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钱币鉴藏全书
定价:79.00元
作者:张秉坚 编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1731296
字数:350000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著名钱币鉴赏和收藏家张秉坚的《钱币鉴藏全书》,是一本全面介绍古钱币的辨伪、收藏、投资、鉴赏、保养等方面内容的图书。本书紧紧围绕古钱币的基础知识、历史文化、鉴定、收藏投资、保养等方面,以清晰的结构,简洁的文字,图文并茂地对古钱币做了详尽的讲解,让读者在对古钱币有了个整体的了解之后,轻松步入收藏、投资、鉴赏之路。
目录
章
古钱的收藏与投资
节?6?9古钱的价值评估/002
一、古钱评估综述/003
二、古钱的评估依据/004
三、古钱的品相定级/012
1.样品或精制品/012
2.全新品或未使用品/012
3.美品/013
4.佳品/013
5.劣品/013
第二节?6?9古钱鉴定与保养/015
一、古钱作伪/015
1.改刻法/016
2.翻铸法/016
3.嵌补法/016
4.黏合拼接法/016
5.色泽作旧法/017
二、古钱的鉴定与辨伪/018
1.鉴定古钱需具备的基本知识/018
2.依钱文辨真伪/019
3.看锈色辨伪/020
4.看形制辨伪/025
5.看制作工艺辨伪c/028
三、古钱的保养/030
1.醋浸法/031
2.开水浸泡法/031
3.干刷法/032
4.加热法/032
5.刀刮法/032
第二章
中国古代钱币鉴赏
节?6?9夏商周钱币/036
第二节?6?9春秋战国时期钱币/041
一、贝币/042
二、布币/043
三、刀币/048
四、圆钱/053
第三节?6?9秦代钱币/055
一、秦朝简说/055
二、秦代钱币的发展历程/056
第四节?6?9汉代钱币/059
一、汉朝简说/059
二、汉代钱币的发展历程/064
第五节?6?9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069
一、三国两晋简说/069
二、三国两晋钱币的发展历程/074
1.三国/074
2.两晋十六国/076
三、南北朝历史简说/077
1.南朝/077
2.北朝/078
四、南北朝钱币的发展历程/079
1.南朝钱/079
2.北朝钱/082
第六节?6?9隋唐钱币/086
一、隋朝钱币/086
1.隋朝简说/086
2.钱币铸行概况/088
二、唐朝钱币/088
1.唐朝简说/088
2.唐代钱币的发展历程/090
第七节?6?9五代十国钱币/101
一、五代钱币/101
1.五代简说/101
2.钱币铸行概况/102
3.重点钱币介绍/103
二、十国钱币/103
1.十国简说/103
2.十国钱币铸行概况/105
第八节?6?9宋元钱币/106
一、两宋钱币/107
1.北宋钱币/108
2.南宋钱币/116
二、辽夏金钱币/120
1.辽代钱币/121
2.西夏钱币/122
3.金代钱币/123
三、元代钱币/125
1.中统元宝?6?9至元通宝/125
2.元贞通宝?6?9大德通宝/126
3.至大通宝?6?9大元通宝/126
4.元供养钱/126
第九节?6?9明代钱币/128
一、明朝简说/128
二、明代钱币的发展历程/134
三、明代钱币铸行概况/150
1.洪武至崇祯时期/150
2.南明时期/158
3.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钱币/159
第十节?6?9清代钱币/160
一、清朝简说/160
二、清代钱币的发展历程/163
1.清入关以前铸行的钱币/167
2.顺治朝钱币/168
3.康熙朝钱币/170
4.雍正朝钱币/174
5.乾、嘉、道三朝钱币/176
6.咸丰朝钱币/179
7.同治、光绪、宣统三朝钱币/182
8.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等铸造的钱币/184
9.清代纸币/187
10.清代大钱/188
11.新疆红钱和西藏银钱/204
12.三藩钱/209
内容提要
本书以独立专题的形式对古代钱币的起源和发展、收藏与鉴赏的相关基础知识、时代特征、鉴赏要点、收藏技巧、保养知识等进行详细介绍,内容丰富,分类科学,图片精美,价格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从古钱币的历史文化、古钱币的收藏与投资和中国古钱币收藏与鉴赏等内容对古钱币发展历程、鉴别方法、收藏技巧、保养知识等进行详细介绍。
文摘
作者介绍
张秉坚1953年出生于北京古玩世家。父亲张子玉,善书画精鉴赏儒雅谦恭多专业修养深厚,尤其精通珠宝鉴定。平生以珠宝鉴别裸视无失误享誉业内。饱受家学传承、1970年拜珠宝加工老艺人杨茂春为师学习珠宝玉石加工。1998年进入北京古玩城专业从事古玩业经营。
个体经营古玩杂项商品涉及古玉,青铜器,高古瓷器,竹木牙角等。现受聘于甘肃研究会秘书长,金银器研究会顾问,竹木牙角研究会顾问。中国民间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弘钰博免费鉴定机构特邀专家。多年实战演练受益于家学渊源,涉猎古玩鉴赏深得涵养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和“严谨”。作者在对古钱币的讲解上,做到了深入浅出的同时,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朝代钱币在“形制”、“文字”、“工艺”等方面的系统性梳理,这让我对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脉络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讲解刀币的时候,书中不仅展示了齐国、燕国等不同地域的刀币,还对其形制、铭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了解到了在统一文字之前,中国古代货币形态是多么的多样化。同样的,对于铜币和铜钱,书中也提供了详尽的分类和辨识方法。它不仅关注钱币的外观,更深入到其背后的铸造技术、材质分析,甚至是对钱币上文字的字体、笔画的细致解读。 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在阅读时倍感安心,也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科学的鉴赏方法。它不仅仅是一本“看图说话”的书,而是真正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鉴赏体系。对于想要在钱币收藏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启蒙读物。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平常对古钱币并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但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直观且富有条理的方式,将那些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金属货币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朝代钱币风格演变的讲解,从秦统一六国的圆形方孔,到汉代的五铢钱,再到唐宋时期更加丰富多样的币制,每一种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书中对钱币的材质、铸造工艺、文字特点、以及常见的版别都有细致的描述,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新手,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基本的入门知识。 