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4冊 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 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全套 國文學戲劇小說 中國古詩詞賞析

全4冊 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 中國古典四大名劇 全套 國文學戲劇小說 中國古詩詞賞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古典文學
  • 四大名劇
  • 戲麯
  • 中國古典小說
  • 古詩詞
  • 名著
  • 文學
  • 傳統文化
  • 戲劇
  • 唐明皇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神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21315
商品編碼:27140827241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經典名劇
開本:32開
套裝數量: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中華經典名劇 全4冊

桃花扇 書號:9787101121582 頁碼:437 定價:28.00元

西廂記 書號:9787101122091 頁碼:352 定價:23.00元

長生殿 書號:9787101122107 頁碼:363定價:24.00元

牡丹亭 書號:9787101121315 頁碼:438 定價:28.00元

總定價:103.00元

齣版社:中華書局

裝幀:平裝



《長生殿》,清初洪昇創作,共二捲,五十齣。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傢白樸的劇作《梧桐雨》,通過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重點描寫瞭唐朝天寶年間皇帝昏庸、政治腐敗給國傢帶來的巨大災難,導緻王朝幾乎覆滅;同時又錶達瞭對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愛情的同情,間接錶達瞭對唐朝統治者的同情,寄托瞭對美好愛情的理想。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洪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戲麯作傢、詩人。天資聰穎,工於詩詞,善寫戲麯。與孔尚任齊名,時稱“南洪北孔”。戲麯作品今僅存傳奇《長生殿》與雜劇《四嬋娟》兩種。詩詞有《稗畦集》《稗畦續集》《嘯月樓集》《詩騷韻注》《嘯月樓詞》《昉思詞》《四嬋娟室填詞》等。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傳奇劇本,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劇”。如孔尚任自己所說,“藉離閤之情,寫興亡之感”,中原纔子侯方域,巧遇秦淮佳人李香君,題詩定情宮扇上,卻難抵曆史的風雲變幻——李自成陷落京師,八旗軍摧垮南朝。侯李情緣在烽火闆蕩的晚明變局中,如柳絮浮萍,相遇相散,兒女情與傢國情交織著,吟唱齣一首婉麯、浩蕩長歌。此劇代錶瞭中國古代曆史劇創作的頂端水平。

劇本結構亦彆具一格。與之前的明清傳奇劇本不同,在四十齣之外,又設置瞭“試一岀”、“閏二十齣”、“加廿一齣”、“續四十齣”,一改傳奇創作中副末開場、生旦傢門等傳統模式,彆開生麵。每齣末尾,留有雲亭山人(孔尚任自號)的評點。此劇定稿上演後,馬上引起轟動。連康熙帝都不僅閱讀劇本,還觀看演齣,看到《設朝》《選優》齣時,就會皺眉頓足,感慨:“弘光弘光,雖欲不亡,其可得乎?”以此自警。此後《桃花扇》一直盛演不衰,還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以不同的形式在舞颱、熒屏上上演,錶現齣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又字聘之,號東塘,彆號岸堂,自署雲亭山人。山東麯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孫。與《長生殿》的作者洪昇並稱“南洪北孔”,在戲劇理論與實踐上都有著極高成就。孔尚任工詩文,考訂樂律,精通金石字畫,著述甚富,有《岸堂文集》《湖海詩集》《會心錄》《石門山集》《宮詞百首》《長留集》等,編纂瞭《平陽府誌》《萊州府誌》等。曾與顧彩閤撰《小忽雷》傳奇(存),《大忽雷》雜劇(存),但真正令他名播文壇、長載史冊的,是《桃花扇》。

元代著名雜劇作傢王實甫的代錶作《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共五本二十一摺五楔子。《西廂記》歌頌瞭以愛情為基礎的結閤,否定封建社會傳統的聯姻方式。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於功名利祿之上。《西廂記》雖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局,但全劇貫穿瞭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齣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王實甫(生卒不詳),名德信(一說名信德),實甫是其字。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河北定興人),生卒年不詳。一般認為,王實甫為明代前期作傢,創作活動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


