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修辞学:老清华讲义
定价:22.50元
作者:杨树达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5-01
ISBN:9787543862128
字数:184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我国修辞学领域民族形式派的奠基之作(另一派为借鉴西方派,以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为代表),郭绍虞誉为“辟一新途径,树一新楷模”。书中所列改易、增益、删削、颠倒、改窜、嫌疑、参互、存真、合叙、错综等项,在今天的修辞学教科书中是看不到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杨树达,字遇夫,湖南长沙人。曾留学日本。中国语言文学学家。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教授。研究古汉语语法及文字训诂。著有《古书疑义举例续补》、《高等国文法》、《词诠》、《论语疏证》、《汉书窥管》、《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
文摘
序言
语言风格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罕见的、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雅致。它的用词考究,句式多变,既有传统学术文本的严谨与庄重,又不失现代汉语的灵动与清晰。行文中不乏精妙的比喻和精准的概括,读起来酣畅淋漓,毫无晦涩之感。我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开始注意自己日常语言的组织方式,这本书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我对语言精确性的敏感度。对于那些注重表达艺术的人来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修辞范本,它通过内容向读者展示了何为“得体”与“有力”的表达。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初期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修辞手法的罗列和定义上,更深入探讨了修辞行为背后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功能。作者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修辞生态图景,将语言的运用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这种宏大的视野和扎实的文献支撑,使得全书的论证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文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技巧集合,而是一套与民族思维方式紧密相连的复杂系统。这是一部能够真正改变你对语言看法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其价值无法用简单的“推荐”二字来衡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初见时就给人一种沉稳而厚重的感觉,仿佛能透过封面触摸到历史的温度。纸张的选择恰到好处,既有阅读的舒适感,又不失经典文献的质感。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一些历史图片和手稿的复印件,虽然经过了时代的洗礼,但依然能清晰辨认,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这种对细节的考究,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学术著作,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物。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份对过去智慧的尊重与传承。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与先贤的无声对话,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纯粹的理论堆砌,而是巧妙地将理论阐释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穿插进行。作者在论述一个复杂的修辞学概念时,总能及时引入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古代文例进行剖析,使得抽象的规则变得具体可感。这种“讲故事”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研究者,也能快速抓住核心要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经典篇目时的独到见解,他总能挖掘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逻辑,让人对那些耳熟能详的篇章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仿佛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古人高超的语言艺术。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术探险。作者的笔触深入浅出,逻辑推演严密,但同时又充满了对学科前景的深刻关怀。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新兴的修辞学研究方向和方法论的探讨,显示出作者紧跟时代发展的学术视野,而非固守陈规。在某些章节,作者大胆地提出了不同学派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种批判性思维的展现,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又鼓励读者跳出框架,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研究体系,这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学术研究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食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