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敦煌(共13冊)《神秘的密教》9787561779811 定價:49.80元
《佛陀的本生因緣故事》9787561779767 定價:49.80元
《敦煌彩塑》9787567537828 定價:56.00元
《飛翔的精靈》9787567537910 定價:56.00元
《禪宗經典故事》9787567537866 定價:56.00元
《中世紀服飾》9787567537804 定價:56.00元
《報恩父母經典故事》9787567537897 定價:56.00元
《佛國尊像》9787567537842 定價:56.00元
《中世紀建築畫》9787567537859 定價:56.00元
《敦煌裝飾圖案》9787567537835 定價:56.00元
《發現藏經洞》9787567537880 定價:56.00元
《彌勒佛與藥師佛》9787567537811 定價:56.00元
《法華經故事》9787567537873 定價:56.00元
敦煌研究普知型讀物,學術大咖奉獻給大眾讀者的**經典
敦煌的*方位呈現,再現韆年文明
內容簡介 本書由敦煌研究院資深攝影師拍攝的兩韆幅精美照片,嚮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由樊錦詩領銜的敦煌研究院資深專傢組成的作者隊伍,深入淺齣地嚮讀者解析藏經洞的奧秘,本書將嚮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在曆史上創造的傑齣藝術成就和東方古代文化的輝煌,嚮全世界講述曆史留在敦煌的繁華和一個個悠遠的故事。
敦煌研究院:敦煌學研究的科研單位,也是保護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韆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單位。
樊錦詩: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現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緻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眾所周知,中國的佛教與儒傢和道教曾經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産生過重大的影響。中國佛教美術藝術與佛教相生相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國佛教美術藝術應佛教需要而成長,應佛教發展而發展,對弘揚佛教教義和佛教思想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佛教美術藝術也是中國古代美術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瞭中國古代美術的發展。
中國佛教美術留下瞭無數的遺跡、遺存和遺物,但曆史上諸多古刹名寺因戰火、天災、人禍而灰飛煙滅,寺廟建築中的佛教藝術也隨之消失殆盡。唯開鑿於山崖的佛教石窟寺雖曆經滄桑,仍大多得以保存。敦煌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樞紐,商業貿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上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餘個民族文化的融匯之處,在敦煌適宜的土壤上,輝煌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佛教藝術應運而生。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瞭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窟簷。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規模*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是世界上曆史延續*悠久、保存*完整、內容*豐富、藝術*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代錶瞭公元3至14世紀中國佛教美術藝術的高度成就。
然而,敦煌莫高窟這處韆年佛教聖地,由於曆史原因,公元16世紀以後,竟成為被曆史遺忘的角落,它的豐富內涵和珍貴價值長期鮮為人知。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齣土瞭公元4至10世紀的文書、刺綉、絹畫、紙畫等文物5萬餘件。其中文書,大部分是漢文寫本,少量為刻印本。漢文寫本中佛教經典占90%以上,還有傳統的經史子集和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官私文書”等。除漢文外,還有古藏文、範文、迴鶻文、粟特文、於闐文、龜茲文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
藏經洞及其文物的發現,引起瞭學界的震驚,中外學者以藏經洞文獻研究為發端,開始關注敦煌莫高窟,從而引發瞭對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地區石窟佛教藝術研究的熱潮。在這個敦煌研究的熱潮中,1944年,一個保管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韆佛洞、安西榆林窟、東韆佛洞、肅北五個廟石窟)的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中誕生瞭。
六十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有誌青年離開瞭繁華的都市,來到瞭西部邊陲的敦煌莫高窟安傢創業。他們住土房、喝鹹水、點油燈,嚴寒酷暑,大漠風沙,孤獨寂寞,磨滅不瞭他們心中神聖的追求,為瞭保護敦煌石窟,為瞭研究和解讀敦煌石窟藝術,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獻著青春、智慧、傢庭,乃至人生。
經過幾代敦煌學者對敦煌石窟長期深入細緻的調查、整理、考證、研究,敦煌石窟壁畫的尊像畫(指大徹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菩薩,虔誠修行、以求自我解脫的弟子、威武勇猛、守護佛法的天王、力士,輕歌曼舞的伎樂飛天等等佛教眾神),釋迦牟尼故事畫(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生前救度眾生的種種善行故事,今生誕生宮廷、犬馬聲色的太子生活、齣傢修行、降魔成道、教化眾生的傳奇故事)、經變畫(指隋唐時期中國藝術傢根據大乘佛教經典創作繪製的大幅壁畫)、佛教東傳故事畫(指宣揚佛教東傳、佛法威力、佛跡靈驗等等神奇故事)、神怪畫(指佛教接納的中原漢地流行的傳統神話和神怪形象)、供養人畫像(指為祈福禳災而齣資開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屬的禮佛畫像)、圖案紋樣(指裝飾各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的圖案紋樣)等七類專題性如同天書般的內容逐漸得以認識、揭示和解讀。
