蚀调查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 内容梗概 本书是《腐蚀与防护手册》系列的第一卷,聚焦于腐蚀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实验方法以及监测技术。作为一本详尽的参考著作,它深入探讨了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影响因素、评估手段以及预防控制策略,旨在为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专家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第二版在保持原有严谨科学风格的基础上,大幅更新了内容,融入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技术突破和行业实践,使其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 第一部分:腐蚀基础理论 本卷的第一部分是本书的基石,详细阐述了腐蚀现象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电化学腐蚀理论: 电化学基础: 详细介绍了腐蚀过程中涉及的电化学原理,包括电化学电池的构成、电极电位、能斯特方程、交换电流密度、过电位以及极化曲线等。这些基本概念是理解腐蚀过程的关键。 腐蚀电池的形成与发展: 探讨了在不同介质(如酸、碱、盐溶液、大气、土壤、海水等)中,金属表面如何形成腐蚀电池,以及阳极和阴极反应的类型(如析氢反应、吸氧反应、金属溶解等)。 腐蚀的类型与机理: 全面介绍了各种常见的腐蚀类型,包括均匀腐蚀、局部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均匀腐蚀、磨损腐蚀、电偶腐蚀、冲刷腐蚀等)、化学腐蚀(高温氧化、硫化、熔盐腐蚀等)以及微生物影响的腐蚀(MIC)。每种腐蚀类型都配以详细的机理分析,解释其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条件。 热力学与动力学在腐蚀中的应用: 阐述了利用热力学数据(如 Pourbaix 图)预测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动力学参数(如腐蚀速率、极化电阻)如何表征腐蚀过程的快慢。 腐蚀产物的形成与影响: 分析了腐蚀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等)的性质、结构以及它们对腐蚀过程的反馈效应,例如钝化膜的形成和破坏。 材料的腐蚀行为: 金属及其合金的腐蚀: 重点分析了不同金属(如碳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镍合金、钛合金等)及其合金在各种环境下的腐蚀特性,包括其耐蚀机理和失效模式。 非金属材料的腐蚀: 涵盖了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在腐蚀环境下的行为,例如溶胀、降解、老化等。 环境因素对腐蚀的影响: 介质的化学组成: 详细分析了 pH 值、溶解氧、氯离子、硫化物、腐蚀性气体(SO2、H2S、CO2、NOx 等)等对腐蚀速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 温度与压力: 探讨了温度和压力对腐蚀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影响,以及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腐蚀问题。 流体动力学: 分析了流速、湍流、停滞区域等因素如何影响腐蚀速率和腐蚀形态。 机械因素: 讨论了应力、应变、疲劳、磨损等机械载荷与腐蚀的协同作用(如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 第二部分:腐蚀试验方法 本卷的第二部分系统介绍了用于评估材料腐蚀性能的各种试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加速试验到模拟现场环境的试验。 宏观试验方法: 失重法: 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测量材料在腐蚀前后的质量损失来定量评估腐蚀速率,包括试样制备、腐蚀介质的配置、试验周期、腐蚀产物的去除方法等。 电化学试验方法: 电位-时间曲线: 监测材料在腐蚀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用于判断腐蚀的发生和钝化膜的稳定性。 极化曲线(线性极化、循环伏安、阶梯扫描极化): 通过施加外加电位或电流,测量腐蚀电流密度,用于评估腐蚀速率、确定腐蚀控制参数(如腐蚀电流、腐蚀电位)以及研究腐蚀机理。 电化学阻抗谱(EIS): 一种非破坏性评估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响应,可以获得关于腐蚀界面动力学、钝化膜特性以及电荷转移过程的丰富信息。 电化学噪声(ECN): 监测腐蚀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电位和电流的微小波动,用于检测腐蚀的起始、发展以及局部腐蚀的发生。 加速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中性盐雾、醋酸盐雾、铜加速醋酸盐雾): 广泛应用于评估材料的耐大气腐蚀性能,模拟海洋、工业等环境。 湿热试验: 评估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腐蚀行为。 浸泡试验: 将材料浸泡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进行长时间考察。 工业环境模拟试验: 模拟特定工业环境(如冷却水系统、锅炉水系统、石油化工装置、海洋平台等)的腐蚀条件,进行更贴近实际的评估。 微观和表面分析方法: 显微观察技术: 光学显微镜: 用于观察宏观腐蚀形貌、腐蚀产物分布和局部腐蚀的形貌特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提供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图像,并结合能谱仪(EDS/EDX)进行元素分析,有助于识别腐蚀产物的组成和腐蚀机制。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用于观察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化、腐蚀产物的晶体结构以及晶界腐蚀等。 表面分析技术: X射线衍射(XRD): 用于分析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晶体结构。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用于分析材料表面的化学态和元素组成,尤其适用于研究钝化膜的化学结构。 俄歇电子能谱(AES): 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进行表面成分的微区分析。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用于分析聚合物和有机涂层等材料的化学键结构,识别腐蚀产物和降解产物。 拉曼光谱: 补充FTIR,尤其适用于分析无机物和水体系中的腐蚀产物。 失效分析与金相检验: 金相显微镜: 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分析腐蚀对材料内部结构的影响,如晶粒尺寸、夹杂物、相分布等。 断口分析: 通过 SEM 观察腐蚀失效断面的形貌,判断失效模式(如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疲劳断裂等)。 第三部分:腐蚀监测技术 本卷的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实时或定期监测材料的腐蚀状态,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腐蚀监测的意义与原则: 强调腐蚀监测在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方面的重要性,并介绍监测的几个基本原则,如实时性、准确性、代表性、经济性等。 常用腐蚀监测技术: 电化学监测技术: 腐蚀速率监测: 利用线性极化电阻(LPR)、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技术,将传感器直接插入腐蚀介质中,实时或准实时地测量材料的腐蚀速率。 电位监测: 监测金属的腐蚀电位,用于判断腐蚀趋势和阴极保护效果。 腐蚀噪声监测: 检测腐蚀过程中的电化学信号波动,用于早期预警腐蚀的发生,尤其对局部腐蚀敏感。 金属丢失监测技术: 腐蚀挂片(试验片): 定期从运行设备中取出预先放置的挂片,通过失重法或电化学方法评估腐蚀速率。 腐蚀探头(直插式腐蚀偶): 测量两种不同金属之间的腐蚀电流,间接反映腐蚀环境的腐蚀性。 电阻探头: 将细丝状或片状的金属试样制成探头,监测其电阻变化,间接反映金属的腐蚀损耗。 声发射(AE)监测: 检测材料在腐蚀或裂纹扩展过程中产生的声波信号,用于监测应力腐蚀开裂、点蚀扩展等动态过程。 荧光探针和化学传感器: 用于监测特定腐蚀性离子(如 Cl⁻, S²⁻, O₂)或腐蚀产物的浓度。 非接触式监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UT): 评估材料的壁厚损失。 涡流探伤(ET): 检测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X射线衍射(XRD)和 X射线荧光(XRF): 分析表面腐蚀产物的组成。 光谱分析(如 Raman, FTIR): 分析腐蚀产物和表面化学状态。 数据分析与解释: 介绍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趋势预测,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有效的维护和防护策略。 