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刘永才院士传记 | 作者 | 方效,总:许达哲,高红卫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宇航 | 
| ISBN | 9787515914237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296千字 | 页码 | 335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引子 章 光明行 1.闯关东 2.围困 3.蒙童 4.自立自强 5.转折 6.导弹工程系 7.保送 8.起步 9.认识与实践 10.亲事和家事 第二章 二十年磨一剑 1.飞航导弹研制体系的创立 2.从仿制起步 3.三院起家弹 4.初试“风雷” 5.比翼双飞 6.简单纯真时光 7.“风雷”再起 8.老少同台 9.铁杆“鹰击六” 10.山重水复 11.崩塌 12.鹰击蔚蓝 第三章 韬晦年代 1.巡航导弹 2.光荣梦想 3.服从与跳级 4.风雨兼程 5.试飞 第四章 长剑行 1.肩负使命 2.攻关莫畏难 3.**精准 4.恒心造恒“心” 5.聚力协同 6.软件工程 7.**团队 第五章 傲气云霄 1.试验场7个月 2.一次成功 3.一根金属丝 4.长剑落虹 5.百炼成钢 第六章 空天无限 1.效能设计 2.体系筹谋 3.柔能克刚 第七章 中国制造  |  
| 编辑推荐 | |
| 为了全面、系统地总结航天院士的成长规律,把航天院士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为中国航天事业积累精神财富,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究决定,组织编写《中国航天院士传记丛书》。方效著的这本《刘永才院士传记》就是该套丛书之一。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对《刘永才院士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的关注点,也包含了我对当代科学家精神风貌的探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杰出人物的关注点往往会发生变化。我好奇的是,在刘永才院士的身上,究竟蕴含着哪些最宝贵的品质,能够让他成为备受尊敬的科学家?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还是默默奉献的无私情怀?抑或是他独特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特质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在刘院士的科研道路上起到的关键作用。我想,对于许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或者对科学领域心怀憧憬的读者来说,能够从刘院士身上汲取到积极的榜样力量,学习他面对未知时的勇气和执着,这将是这本书最具价值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更是关于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一种对国家和社会贡献的崇高使命感。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学发展和人物传记的读者,《刘永才院士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这本书,我更看重它所能提供的“深度”和“启示”。一本好的传记,不应该仅仅是事迹的堆砌,更应该包含对人物思想、价值观以及其行为逻辑的深刻解读。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严谨的考证和独到的视角,揭示刘院士在关键决策背后的考量,他对于科学伦理的理解,以及他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远见卓识。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引发读者更广泛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科学家的价值?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又对他们的成就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能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脉络,以及在其中,像刘院士这样的个体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这些层面的思考,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著作,能够为读者带来长久的启迪和启发。
评分在我翻阅的众多传记作品中,有些传记往往侧重于描绘人物的辉煌成就,而忽略了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心路历程。我对于《刘永才院士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的期待,恰恰在于它能否更全面地展现这位院士的“人”的层面。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列举他获得的荣誉、发表的论文,更能够深入挖掘他童年的经历、青年时期的迷茫、事业发展中的瓶颈,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难、坚持梦想的。这些细节往往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质和精神力量。例如,他是否曾经有过放弃的念头?在某个重大的科研攻关中,他又是如何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克服技术上的难题?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描写,能够帮助读者更立体地认识刘永才院士,感受到他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他身上那种超越常人的毅力和才华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一本真正打动人心的传记,必然是血肉丰满的,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并在字里行间汲取前进的力量。
评分这本《刘永才院士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的书封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沉稳的暗蓝色作为主色调,搭配烫金的“刘永才院士传记”字样,散发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活力的气息。封面上的人物肖像,虽未完全展开,但依稀可见的面部轮廓和眼神,都透露出一种智慧与坚毅,让人对这位科学家的形象充满了好奇。左下角的“湖北新华书店”标识,则暗示了这本书的出版背景,似乎为这部传记增添了一层地域性的亲切感。整体而言,它的包装风格简洁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而是将焦点集中在核心信息——人物的身份和书名上,这种做法往往意味着内容本身足够厚重,不需要额外的噱头来吸引眼球。我非常期待在翻开这本书后,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深入了解这位院士的传奇人生,探索他科研道路上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以及他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我想,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更是对那个时代、那种精神的一种致敬与传承。这本书的封面,无疑为我打开了这扇窗,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评分从一个热爱阅读的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本引人入胜的传记,其叙事方式和文字风格至关重要。《刘永才院士传记 湖北新华书店》的笔触,我希望能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也能有细腻入微的个人刻画。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刘院士的科研生涯描绘得波澜壮阔,如同书写一部时代变迁的史诗。同时,我也不希望它过于学术化,而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和研究过程解释清楚,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真挚的情感流露,让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比如,在描写他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刻,能够感受到那种激动人心的氛围;在描绘他面对挫折时,能够体会到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如果能够加入一些他本人的访谈、同事或学生的评价,甚至是当时的文献资料摘录,我想会极大地增强这本书的可信度和阅读趣味性,让历史的片段得以鲜活地重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