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清华社 历史起源 探秘历史发展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苏武牧羊 历史事

正版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清华社 历史起源 探秘历史发展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苏武牧羊 历史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丝绸之路
  • 张骞
  • 苏武
  • 历史
  • 清华社
  • 历史起源
  • 探秘历史
  • 西域
  • 使者
  • 古代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影寒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51686
商品编码:27166439248
丛书名: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清华社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丝绸之路上的使者

定价:29.00元

作者:徐兆寿、金西源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302451686

字数:146000

页码:1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历史,注定要重启丝绸之路。作者带着他的团队,率先踏上这条茫茫古道,为人类重新讲述一个个古道上的传奇故事。你可以看到张骞如何凿空西域、苏武怎样杖节牧羊、班超何以纵马天山……在本书中,您将会看到这些使者如何用他们的精神和英雄气魄攻下了一个个历史的关隘。

目录



章 张骞:通向世界的“凿空”之旅 /001
第二章 冯嫽:巾帼不让须眉 /017
第三章 苏武:一座用气节铸就的高原 /029
第四章 常惠:在历史的流沙里前行 /041
第五章 傅介子:刀锋上的道路 /053
第六章 陈汤和甘延寿:历史深处的叹息 /065
第七章 郑吉和段会宗:丝路苍穹下的光芒 /075
第八章 班超:一个书生的命运 /083
第九章 罗马商团:初至中国的行者 /097
第十章 董琬和高明:不辱使命的乱世西行 /7
第十一章 隋炀帝西巡:焉支山下的盛会 /117
第十二章 王玄策:尘埃深处的英雄 /127
第十三章 陈诚:遗落沙海的明珠 /137
第十四章 马可·波罗:身兼使节的旅行家/145
第十五章 沙哈鲁遣使中国:一个帝国的远行 /155
第十六章 李希霍芬:初的命名/165
第十七章 斯文·赫定:远道而来的不速之客/173
第十八章 伯希和在中国:斯夜风雨如注 /183
参考文献 /194

内容提要


历史,注定要重启丝绸之路,这是人类的命运之行。但这条古道已然被风沙掩埋,于是,在今天,重新发现丝绸之路就成为首要之务。作家和文化学者徐兆寿带着他的团队,率先踏上这条茫茫古道,为人类重新讲述一个个古道上的传奇故事。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张骞如何凿空西域、苏武怎样杖节牧羊、班超何以纵马天山……在中华民族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些使者用他们的精神和英雄气魄攻下了一个个历史的关隘。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徐兆寿作家,学者。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发表和出版《常日记》《生于1980》《荒原问道》等7部长篇小说,《麦穗之歌》《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2部诗集,《精神的高原》《中国文化精神之我见》等9部学术著作。
金西源甘肃榆中县人,文学硕士。在兰州教书,在西部写诗。