总结 《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是一部集理论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腐蚀现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评估材料腐蚀性能的先进技术,并学习了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有效腐蚀监测的方法。本书的第二版更是紧跟科技前沿,内容充实,涵盖了腐蚀科学与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是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和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对材料腐蚀问题的认识深度和解决能力,从而在工程实践中有效预防和控制腐蚀,保障结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在内容编排和深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教科书,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参考资料。我一直认为,要真正掌握一个领域,必须理解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回顾了腐蚀理论的经典发展历程,还融入了近年来在腐蚀监测和防护领域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方法。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智能监测技术和新型防护材料的介绍感到兴奋,这些内容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看到了腐蚀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书中对不同防护策略的优缺点分析也十分到位,无论是牺牲阳极、外加电流,还是各种缓蚀剂和涂层,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这对于我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特定场景的防护方案非常有帮助。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信息量巨大,但又组织得井井有条,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和查阅,充分展现了编著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

最近我在准备一个关于材料防护的课题,急需一些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这套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从腐蚀的基本原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具体的腐蚀类型、腐蚀的评估方法,最后落脚到实际的防护措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腐蚀监测技术的那一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监测手段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比如电化学噪声、阻抗谱、声发射等,这些都是我之前不太了解的领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有效的腐蚀防护不仅仅是简单地涂刷防锈漆,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材料选择、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虑。书中对各种防护技术的比较分析也非常客观,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对于任何从事材料保护和腐蚀研究的人来说,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一直追求的是能够在我研究领域内找到最权威、最前沿的资料。这套《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可以说完全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超出了我的期待。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书中在讨论腐蚀问题时,总能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例如环境因素、材料特性、应力状态等,这些都会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腐蚀行为。这让我意识到,研究腐蚀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腐蚀机制的深入探讨,例如金属在高温、高压、化学腐蚀等复杂环境下的表现,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叠加,加速材料的退化。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前沿的腐蚀模型和模拟技术进行了介绍,这为我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它将为我深入探索腐蚀科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的失效机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锈蚀”是如何一步步摧毁坚固结构的。这套《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完全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好奇心。书中对腐蚀现象的描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描述,更是通过大量的图示、表格和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腐蚀过程具体化、生动化。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不同金属在特定介质中腐蚀形态的分析,比如点蚀、缝隙腐蚀、均匀腐蚀等等,每一种都有详尽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规律的讲解。这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类型的腐蚀,并据此推断其产生的原因。此外,书中还对各种腐蚀试验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从加速腐蚀试验到现场监测技术,涵盖了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的各个环节。这为我进行材料性能评估和防护措施选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能够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对如何识别、评估和预防腐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套《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腐蚀与防护手册(第1卷)(第2版)》真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宝藏。初次翻开,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详实的内容所吸引。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阐述上的深度,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腐蚀发生的内在机理,从电化学、热力学到动力学,各个角度都给出了清晰的解释。特别是关于腐蚀过程中的微观细节,例如金属表面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模型,以及不同介质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机制,都写得非常透彻。这对于我理解和预测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至关重要。而且,书中大量引用的经典实验和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的启示。作为一名需要处理实际腐蚀问题的工程师,理论的扎实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进入腐蚀科学的殿堂,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腐蚀会发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去处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