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书号:9787101121582 页码:437 定价:28.00元
西厢记 书号:9787101122091 页码:352 定价:23.00元
长生殿 书号:9787101122107 页码:363定价:24.00元
牡丹亭 书号:9787101121315 页码:438 定价:28.00元
总定价:103.00元
出版社:中华书局
装帧:平装
《长生殿》,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通过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同时又表达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唐朝统治者的同情,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天资聪颖,工于诗词,善写戏曲。与孔尚任齐名,时称“南洪北孔”。戏曲作品今仅存传奇《长生殿》与杂剧《四婵娟》两种。诗词有《稗畦集》《稗畦续集》《啸月楼集》《诗骚韵注》《啸月楼词》《昉思词》《四婵娟室填词》等。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剧”。如孔尚任自己所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中原才子侯方域,巧遇秦淮佳人李香君,题诗定情宫扇上,却难抵历史的风云变幻——李自成陷落京师,八旗军摧垮南朝。侯李情缘在烽火板荡的晚明变局中,如柳絮浮萍,相遇相散,儿女情与家国情交织着,吟唱出一首婉曲、浩荡长歌。此剧代表了中国古代历史剧创作的顶端水平。
剧本结构亦别具一格。与之前的明清传奇剧本不同,在四十出之外,又设置了“试一岀”、“闰二十出”、“加廿一出”、“续四十出”,一改传奇创作中副末开场、生旦家门等传统模式,别开生面。每出末尾,留有云亭山人(孔尚任自号)的评点。此剧定稿上演后,马上引起轰动。连康熙帝都不仅阅读剧本,还观看演出,看到《设朝》《选优》出时,就会皱眉顿足,感慨:“弘光弘光,虽欲不亡,其可得乎?”以此自警。此后《桃花扇》一直盛演不衰,还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以不同的形式在舞台、荧屏上上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孔尚任(1648—1718),字季重,又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与《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并称“南洪北孔”,在戏剧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极高成就。孔尚任工诗文,考订乐律,精通金石字画,著述甚富,有《岸堂文集》《湖海诗集》《会心录》《石门山集》《宫词百首》《长留集》等,编纂了《平阳府志》《莱州府志》等。曾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存),《大忽雷》杂剧(存),但真正令他名播文坛、长载史册的,是《桃花扇》。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五楔子。《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王实甫(生卒不详),名德信(一说名信德),实甫是其字。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河北定兴人),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王实甫为明代前期作家,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牡丹亭》取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汤显祖将原本不足四千字的话本小说扩充为55出的鸿篇巨制,并对故事做了创造性改编,使“人鬼恋”的话本脱胎换骨,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牡丹亭》在人与人、人与鬼、人与神之间,形成层层叠叠的戏剧冲突和峰回路转的戏剧情节,呈现出缠绵的情怀与优美的意境。
杜丽娘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她的绝望爱情、彻骨悲伤源于貌似和谐的现世秩序的严重残缺。面对这种残缺,杜丽娘不是妥协,而是以青春生命的毁灭去追求超过生命的真挚爱情。通过凄恻而壮丽的毁灭,在冲突中实现对理想人格自由的追求,这些闪耀着“现代”色彩的理念使《牡丹亭》具有了同题材作品未曾达到的高度,揭开了具有启蒙意义的生命美学的新篇章。也正因如此,四百年来,《牡丹亭》无论在书斋案头,还是在歌舞场上,一直活跃非凡,影响惊人。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作者简介
【原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主要戏剧作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古典文学”的层面,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美学和伦理观念的窗口。我们常说古人讲究“礼义廉耻”,但在这些戏曲里,我们看到的却是礼教与人性、社会规范与个人情感之间永恒的拉锯战。它探讨了门第观念(如张生与崔莺莺的身份悬殊)、政治腐败对爱情的摧残(如《桃花扇》的兴亡之叹),以及对生命个体价值的肯定(如杜丽娘的抗争)。通过阅读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我们得以审视古人如何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用艺术和情感去对抗冰冷的现实。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故事的曲折,更是对“人”这种复杂存在的深刻理解,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关怀,是现代流行作品中难以寻觅的宝贵财富。
评分作为一个对诗词歌赋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我发现这套书最大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戏剧语言的文学性本身。它并非枯燥的舞台说明书,而是充满了韵律感和画面感的文学杰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和对白。例如《西厢记》中那些机智的唱词,充满了机锋和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能听到当年琴声悠扬;而《长生殿》中的某些段落,那种对死亡与永恒的追问,又显得极其沉郁悲凉,文字的力量直击人心。我发现,很多古代诗人词人所追求的意境美,在这部戏曲的文本里得到了最直观、最富有张力的体现,远比单纯的诗词鉴赏来得更有情境代入感,真正体会到了“声腔之美,尽在其中”的含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素雅中透着古韵的风格,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才子佳人、曲折动人的年代。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翻开扉页,那精美的插图和考究的字体排版,都显示出出版方对这套“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的敬重与用心。我尤其欣赏他们对原文的尊重,注释详略得当,既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繁复学术腔调,又确保了初读者也能顺畅地领略到这些经典作品的精髓。那些关于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的简短介绍,像一盏温和的引路灯,让人在进入《西厢记》的月下相思,或《牡丹亭》的梦中情痴之前,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位感。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细致打磨,无疑是为我们这些渴望深入古典戏剧世界的普通读者铺设了一条舒适的阶梯。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在这些千古传唱的爱情故事里,感受那个时代对“情”的极致描摹与歌颂。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通读下来,我最大的感触是这四部作品在主题表达上的巨大差异性,这套合集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广阔光谱。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是那么的含蓄、隐忍,带着文人特有的浪漫与克制;而《牡丹亭》杜丽娘的执着,那种为爱抗争、甚至超越生死的勇气,则显得热烈而决绝,读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那种跨越阴阳的震撼力是无与伦比的。再转到《桃花扇》的家国兴亡大背景下儿女情长的无奈与宿命感,以及《长生殿》里唐玄宗与杨贵妃那段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悲剧爱情,每一部的笔触和侧重点都截然不同。这不仅是四部剧本的简单集合,更像是一部中国古代情感哲学的编年史,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如何理解、表达和实践“爱”与“命运”。
评分相比起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文献,这套四大名剧的编排,对于我们这些现代读者来说,友好度非常高。它巧妙地平衡了“原汁原味”与“易于理解”之间的关系。那些复杂的古代官场术语、礼仪规范,在必要的注释里得到了清晰的解释,让我能快速进入情境,而不是频繁地在词典和正文之间来回切换,打断了阅读的沉浸感。特别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无论是崔莺莺的大家闺秀做派,还是杨贵妃的娇憨与无奈,柳梦梅的痴狂,都塑造得立体而鲜活,让人感觉他们不是虚构的人物,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某个人。这种深度的心理描写和行动逻辑的合理性,让这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即便是几百年前的剧本,读起来也丝毫没有隔阂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