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商業模式史,一部大眾傳媒史,一部營銷進化史;人們的眼睛盯住哪裏,哪裏就會有商業接踵而至
書名:注意力經濟
定價:69.00元
作者:吳修銘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8-04
頁碼:190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81948
"?? 這本書由萬維鋼作序,並在《》日課中多次推薦!中文版未上市之前,中文前沿媒體就在力推這本書!關於注意力爭奪戰的曆史和現在,作者給瞭的梳理和定位!
?? 百年來,在爭奪注意力的戰場上,媒體、廣告、商人、企業和大眾成為博弈的主角。商人是如何在注意力爭奪戰中獲利的?媒體是如何在改變報道形式的?廣告是如何進化的?以及,營銷是如何變得隨處可見、無孔不入的呢?這本書講述瞭令商人或企業從吸引注意力中獲益的各種套路。
?? 從戶外廣告到社交平颱到知識付費再到視頻APP的崛起,大眾的注意力始終是一種可以變現的商品,特彆是智能手機齣現以後,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類注意力逐漸渙散的全過程。
"
" 每一個流量明星都渴望獲得更多人的“注意”;每一個普通人藉助社交平颱都有望成名。如今,人們的注意力是一種商品,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個人加入注意力行業,收割大眾的注意力,隨之轉售,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經濟形式。就連我們的同事、朋友、親人都在無形之中參與販賣我們的注意力,即人人都在做廣告。
從網紅經濟到知識付費,注意力商人的足跡無處不在,然而,收割注意力並轉售這不是一個新興産業,從100多年前的《紐約太陽報》開始,眾多媒體與商業機構就在不斷練習收割注意力的本領。這本書從20世紀初的報紙媒介到21世紀的手機媒介,梳理瞭百年來吸引及轉售人們注意力的商業模式,為我們勾畫瞭注意力變遷的動態過程。
也許我們都沒有注意,但是我們都無法迴避,我們是注意力經濟産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我們的舉手投足,正在成就他人的商業契機。
"
"前 言 一筆非同尋常的交易
部分 開創現代注意力行業
章.初的注意力商人
第2章.策劃廣告的高手
第3章.英國政府的“一戰”動員
第4章.為女性製造産品需求
第5章.隱藏在科學的外衣之下
第6章.廣告與欺詐的界限
部分 徵服時空
第7章.黃金時段的誕生
第8章.美國兩大廣播公司的角逐
第9章.納粹德國的政治宣傳
0章.注意力霸主——電視
1章.被操控的電視競猜節目
2章.20世紀60年代的反叛
3章.為不同受眾定製不同內容
第三部分 第三屏幕
4章.電子郵件以及“簽到”的力量
5章.視頻遊戲進入韆傢萬戶
6章.批通信公司的生死之戰
第四部分 成名的重要性
7章.名人産業鏈的建立
8章.脫口秀模式
9章.有劇本的真人秀
第五部分 內容王國
第20章.內容為王時代的來臨
第21章.博客——普通人的狂歡
第22章.主流媒體陷落,點擊誘餌崛起
第23章.臉譜網——社交網絡巨人
第24章.人人都可以齣名
第25章.Instagram——展示就是目的
第26章.新聞頭條——標題就是眼睛
第27章.網劇流行——全新的敘事策略
第28章.誰是未來的注意力掌控者?
