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用五金手册

最新实用五金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斌兴 著
图书标签:
  • 五金工具
  • 五金配件
  • 五金知识
  • DIY
  • 维修
  • 家居
  • 建筑
  • 工程
  • 实用手册
  • 技术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连云港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63339
商品编码:27008183194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ZX实用五金手册
作者: 周斌兴//刘文花 开本:
YJ: 89
页数:
现价: 见1;CY =CY部 出版时间 2015-02-01
书号: 9787534963339 印刷时间: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周斌兴,大学特聘教授,具有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参与编写的人员,基本上是在长期从事五金工具的设计、制造、教学、科研、经销、咨询等方面的专家中甄选出来的,均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经验。 精彩导读 目录

D一篇 五金工具
D一章 手工工具
一、旋具类
1.一字形螺钉旋具(QB/T 2564.4–2002)
2.十字形螺钉旋具(QB/T 2564.5–2002)
3.夹柄螺钉旋具
4.多用螺钉旋具
5.快速多用途螺钉旋具
6.内六角花形螺钉旋具
二、扳手类
1.呆扳手(GB/T 4388–2008)
2.梅花扳手(GB/T4388–2008)
3.两用扳手(GB/T4388–2008)
4.活扳手(GB/T4440–2008)
5.内六角扳手(GB/T5356–2008)
6.敲击呆扳手(GB/T 4392–1995)
7.敲击梅花扳手(GT/T 4392–1995)
8.调节扳手
9.钩形扳手
10.内六角扳手(GB/T 5356–1998)
11.内六角花形扳手(GB/T 5357–1998)
12.管活两用扳手(GB/T 4388–1995)
13.十字柄套筒扳手(GB/T14765–2008)
14.扭力扳手(GB/T 15729–1995)
15.双向棘轮扭力扳手
16.增力扳手
17.套筒扳手
18.手动套筒扳手附件
19.手动套筒扳手套筒(GB/T3390.1–2004)
20.机动四方传动套筒(GB/T3228–2009)
三、钳类
1.钢丝钳(QB/T2442.1–2007)
2.鲤鱼钳(QB/T0442.4–2007)
3.尖嘴钳
4.圆嘴钳
5.弯嘴钳
6.斜嘴钳
7.扁嘴钳
8.鸭嘴钳(QB/T2440.2–1999)
9.修口钳
10.挡圈钳(JB/T 3411、488–1999)
11.大力钳
12.断线钳(QB/T 2206–1996)
13.鹰嘴断线钳
14.羊角起钉钳
15.开箱钳
16.多用钳
17.水泵钳
18.铅印钳
19.胡桃钳(QB/T1737–1993)
20.1;CY =CY切钳
四、锤斧冲类
1.手锤类
2.斧头类
3.冲子类
D二章 管工工具和钳工工具
一、管工工具
1.手动弯管机
2.快速管子扳手
3.轻、小型管螺纹铰板
4.管子割刀(QB/T 2350–1997)
5.C型管子台虎钳
6.管子台虎钳(QB/T2211–1996)
7.水泵钳(QB/T 2440.4–1999)
8.铝合金管子钳
9.管子钳
10.自紧式管子钳
11.链条管子扳手(QB/T1200–1991)
12.电线管螺纹铰板及板牙
13.管螺丝铰板(QB/T2509–2001)
14.胀管器
15.液压弯管机
二、划线工具类
1.划规
2.划针盘
3.钩头划规
4.长划规
5.划线用V形铁
三、攻螺纹工具与套螺纹工具类
1.铰杠
2.圆板牙架
四、钢锯类
1.钢锯架(QB/T 1108–1991)
2.机用钢锯条(JB/T6080.2–1998)
3.手用钢锯条(GB/T 14764–2008)
五、锉刀类
1.锯锉
2.钳工锉
3.刀锉
4.电镀金刚石整形锉(JB/T 7991–2001)
5.异形锉
6.整形锉
7.铝锉
8.锡锉
六、手钻类
1.手摇台钻
2.手摇钻
3.手板钻
七、虎钳类
1.普通台虎钳(QB/T1558.2–1992)
2.多用台虎钳(QB/T1558.3–1995)
3.手虎钳
4.方孔桌虎钳(QB/T 2096.3–1995)
八、其他钳工工具
1..錾子(QB/T2613.2–2007)
2.刮刀
3.弓形夹
4.拔销器
5.1;CY =CY拔器
D三章 测量工具
一、量尺
1.钢直尺(GB/T9056–2004)
2..纤维卷尺(QB/T1519–1992)
3.钢卷尺
4.木折尺
5.量油尺
6.弹簧卡钳
7.内、外卡钳
二、量规
1.直角尺(JB/T6092–2004)
2.方形角尺(JB/T10027–2010)
3.塞 尺(JB/T8788–1998)
4.钢平尺和岩石平尺(JB/T7978–1999)
5.铸铁平板(JB/T7974–1999)
6.铸铁平尺(JB/T7977–1999)
7.普通螺纹塞规(GB/T3934–2003)
8.量针(JB/T3326–1999)
9.正弦规(JB/T7973–1999)
10.莫氏与公制圆锥量规(GB/T11853–2003)
