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价值 商务印书馆 昂利·彭加勒 9787100070454

科学的价值 商务印书馆 昂利·彭加勒 978710007045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昂利·彭加勒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学哲学
  • 知识论
  • 法国哲学
  • 昂利·彭加勒
  • 科学方法
  • 理性主义
  • 认识论
  • 西方哲学
  • 经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图文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0454
商品编码:2721082110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4-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的价值

定价:19.00元

作者:昂利·彭加勒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1000704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内容提要


本书简明扼要的阐述了科学的定理,并旁征博引的解析了科学为何物,科学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及对当时物理学危机的看法。彭加勒在该书中提出了相对论的雏形及四维空间等超前的科学猜想,对今天的科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录


中译者序

引言

编 数学科学

章 数学中的直觉和逻辑

第二章 时间的量度

第三章 空间的概念

第四章 空间及其三维性

第二编 物理科学

第五章 解析和物理学

第六章 天文学

第七章 数学物理学的历史

第八章 数学物理学当前的危机

第九章 数学物理学的未来

第三编 科学的客观价值

第十章 科学是人为的吗?

第十一章 科学和实在

附录 两种不同的精神类型

作者介绍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文摘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序言


新图文轩,正版现货,欢迎读者选购


探寻知识的边界与人性的深度:精选书目导读 本书系一本汇集了多部探讨人类认知、科学哲学、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的经典著作的精选文集。我们精选了二十余篇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思想流派的重量级文本,旨在引导读者穿越时空的限制,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根基与未来的可能性。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古希腊的理性萌芽到近现代科学革命的深层反思,力图展现知识构建的复杂性、真理探寻的曲折性,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多维面向。 第一部分:理性之光的源起与流变 本部分聚焦于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知识、真理和存在的早期探索。我们首先引入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洞穴寓言”的精妙解析,探讨了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张力,以及教育在引导灵魂认识“善”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随后,我们转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基础,详细阐述了其“三段论”的结构及其在构建系统性知识体系中的奠基性意义。这些文本并非僵硬的教条,而是对人类理性能力边界的首次严肃划定。 紧随其后的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代表性论述,特别是关于“信仰与理性”之间关系的辩证分析。我们收录了托马斯·阿奎那关于神学与哲学如何共存的论述,强调了通过逻辑推理来理解神圣启示的努力,这反映了人类在面对终极关怀时,如何运用理性工具试图架设桥梁的尝试。 进入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思想的火花更加璀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作为现代哲学的起点,其彻底的怀疑论精神被置于重点分析之中。我们探讨了笛卡尔如何通过个体意识的确定性来重建整个知识大厦,以及这种主观转向对后世科学方法论的深远影响。洛克和休谟的经验主义思想也构成了本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详细对比了洛克关于“白板说”的阐释与休谟对因果律的彻底解构。休谟的怀疑论是对理性万能论的有力挑战,迫使后来的思想家重新审视经验知识的可靠性与局限性。 第二部分:科学的演进与方法的革新 科学史的发展是人类认知进步的最直观体现。本部分着重于对科学范式转变的深入剖析。 伽利略的工作被置于关键位置,他的观测和实验方法如何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建立了以数学为语言的物理学基础,被细致地还原。随后,我们呈现了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核心思想——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统一性解释了天上与地上的运动规律,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确立。 然而,经典世界的确定性并非终点。本部分重点展示了二十世纪初科学革命的颠覆性力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特别是狭义相对论对时空观念的重塑,被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呈现。这不仅是物理学的突破,更是对人类直觉理解方式的一次深刻挑战。紧接着,量子力学的诞生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根本差异,以及观察者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介入性。 此外,我们还纳入了关于科学方法论的经典论述。波普尔的“可证伪性”原则被视为衡量一个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关键标准,它强调了科学的进步在于不断地试错和修正,而非最终的证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则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揭示了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范式”如何塑造了特定的研究范式,以及范式转换的非连续性与革命性。 第三部分:知识背后的文化、伦理与人性 科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揭示自然规律的能力,更在于它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形态、伦理规范和社会结构。本部分探讨了知识与人性之间复杂交织的关系。 我们收录了对启蒙时代“理性至上”思潮的反思性文本。卢梭对文明社会可能腐蚀人性纯真的担忧,以及其对自然状态的浪漫化想象,构成了对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异化问题的早期预警。 在伦理层面,本部分探讨了技术进步与人类责任之间的永恒张力。从弗朗西斯·培根对知识即力量的乐观构想到,到二十世纪中叶对原子能使用的深刻反思,我们考察了人类在掌握强大力量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这些论述提醒我们,知识的获取必须与审慎的伦理判断相辅相成。 此外,文本还触及了知识传播与社会不平等的议题。马克斯·韦伯关于“铁笼”的比喻,描述了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理性化和官僚化趋势,指出技术理性虽然带来了效率,但也可能导致人的价值被工具化。我们审视了知识垄断与信息鸿沟现象,探讨了普及教育和信息自由流通对于维护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社会的重要性。 结语:面向未知的审慎前行 全书的终极目的,是促使读者以一种更为成熟和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并非要否定科学的伟大成就,而是要强调,任何知识体系都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历史的偶然性。真正的智慧,在于保持对未知的敬畏,在清晰认识到已知世界的边界的同时,持续地以严谨的态度和开放的心胸,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范式颠覆与认知飞跃。本书精选的这些思想碎片,汇聚成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映照着人类文明求真、求善、求美的永恒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但正是这种挑战,才体现了其价值的所在。它没有采取那种大众化的叙事方式,而是直接深入到科学哲学的核心议题中进行剖析。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一小段关于“解释”与“描述”之间微妙差别的论述,反复阅读了至少三遍,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微妙张力。这种阅读过程,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进行一场智力的“雕塑”,不断打磨和修正自己原有的认知框架。它要求读者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驾驭能力。读完之后,我对那些信誓旦旦宣称“科学已经解决了一切”的论调嗤之以鼻,因为这本书已经教会我,真正的科学探索,永远在路上,永远伴随着深刻的自我怀疑与对未知的敬畏。

