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南师的七天 刘雨虹著 南怀瑾禅修体验 短小随笔集 19篇打七心得纪实文学报告 南怀瑾精选集

跟着南师的七天 刘雨虹著 南怀瑾禅修体验 短小随笔集 19篇打七心得纪实文学报告 南怀瑾精选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雨虹编 著
图书标签:
  • 南怀瑾
  • 禅修
  • 打七
  • 刘雨虹
  • 心灵成长
  • 佛教
  • 修行
  • 随笔
  • 纪实文学
  • 人生感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吉林出版集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6334
商品编码:27998571719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一九七二年,南怀瑾先生在台北举办了一次为期七天的禅修,参与者三十余人,年龄从十八岁到八十岁都有,身份各异,本书是他们七天身心修习报告的汇编,多为心得体会,更可借此管窥南先生随机教化、入世度人的大愿力。



作者介绍

编者刘雨虹, 一九二一年生,祖籍河南封丘,南京金陵大学毕业。曾任记者、编辑、驻台湾美军行政助理、翻译等,于一九六九年初识南师怀瑾先生,并参与《人文世界》月刊工作,此后一直追随先生,现主要负责南怀瑾先生著述的审订工作。著有《禅、风水及其他》《禅门内外》《袁晓园的故事》《禅海蠡测语译》《东拉西扯》等作品,编有《怀师――我们的南老师》《我是怎样学起fo来》《云深不知处》《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等书。



目录

我的新生 梅 子 001

老顽童的话 韩振声 016

啼笑皆非 真 真 026

我说肉麻 许崇禹 044

一声爆竹 叶世强 052

放心    吾爽兮 054

新经验    宏声居士 057

寻回的失落 老 白 063

牧童与牛 郭九福 075

格老子仍旧杀猪去也 林秀琴 081

香板与这个 史惠文 087

我是谁? 小傻子 093

入伍训练 张选翰 099

初尝法味 张东生 106

当然信得过 刘大镛 113

参话头    林今秀 126

心空及第归 刘修如 134

手中篮    半 僧  139

莲云禅七 刘雨虹 141




《随喜打七:南师七日禅修实录》 这是一部记录作者刘雨虹跟随南怀瑾先生进行为期七天的禅修实修心得的短小随笔集,共十九篇。本书并非对南怀瑾先生禅修理论的系统阐述,也不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理研究,而是以一种真诚、朴素、细腻的笔触,将作者在七天闭关打七期间的亲身感受、体悟、以及与南师的互动点滴,逐一呈现给读者。全书如同一次静心的旅程,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南师禅修教学的现场,感受那份独特的法喜与宁静。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纪实性”与“体验性”。作者并非以高深的佛学造诣来评判或解读,而是以一个普通求道者的身份,忠实地记录下自己在这七天中的身心变化、疑虑惑解、以及在南师点拨下的豁然开朗。每一次打七,都是一次生命的淬炼,一次深入内心的探寻。刘雨虹女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真挚的情感,将那些稍纵即逝的禅机、师语的精要、以及自身在打七过程中的种种状况,都细致地描绘出来。 书中十九篇短小精悍的随笔,犹如十九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禅修的真实面貌。我们看不到高高在上的说教,只有师徒间的慈悲互动;我们听不到玄奥难懂的术语,只有直指人心的点拨。作者在记录中,不回避自身的困惑、疲惫、乃至生理上的种种反应,这些真实的细节,反而让禅修的道路更加可触可及,也让读者在共鸣中,更能体会到实修的艰辛与珍贵。 例如,在描述打七的初期,作者可能会记录下身体的不适、思绪的纷乱、以及对禅修效果的怀疑。这些都是初学者普遍会遇到的瓶颈,而作者的坦诚记录,恰恰能给同样处在迷茫中的读者以信心和鼓励。接着,随着打七的深入,她会记录下南师的慈悲开示,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意味深长的话语,如何如同甘霖般滋润干涸的心田,如何一点点地拨开笼罩在心头的迷雾。 南师在书中并非以高高在上的“宗师”形象出现,而是以一位充满智慧、耐心、又不失幽默的长者形象,与弟子们交流。他会根据弟子们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开示,有时是一句简短的提示,有时是一段深入的讲解,但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厚的功德与无尽的慈悲。作者在记录这些对话时,力求还原当时的语境与情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南师的课堂,聆听大师的教诲。 “打七”作为佛教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意味着一段集中、严谨的修行时期。在这七天里,参学者需要放下外界的一切纷扰,全身心地投入到禅修之中。刘雨虹女士的文字,就生动地展现了这种“放下”的过程。从最初的依依不舍,到逐渐的入定,再到最后的法喜充满,作者的每一次心境转变,都伴随着南师的引导演化。 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文采。作者善于运用生活化的比喻,将深奥的禅理浅显地表达出来。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禅修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人人皆可实践的生命艺术。那些简短的篇章,如同散落在路边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19篇打七心得”的结构,使得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随意翻阅,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带来新的体悟。即使是对佛教禅修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这些生动的记录,对禅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力量。 “南怀瑾精选集”并非指本书收录了南师的所有作品,而是寓意本书选取的,是南师在禅修教学方面,最为核心、最为精髓的部分。通过作者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见南师在引导弟子认识自心、回归本性方面的独到之处。 值得强调的是,本书并非旨在推广某种特定的禅修法门,而是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分享自己跟随南师打七的真实体验。它更像是一本“修行手记”,记录了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一个人如何通过禅修,与自己对话,与生命对话。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参照”。对于那些想要开始禅修,或者正在禅修路上感到困惑的读者,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榜样。作者的真诚与坦率,能够打消许多顾虑;南师的智慧与慈悲,能够给予方向与力量。 总而言之,《随喜打七:南师七日禅修实录》是一本充满温情、智慧与力量的书。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录了一段宝贵的禅修经历;它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南怀瑾先生禅修教学的独特魅力;它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所有渴望生命成长的人,提供了一盏明灯。读完本书,或许你也会被那份禅意所吸引,开始一段属于自己的心灵探索之旅。它是一本可以陪伴你静心阅读的书,更是一本能够启发你行动的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让我们得以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其“纪实”的力度。它不是对“修成正果”的理想化描摹,而是坦诚地记录了“打七”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种种不适、挣扎乃至微小的突破。这对于所有尝试过或者计划尝试静坐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剂“清醒剂”。我能从文字中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拉扯,那种试图“放下”却又不断被思绪拽回的现实困境。作者没有回避这些“丑陋”的真相,反而将其作为体验的一部分来审视,这种诚恳的态度,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它告诉我,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神话,而是充满汗水、忍耐和重复的日常累积。这种脚踏实地的记录,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开悟”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指导价值。