11.角度量块及其附件(JB/T3325–1999)
12.半径样板(JB/T7980–2010)
13.螺纹样板(JB/T7981–2010)
14.框式与条式水平仪(GB/T16455–2008)
15.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三、卡尺
1.电子数显深度卡尺
2.电子数显高度卡尺
3.电子数显卡尺(GB/T14899–1994)
4.WN角尺(GB/T6315–1996)
5.游标、带表和数显WN角尺(GB/T6315–2008)
6.游标、带表和数显卡尺(GB/T21389–2008)
7.游标、带表和数显高度卡尺(GB/T 21390–2008)
8.游标、带表和数显深度卡尺(GB/T 21388–2008)
9.游标齿厚卡尺(GB/T 6316–2008)
四、千分尺
1.尖头千分尺(GB/T6313–2004)
2.公法线千分尺(GB/T1217–2004)
3.内径千分尺(GB/T8177–2004)
4.大外径千分尺(JB/T10007–1999)
5.外径千分尺(GB/T1216–2004)
6.三爪内径千分尺(GB/T6314–2004)
7.电子数显外径千分尺(JB/T6079–1992)
8.带计数器千分尺(JB/T4166–1999)
9.螺纹千分尺(GB/T10932–2004)
10.深度千分尺(GB/T1218–2004)
11.杠杆千分尺(GB/T8061–2004)
12.壁厚千分尺(GB/T6312–2004)
五、指示表
1.十分表(GB/T1219–2008)
2.百分表(GB/T1219–2008)
3.大量程百分表(GB/T 6311–2004)
4.千分表(GB/T1219–2008)
5.胀簧式内径百分表(JB/T 879l–1998)
6.内径百分表和千分表(GB/T 8122–2004)
7.杠杆百分表和千分表(GB/T8123–2007)
8.带表卡规(JB/T 10017–1999)
9.扭簧比较仪(GB/T 4755–2004)
10.测厚规(JB/T 10016–1999)
11.WN表座(JB/T 10011–2010)
12.磁性表座(JB/T 10010–2010)
D四章 电动工具
一、装配作业电动工具
1.充电式电钻旋具
2.电动螺丝刀(JB/T10108–1999)
3.电动自攻螺丝刀(JB/T5354–1999)
4.电动扳手(JB/T5342–1999)
5.电动胀管机
6.微型永磁直流旋具(JB/T2703–1999)
7.电动拉铆枪
二、金属切削电动工具
1.电钻(GB/T5580–2007)
2.磁座钻(JB/T9609–1999)
3.型材切割机(JB/T9608–1999)
4.电动自爬式锯管机
5.电动焊缝坡口机
6.电动攻丝机
7.手持式电剪刀(JB/T8641–1999)
8.双刃电剪刀(JB/T6208–1999)
9.电冲剪
10.电动刀锯(JB/T6209–1999)
三、砂磨类电动工具
1.摆动式平板砂光机(JB/T 8732–1999)
2.盘式砂光机
3.电动角向磨光机(GB/T 7442–2007)
4.软轴砂轮机
5.手持式直向砂轮机(JB/T 8197–1999)
6.模具电磨(JB/T8643–1999)
7.台式砂轮机(JB/T4143–1999)
8.手持式直向砂轮机(JB/T 8197–1999)
9.软轴砂轮机
10.电磨头(JB/T 8643–1997)
11.砂带磨光机
12.多功能抛砂磨机
13.电动抛光机
四、建筑类电动工具
1.电动锤钻
2.冲击电钻(JB/T7839–1999)
3.电动石材切割机(JB/T7825–1999)
4.电锤(GB/T7443–1996)
五、林业类电动工具
1.电刨(JB/T7843–1999)
2.电动曲线锯(JB/T3973–1999)
3.电圆锯(JB/T7838–1999)
4.电动木工凿眼机
5.手持式木工电钻
六、其他电动工具
1.移动式电动管道清理机
2.电喷枪(GB/T 14469–2001)
3.电动套丝机(JB/T5334–1999)
D五章 木工工具
1.木工绕锯(QB/T2094.4–1995)
2.木工锯条(QB/T2094.1–1995)
3.木工带锯
4.木工圆锯片(GB/T13573–1992)
5.夹背锯(QB/T2094.6–1995)
6.手板锯(QB/T2094.3–1995)
7.鸡尾锯(QB/T2094.5–1995)
8.横锯(QB/T2094.2–1995)
9.钢丝锯
10.正锯器
11.木工硬质合金圆锯片(GB/T14388–1993)
12.刨台
13.刨刀
14.木工夹
15.木工台虎钳
16.木工钻(QB/T1736–1993)
17.木工方凿钻(JB3872–1999)
18.弓摇钻(QB/T3841–1999)
19.木工锉(QB/T 3850–1999)
20.木工机用直刃刨刀
21.木工凿(QB/T 1201–1991)
22.盖 铁
D六章 气动及液压工具
一、气动工具
1.气动铆钉机
2.气动剪线钳
3.气动冷压接钳
4.手持式气动切割机
5.气钻(JB/T 9847–2010)
6.气剪刀
7.气动攻丝机
8.气动旋具(JB/T 5129–2004)
9.气动射钉枪
10.气动压铆机
11.气动砂光机
12.气动端面砂轮机
13.定转矩气扳机
14.冲击式气扳机(JB/T 8411–2006)
15.高速气扳机
16.直柄式气动砂轮机(JB/T 7172–2006)
17.立式端面气动砂轮机(JB/T 5128–2010)
18.气镐(JB/T9848–1999)
19.气铲(JB/T9412–2006)
20.气动吹尘枪
21.气动充气枪
22.气动泵
