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
定价:20.00元
作者:张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108025531
字数:259000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黄侃,字季刚,室名量守庐,民国时期学者。黄侃治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于经学与小学蔚成一家之言,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侧重选录对黄侃的生平与学术有深切认识的回忆与研究文字,是为《量守庐学记》的续编,作者大多是黄侃的亲友、门生及章黄之学的传人,另有三篇黄侃的治学语录。
内容提要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室名量守庐,民国时期学者。黄侃治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于经学与小学蔚成一家之言,在近代学术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其师章太炎并称“章黄之学”。本书侧重选录对黄侃的生平与学术有深切认识的回忆与研究文字,是为《量守庐学记》的续编,作者大多是黄侃的亲友、门生及章黄之学的传人,另有三篇黄侃的治学语录。本书对于今天的读者了解严谨笃实、务求精习的朴学精神,对于认识黄侃的为人与为学,颇有助益。
目录
黄先生语录
量守庐讲学二记
蕲舂黄先生讲授章句纪录
我的丈夫——国学大师黄季刚
悼黄季刚先生
胡小石先生追悼黄季刚先生讲辞
蕲春黄氏《切韵表》跋
黄季刚先生教学轶事
关于黄季刚先生
记黄季刚师
黄季刚师
忆黄侃师
忆黄季刚先生
关于黄季刚先生
母校师恩
黄侃给我的感动
南京怀旧绝句
记辛亥首义前后的黄季刚先生
黄季刚先生之革命与治学简述
黄季刚先生对革命的贡献
黄季刚先生致力民族革命考
黄侃先生在古汉语研究方面的贡献
《黄侃声韵学未刊稿》前言
师门风义
黄季刚师和苏曼殊的文字因缘
读《量守遗文合钞》
——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
黄季刚先生《文心雕龙札记》的学术渊源
黄季刚赠平刚诗及其他
读蕲春先生遗词小记
忧生悼世感无端
——读黄季刚先生诗稿
黄季刚《登高》绝笔遗墨研究
蕲春黄氏与仪征卞氏联姻考
——利用《卞氏族谱》解读《黄侃日记》
读《黄侃日记》
读《黄侃日记》随札
编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的前言,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张晖以一种温婉而又不失力量的笔触,勾勒出了黄侃这位民国时期学术巨擘的形象,让人立刻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冲动。我一直对民国学术史怀有浓厚的兴趣,那个时代涌现出了太多令人敬仰的学者,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问,更有着独立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量守庐学记续编》这个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量守庐”三个字,仿佛凝聚着黄侃毕生的学术精神和人生智慧。而“续编”则预示着这本书并非简单的传记,而是对黄侃生平与学术的一次深入挖掘和创新性解读。张晖老师显然在这本书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史料的搜集、梳理到观点的提出,都展现了其非凡的学术功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黄侃在各个学术领域的具体贡献,比如他在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对后世学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我也想了解黄侃在个人生活中的经历,他与同时代其他学者之间的交往,以及他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境。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一位学者的纪念,更是对一种学术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传递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学术气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分量。《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对民国学术史的兴趣。黄侃,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学者,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成就,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作者张晖,能够深入研究并著述黄侃,本身就足以说明他对学术的热忱和扎实的研究功底。我尤其看重“续编”二字,这往往意味着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能够为读者提供更为新颖和深刻的见解。我一直认为,研究民国学者,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术贡献,更要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因为他们的个人经历往往与他们的学术思想密不可分。这本书,我期待着能够看到黄侃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学术探索,他如何面对时代变迁,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学术的纯粹性。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个出版方来看,这本书的学术水准和出版质量是有保障的。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了解一位学者的途径,更是一次与那个时代学术精神对话的契机,一次对中国近代学术发展脉络的深入探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学术品味。拿到《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第一感觉就是它不是一本轻易能读完的书,而是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张晖的名字,对于许多关注中国近代学术史的读者而言,早已不陌生。他以其对史料的精细梳理和对人物的深刻洞察而著称。而黄侃,这位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其一生跌宕起伏,学术造诣更是深厚无比。这本书的“续编”二字,似乎暗示着作者在黄侃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耕耘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呈现出更全面、更深入的图景。我个人对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好奇,他们如何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个人命运的洪流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去窥探黄侃这位学者的灵魂深处,去理解他学问的来源,他思想的演进。我期待着,在张晖的笔下,黄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符号,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他的治学之道,他的生活态度,都能在字里行间流淌出来,触动每一个热爱学术的读者的心弦。
评分初翻开《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学术气息和历史的沉淀感所吸引。尽管我尚未深入阅读,但单看书名,便能感受到作者张晖在黄侃这位民国学术巨匠身上的投入和考究。黄侃,一个在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名字,他的人生轨迹,他的学术思想,仿佛都蕴藏在这“量守庐”的故纸堆中,等待着被重新解读和发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这位被誉为“民国四大“怪杰”之一的学者一次深情的致敬。作者张晖,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够将黄侃复杂而又多舛的一生抽丝剥茧,并将其学术成就一一梳理,这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也令人无比期待。我猜想,在这本书里,我们不仅仅能读到黄侃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更能窥见他作为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在动荡岁月中如何坚守学术理想,如何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作者的“续编”二字,更是引人遐想,这是否意味着对过往研究的补充和深化?抑或是以全新的视角,为黄侃的生平和学术谱写新的篇章?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这个响亮的书名看,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学术价值,已然有了初步的保证。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寻黄侃那段不为人知的学术往事,去感受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情怀。
评分翻阅《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和学术》的目录,就足以感受到作者张晖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与全面。黄侃,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总会与一些传奇色彩联系在一起,他既是才华横溢的学者,也是充满个性的“怪杰”。能够写就一本深入剖析其生平和学术的书籍,无疑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史学功底和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量守庐学记续编》这样的标题,表明了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既有研究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力求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黄侃形象。我个人对于民国时期那些坚守学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充满敬意,他们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史书。张晖老师通过这部作品,无疑是想带领我们走进黄侃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去感受他的人生哲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有对黄侃学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详细介绍,以及他对当时学术界的影响,特别是他在不同学科领域内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在我眼中,不只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的生动注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