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他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100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论语别裁》中,南怀瑾采用一贯的经史和参的方法,注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及历史典故,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其中有100余处解释与前人不同。他将讲述编成370篇既相互联系又能独立成章的短文,各配以有趣的小标题,在人文掌故、生活趣闻中融入词语解释、原文串讲,活泼灵动,亦颇具禅味。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南怀瑾先生曾于1962年至1975年间三次讲述《论语》。第三次讲记结集出版时,南先生定名为“别裁”,意谓其讲述是个人所见,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南先生认为历来对《论语》的讲解,错误之处,屡见不鲜,主要问题在于所讲的义理不对,内容的讲法不合科学。他讲述《论语》,“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重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地体验”。
南怀瑾(1918-2012),生于中国浙江乐清县,学者、文化名人。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学而
三言四语
语文的变与不变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被忽视的道家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冤枉的一打
再论《论语》
学而有 何乐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谁来了解你
爱与罪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秃头的十字架
谁能忘情
花言巧语
三面镜子
可爱的小学生
吕端大事不糊涂
饮食男女
没有朋友的上帝
种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经
善知识与恶知识
老鼠生儿的孝道
无所适从的礼俗
上帝的外婆是谁
《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
多才多艺的 子贡
诗的人生
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
大政治家的风范
星辰知多少
刘备上了曹操的当
从台风了解人生
圣人也势利吗?
悠美的情歌
诗的伟大
穷哉法治
孔子的自剖
车上的一课
以孝治天下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晚娘面孔难为人
孔子也会看相
是什么东西
异端与偏激
由养士到考试
天下英雄入彀中
千里求官只为财
治国难!齐家更难!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礼乐衣冠
泰山之旅
志在春秋
秉笔直书罪罪恶恶
承让领教
淡泊以明志
穷源溯本
心香一瓣诚则灵
拍灶君的马屁
量力而为谦虚好学
儒冠错换八卦袍的 诸葛亮
孔子的换心术
追的哲学
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
责备贤者
敲响了的活礼乐
衰世的通病
里仁第四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是故乡明
照临万类的仁道
兼收并蓄见仁心
了知生死不相关
富贵不淫贫贱乐
敝屣功名尊道义
孔子四字禅
吉光片羽稍纵即逝
仁义值千金
孝子仁人 不二门
仁者之言
公冶长第五
孔子选女婿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立己易立人难
孔子要出国
孔门弟子画像
吾爱吾师
手倦抛书午梦长
人到无求品自高
推己及人难又难
孔门文武事功的二子
盖棺成定论
名臣的典范
玩物丧志
进退揖让之问
濯足沧浪哪得清
想得太过了
难得糊涂
不如归去
一乐也的对话
雍也第六
闲置帝王才
当皇帝的能受气
周富济贫
天生我才必有用
各有千秋
爵禄不能移—— 闵子骞
李斯的老鼠哲学
不在愁中即病中
学问的鸿沟
知人之明
功成身退
圣人也有牢骚吗?
百无一用是书生
人性的基本问题
还是老虎可爱
楼下黄金楼上人
我误聪明
政治与宗教
不在山水之间
变了形的文化样品
君子可欺以其方
冲冠一“路”为红颜
此事古难全
述而第七
一肩挑尽古今愁
梦中的忧乐
道德仁艺
孔子的学费问题
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
千古艰难唯一死
男儿到此是英雄
南面王不易也
进步和退步
聪明人的玩具
谦虚和自信
时衰鬼弄人
虚字文章实事知
……
谁来了解你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
“不愠”这个问题很重要。“怨天尤人”这四个字我们都知道,任何人碰到艰难困苦,遭遇了打击,就骂别人对不起自己,不帮自己的忙,或者如何如何,这是一般人的心理。严重的连对天都怨,而“愠”就包括了“怨天尤人”。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在的观念说,这种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君子才够得上做学问,够得上学习人生之道,拿现代的新观念来讲,就是讲究人生哲学的开始。
再说,连贯这三句话的意义来说明读书做学问的修养,自始至终,无非要先能自得其乐,然后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这三句话的重点,在于中间一句的“不亦乐乎”。我们现在不妨引用明代陈眉公的话,作为参考:“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有此胸襟,有此气度,也自然可以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了。不然,知识愈多,地位愈高,既不能忘形得意,也不能忘形失意,那便成为“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了。
爱与罪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践效果的人,对于空谈理论的书籍往往提不起兴趣。但这套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停留在高屋建瓴的理论说教上,而是非常注重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困惑进行对接。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对待“小人”和处理职场政治的部分,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现代词汇,但其背后的逻辑和应对策略,放在今天职场环境中依然有着惊人的适用性。它教会你的不是如何去算计,而是如何保持自己内心的清明和正直,在纷繁复杂的人群中,构建起坚固的道德屏障。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沉淀了许多,面对外界的喧嚣和诱惑时,多了一份从容和定力。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提升,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知识积累。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必须说,这套书在版本和装帧上做得相当用心。内页纸张的质感很好,墨色清晰不刺眼,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在注释和引文的引用上显得非常严谨,看得出编撰者是下了大功夫去考证和筛选的。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都给出了不同的学派观点作为参照,而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这种开放式的学术态度,极大地满足了求知欲。它不仅仅是一本阐释经典的读物,更像是一部小型的文化工具书,里面穿插的文化背景介绍,比如当时礼仪制度的变迁,也让我对孔子所处的时代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国学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值得珍藏的案头必备书。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我看来,在于它巧妙地融合了儒释道的某些通融之处,虽然主旨是阐释儒家思想,但在解读“心性”与“修养”的部分,似乎能看到一种更广阔的东方智慧的影子。尤其是在讨论“中庸之道”时,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没有将其描绘成平庸或妥协,而是阐释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艺术,一种在极端中寻找最佳立足点的智慧。这对我个人的生活哲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学会了在处理矛盾时,不再追求非黑即白的结果,而是去寻找那个最符合当下情境的“度”。这种跨越宗派界限的融会贯通,让整本书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更具普适性,远超出了单纯的儒家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安顿人生的指南。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它有一种沉静的力量,读起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慢下来,进入一种内省的状态。相比于市面上那些追求快餐式阅读的读物,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你去思考,去与古人的智慧进行对话。我记得有一段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论述,作者的解读非常深刻,他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探讨了在复杂的现代商业环境中,如何平衡“义”与“利”的界限。这种思辨的深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对现实的关照。翻阅过程中,我常常会合上书本,默默回味其中的哲理,思考它对当下我处理人际关系或工作决策的启示。这本书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品味”和“实践”的,每一遍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浮现,这才是经典书籍真正的魅力所在。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沉甸甸的,光是这厚度就让人心生敬畏。我本来对儒家经典有点望而生畏,觉得那些老话肯定晦涩难懂,毕竟是几千年前的东西了嘛。可没想到,这本《论语别裁》的编排方式非常贴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它不是那种死板地把原文堆砌在一起,而是加入了大量的白话解释和现代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参照。比如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书里就引申到我们现在学习新技能、掌握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一位学识渊博又极其耐心的老先生,坐在你身边,不厌其烦地为你拨开文字的迷雾,让你体会到古人思想的精妙之处。尤其欣赏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深入剖析,比如“仁”的层次感,从孝悌到推己及人,讲得条理清晰,让人对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门砖,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