《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傢湯顯祖的代錶作之一,共55齣,描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閤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製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是中國戲麯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

《牡丹亭》取材於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湯顯祖將原本不足四韆字的話本小說擴充為55齣的鴻篇巨製,並對故事做瞭創造性改編,使“人鬼戀”的話本脫胎換骨,取得瞭無與倫比的藝術成就。《牡丹亭》在人與人、人與鬼、人與神之間,形成層層疊疊的戲劇衝突和峰迴路轉的戲劇情節,呈現齣纏綿的情懷與優美的意境。

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裏繼崔鶯鶯之後齣現的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她的絕望愛情、徹骨悲傷源於貌似和諧的現世秩序的嚴重殘缺。麵對這種殘缺,杜麗娘不是妥協,而是以青春生命的毀滅去追求超過生命的真摯愛情。通過淒惻而壯麗的毀滅,在衝突中實現對理想人格自由的追求,這些閃耀著“現代”色彩的理念使《牡丹亭》具有瞭同題材作品未曾達到的高度,揭開瞭具有啓濛意義的生命美學的新篇章。也正因如此,四百年來,《牡丹亭》無論在書齋案頭,還是在歌舞場上,一直活躍非凡,影響驚人。

《牡丹亭》以文詞典麗著稱,賓白饒有機趣,麯詞兼用北麯潑辣動蕩及南詞宛轉精麗的長處。明呂天成稱之為“驚心動魄,且巧妙迭齣,無境不新,真堪韆古矣”。

作者簡介

【原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明代著名文學傢、戲劇傢。主要戲劇作品有《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閤稱“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


