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三版) 钱穆 9787108040404

孔子传(三版) 钱穆 97871080404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 著
图书标签:
  • 孔子
  • 儒家
  • 历史
  • 传记
  • 文化
  • 中国历史
  • 钱穆
  • 思想
  • 哲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国华书刊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0404
商品编码:2732000789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孔子传(三版) 作者 钱穆
定价 22.0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 9787108040404 出版日期 2012-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3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99Kg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目录
序言再版序章 孔子的先世 一、弗父何 二、正考父 三、孔父嘉 四、孔防叔 五、叔粱纥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 一、孔子之母 疑辨一叔粱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干 二、孔子生平 疑辨二孔子生平 三、孔子父母卒年 疑辨三孔子少孤不知父墓第三章 孔子之早年期 一、孔子之幼年 二、孔子十五志学 三、孔子初仕第四章 孔子之中年期 一、孔子授徒设教 二、孔子适齐 疑辨四孔子适齐诸节 三、孔子返鲁 疑辨五孔子五十学易第五章 孔子五十岁后仕鲁之期 一、孔子出仕之前缘 疑辨六阳货为大夫与公山弗扰以费叛 二、孔子为中都宰至为司空、司寇 疑辨七孔子为大司寇及诛少正卯 三、孔子相夹谷 疑辨八《穀粱》与《史记》记夹谷之会 四、孔子堕三都第六章 孔子去鲁周游 一、孔子去鲁 疑辨九孔子为师已之歌 二、孔子适卫 三、孔子过匡过蒲 疑辨十孔子围于匡与过宋遭司马魋之难 疑辨十一孔子将渡河西见赵简子 四、孔子返卫出仕 疑辨十二孔子在卫主蘧伯玉家 疑辨十三子见南子 五、孔子去卫 疑辨十四孟子言孔子未尝终三年淹 六、孔子过宋 七、孔子至陈 疑辨十五孔子两至陈 疑辨十六 陈蔡大夫谋围孔子 疑辨十七楚昭王迎孔子 八、孔子至蔡 九、孔子自蔡返陈 十、孔子自陈返卫 疑辨十八卫孝公与陈湣公 十一、孔子自卫返鲁 疑辨十九季桓子临死嘱康子召孔子 疑辨二十季康子以欲召孔子问冉有第七章 孔子晚年居鲁 一、有关预闻政事部分 二、有关继续从事教育部分 疑辨二十一宰我列言语科 疑辨二十二有若状似孔子 三、有关晚年著述部分 疑辨二十三孔子删诗 疑辨二十四孔子序书作《易传》第八章 孔子之卒 一、孔子之卒与葬 疑辨二十五孔子泰山粱木之歌 二、孔子之后世 三、孔门七十子儒学之流衍附 孔子年表附录(一) 读胡仔《孔子编年)附录(二) 读崔述《洙泗考信录)附录(三) 读江永《乡党图考》附录(四) 旧作《孔子传略》