"
吳修銘,美國學者,祖籍中國颱灣,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學,定期為《紐約客》撰寫文章。曾擔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顧問,媒體改革組織Free Press主席。2002年因反對過濾及篩選網絡信息的技術,提齣“網絡中立性”(Net Neutrality)一詞。2006年入選《科學美國人》雜誌“50名具影響力的科學傢”。其著作《總開關:信息帝國的興衰變遷》(The Master Switch: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ormation Empires)於2010年被《紐約客》《財富》《齣版者周刊》等媒體評選為2010年佳書籍之一。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結構非常清晰,章節之間的邏輯推進也很順暢。作者在開篇就提齣瞭一個非常核心的觀點,並圍繞這個觀點展開瞭一係列論證。我之前讀過一些關於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書籍,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意思,它將抽象的經濟學概念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注意力的爭奪巧妙地結閤起來。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裏對“算法”的分析,它解釋瞭為什麼我們在互聯網上會越來越沉迷於某些內容,以及平颱是如何利用人性中的弱點來“竊取”我們的注意力的。這種解剖式的分析讓我對很多司空見慣的現象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如何被這些算法所影響的。我一直對“産品設計”和“用戶體驗”這些領域非常感興趣,而這本書恰恰觸及瞭這兩個領域的核心——用戶為什麼會投入時間和精力?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産品的設計巧妙地抓住瞭用戶的注意力。這本書的文字風格也比較偏嚮科普,用詞通俗易懂,即使是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也能很快理解。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讀起來感到“有種被說服”的書。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引用瞭很多跨學科的知識,從社會學、心理學到經濟學,無所不包。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和社會現象的梳理,它們為理解“注意力經濟”的演變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一直認為,任何一種社會現象的齣現都不是偶然的,背後一定有其深層的原因和邏輯。這本書就很好地揭示瞭“注意力”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是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被不斷爭奪、定價和利用的。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思考,迴想自己的行為模式,比如為什麼我會花費大量時間在刷手機上,為什麼對某些新聞或事件會錶現齣異常的關注。書中的一些分析讓我茅塞頓開,原來很多看似隨機的行為背後,都有著精心設計的“注意力捕獲”機製。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關於“如何提高效率”的實用指南,但它探討的問題遠比這更為宏觀和根本。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迴避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比如我們的注意力是如何被各種商業力量所操縱的,以及這種操縱對個人和社會可能帶來的長遠影響。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批判層麵,而是嘗試提齣一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嚮。雖然有些觀點讓我感到有些沉重,但這種深刻的反思正是當下社會所迫切需要的。我個人覺得,理解“注意力經濟”不僅僅是為瞭更好地“利用”注意力,更是為瞭更深刻地認識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我們作為個體在這個時代中的位置。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非常獨特,它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與信息、與技術的關係,甚至與他人的關係。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思考是持續性的,即使閤上書本,很多觀點依然在腦海中迴響。我最欣賞的是,這本書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萬能藥”,而是引導讀者去主動思考和探索。作者並沒有試圖剝奪讀者對信息的需求,而是強調一種“主動選擇”和“有意識地分配”注意力的方式。我一直相信,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而這本書提供的最大價值,可能就是幫助我們重新審視“知識”本身以及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深度閱讀”和“批判性思考”的強調,這在當下信息碎片化嚴重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瞭要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被錶麵的信息所迷惑,而是去探尋事物本質。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悟。
評分這本書我從書店偶然翻到的,當時被封麵設計吸引瞭,簡潔卻很有力量,帶著一種現代科技感。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質也相當不錯,閱讀體驗上就先加瞭不少分。我平時關注信息過載和碎片化閱讀帶來的影響,所以對“注意力”這個主題本身就挺好奇的。這本書的開篇並沒有直接深入理論,而是用瞭一些非常貼近生活的案例,比如社交媒體上的信息繭房,或者無處不在的廣告轟炸,這些都讓我深有共鳴,感覺作者很懂我們普通人每天都在經曆些什麼。我一直覺得,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變得越來越稀缺,也越來越有價值,但我們卻常常像無頭蒼蠅一樣,把寶貴的注意力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這本書似乎想要探討的就是如何在這個“注意力為王”的時代,重新掌控自己的關注力,找到真正有意義的內容,並從中獲益。我尤其期待書中關於如何建立有效的注意力“過濾器”的論述,因為我感覺自己在這方麵確實遇到瞭瓶頸,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方法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