絕代風華,情深幾許:四大名劇的經典永恒 中國古典四大名劇,乃是中華民族文學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四部劇作——《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和《長生殿》——以其精妙的故事情節、深刻的人物刻畫、優美的詩詞語言和對人情世態的細膩描摹,穿越時空,至今仍能撥動人心最深處的弦。它們不僅是戲麯藝術的巔峰之作,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關於愛情、命運、忠誠與背叛、繁華與衰敗的深刻寓言。 《西廂記》:情竇初開,衝破禮教的青春詠嘆 王實甫的《西廂記》,無疑是中國戲麯史上最為人稱道的愛情故事之一。它以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為藍本,卻賦予瞭故事更為鮮活的生命力與更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故事圍繞著書生張生與相國韆金崔鶯鶯之間,曆經重重阻礙,終成眷屬的愛情曆程展開。 劇作的魅力首先在於其對愛情的描繪。從初見的驚鴻一瞥,到“月下聯詩”的試探與情愫暗生,再到“拷紅”的巧妙設計與“賴婚”的堅定反抗,張生與鶯鶯的愛情,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瞭少年少女在懵懂情竇初開時,那種小心翼翼的試探、大膽的追求以及麵對世俗禮教時的勇氣。他們的愛情,是對封建禮教壓抑下個性解放的呼喚,是對追求真摯情感的贊美。 人物的塑造同樣精彩。張生,一個有纔情、有擔當的讀書人,他的愛情不羈,但骨子裏卻有著對真愛的執著。崔鶯鶯,這位美麗聰慧的大傢閨秀,她身上既有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束縛,又有對自由愛情的嚮往,她的成長與反抗,是那個時代許多女性內心掙紮的縮影。而紅娘,作為全劇的靈魂人物,她的聰慧、機敏、仗義,不僅是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更是對傳統社會中女性智慧與力量的肯定。她的每一次機智的周鏇,每一次巧妙的配閤,都為張生與鶯鶯的愛情增添瞭無限的戲劇張力。 《西廂記》的語言更是精妙絕倫,被譽為“詞宗”。劇中充斥著大量優美動聽的唱詞,既有“願天下有情人都終成眷屬”這樣膾炙人口的祝福,也有“白馬 piao piao,送我到西廂”這樣描繪心境的細膩詞句。這些詩詞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意境深遠,將人物的內心世界、情感變化刻畫得淋灕盡緻,至今讀來仍讓人心神蕩漾。 《牡丹亭》:情之所鍾,生死不渝的奇幻絕戀 湯顯祖的《牡丹亭》,是中國戲麯史上另一部關於愛情的傳世之作,它以浪漫主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跨越生死的驚世愛情。故事圍繞著嶺南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展開,她因夢見書生柳夢梅而情根深種,最終抑鬱而亡。魂遊地府,又與柳夢梅重逢,最終破棺而齣,還魂復生。 《牡丹亭》最令人震撼之處,在於其對“情”的極緻推崇。“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這句經典的開場白,直接道齣瞭劇作的核心思想。它認為,“情”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超越生死的力量。杜麗娘的愛情,是一種至死不渝的執念,是靈魂深處的渴望,這種情感的力量,足以顛覆生死常理,實現“還魂”的奇跡。 杜麗娘的形象,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為鮮活的女性形象之一。她飽讀詩書,心靈敏感,對封建禮教的壓抑有著深刻的體驗。她的“閨思”是全劇情感的基石,從初春的淡淡愁緒,到盛夏的濃烈思念,再到鞦日的淒涼絕望,情感的層層遞進,將一個被禁錮在閨閣中的少女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灕盡緻。柳夢梅,這位癡情的書生,他的執著與勇敢,與杜麗娘的愛情形成完美的呼應。 《牡丹亭》的藝術成就,不僅在於其對“情”的哲學探索,更在於其瑰麗奇幻的想象力。劇中的“皂雕”、“遊園”、“驚夢”、“尋夢”、“幽會”、“冥判”、“還魂”等情節,充滿瞭浪漫主義的色彩,將現實與夢境、生與死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營造齣一種亦真亦幻、如夢似幻的藝術境界。湯顯祖的語言,同樣充滿瞭詩意和哲思,他運用大量的比喻、象徵,將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觀眾在欣賞優美唱詞的同時,也能體悟到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桃花扇》:傢國情仇,亂世中的悲歡離閤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中國清代傳奇的代錶作,它以明末清初的動蕩曆史為背景,將個人的愛情悲劇與國傢興衰的宏大敘事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故事圍繞著秦淮名妓李香君與翩翩纔子侯方域的愛情展開,在亂世之中,他們的愛情曆經坎坷,最終以國破傢亡的悲劇收場。 《桃花扇》最令人稱道之處,在於其鮮明的曆史厚重感和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它不僅僅是一個愛情故事,更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劇作者藉李香君堅守民族氣節、不屈附逆的故事,深刻地批判瞭南明朝廷的腐敗無能,以及當時社會上人性的扭麯與道德的淪喪。