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二年,南怀瑾先生在台北举办了一次为期七天的禅修,参与者三十余人,年龄从十八岁到八十岁都有,身份各异,本书是他们七天身心修习报告的汇编,多为心得体会,更可借此管窥南先生随机教化、入世度人的大愿力。
编者刘雨虹, 一九二一年生,祖籍河南封丘,南京金陵大学毕业。曾任记者、编辑、驻台湾美军行政助理、翻译等,于一九六九年初识南师怀瑾先生,并参与《人文世界》月刊工作,此后一直追随先生,现主要负责南怀瑾先生著述的审订工作。著有《禅、风水及其他》《禅门内外》《袁晓园的故事》《禅海蠡测语译》《东拉西扯》等作品,编有《怀师――我们的南老师》《我是怎样学起fo来》《云深不知处》《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等书。
我的新生 梅 子 001
老顽童的话 韩振声 016
啼笑皆非 真 真 026
我说肉麻 许崇禹 044
一声爆竹 叶世强 052
放心 吾爽兮 054
新经验 宏声居士 057
寻回的失落 老 白 063
牧童与牛 郭九福 075
格老子仍旧杀猪去也 林秀琴 081
香板与这个 史惠文 087
我是谁? 小傻子 093
入伍训练 张选翰 099
初尝法味 张东生 106
当然信得过 刘大镛 113
参话头 林今秀 126
心空及第归 刘修如 134
手中篮 半 僧 139
莲云禅七 刘雨虹 141
我发现,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其“纪实”的力度。它不是对“修成正果”的理想化描摹,而是坦诚地记录了“打七”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种种不适、挣扎乃至微小的突破。这对于所有尝试过或者计划尝试静坐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剂“清醒剂”。我能从文字中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身体上和精神上的拉扯,那种试图“放下”却又不断被思绪拽回的现实困境。作者没有回避这些“丑陋”的真相,反而将其作为体验的一部分来审视,这种诚恳的态度,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它告诉我,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神话,而是充满汗水、忍耐和重复的日常累积。这种脚踏实地的记录,远比任何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开悟”描述更具说服力和指导价值。
评分七天的时间跨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而作者对这种“暂停”的捕捉尤其细腻。她笔下的时间仿佛被拉长、被压缩,不再是线性的流逝,而是被每一次的呼吸和每一次的静默所重新定义。我尤其留意到关于“时间感”变化的记录,那种外在世界的声音依然存在,但内在的感知却完全沉浸于当下的细微之处。这种对心流状态的捕捉和描述,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各种信息流切割和消耗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参照系:在特定的约束下,人的精神潜力如何被激发出来,以及这种短暂的“慢”如何能更深刻地影响到“快”的日常。对于渴望在忙碌中寻找锚点的人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指南。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小册子也展现出一种克制而有力的美学。作者的笔触虽然朴素,但在关键的转折点上,总能精准地运用意象和比喻,将抽象的禅宗概念转化为可感的经验。例如,她对某一刻“念头如流水般过而不沾”的描述,不是空洞的理论复述,而是借助了一种非常生活化的场景来体现。这种将深奥哲理“落地”的能力,是衡量一本修行体悟之作成败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满足了修行者对“法”的求知欲,也满足了普通读者对优质散文的欣赏需求。阅读结束时,我感到一种被温柔而坚定地推动着去审视自己内在世界的冲动,这不是命令式的催促,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一位良师在身后轻轻推了你一把,让你迈出了自己应该迈出的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风格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沉静而内敛的色彩搭配,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深厚的底蕴和岁月的沉淀,与内容本身所蕴含的禅修精神高度契合。我尤其欣赏纸张的选择,它并非那种光滑刺目的现代印刷品,而是带有一点点粗砺的质感,捧在手里有一种踏实感,让人自然而然地放慢翻阅的速度。这样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引导,提醒着读者,接下来的阅读不是一场快餐式的消费,而是一次需要静心的旅程。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一种仪式感,仿佛自己正准备进入一个需要全然专注的修行场域。这种对外在形式的极致考究,预示着内文的精炼和真挚,绝非敷衍塞责之作。光是这些细节,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道”的敬畏与尊重,也让我对即将展开的七日体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评分阅读这本随笔集的过程,像是一场与智者的低语对话,文字的节奏感掌握得恰到好处。它没有冗长复杂的理论阐述,而是以一种近乎口语化的真诚,记录了作者在特定时间段内最直接的触动和感悟。我特别喜欢那种瞬间被击中的感觉,比如某一个关于“动中定”的描述,寥寥数语,却瞬间点亮了我此前模糊不清的理解。这不像是一份刻板的修习报告,更像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南师教诲的幽微之处。有些篇章读起来让人心头一暖,感受到修行路上的孤寂与互相扶持;而有些则如同醍醐灌顶,让人猛地从日常的惯性思维中挣脱出来。这种叙事的灵活性和情感的真挚流露,使得即便是一个对禅修知之甚少的新手,也能轻易被吸引并感受到那种内在的张力,绝非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深”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