评分

七天的时间跨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而作者对这种“暂停”的捕捉尤其细腻。她笔下的时间仿佛被拉长、被压缩,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被每一次的呼吸和每一次的静默所重新定义。我尤其留意到关于“时间感”变化的记录,那种外在世界的声音依然存在,但内在的感知却完全沉浸于当下的细微之处。这种对心流状态的捕捉和描述,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各种信息流切割和消耗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参照系:在特定的约束下,人的精神潜力如何被激发出来,以及这种短暂的“慢”如何能更深刻地影响到“快”的日常。对于渴望在忙碌中寻找锚点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指南。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小册子也展现出一种克制而有力的美学。作者的笔触虽然朴素,但在关键的转折点上,总能精准地运用意象和比喻,将抽象的禅宗概念转化为可感的经验。例如,她对某一刻“念头如流水般过而不沾”的描述,不是空洞的理论复述,而是借助了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来体现。这种将深奥哲理“落地”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修行体悟之作成败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满足了修行者对“法”的求知欲,也满足了普通读者对优质散文的欣赏需求。阅读结束时,我感到一种被温柔而坚定地推动着去审视自己内在世界的冲动,这不是命令式的催促,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一位良师在身后轻轻推了你一把,让你迈出了自己应该迈出的一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风格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内敛的色彩搭配,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深厚的底蕴和岁月的沉淀,与内容本身所蕴含的禅修精神高度契合。我尤其欣赏纸张的选择,它并非那种光滑刺目的现代印刷品,而是带有一点点粗砺的质感,捧在手里有一种踏实感,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慢翻阅的速度。这样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提醒着读者,接下来的阅读不是一场快餐式的消费,而是一次需要静心的旅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一种仪式感,仿佛自己正准备进入一个需要全然专注的修行场域。这种对外在形式的极致考究,预示着内文的精炼和真挚,绝非敷衍塞责之作。光是这些细节,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道”的敬畏与尊重,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七日体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评分

阅读这本随笔集的过程,像是一场与智者的低语对话,文字的节奏感掌握得恰到好处。它没有冗长复杂的理论阐述,而是以一种近乎口语化的真诚,记录了作者在特定时间段内最直接的触动和感悟。我特别喜欢那种瞬间被击中的感觉,比如某一个关于“动中定”的描述,寥寥数语,却瞬间点亮了我此前模糊不清的理解。这不像是一份刻板的修习报告,更像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南师教诲的幽微之处。有些篇章读起来让人心头一暖,感受到修行路上的孤寂与互相扶持;而有些则如同醍醐灌顶,让人猛地从日常的惯性思维中挣脱出来。这种叙事的灵活性和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即便是一个对禅修知之甚少的新手,也能轻易被吸引并感受到那种内在的张力,绝非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深”之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