它不仅仅是罗列图片和数据,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讲解这些钱币的背景故事,比如某些钱币的发行原因,一些特殊的历史事件如何影响了钱币的流通,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着那些过往。书中对于如何辨别真伪的部分,也提供了不少实用的技巧,比如观察铜质的氧化程度、包浆的自然形成、以及铸造的痕迹等,这些都是在实际收藏中非常宝贵的经验。我还发现,它对刀币、铜币等不同形制的钱币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大大拓宽了我对古代货币形式的认知。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趣味性的书籍,非常适合对中国古代钱币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它让我觉得,每一枚古钱币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中国古代钱币“多样性”的呈现。我一直以为古代钱币无非就是圆形方孔,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如此丰富多样的货币形式。 书中对刀币、圜钱、布币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演变,都让我惊叹于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刀币的讲解,那些形状如同刀刃的钱币,在我的印象中是如此的独特和具有历史感。书中对其形制、铭文的分析,让我能够感受到不同诸侯国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 此外,书中对铜币和铜钱的分类和鉴赏,也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片,更是深入到钱币的材质、铸造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进行解读。这种多角度的分析,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每一枚钱币的价值和意义。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货币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流传至今的古钱币。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钱币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民且富有条理的方式,为我打开了认识古币的大门。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鉴赏技巧。 比如,书中在讲解如何看包浆时,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先解释了包浆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环境下包浆的差异。这种细致的讲解,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是什么”。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例,通过对比真品和仿品的图片,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区别。 此外,这本书在语言表达上也十分生动有趣,避免了枯燥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基础的钱币鉴赏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古币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它让我觉得,收集和研究古币,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鉴定古董古玩,不仅仅是靠运气,更重要的是靠“知识”和“方法”。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且实用的鉴赏方法论。 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讲解如何辨别真伪时,那种“多角度”的分析。它不仅仅从钱币的“形制”和“文字”入手,更深入到“铜质”、“包浆”、“铸造痕迹”、“磨损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书中对不同铜质的化学反应和氧化过程的讲解,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真品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而仿品的包浆往往显得生硬。 它还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听声音来判断钱币的真伪,如何通过触感来感受钱币的年代感。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实际鉴定中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明白,鉴定古董古玩,并非是“玄学”,而是一门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科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知识基础,也让我对自己的收藏之路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钱币的知识,更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时代的货币,就能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而这本书,正是这样做的。 书中在介绍各种钱币的时候,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其外观,更是深入地探讨了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意义以及文化内涵。比如,在介绍某些特殊时期发行的钱币时,书中会详细阐述当时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钱币设计和流通产生的影响。这种“历史与钱币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古人一同经历着历史的变迁。 它让我明白,每一枚古钱币,都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而是承载着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记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它让我觉得,研究古币,也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方式。