《寰宇奇珍录:失落文明的密码与重构》 一、引言:时空交错的文明碎片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条具体的古代商路,亦不详述某一特定历史人物的功绩,而是将视野投向更宏大、更深邃的“失落文明”图景。我们试图从全球各地出土的、性质迥异的考古遗存中,发掘被主流历史叙事所忽略的、潜藏在时间迷雾中的文明密码。本书旨在构建一个跨越地理疆界与时间断代的、关于人类早期社会结构、技术演进、以及信仰体系重构的全新认知框架。我们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突然崛起又神秘消亡的古老族群,以及他们留下的那些至今仍令学者困惑的物质证据。 二、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失语者”——技术与信仰的悖论 第一章:厄尔特文明的祭祀与冶金术 本章深入探讨了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麓的厄尔特文明(一个假想的、尚未被充分发掘的早期高山文化群体)。我们重点分析了他们独特的铜锡合金配方,这种合金的硬度在特定温度下能媲美后世的某些铁器。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冶炼工具和器皿上刻画的复杂符号,它们似乎与实用功能无关,更像是一种与自然元素沟通的“咒语”。我们将对照近邻的莫奇卡文明晚期遗迹,分析这种技术飞跃是否是基于纯粹的工程学进步,还是某种被宗教仪式驱动的副产品。特别要剖析的是,厄尔特人如何处理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他们的健康水平数据与他们的冶金复杂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反常关联。 第二章:多瑙河谷的“线性陶器”——扩张与同质化的极限 我们转而研究欧洲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多瑙河中游区域内,“线性陶器文化”(Linear Pottery Culture,简称LBK)的传播模式。本书将挑战传统观点中将LBK视为单一农耕族群缓慢扩张的看法。通过对不同遗址群落中孢子和农作物DNA的重建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节奏性迁徙”假说:即并非是人口的持续涌入,而是特定技术包(如犁耕技术和特定谷物品种)的间歇性引入,驱动了当地的文化重塑。我们详细比对了从匈牙利大平原到莱茵河沿岸的陶器风格演变,揭示其表面的统一性下隐藏的,关于土地所有权和氏族权力分配的深刻差异。 三、第二部:海洋的征服者——航海技术与资源控制 第三章:地中海“失落的航道”:塔尔特索斯文明的盐与锡 本书摒弃对腓尼基或希腊航海贸易路线的常规描述,将注意力集中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传说中被海水淹没的塔尔特索斯文明(Tartessos)。我们侧重分析其经济支柱——盐的精细腌制技术和对西北欧锡矿的垄断地位。通过对卡迪斯湾海底沉积层的岩芯分析,我们试图重建该文明的港口布局,并探讨其如何利用季风和洋流的规律,建立起一个比已知时间点更早的、高度专业化的远洋贸易网络。此处的重点在于,塔尔特索斯人如何成功地将“易腐品”(如橄榄油和葡萄酒)与“不可替代的稀有金属”(锡)进行价值对等交换,从而维持了其在中西部地中海的超然地位。 第四章:太平洋的“独木舟帝国”:拉皮塔前夜的生态适应 我们把视角推向太平洋,关注拉皮塔文化(Lapita Culture)出现之前,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间,那些尚未被充分命名的早期航海族群。本书聚焦于他们如何利用巨型独木舟(Outrigger Canoe)适应复杂多变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通过对特定贝壳工具和鱼骨的形态学分析,我们论证了这些早期航海者并非是“偶然漂流”到新土地,而是拥有精确的导航知识,能够识别深海中的生物标志物和天气模式。我们详细描绘了他们如何在资源匮乏的火山岛之间,建立起超越血缘关系的“互助交换网络”,以确保对稀缺木材、黑曜石等战略物资的稳定供应。 四、第三部:边陲的文明交汇——边缘地带的文化熔炉 第五章:帕米尔高原的“丝绸前奏”:粟特人的信仰整合 本书不探讨汉唐盛世与西域的直接接触,而是聚焦于帕米尔高原与中亚干旱地带的早期定居者——粟特人(Sogdians)的祖先。我们关注的是,在丝绸之路尚未形成规模化之前,这些高原上的商人群体如何融合了琐罗亚斯德教的火祭传统、佛教的因果观念以及当地萨满教的自然崇拜。通过对发现于高海拔墓葬中的陪葬品(如波斯风格的银器、印度教风格的雕刻残件)的交叉比对,我们揭示了一种独特的“多神共存”体系,这种体系有效地消弭了不同商业团体间的文化冲突,为日后更庞大的贸易网络奠定了柔软的、基于互信的社会基础。 第六章:撒哈拉“绿色周期”的终结者——农业与气候的残酷博弈 本章分析了在撒哈拉沙漠尚未完全形成之前,中非草原地带的早期农牧部落所面临的生存困境。我们利用古气候学数据,重构了公元前数千年间,当地干湿周期的急剧变化。书中详述了这些部落如何从依赖水资源的大型谷物种植,被迫转型为适应干旱的游牧放牧模式。这一转型并非平稳过渡,而是伴随着剧烈的内部权力斗争——那些掌握了骆驼驯化和水井挖掘技术的精英阶层,如何通过控制关键的生态资源,最终将其他农业定居者整合进一个以牲畜为核心的新的社会结构中。 五、结论:重塑历史的“无名之辈” 本书最终指向一个核心论点:真正的历史动力,往往蕴藏在那些没有留下宏伟宫殿或史诗记载的“无名之辈”的生存策略之中。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对技术的改良、以及在极端压力下所形成的信仰共识,才是构建起后世所有大一统文明的底层逻辑。我们所考察的这些“失落文明的密码”,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在面对变局时的韧性与局限,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多维度参照系。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新的思维工具,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背后的、更为复杂与精妙的因果链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书页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我尤其喜欢书名中的“探秘历史发展之路”这几个字,这表明作者并非满足于简单的史实陈述,而是致力于挖掘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脉络。丝绸之路,对我而言,一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我们都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重要在哪里,它如何影响了世界,我始终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性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提到的“历史起源”,让我对这本书的切入点充满期待,是会从地理环境、古代文明的萌芽讲起,还是从某个关键的转折点切入?我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我认为理解一个历史现象的根源,才能真正把握它的发展。同时,“探秘历史发展之路”,也意味着它会展现丝绸之路在漫长历史中的变化,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而不断演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带领我一同经历这段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感受历史的动态和张力。

