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抑非论画笔录》是陆抑非先生弟子赏竹记录整理的《陆抑非论画笔录》。20世纪70年代,赏竹成为陆抑非先生的入室弟子,陆老倾心言传身教、口授笔示,从选具、立意、执笔、线条、构图、造型、透视、设色、题款,到写生、学养、气势、情趣、做人等,传授得具体仔细、精到准确。赏竹每次都将先生的言谈和作画过程细心记录,便于温故知新。而今整理出来的书稿,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充满真知灼见,相信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启迪和教益。
陆抑非(1908-1997),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的美术教育家,江苏常熟人,名种,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甦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他的不少精品画作被北京、上海、常熟、杭州、沈阳及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花鸟画谱》《陆抑非花鸟画辑》《陆抑非教学画稿》《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陆抑非》《荣宝斋画谱·陆抑非花鸟专集》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家教学示范作品精选——陆抑非花鸟画示范作品》等画集及著作。
序
前言
先生谈作画要领 1972
画粉红牡丹 1972.8.17
画双鸽、月季 1972.12.9
画红荷花扇面 1972.12.12
书画金箔长卷 1972.12.3l
画粉红荷花、水草册页 1973.1.2
画深红荷花、慈姑竖幅 1973.1.2
画红梅、绿石竖幅 1973.1.2
画红荷、菊花的要点 1973.1.2
画粉红月季册页 1973.1.13
画深红玫瑰册页 1973.1.13
画墨叶水仙册页 1973.1.31
画山茶、设色水仙横披 1973.1.31
画鹡鸰、芙蓉册页 1973.1.31
画墨荷、小鱼 1973.1.31
谈画鸟、水仙、山茶、荷花 1973.3.7
改我画的双燕图、葡萄图 1973.3.15
补野八哥图中的铁骨红梅 1973.6.17
画翠鸟、芙蓉花 1973.11.18
画宿墨小鸡 1973.12.1
改黄鹂、杨柳、墨石 1973.12.1
为我补红叶,画绿牡丹 1973.12.29
谈吴茀之的菊花图 1974.1.1
为我画八哥、八哥讲话 1974.1.1
改我画的粉红荷花、红蜻蜓 1974.1.1
画唐山鹊、绿牡丹、深红牡丹 1974.6.28
给我画粉红荷花、墨蜻蜓扇面 1974.7.27
谈潘天寿等老先生的用笔 1974.8.29
做学问不可马虎 1975.3.1
画红蜀葵 1975.6.1
给我画胭脂牡丹 1976.12.31
看先生画迎春花、小鸡 1976.12.31
教我画四季海棠 1977.5
论风格和书法 1982.5.2
画红薇花、灰八哥 1982.5.2
画丝瓜小鸡图 1982.6.13
画红荷蜻蜓册页 1982.6.13
评点、指导我的画 1987.4.24
谈赵少昂、李苦禅的画 1987.6.27
论书画 1987.8.22
书法是画好国画的关键 1988.4
艺坛前辈轶事 1988.6.18
为我画的雏鸡图题诗 1988.8.2
看画 1988.11.17
画牡丹、水仙 1989.1.21
为我改画 1989.4.2
谈草书,论人品 1989.5.7
说钱瘦铁 1989.5.28
作为一位艺术爱好者,我深知艺术创作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与实践的磨砺。陆抑非先生的名字,早已在我心中与“大家”二字划上等号。他的画作,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思想内涵上,都足以成为后辈学习的楷模。我对于他的艺术理论,尤其是他对于笔墨的理解,一直充满好奇。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陆抑非先生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是我想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我想知道,他对“写意”的理解是什么?他又是如何通过笔墨来表达情感与意境的?这些问题,如果能在书中得到解答,对我而言将是极大的启发。
评分陆抑非先生在花鸟画方面的造诣,更是令人赞叹。他笔下的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却又透着一股不俗的雅致;他的梅兰竹菊,更是将文人画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曾有幸在展览中亲眼目睹他的作品,那些细腻的线条,鲜活的色彩,以及构图的绝妙安排,都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他对于花卉的观察是何其细致入微,才能将花瓣的层次、叶片的脉络,以及花蕊的生动表现得如此传神?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他创作的过程,以及他对各种花卉的理解与感悟,那将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找到关于他如何处理墨色浓淡、线条刚柔,以及如何通过色彩赋予花卉生命力的具体论述,从而进一步领略这位艺术大师的精妙之处。
评分我对陆抑非先生的艺术风格一直情有独钟,他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了诗意与哲思。他的山水画,既有北方山水的雄浑,又不失南方山水的秀美;他的花鸟画,既有写实的功力,又不乏写意的灵动。我一直好奇,是什么样的艺术理念,支撑着他创作出如此多样且充满魅力的作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他艺术世界的机会。我期待书中能够揭示他艺术创作的“秘诀”,例如他对构图的考究,他对色彩的运用,他对线条的驾驭,以及他对情感的注入。我相信,通过阅读他的“笔录”,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艺术语言,并从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评分陆抑非先生画笔下的山水,总有一种温润而沉静的气息,仿佛置身于江南烟雨朦胧的某个清晨,又或是初夏微风拂过竹林的午后。我尤其喜欢他笔下的飞鸟,点缀在山石枝头,寥寥几笔,却活泼灵动,似能听到它们在耳畔低语。那种不着痕迹的写意,以及色彩的巧妙运用,总能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意境。读他的画,与其说是观赏,不如说是一种心性的沉淀,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寻得片刻的安宁与诗意。他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并非简单复制,而是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哲思融于笔端,让每一片叶,每一弯水,都充满了生命力与故事感。我想,这本书中的笔录,一定能为我提供更多理解他艺术世界观的视角,窥探他如何将 Those fleeting moments of beauty, captured through his brush. 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被他的画笔捕捉。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陆抑非论画笔录》,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作品的罗列,更包含了陆抑非先生对于绘画艺术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我一直认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对艺术的深刻洞察力。陆抑非先生的画作,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我想,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他独特的艺术哲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他作为一位画家的思考深度,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以及他如何将这些思考融入到他的创作之中。例如,他对传统绘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他对时代精神的捕捉,以及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这些都可能在这本笔录中得到体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