23.气动捣固机(JB/T9849–1999)
24.高压无气喷涂设备
25.气刻笔
26.多彩喷枪
27.气动高压注油器
28.风动磨石子机
29.风动磨腻子机
30.低压微小型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二、液压工具
1.液压钳
2.液压扭矩扳手(GB/T6315–1996)
3.液压弯管机
4.液压钢丝绳切断器
D七章 刃具和磨具
一、车刀
1.高速钢车刀条(GB/T4211.1–2004)
2.可转位车刀(GB/T5343.2–2007)
3.硬质合金焊接车刀片(YS/T253–1994)
4.硬质合金焊接刀片(YS/T79–2006)
5.硬质合金焊接车刀
6.机夹车刀(GB/T10953~10955–2006)
7.硬质合金车刀(GB/T17985.1~3–2000)
二、铣刀
1.直柄立铣刀、莫氏锥柄立铣刀(GB/T6117.1~2–1996)
2.圆柱形铣刀(GB/T 1115–2002)
3.套式立铣刀(GB/T 1114–1998)
4.三面刃铣刀(GB/T6119.1–1996)
5.锯片铣刀(GB/T6120–1996)
6.键槽铣刀(GB/T112.1,112.2–1997)
7.半圆铣刀(GB/T1124.1–2007)
8.切口铣刀(JB/T8366–1996)
9.7/24锥柄立铣刀(GB/T6117.3–1996)
10.普通直柄、削平直柄和螺纹柄T形槽铣刀(GB/T6124–2007)
11.带螺纹孔的莫氏锥柄T形槽铣刀(GB/T 6124–2007)
12.硬质合金T形槽铣刀(GB/T 10948–2006)
三、齿轮**
1.齿轮滚刀
2.齿轮铣刀(JB/T 7970.1–1999)
3.盘形剃齿刀(GB/T14333–1993)
4.直齿插齿刀、小模数直齿插齿刀(GB/T 6081–2001)
四、钻头
1.粗直柄小麻花钻(GB/T6135.1–2008)
2.直柄短麻花钻和直柄麻花钻(GB/T6135.2–2008)
3.直柄长麻花钻(GB/T6135.3–2008)
4.直柄超长麻花钻(GB/T6135.4–2008)
5.莫氏锥柄麻花钻(GB/T1438.1–2008)
6.莫氏锥柄长麻花钻(GB/T1438.2–2008)
7.莫氏锥柄加长麻花钻(GB/T1438.3–2008)
8.手用铰刀(GB/T1131.1–2004)
9.可调节手用铰刀(JB/T 3869–1999)
10.直柄硬质合金机用铰刀(GB/T4251–2008)
11.莫氏锥柄硬质合金机用铰刀(GB/T4251–2008)
13.直柄机用1:50锥度销子铰刀(GB/T20331–2006)
五、磨具类
1.砂布(JB/T3889–2006)
2.砂纸(JB/T7498–2006)
3.普通磨料(GB/T2476–1994)
4.砂轮
5.磨头
6.油石
7.砂轮整形刀
8.手摇砂轮架
9.超硬磨料
10.超硬磨具结合剂
11.超硬砂轮(GB/T 6409.2–2009)
12.超硬小砂轮与磨头
D二篇 建筑五金
D八章 门窗五金
一、合页
1.普通型合页
2.轻型合页
3.方合页
4.尼龙垫圈合页
5.弹簧合页
6.H型合页
7.T型合页
8.抽芯型合页
9.蝴蝶弹簧合页
10.扇形合页
11.双袖型合页
12.门头合页
13.脱卸合页
14.轴承合页
15.自关合页
16.台合页
17.翻窗合页
18.单旗合页
19.自弹杯状暗合页
20.空腹钢窗合页
21.暗合页
二、拉手和执手
1.铝合金门窗拉手(QB/T3889–1999)
2.锌合金拉手
3.玻璃大门拉手
4.双臂和三臂拉手
5.方型大门拉手
6.铁拉手
7.门锁用拉手和执手
8.管子拉手
9.梭子拉手
10.底板拉手
11.圆柱拉手
12.蟹壳拉手
13.推板拉手
14.执手
15.平开铝合金窗执手
三、插销
1.普通型钢插销(QB/T2032–1994)
2.暗插销
3.铝合金门插销(QB/T3885–1999)
4.翻窗插销
5.封闭型钢插销(QB/T2032–1994)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中国古建筑木作工艺图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和图解中国古建筑木作工艺的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之美的视角。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侧重于理论与体系的讲解,下篇则以大量精细图例详尽解析各个构件的制作工艺、连接方式及安装要点。 上篇:理论与体系 本篇首先追溯了中国木作工艺的悠久历史,从史前时期的萌芽,到秦汉的夯土建筑与早期木构的融合,再到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的成熟与辉煌,直至明清时期工艺的定型与发展,勾勒出中国木作工艺波澜壮阔的发展脉络。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建筑实例,揭示技术演进的规律与风格特征。 随后,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详细介绍了梁架结构、柱网布局、斗拱体系、屋顶构造等核心要素。对于梁架,区分了抬梁式、穿斗式等主要形式,并阐述了不同地域、不同等级建筑在梁架处理上的差异。对于柱网,则探讨了其作为承重与空间划分双重功能的意义,以及不同柱础的类型与用途。 重点章节将围绕斗拱体系展开。