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胡适评传
定价:16.00元
作者:(台湾)李敖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0-05-01
ISBN:97875057155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有台湾名骂之称的李敖说过,在台湾,只有一个胡适和半个殷海光影响过他。关于这本书,他说以胡适这样一个“载浮载沉”的人,却被他这样一个“乱蹦乱跳的作者写他、画他、捧他、捶他”,是“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新尝试”。
本书作者以其独到眼光对胡适的一生进行评价,这部作品中读者不仅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胡适有一个认识,更可从中了解那个时代的众生百象。
内容提要
我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我要画也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只眼睛。
英国的大政治家克伦威尔曾骂给他画像的人说:“画我须是我。”这句话,可以给任何想给别人“画像”的人作为警戒。胡适之不是轻易被了解的人,所以他也不容易被论断,没有受过严格的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的人,没有学会呼吸新时代空气的人,是没办法给他“画像”的。而李敖自称只有他才能写作真正的胡适之。李敖的这部《胡适评传》也正是李氏风格的代表作。该书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因此很可能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都会感到惊讶骇异,正如李敖自己所说他的这部评传:君子既不喜欢它,小人也不喜欢它,只有跟李敖一个调调儿的,才会喜欢它。
目录
关于《胡适评传》
楔子
可怜的县太爷
可怜的小寡妇
半个台湾人——胡适也是“阿海”吗?
被拧肉的时代
“努力做徽骆驼”
“侬跟我来”
《竞业旬报》
少年诗人
“无忘城下盟”
从逛窑子到上北京
作者介绍
李敖 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到台湾。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方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
文摘
序言
对于胡适先生,我一直抱持着一种敬佩又好奇的态度。而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则像是一本打开我新视野的钥匙。李敖先生并非是那种为人物“贴金”的传记作者,他的笔触是冷静的,甚至可以说是带着审视的目光。他并没有回避胡适思想中的某些争议和局限,反而将其一一摊开,让读者去思考。我印象最深的是,李敖先生对胡适在人生关键节点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没有简单地给胡适贴上“自由主义者”的标签,而是揭示了其思想体系中复杂性的一面。这种深入骨髓的批判,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也更加具有人性的胡适。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目光锐利的智者进行一场思想的交流,你会不断地被他的观点所启发,也常常会对自己的既有认知产生挑战。
评分读完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尽管我之前对胡适先生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历史课本上的零星片段,但李敖先生以他一贯的犀利笔触和深刻洞察,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这本书并非简单地梳理胡适的生平事迹,更像是一场与胡适精神的对话,一场充满智识的较量。李敖先生并没有回避胡适思想中的争议之处,反而大胆地将其剖析在读者面前,比如对于胡适的“白话文运动”,李敖先生在赞扬其历史贡献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其对传统文化的断裂影响;对于胡适与国民党政府的关系,李敖先生的解读更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批判力,让人不禁思考历史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整本书读下来,就像是在与一位博学而充满挑战性的老师在课堂上辩论,时而赞同,时而蹙眉,但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真理的追寻。这本书无疑是想要深入了解胡适思想,又不想被一家之言束缚的读者,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读完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人物的面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立体得多。李敖先生以他一贯的才气和锐利,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胡适。他没有回避胡适思想中的矛盾和局限,反而大胆地将这些问题摆在台面上,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胡适在文化保守与激进之间摇摆的论述,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寻找自己定位的知识分子形象。李敖先生的文字,既有学术的严谨,又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他能够将枯燥的历史事实,讲述得引人入胜。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胡适的个人传记,更是一次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深刻梳理和反思。它鼓励读者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去探寻历史事件和人物背后真实的脉络。
评分一直以来,对于胡适这位民国时期的文化巨人,我的印象是模糊的,带着些许理想主义的光环。直到接触到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才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彩得多。李敖先生的文字,如同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胡适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脉络。他并不以崇拜者的姿态来撰写,而是以一个冷静甚至有些苛刻的评论者身份,审视胡适的学术成就、人生选择以及历史评价。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敖先生对胡适在政治立场上的纠结与摇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胡适,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挣扎、试图平衡理想与现实的个体。书中的许多论断,都充满了李敖先生特有的“李氏风格”——机智、幽默,又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锐利。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了解胡适,更是在品味李敖先生如何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去解读和重塑历史人物。
评分《胡适评传》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可谓是酣畅淋漓,又引人深思。李敖先生在书中展现了他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批判精神,他对胡适的解读,既有历史学家的严谨,又不乏文学评论家的敏锐。他没有简单地去赞美胡适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地位,而是深入探讨了其思想的局限性,以及在实际政治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我尤其欣赏李敖先生对细节的把握,他能够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史料中,挖掘出深刻的含义,并将其与胡适的整体思想联系起来。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以及他晚年的一些政治选择,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复杂和真实的胡适。李敖先生的文字极具力量,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颠覆定论,这使得这本书充满了思想的张力和辩驳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本评传,更是一部关于思想史、文化史的精彩论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