   编辑推荐

《孔子传》由钱穆著,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


   文摘

   序言

好的,为您提供一份不包含《孔子传(三版)》内容的图书简介,这份简介将围绕其他文化、历史或思想主题展开,力求详实且具有专业性,避免任何可能暴露其生成来源的表述。 --- 瀚海拾珠: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流变与重塑 一本横跨先秦至近代的思想考古实录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以宏大叙事与精微考辨相结合的笔触,旨在梳理和重构自上古神话时代滥觞,历经春秋战国思想爆发期,至秦汉帝国确立,直至魏晋玄学兴盛、宋明理学定型,直至晚清思想转型的复杂脉络。它试图揭示的是,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知识分子群体如何应对时代剧变,他们的核心观念(如“天命”、“仁义”、“礼制”、“格物致知”)是如何被塑造、争辩、继承与颠覆的。 第一编:轴心时代的爆发与群星闪耀 我们将目光投向公元前八世纪到前三世纪的“轴心时代”。这是一个社会结构剧烈动荡,而思想活力空前迸发的时期。本卷首先剖析西周礼乐制度的瓦解如何为诸子百家的崛起提供了历史空间。我们深入探讨了道家思想的早期形态——从黄老之学的朴素自然观到老庄对世俗功名的彻底超越。重点分析了墨家集团的组织结构与“兼爱”、“非攻”的社会实践意义,并将其置于与儒家早期规范体系的对照中进行考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编详尽论述了不同学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差异。例如,法家对“人性本恶”的预设如何导向对制度和权力的极端强调,这与道家所推崇的“无为而治”形成了尖锐的对照。通过对出土文献,如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引用,我们力求还原那些在主流史学中被部分边缘化的早期思想形态,展示先秦思想图景的多元与复杂。 第二编:帝制确立后的“道”与“术”之争 秦汉的统一不仅是政治上的整合,更是思想路线的第一次大规模筛选。本编着重探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后的政治逻辑与文化代价。这并非儒学的单向胜利,而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拳”过程——如何将黄老思想中的务实治理术嵌入到董仲舒构建的“天人感应”体系之中,以巩固中央集权。 此后,我们聚焦于汉代经学(如今古文之争)对文本解释权的争夺。经学家如何通过对儒家经典的诠释,来规训皇权,或维护士大夫的独立人格。这部分的论述着重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如何利用文本的模糊性来构建其思想的“避难所”。 第三编:魏晋风骨与玄思的远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经学体系在政治崩溃与社会动荡面前宣告失效。本部分深入剖析了玄学的兴起,这是一种向内探索、超越现实的知识活动。我们详细考察了“竹林七贤”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表达,分析了王弼和何晏对《老子》和《周易》的注释如何标志着儒家思想向形而上学的转向。 更重要的是,本卷探讨了佛教(特别是禅宗的传入与本土化)如何与玄学思辨相互渗透,共同塑造了士人的精神气质。魏晋的清谈,表面上是对现实的逃避,实则是对生命意义、个体自由与宇宙本源进行最深刻的哲学追问。我们不把这一时期视为思想的低谷,而是将其视为中国哲学史上对“主体性”进行严肃探讨的第一个高峰。 第四编:宋明的“内转”与理学的构建 宋代,在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思辨资源后,儒家完成了其理论上的最终飞跃——理学(或称道学)的形成。本编详细梳理了周敦颐、张载、二程(颢、颐)的思想脉络,并深入剖析了朱熹集大成的“格物穷理”体系。这套体系试图重建一个与宇宙本体论(理)相一致的人伦道德秩序(性理)。 随后,本书转向对陆九渊、王阳明心学的考察。心学如何挑战了朱熹的客观实在论,强调“心即理”,将道德实践的战场从外物转向了内心的体察与省悟。通过对比宋明理学在认知论和实践论上的分野,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在内部张力中实现的自我完善与修正。 第五编:迟滞的现代化与思想的自我调适 进入明末清初,面对西方科学与新思想的冲击,传统思想体系暴露出其局限性。本编关注思想家们在“天崩地裂”时的反应。一方面,我们考察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经世致用学说,他们如何试图将儒学思想从抽象的性理回归到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怀上,体现了对政治责任的重新承担。另一方面,我们分析了戴震等朴学大师如何通过“反思”宋明理学,重新回到对具体文本和语言的精确考据,试图为旧有的知识体系寻找坚实的基础。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梳理这些传统思想的深层结构,探讨它们在近现代转型中所展现出的韧性与局限,为理解当代中国的文化心理与理论建构,提供一条清晰而坚实的历史参照系。全书结合了文献学、思想史、社会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以严谨的学风,为读者呈现一幅波澜壮阔、充满思辨张力的中国思想变迁图景。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孔子传》。钱穆先生的学识渊博,对历史和人物的洞察力更是非同一般。他笔下的孔子,不再是遥远的圣人,而是一个充满理想、饱经风霜的智者。本书不仅讲述了孔子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它深刻地剖析了孔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钱穆先生将孔子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详细阐述了孔子在乱世中如何寻求出路,如何坚持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最终如何在教育领域开辟新天地。我特别喜欢他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解读,这种不畏艰难、坚持理想的品质,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凡的意义。本书在分析孔子思想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方面做得尤为出色,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孔子学说的精髓。读完此书,我不仅对孔子本人有了更深的敬意,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孔子传》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会是市面上泛滥的那些“快餐式”传记。然而,钱穆先生的笔触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他没有过多地渲染孔子的神话色彩,而是以一种极为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个凡人的奋斗历程。从孔子早年的贫困潦倒,到中年时的周游列国,再到晚年的整理典籍,每一个阶段都被钱穆先生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在眼前。我尤其欣赏他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并非是孤立的分析,而是将其融入孔子的人生体验之中,使得思想的阐释更具说服力。他对于孔子“仁”的理解,更是让我耳目一新,不再是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涵盖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最根本的相处之道。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也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命力。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孔子传》,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历史著作,没想到却被钱穆先生那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深深吸引。他将孔子置于春秋战国的历史大背景下,细致地勾勒出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孔子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中,秉持着自己的理想,奔走呼号,试图挽救颓败的周礼,恢复政治的秩序。钱穆先生对孔子思想的解读,并非是生硬的理论灌输,而是将其融于孔子一生的实践之中,展现了孔子思想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钱穆先生对于孔子政治思想的探讨,他并没有回避孔子在政治上的失意,反而将其视为孔子思想更加成熟的催化剂。这种不回避、不粉饰的态度,反而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加真实可信。读完这本书,我不再认为孔子只是一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哲学家,而是一位真正将智慧付诸实践,为民为国的伟大先行者。

评分

这本《孔子传》真的让我颠覆了对孔子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孔子只是一个古板的道德说教者,但钱穆先生的笔触却把我带入了一个鲜活的、充满智慧的灵魂。他没有止步于对孔子生平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孔子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孔子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位具有深邃洞察力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钱穆先生对史料的精准把握,以及他独到的分析视角,让孔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个体。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孔子晚年经历的描绘,那种壮志未酬的无奈,以及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忧虑,读来令人动容。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敬佩孔子其人。它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关于智慧、关于时代变迁的深刻解读。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思想史部分不太感冒,觉得太过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孔子传》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钱穆先生的文笔极其生动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一步步深入孔子的内心世界。他将孔子的人生经历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孔子思想的演变轨迹,以及他为何会形成某些独特的观点。我非常欣赏钱穆先生在处理史料时的严谨态度,他总能从看似零散的记载中提炼出核心的脉络,构建出令人信服的论证。尤其是在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时,钱穆先生不仅讲述了“有教无类”的伟大理念,还深入分析了孔子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这使得孔子的教育思想更加鲜活、更具指导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孔子这位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片面认识,而是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