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定价:28.00元
作者:(英)拉卡托斯(Lakatos.I.) ,兰征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3-01
ISBN:9787532735433
字数:260000
页码:3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数学学家和科学哲家,代科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伊姆雷·拉卡托斯著。本书收入了作者的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主义方法论与库思的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了一个理论演替的合理的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
本书关于哥白尼和牛顿的两篇论文集中体现了拉卡托斯注重历史的特点。详细地占有历史资料,通过对典型历史实例进行“案例研究”,从中得出科学研究的结论,这改变了逻辑经验主义者只注重抽象的纯形分析,而忽视了科学史的那种脱离实际的做法,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一个有希望的方向,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目录
导言:科学与伪科学
章 证伪为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1. 科学:理性还是宗教?
2. 可错主义与证伪主义
3.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4. 波普尔的研究纲领与库恩的研究纲领
附录 波普尔、证伪主义和“迪昂一奎因论点”
第二章 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
导言
1. 竞争的科学方法论:合理重建作为历史的指导
2. 方法论的批评比较:以历史检验其合理重建
第三章 波普尔论分界和归纳
导言
1. 波普尔论分界
2. 对归纳问题的否定解答和肯定解答:怀疑论与可错论
第四章 为什么哥白尼的研究纳取代了托勒密的研究纲领?
导言
1. 对“哥白尼革命”的经验主义的论述
2. 简单主义
3. 波拉尼派和费耶阿本德派对哥白尼革命的论述
4.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哥白尼革命的论述
5. 扎哈尔的新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对哥白尼革命的论述
6.关于科学史及其合理重建的附录
第五章 牛顿对科学标准的影响
1. 辩护主义通向心理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大路
2. 牛顿的方法论与牛顿的方法
参考文献
拉卡托斯主要著作目录
作者介绍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数学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当代西方科学哲学“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书收入任教关于科学哲学的五篇重要论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科学哲学观和历史方法论。书中批判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与库恩的非理性主义科学心理学。提出
文摘
序言
这本《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让我对学术研究的内在逻辑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精密运转的科学思想工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细致的拆解与呈现。它并非简单罗列研究方法,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何要这样做”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的核心问题。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挖掘出科学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深层结构,揭示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研究范式背后所蕴含的演化路径和思想演变。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纲领”这一概念的阐释,它不再是僵化的规则,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能够适应并引领科学发展的框架。这种动态的视角,让我看到了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在不断碰撞、修正中前进的动态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去的研究经历,才恍然大悟许多困惑之处的根源。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研究中的盲点,也提供了前进的方向。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绝不枯燥,作者的洞察力如同闪电,常常在不经意间照亮那些隐藏在复杂理论背后的简单原理。对于任何渴望深入理解科学本质、提升研究自觉性的学者而言,这本书都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能拓宽你的视野,更能深化你的思考。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学术著作。在阅读《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之前,我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孤立的理论和实验层面,总觉得科学的进步是一种线性的、不断积累的过程。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为精妙的笔触,描绘了科学研究纲领的出现、竞争与演变,揭示了科学发展背后隐藏的更为复杂和动态的机制。书中对“科学革命”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范式转换,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不同研究纲领之间激烈的“战争”与“辩论”。这种视角,让我对科学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那些“被埋没”的理论和研究有了更多的同情与理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非理性因素”在科学发展中作用的论述,这打破了我以往对科学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科学同样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充满了复杂的人性与社会互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批判、更深刻的眼光去审视科学研究的本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产生更具建设性的思考。
评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带给我的,是一种对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全新审视。过去,我可能更关注具体的研究技巧和数据分析方法,但这本书却将我的目光引向了更为宏观和哲学性的层面——那些驱动科学研究发展的根本性框架和思想演进。作者以一种极为精妙的叙事,阐释了科学研究纲领如何形成、如何影响科学家的研究实践,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竞争、最终被更优越的纲领所取代的。这种对“历史性”和“动态演变”的强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研究并非僵化的规则堆砌,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程序”与“进步”之间关系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有效的研究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适应和革新,以应对科学前沿的新挑战。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的启迪,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为辩证和批判性的视角来理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并为自己未来的学术探索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
评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这本书,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了学术研究的内核。它没有直接给出“如何做实验”或者“如何写论文”的技巧,而是将我们带到了更宏观的层面,去审视科学研究的“游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是如何被制定和演变的。作者对“程序”与“进步”之间关系的探讨,让我意识到,科学研究的每一次突破,往往都伴随着一种新的研究纲领的建立。这种纲领,就像是科学家们共同遵守的“潜规则”或“游戏手册”,它指导着我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研究、以及如何评估结果。书中的“历史性”这一点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科学研究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历史演进的产物,理解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把握科学发展的脉络。我曾经以为,科学研究就是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某个理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进步更像是一场持续的“清理门户”的过程,旧的纲领被新的、更具解释力的纲领所取代,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会我如何更好地进行研究,更让我理解了研究的意义和科学本身的魅力,它是一种关于“如何思考科学”的引导。
评分刚翻开《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就被它那种宏大的视野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深深吸引。它不像我以往读到的许多方法论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工具性的层面,而是直指科学发展的灵魂——那些驱动科学进步的根本性原则和演进机制。作者通过对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的剖析,生动地展现了科学研究纲领是如何形成、发展、并最终被取代的。这种历史的维度,让我对科学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个充满斗争、颠覆与重塑的复杂过程。书中的“竞争”与“非理性”这些概念的引入,更是颠覆了我以往对科学纯粹理性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科学发展中同样存在着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反驳”的解读,它不再是简单的证伪,而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旨在不断推动理论进步的强大动力。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思维的洗礼,它逼迫我重新审视自己对于科学的理解,并开始以一种更加批判和辩证的眼光去看待现有的科学知识体系。对于那些对科学哲学感兴趣,或者正在经历研究瓶颈期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