“風流纔子,傢國淪喪”的悲劇,是對一個時代凋零的深刻反思。 李香君,這位風塵女子,卻有著比許多王公貴族更純粹的民族氣節和愛情觀。她的“桃花扇”,不僅是她與侯方域愛情的信物,更是她不屈精神的象徵。在侯方域因權勢而短暫屈服於阮大铖時,李香君用血和淚在扇上點點桃花,既是對愛情的堅守,也是對民族氣節的捍衛。她的形象,是中國古代女性身上獨立、堅韌、忠貞品質的集中體現。 侯方域,這位纔子,他的愛情與政治立場之間充滿瞭矛盾與掙紮。他的命運,反映瞭那個時代許多文人的無奈與睏境。劇作者對侯方域的描繪,既有對其纔情的欣賞,也有對其軟弱的批評,使得人物形象更為真實可信。 《桃花扇》的語言,同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它融閤瞭昆麯和弋陽腔的特點,唱詞典雅精煉,既有深情的敘述,也有激昂的批判。其中,“訪戴”、“沉江”、“題扇”等經典情節,以及“眼看他起硃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這樣充滿哲理的唱詞,都成為瞭後世傳誦的名句。 《長生殿》:天長地久,情比金堅的神話永恒 洪昇的《長生殿》,是一部描繪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悲劇的鴻篇巨製。它以史實為基礎,加入瞭神話傳說和浪漫主義的色彩,將一段帝王將相的愛情,升華到瞭追求“天長地久”的永恒主題。 《長生殿》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既有對曆史事件的忠實描繪,又有對愛情超越現實的浪漫想象。劇作者對唐玄宗與楊貴妃愛情的描繪,充滿瞭細膩的情感和動人的細節,從“七夕長生殿上誓”的浪漫誓言,到“馬嵬坡下”的生離死彆,再到“月下重逢”、“天上人間”的追尋,展現瞭愛情的甜蜜、權力的誘惑、命運的無常以及最終對永恒愛情的渴望。 楊貴妃的形象,既是集萬韆寵愛於一身的絕代佳人,又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她的美貌、她的纔情、她的命運,都成為瞭後世無數文人墨客吟詠的對象。唐玄宗,這位雄纔大略的帝王,在愛情麵前,也展現齣瞭普通男人的癡情與無奈。 《長生殿》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其對“人鬼神”三界的穿梭和對“愛情永恒”的浪漫追求。劇作者大膽地將現實與神話結閤,通過“七夕”、“冥界”、“天上”等場景的設置,賦予瞭愛情超越生死的永恒意義。而“ revanche”和“ tái sinh”的設置,更是將愛情的升華推嚮瞭極緻,寄托瞭人們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願望。 劇作的語言,同樣充滿瞭藝術魅力。它藉鑒瞭《牡丹亭》的浪漫色彩,又融入瞭《桃花扇》的曆史厚重感。唱詞華美典雅,既有宮廷的繁華,也有人間的哀傷,將人物的情感和命運刻畫得入木三分。 四大名劇的共同價值與曆史地位 《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長生殿》這四部古典名劇,之所以能夠流傳百世,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經典,在於它們共同具備以下價值: 1. 深刻的人性洞察與情感描摹:它們都以愛情為主綫,但又不止於愛情。它們深入挖掘瞭人性的復雜,描繪瞭不同人物在愛情、親情、友情、權力、責任等多種因素交織下的內心世界與情感糾葛。無論是對自由愛情的謳歌,還是對生死不渝的追求,亦或是對傢國情懷的抒發,都觸及瞭人類最普遍、最深刻的情感體驗。 2. 精湛的藝術錶現手法:它們在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語言運用、舞颱呈現等方麵都達到瞭極高的藝術水準。細膩的心理描寫、生動的人物形象、優美典雅的詩詞唱詞、巧妙的戲劇衝突,共同構成瞭引人入勝的藝術世界。 3. 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映與批判:雖然題材各異,但四部劇作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現實,揭示瞭封建禮教的束縛、政治的腐敗、人性的弱點。它們通過藝術的棱鏡,摺射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並寄寓瞭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嚮往或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4.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這些劇作不僅是中國戲麯藝術的集大成者,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們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審美情趣,以及其中所使用的典故、詩詞,都為我們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瞭寶貴的資源。 這四部名劇,如同四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文學的璀璨星河之中,它們以各自獨特的光芒,照亮瞭中國古典戲劇的輝煌篇章,也為後世留下瞭無盡的藝術啓迪和人文思考。它們的故事,人物,以及那些優美的詩詞,至今仍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讓我們在曆史的迴響中,感受那份永恒的情感與人文的溫度。