斗拱是中国木构建筑的灵魂之一,本书将详细讲解其基本组成单元(斗、拱、昂、升等)的形制、尺寸比例、咬合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斗拱(如宋代的“材”制、清代的“分”制)在建筑等级、造型上的体现。通过对其受力原理的图示讲解,揭示其化解地震、传递荷载的智慧。 屋顶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从坡度、出檐、屋脊的形态,到瓦作、脊兽、装饰构件的工艺,一一予以解析。特别是对不同等级建筑在屋顶形式(如庑殿、歇山、悬山、硬山等)和装饰上的区别,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木作工艺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如木材的特性、选材、干燥与防腐技术,以及不同时期使用的主要工具(如锯、斧、刨、凿、墨斗等)的形制与使用方法。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解后续的工艺图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篇:图解工艺 本篇是本书的核心与亮点,以海量的、高精度的图解形式,全面展示中国古建筑木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艺都配有线条清晰、标注详细的图纸,并辅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 一、构件制作工艺 1. 梁、柱、枋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制作: 详细展示大型梁、柱的选材、下料、刨光、开榫(如穿眼榫、燕尾榫、企口榫等)、收分、打磨等过程。图解不同节点连接的处理,如柱头与梁的穿耳连接、梁与梁的搭接等。 2. 斗拱的制作与组装: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将以分解图、局部放大图、组装示意图等多种形式,详细展示斗、拱、昂、升等各个部件的精确尺寸、起伏曲线、榫卯结构。图解不同组合方式下斗拱的整体形态及受力传递路径,如单抄、重抄、单昂、重昂等。 3. 檐下构件的制作: 包括檐椽、飞椽、令栱、承橑等。图解其形制、尺寸、雕刻纹样,以及它们如何与斗拱、梁架连接。 4. 雀替、替木、连科的制作: 详尽展示这些装饰性与结构性兼备的构件的制作工艺、雕刻技法,以及它们在屋架中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 5. 花栱、翼形仿的制作: 重点图解这些造型复杂的构件,展示其曲线的绘制、雕刻的精细度,以及它们在斗拱体系中的作用。 6. 格栅、隔扇、门窗的制作: 详细展示花格的绘制与雕刻、格栅板的安装、门扇与框的连接、窗棂的样式与制作、合页、门闩等五金配件的安装。 7. 其他细部构件: 如滴水、檐板、瓦当、脊兽的制作(此部分侧重于木质模型制作的参照,而非实际烧制)。 二、节点连接与装配 本书将系统性地图解古建筑木构中各种关键的节点连接方式,是理解其稳固性的关键。 1. 梁柱连接: 图解穿耳榫、抱损、燕尾榫等多种梁柱连接方式,展示其受力传递过程。 2. 梁梁连接: 图解搭接、穿耳连接、接榫等方式。 3. 柱与台基的连接: 图解柱础的类型、柱脚的处理。 4. 斗拱与梁架的连接: 详细展示斗拱各部件如何与梁、枋、檐椽等构件精确咬合。 5. 屋顶构件的连接: 图解椽条、望板、屋脊的固定方式。 6. 构件之间的榫卯详解: 针对每一个图例,都会有清晰的榫卯剖面图,展示其结构形式、尺寸比例,以及在实际安装中的契合度。 三、工艺流程与实例分析 在详细的图解基础上,本书还将选取典型的古建筑类型(如宫殿、寺庙、民居、园林建筑等)中的代表性木作构件,进行工艺流程的梳理与分析。通过对特定建筑实例的木作剖析,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可能会选取一个典型的斗拱形式,从选材、下料,到每一块斗、拱、昂的加工,再到整体的组装,进行分步图解。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涵盖了中国古建筑木作工艺的方方面面,从历史溯源到具体构件制作,再到节点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解化突出: 大量的、高精度的图纸是本书最大的特色,将抽象的工艺过程具象化,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学习。 细节入微: 对于每一个构件、每一个节点,都进行了细致的尺寸标注、形态描绘和工艺流程解析,力求真实再现古人的智慧。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图解和实例分析,有效连接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 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 既有深入的学术研究价值,又能满足普通爱好者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需要。 