评分我一直认为,古董古玩的鉴赏,需要的是一种“眼力”和“经验”,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练眼”平台。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讲起,比如金属的种类、铜锈的形成原理、包浆的自然与做旧的区别等等。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入门古董鉴赏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书中对不同时期铜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的分析,让我对钱币的材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那种由浅入深的逻辑。比如,在讲解完基本的包浆知识后,它会进一步深入到不同包浆在不同铜质上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细微的差异来判断钱币的年代和真伪。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仿制手段和辨别方法,这些都是在实际购买过程中非常实用的“防坑指南”。通过学习书中的方法,我感觉自己的“眼力”确实有所提升,在看一些老物件时,不再是茫然一片,而是能注意到一些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古董鉴赏的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对钱币本身知识的讲解,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历史非常着迷的读者,而钱币,无疑是了解那个时代最直接的载体之一。这本书在介绍钱币的同时,也深入地挖掘了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让我感觉自己在阅读一本浓缩的中国古代史。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名誉古钱”的介绍,不仅仅是描述它们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讲述了它们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以及它们所承载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书中对某些稀有钱币的发现过程、流传经历的描述,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它让我明白,每一枚古钱币,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通过这本书,我对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那些曾经创造出这些精美钱币的匠人,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弥补了我一直以来在古玩收藏领域的一些知识空白。我一直对元朝的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关于元朝钱币的资料相对较少,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书中对元朝各种钱币的详细介绍,包括其发行背景、材质特点、文字风格,都让我对这个时期的货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至大通宝”等几种重要元朝钱币的讲解,不仅分析了它们的版别,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当时经济政策和货币流通的论述,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些钱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文展示,更是结合了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解读。 此外,书中在讲解元朝钱币时,还与其他朝代的钱币进行了横向比较,这有助于我理解元朝钱币在中国货币史上的位置和影响。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让读者在学习钱币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精美的插图,那些古钱币的细节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仿佛触手可及。我一直对清朝的钱币颇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带有满汉文的铜钱,这本书对此部分的内容真是做得极为详尽。它不仅列举了清朝不同皇帝时期的钱币,还深入分析了各时期钱币在文字、大小、重量、以及图案上的细微差异,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其中的区别。比如,书中对康熙通宝的各种版式,以及雍正、乾隆年间的钱币特征,都有非常深入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而且,这本书在讲解的同时,还穿插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这让我在学习鉴赏知识的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例如,在介绍某些因战争或政治变动而发行的特殊钱币时,书中会详细阐述其背后的历史事件,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反而充满了趣味性。书中对“龙纹”、“满文”等细节的解读,也让我学到了不少识别要领。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清朝钱币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鉴赏技巧,更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其中,让每一次翻阅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