评分

看到这本书名,特别是“探秘历史发展之路”几个字,我就知道这本书一定有深度。我对历史的兴趣,更多地在于理解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趋势,而不是单纯地记忆人名地名。丝绸之路,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概念,它代表着连接、交流、融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来审视丝绸之路的起源和演变。它是如何形成的?最初是什么样的?它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政治背景下,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是我一直想弄清楚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看到丝绸之路这根纽带,如何将东方的文明与西方的文明紧密相连,又如何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不断适应和发展。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能深入探讨“为什么”和“怎么样”,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这条古老商道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评分

买这本书之前,我专门查了一下,确实是正版,这一点让我很放心,毕竟盗版书的阅读体验差太多了。书名《正版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虽然看起来有点朴实,但“使者”二字却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勇敢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险,穿越漫漫黄沙,将文明的火种播撒,将异域的风情带回。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历史非常着迷,而丝绸之路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本书的副标题“历史起源 探秘历史发展之路”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些零散的史实,而是要深入剖析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以及它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影响了世界格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丝绸之路上的“使者”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信使,他们更是文化的传播者、科技的交流者,甚至是和平的缔造者。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关于他们身影的鲜活细节,感受那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时代。

评分

这本《正版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的副标题“清华社 历史起源 探秘历史发展之路”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本严谨且有学术深度的著作。清华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社,其出版的书籍质量通常是有保证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丝绸之路历史的读物,尤其是从更深层次去探究其“起源”和“发展之路”。很多关于丝绸之路的书籍,往往侧重于某个时期或某个方面,比如贸易、文化交流,但这本书似乎想要构建一个更为宏大的叙事框架。我个人对历史的“起源”部分尤其感兴趣,因为很多现象的最终形态,都可以追溯到其最初的萌芽。而“探秘历史发展之路”则意味着本书会展现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它如何从一个区域性的交通路线,逐渐演变成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通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逻辑线索,让我能够理解丝绸之路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与古代文明的兴衰、民族的迁徙、科技的进步、思想的传播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被这书名吸引了,感觉很厚重,很有历史感。“正版”二字也让我觉得放心,虽然我不是什么考据党,但买到盗版总归是不舒服的。封面上那写意的图画,仿佛穿越了千年,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对丝绸之路一直都充满了好奇,想象着那些商队驼铃叮当,商人西行东顾,交换着遥远的货物和独特的文化。而“使者”这个词,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使命感。是谁?他们为何远行?又带回了什么?这些问题在我脑海里盘旋。这本书,看起来像是要揭开这些谜团的钥匙。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仅仅是翻看目录,就感觉内容一定相当丰富。历史起源、探秘历史发展之路,这些词汇都暗示着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我特别期待它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解读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演变,而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历史事件。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对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通道有一个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几个名词,而是真正鲜活的、流动的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