《中国古建筑木作工艺图解》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扇窥探中国古代建筑智慧与美学的窗口,适合建筑史研究者、古建筑修复人员、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木工爱好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它将带领您一步步走进木石之间的精妙世界,感受那份源远流长的匠心独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当时我正在一个旧书店里闲逛,无意中看到了它。封面设计朴实无华,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这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具实用价值。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厚实的纸张和紧实的装订,一看就知道是本“干货”。我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修理,也对一些机械构造很感兴趣,所以一直想找一本这样的手册。 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里面的插图非常清晰,而且尺寸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拥挤。每一个零件、每一个工具的标注都非常准确,我甚至能从这些图里大致猜出它们的作用。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还算可以,但理论知识相对欠缺的人来说,这样的配图简直是福音。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螺丝和螺母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规格、材质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还有一些关于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扳手的技巧,这些都是我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答。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常见金属材料的介绍。比如,它会详细说明不同金属的硬度、延展性、耐腐蚀性等等,并且还会给出一些鉴别的小方法。这对于我来说非常有帮助,因为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材质的金属零件,有时候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损坏。书中还穿彡了一些关于金属加工的基本知识,比如切割、钻孔、打磨等,虽然不像专业的工业手册那么深入,但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已经足够应付日常的需求了,而且讲解得非常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掌握。 这本书的排版和布局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种堆砌文字的密集型书籍,而是采用了分栏、配图、重点标记等多种方式,使得信息更加易于消化。在每一个章节的结尾,通常都会有一个总结性的回顾,或者是一些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这对于巩固学习内容非常有益。我甚至发现,书中有一些关于常见五金件的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的建议,这对于延长工具和零件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耐心地指导着你一步一步去了解和掌握五金的世界。无论是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动手能力的朋友,还是对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五金件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我把它放在我的工作台旁边,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翻阅,它已经成为了我解决许多小问题的好帮手。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五金知识的书,名字听起来就挺有分量的,说是“实用手册”。拿到手后,第一感觉就是厚实,很有分量感,纸质也很好,不是那种薄薄的翻几下就容易破损的。我一直觉得,五金这个领域,虽然看似基础,但里面学问可不少。比如,同样是螺丝,它的材质、规格、螺纹类型就千差万别,用错了轻则拧不紧,重则损坏物件。 这本书在介绍各种工具的时候,非常细致,不仅仅是告诉你工具的名字,还会配上清晰的图片,让你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它的形状和关键部位。更重要的是,它会解释这个工具的用途,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最适合使用它。