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2-01 |
| 作者:吴根友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9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313183958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道家学派,实始于老聃,其核心的概念曰“道”。作为一种看问题方法的“道”,“依道而看”的道家哲学方法论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生活而言,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它能向每个普通人揭示出属于他自己的“能在”,从而让人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道家之“道”并不是死的法则,而是动态、无限、生机活泼等一切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代名词;“道”能够较大限度地让人敞开自身,让他人或物性以较适宜的方式向自己敞开,从而形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天地较适宜的良性关系。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围绕几个核心概念(如“道”、“德”、“静”、“朴”)进行螺旋上升的探讨。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庄子“齐物论”的解读部分。他没有停留在“蝴蝶梦”的表层趣味,而是将其延伸到了后现代哲学关于实在性(Reality)的探讨。这使得这本书的讨论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道家研究的范畴,具备了显著的跨学科特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在脑海中构建作者所描绘的思维图景。它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有时极其凝练,如同箴言警句,有时又长篇论述,充满思辨的张力。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把道家思想包装成一种温吞水般的“心灵鸡汤”,而是将其还原为一种极具穿透力的批判性工具,用以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评分这本《道家思想及其现代诠释》读下来,真是一次思想上的彻底洗礼。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复述老庄的那些经典段落,而是真正深入到了“道”的形而上学内核,试图将其与当代社会的种种困境进行对话。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无为”概念的拆解。以往我们总觉得“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消极避世,但书中却阐述了它在管理学和个人修养上的积极意义——“无为而治”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顺应事物本性、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从而达到最高效的治理状态。这种对传统概念的现代性重构,非常到位。比如,在谈到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焦虑感时,作者巧妙地引用了“知足常乐”和“见素抱朴”,将古老的智慧转化为对抗现代异化的有力武器。文字的行文风格偏向学术性,逻辑链条严密,引用了大量哲学史上的论述来支撑其观点,适合对哲学深度有要求的读者。不过,对于初次接触道家思想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铺垫,否则初读时会略感吃力,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坦白讲,第一次翻阅时,我感觉有些晦涩难懂,这本书对读者的要求确实不低。作者的写作习惯似乎更倾向于展现思想的深度而非易读性。然而,一旦你跟上了他的节奏,你会发现它提供了一种极度清醒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书中对“法自然”的阐释,让我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必然性”产生了质疑。作者通过对古老文本的细致考据,揭示了许多被主流叙事所掩盖的“非线性”发展路径。尤其是书中关于“变易”与“不易”的辩证统一,在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快速变化时,提供了一种保持内心稳定、不被表象牵着走的心理韧性。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用来快速消化的书籍,它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反复体会其中蕴含的东方智慧的冷峻与包容。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但工具的锋利度,取决于你思考的深度。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抱着找点养生秘诀的心态翻开这本书的,毕竟道家嘛,总和长生不老、气功什么的有点关联。结果,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部深刻的社会观察手记,而不是一本玄学入门指南。作者对于现代社会中“竞争压力”、“效率至上”这些社会病症的诊断,简直是入木三分。他没有生硬地批判,而是用道家“阴阳相生”、“曲则全”的辩证法来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动力和反作用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道”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很多当代环境伦理的讨论,往往聚焦于技术补救,而这本书则从根源上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回归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种宏大而冷峻的尊重。这种“去中心化”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定位。语言相对流畅,夹叙夹议,读起来不那么枯燥,有很多深入浅出的比喻,能让人迅速抓住核心思想。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走进了迷雾缭绕的竹林,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光影变化。我对作者在处理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交集时的态度非常赞赏。他没有把两者塑造成水火不容的对立面,而是探讨了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如何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例如,儒家强调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规范,恰好是道家“大智若愚”在社会层面的一种具体化实践。这种圆融的、不走极端的分析方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我发现自己反复咀嚼的,是关于“真我”和“名相”的章节。在信息爆炸、人设和标签满天飞的今天,如何守住自己那份不被外界定义的核心存在,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哲学工具。它不是教你怎么成功,而是教你如何“不被消耗”。对于那些在职场中感到精神疲惫、渴望找回自我锚点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法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