评分

当我第一次尝试阅读这本书时,坦白说,我有些招架不住。那种扑面而来的逻辑密度和论证的严密性,让我的思维几乎要跟不上节奏。这绝不是那种一目了然、读完就能拿来炫耀的“速成读物”。它更像是一份精密的蓝图,需要你耐心地、逐层剥茧地去理解其内在的结构。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不仅仅是为了查阅一些背景知识,更是为了消化那些层层递进的论证。书中的某些章节,尤其是在探讨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复杂应用时,其思辨的深度和广度着实令人惊叹。它强迫你跳出日常观察的舒适区,用一种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科学世界观。可以说,这本书读下来,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一种近乎学徒般的谦逊和坚持。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奇特,它像一位睿智的老者,没有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抛出了一系列精妙绝伦的问题,引导你走向更深远的思考。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科学与形而上学边界问题时的那种游刃有余。它不回避科学的局限,反而将这种局限性视为科学生命力的来源。那种对科学精神的深刻揭示,让我对那些闪耀着光芒的科学发现背后的心路历程有了更人性的理解。这不是一本歌颂科学成就的赞美诗,而是一部剖析科学灵魂的深度访谈录。每当我合上书本,总感觉脑海中有一片被重新梳理过的清晰天空,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概念仿佛被重新定位了坐标。对于任何一个对知识的源头和根基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评分

这本厚厚的书,初捧在手,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敬畏感。我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翻开了它,期待着能窥见科学那宏大而精密的殿堂的一角。内容无疑是深刻的,它不像那些肤浅的科普读物那样,仅仅罗列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式和实验现象。相反,它似乎在邀请读者进行一场漫长而曲折的哲学思辨之旅,探讨的是科学知识的本质、局限性以及它与人类经验世界的复杂纠葛。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富有洞察力,对科学的每一个断言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审视,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智力上的高强度训练,对于“确定性”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更加审慎的理解。它不是一本能让你在周末轻松消遣的书,更像是一次需要全神贯注、不断做笔记和反复咀嚼的智力探险。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风格,虽然保持了学者应有的严谨,但其中流淌出的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却又带着一种近乎艺术家的激情。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纯粹的逻辑推演,而是充满了对人类理性能力的信心与审视。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被那种穿透现象直达本质的洞察力所震撼。书中的论证结构如同一个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层层推进,最终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洪流。它让人思考,科学到底是以何种方式构建起我们所认知的现实?这种构建过程本身是否也带有某种历史的、人性的烙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更是关于人类理解世界这一宏大事业本身的史诗。读完后,那种智识上的满足感是巨大的,它提供的不是知识的储备,而是更高级的思考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