我之前就因为不了解一些工具的特性,导致一些修理工作事倍功半,甚至出了些小意外。这本书的出现,我觉得能帮我避免不少这样的“坑”。 我对书中关于连接件的章节尤其感兴趣。它详细介绍了各种螺栓、螺母、铆钉、销等,不仅有它们的构造图,还有它们的受力特性、适用范围,甚至是一些安装时的注意事项。比如,在某些需要高强度连接的场合,选择什么样的螺栓螺母组合,如何进行预紧,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来说,解决了很多实际操作中的困惑,让我知道该用什么,怎么用。 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金属材料做了介绍,包括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因为我经常需要对金属进行切割、打磨或者焊接,了解材料的特性,可以让我更好地掌握操作技巧,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例如,知道某种金属在加热后容易变形,我就会更加小心地控制温度,避免造成工件损坏。 总而言之,这本手册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讲解得也很到位,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旁边指导一样。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我个人觉得,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爱好者,只要你对五金领域感兴趣,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这些东西,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帮助。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感觉里面塞满了真材实料。我一直觉得,在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零件、小工具,往往能解决大问题。而这本书,就好像一个万能的“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五金世界的大门。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各种连接件的详尽介绍,从最常见的螺栓螺母,到一些特殊的紧固件,都有详细的图文讲解。 书中对于不同类型螺纹的辨析,让我大开眼界。之前我只知道有粗牙细牙之分,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螺纹的规格、精度等级,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还有关于螺母的防松结构,比如锁紧螺母、碟形螺母等,书里都一一列举,并且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这让我明白了,原来一个小小的螺母,也有这么多讲究。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测量工具的部分。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等,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精度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读数,都有非常清晰的图解。而且,它还提到了一些关于如何维护和校准这些测量工具的技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测量不准确,后面所有的操作都会受到影响。我之前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及时雨。 书里面还涉及了一些基础的材料学知识,比如各种金属的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对于我这种喜欢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东西的人来说,了解这些非常有必要。它能帮助我选择合适的材料,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书中还会提到一些关于材料的鉴别方法,这让我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能对材料有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学习思路,它不仅仅是教你认识工具,更是教你如何理解五金件背后的原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我把它放在手边,遇到问题的时候,总能从中找到答案,而且往往还能学到一些新的知识。这对于提升我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手册,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认为,五金类的知识,虽然是基础,但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中最关键的部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就像一个精密的指南针,指引我在五金的世界里找到方向。