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著谭鑫田、傅有德译的《斯宾诺莎(精)》为 西方哲学思想普及入门丛书《世界思想家译丛》之一 ,主要介绍了荷兰理性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生平和 主要思想,特点重点评介其实体一元论学说、始终如 一的自然主义和在《伦理学》中运用的几何学阐述方 式。
傅有德,哲学博士,宗教学与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犹太哲学与宗教。主编《汉译犹太文化名著丛书》、《犹太研究》和《犹太名人传》(思想家卷),出版《巴克莱哲学研究》、《现代犹太哲学》和《犹太哲学与宗教研究》等多部(篇)著作和论文。
引言
绪论
**卷 斯宾诺莎和他的著作
第一章 生平和特点
第二章 著作
第三章 一般观点
第二卷 斯宾诺莎的哲学
第一章 “神或者自然”
第二章 作为样式系统的自然
第三章 作为自然一个部分的人类
第一节 人的身体
第二节 人的心灵
第三节 人的行为
第四章 知识和行为的等级
第一节 无知和受奴役的生活
第二节 科学和自由的生活
第三节 哲学的生活和对神的理智的爱
第三卷 斯宾诺莎在历**的地位
第一章 斯宾诺莎和同时代的人对他的批评
第一节 神学上的批评
第二节 伦理学上的批评
第三节 形而上学上的批评
第二章 从莱布尼到黑格尔期间欧洲思想中的斯宾诺莎
第三章 斯宾诺莎思想的来源和意义
参考书目
索 引
从阅读的“温度”来看,这本书给人一种极其冷静、甚至略带冰冷的感觉,但这种冷静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很少使用煽情或情绪化的语言,所有的论断都建立在坚不可摧的逻辑基石之上。这使得读者在面对那些关于自由意志、神性或实在本质的宏大命题时,不会被感性所裹挟,而是能够以一种近乎科学家的客观态度去审视。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维避难所”,一个可以暂时远离日常琐碎的喧嚣,专注于纯粹理性的世界。读完之后,你会感觉自己的心智被重新打磨了一番,看待日常事物的角度也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和透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略带复古的油画质感,让人联想到十九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沙龙,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一个充满哲学思辨的氛围里。我首先是被它的装帧吸引的,厚实的纸张,清晰的排版,看得出出版方在实体书的制作上下了功夫。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总能给人一种“这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的心理暗示。虽然内容本身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细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体系上的严谨与宏大。特别是对一些早期思想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论述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得承认,这本书的某些章节读起来确实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作者对于概念的定义和推演,常常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把握其精髓,特别是当他引入一些专有的术语或进行复杂的演绎推理时,那种信息密度是惊人的。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出他所描绘的那个逻辑结构图。这并非批评,而是一种对这种深厚学识的敬意。它迫使我这个读者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势,去接受一种全然不同的、更加结构化的世界观。它不是在“告诉你”答案,而是在“教你如何”去思考那个问题本身,过程虽然辛苦,但收获的思维工具却极其宝贵。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坦率地说,是需要耐心的。我不是说它的语言晦涩难懂,而是它内在的逻辑脉络极其绵密,就像一张巨大的思维网,每一个概念都与其他概念紧密相连,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对整体理解的偏差。我尝试在通勤路上快速浏览,结果发现效果甚微,因为它更适合那种心无旁骛、可以随时停下来查阅注释、甚至需要对照其他文献进行比对的深度阅读状态。这使得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学术探讨,而不是轻松的消遣。对于想快速了解某个哲学流派皮毛的人来说,可能略显吃力,但对于追求系统性知识结构的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份宝藏。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处理跨学科议题时的那种自信和视野。书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纯粹的形而上学或伦理学,还巧妙地穿插了对当时科学观念、政治形态乃至艺术思潮的批判性分析。这种全景式的观察,打破了传统哲学文本的局限性,展现出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思辨动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妥协的理性光辉,它并非高高在上地俯视众生,而是以一种近乎严苛的自我要求,去逼近真理的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这种精神内核,比书中的具体结论更为鼓舞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