用戶評價

評分

相比起那些晦澀難懂的古代文獻,這套四大名劇的編排,對於我們這些現代讀者來說,友好度非常高。它巧妙地平衡瞭“原汁原味”與“易於理解”之間的關係。那些復雜的古代官場術語、禮儀規範,在必要的注釋裏得到瞭清晰的解釋,讓我能快速進入情境,而不是頻繁地在詞典和正文之間來迴切換,打斷瞭閱讀的沉浸感。特彆是對人物性格的刻畫,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無論是崔鶯鶯的大傢閨秀做派,還是楊貴妃的嬌憨與無奈,柳夢梅的癡狂,都塑造得立體而鮮活,讓人感覺他們不是虛構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地存在於曆史長河中的某個人。這種深度的心理描寫和行動邏輯的閤理性,讓這些悲歡離閤的故事,即便是幾百年前的劇本,讀起來也絲毫沒有隔閡感。

評分

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欣賞古典文學”的層麵,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國傳統美學和倫理觀念的窗口。我們常說古人講究“禮義廉恥”,但在這些戲麯裏,我們看到的卻是禮教與人性、社會規範與個人情感之間永恒的拉鋸戰。它探討瞭門第觀念(如張生與崔鶯鶯的身份懸殊)、政治腐敗對愛情的摧殘(如《桃花扇》的興亡之嘆),以及對生命個體價值的肯定(如杜麗娘的抗爭)。通過閱讀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我們得以審視古人如何在森嚴的等級製度下,用藝術和情感去對抗冰冷的現實。它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故事的麯摺,更是對“人”這種復雜存在的深刻理解,這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關懷,是現代流行作品中難以尋覓的寶貴財富。

評分

作為一個對詩詞歌賦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發現這套書最大的魅力,恰恰在於它戲劇語言的文學性本身。它並非枯燥的舞颱說明書,而是充滿瞭韻律感和畫麵感的文學傑作。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膾炙人口的唱段和對白。例如《西廂記》中那些機智的唱詞,充滿瞭機鋒和情趣,讀起來朗朗上口,仿佛能聽到當年琴聲悠揚;而《長生殿》中的某些段落,那種對死亡與永恒的追問,又顯得極其沉鬱悲涼,文字的力量直擊人心。我發現,很多古代詩人詞人所追求的意境美,在這部戲麯的文本裏得到瞭最直觀、最富有張力的體現,遠比單純的詩詞鑒賞來得更有情境代入感,真正體會到瞭“聲腔之美,盡在其中”的含義。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素雅中透著古韻的風格,一下子就把人拉迴瞭那個纔子佳人、麯摺動人的年代。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翻開扉頁,那精美的插圖和考究的字體排版,都顯示齣齣版方對這套“中國古典四大名劇”的敬重與用心。我尤其欣賞他們對原文的尊重,注釋詳略得當,既沒有讓人望而生畏的繁復學術腔調,又確保瞭初讀者也能順暢地領略到這些經典作品的精髓。那些關於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的簡短介紹,像一盞溫和的引路燈,讓人在進入《西廂記》的月下相思,或《牡丹亭》的夢中情癡之前,心裏已經有瞭一個大緻的方位感。這種對閱讀體驗的細緻打磨,無疑是為我們這些渴望深入古典戲劇世界的普通讀者鋪設瞭一條舒適的階梯。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這些韆古傳唱的愛情故事裏,感受那個時代對“情”的極緻描摹與歌頌。

評分

說實話,第一次通讀下來,我最大的感觸是這四部作品在主題錶達上的巨大差異性,這套閤集恰到好處地展現瞭中國古典戲劇的廣闊光譜。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是那麼的含蓄、隱忍,帶著文人特有的浪漫與剋製;而《牡丹亭》杜麗娘的執著,那種為愛抗爭、甚至超越生死的勇氣,則顯得熱烈而決絕,讀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時,那種跨越陰陽的震撼力是無與倫比的。再轉到《桃花扇》的傢國興亡大背景下兒女情長的無奈與宿命感,以及《長生殿》裏唐玄宗與楊貴妃那段被曆史洪流裹挾的悲劇愛情,每一部的筆觸和側重點都截然不同。這不僅是四部劇本的簡單集閤,更像是一部中國古代情感哲學的編年史,展示瞭不同時代背景下,人們如何理解、錶達和實踐“愛”與“命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