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各种标准件的详尽介绍,这让我对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螺丝、螺母、销钉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各种紧固件的分类和性能分析,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介绍了这些零件的尺寸规格,还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载荷、不同环境下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而且,它还提到了一些关于防松、防震措施的应用,这对于我进行一些结构设计和组装非常有帮助。我之前也遇到过一些因为紧固件选择不当而导致的结构失效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能帮助我避免重蹈覆辙。 另外,书中关于常用金属材料的介绍,也极具参考价值。它不仅仅是列出一些数据,而是会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讲解,比如某种材料的强度高,适用于承受大载荷的部件;而另一种材料的耐腐蚀性好,适合在潮湿环境下使用。这些信息,对于我在选择和处理材料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指导。 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基本测量和加工工具的使用说明。它详细介绍了各种量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及常用的切削工具、磨削工具的选用和维护。这些知识,对于我这种经常需要进行手工制作和维修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提高了我的操作技能,也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手册。它内容详实,讲解清晰,而且非常贴合实际应用。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架上,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它已经成为了我解决各种五金相关问题的“万能钥匙”。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忍不住想要反复翻阅的书。它的内容极其丰富,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我一直觉得,五金学问博大精深,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那些复杂的知识,用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各种连接件的详细分类和介绍,从材质、规格到用途,都介绍得非常全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螺钉、螺栓,竟然有如此多的讲究。书里详细讲解了不同螺纹的形状、螺距,以及它们在承重、抗震等方面的差异。还有各种垫圈、卡环等辅助件,它们的作用、规格和选择方法,也都描述得非常清楚。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一个微小的零件,就能决定整个连接的稳固性。 我还非常欣赏书中对各种基础金属材料的解读。它不仅列出了各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合金及其应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辨别金属材质的小技巧,比如通过观察颜色、光泽、硬度等来判断。这对于我这种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材料。 另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章节是关于金属加工的基础知识。书中对切割、钻孔、攻丝、打磨等基本工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且配以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准确地理解每一步的操作要领。而且,它还提醒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系统性、实用性和易读性。它将复杂的五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我把它放在我的工具箱旁边,随时翻阅,它已经成为了我解决许多工程难题的得力助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