通過研究,學者們不僅解讀瞭作為敦煌石窟主體的佛教的題材內容、思想、教義及其演變發展,而且還揭示齣壁畫錶現的人間所沒有的佛教眾神和他們所居住的佛國世界,其素材無不取自於現實人間世界。揭開佛教教義的神秘麵紗後,可以看到,敦煌壁畫中名目繁多的佛國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反射。展示在人們眼前的不隻是虛幻的佛國世界,而且是一韆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曆史,是一韆年豐富多彩的古代社會生活,是一韆年內涵博大的文化,是一韆年壁畫和彩塑藝術的發展史。因此,敦煌石窟被譽為“佛教藝術寶庫”和“中世紀的百科全書”。今天,當曆史圖像資料已經成為鳳毛麟角的時候,通過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畫認識中國古代曆史和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此次齣版的“解讀敦煌”係列叢書,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資深專傢和攝影師共同完成的一套內容詳備、體例新穎、麵嚮廣大讀者的通俗讀物。本係列叢書具有三大優勢:
一、全麵涵括瞭敦煌石窟的建築、壁畫、彩塑以及齣土文書的內容,體係浩大、內涵豐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資深專傢組成的作者隊伍,將他們數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藝術、社會三大類多專題的形式,深入淺齣地嚮讀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奧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資深攝影師拍攝的兩韆副精美照片,嚮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
本叢書將嚮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在曆史上創造的傑齣藝術成就和東方古代文化的輝煌,嚮全世界講述曆史留在敦煌的繁華和一個個悠遠的故事。
*好,我們通過齣版“解讀敦煌”係列叢書,以紀念藏經洞發現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4周年。
樊錦詩
2010年6月20日
對於我這樣對古代藝術和曆史有強烈求知欲的人來說,這套《解讀敦煌》簡直是如獲至寶。樊錦詩先生主編的這套13冊巨著,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通俗易懂的敘述方式,為我打開瞭通往敦煌世界的大門。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敦煌石窟寺建築的介紹所吸引。它不僅僅是羅列數據和年代,更是將每一座洞窟的勘察、建造、演變過程娓娓道來。我瞭解到敦煌石窟的選址、開鑿方式、以及不同時期建築風格的變化,這讓我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毅力有瞭更深的敬意。書中對石窟形製,如中心塔柱窟、佛殿窟、禪窟等,進行瞭詳細的分類和介紹,並結閤大量的圖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它們的區彆和功能。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佛教傳入中國以及在敦煌地區傳播的曆史脈絡,這讓我對敦煌石窟的産生背景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書中對石窟的修復和保護的討論也引起瞭我的興趣,瞭解到保護這份珍貴文化遺産所麵臨的挑戰和付齣的努力。這套書的另一大亮點是它對敦煌石窟藝術的多元性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不僅僅是佛教藝術,也包含瞭一些非佛教的題材和元素,展現瞭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匯點的獨特性。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敦煌一直是我心中一個遙不可及的聖地。我曾無數次想象著那片古老的土地,那沉默的石窟,那色彩斑斕的壁畫。終於,我擁有瞭這套《解讀敦煌》,它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那片奇幻世界的大門。我最先翻閱的是關於敦煌石窟建築的介紹,書中對不同窟龕的結構、形製、以及修建年代的考證,讓我對敦煌石窟的形成和發展有瞭初步的認識。我驚訝於古人是如何在艱苦的條件下,開鑿齣如此宏偉的石窟群,每一處都凝聚著智慧與汗水。書中還著重介紹瞭敦煌石窟的彩塑藝術,從佛像的造型、錶情,到服飾的紋理、色彩,都做瞭詳盡的闡述。我特彆留意瞭對泥塑技法的介紹,瞭解到古代匠人們是如何運用夯土、石灰、麥草等材料,塑造齣如此逼真、生動的形象。那些或莊嚴、或慈祥、或喜悅的佛陀菩薩,仿佛就在眼前,散發著溫潤的光芒。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供養人畫像的專題,這些畫像不僅是藝術品,更是研究當時社會生活、服飾、習俗的寶貴資料。我看到瞭不同身份、不同階層的人們,在佛前虔誠地祈禱,他們的神態、服飾,都訴說著那個時代的印記。這套書的體量很大,13冊內容豐富,每一冊都有不同的側重點,讓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深入瞭解。
評分我一直以為自己對敦煌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壁畫碎片和傳說故事,直到我開始閱讀這套《解讀敦煌》。這套由樊錦詩先生主編、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的13冊巨著,徹底顛覆瞭我過去的認知,將敦煌的博大精深以一種極為詳實而又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在我眼前。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關於敦煌壁畫藝術的章節,這部分內容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窟龕壁畫的風格演變、題材內容、藝術特徵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我驚嘆於那些精美絕倫的畫麵,色彩雖經韆年而依然鮮艷,綫條雖曆滄桑而依舊流暢。從佛教經典的經變畫,到描繪世俗生活的供養人像,再到充滿想象力的神話故事,每一幅壁畫都像一部無聲的史詩,訴說著曆史的變遷、信仰的力量和人民的生活。作者們對壁畫中人物的服飾、發型、麵部錶情都做瞭細緻入微的解讀,讓我仿佛能穿越時空,與畫中的人物進行對話。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佛傳故事”壁畫的講解,那些描繪釋迦牟尼一生事跡的畫麵,構圖宏大,敘事生動,充滿瞭藝術感染力。另外,關於敦煌音樂舞蹈壁畫的介紹也讓我耳目一新,那些曼妙的舞姿、飄逸的樂器,都展現瞭盛唐時期開放包容的文化氣象。這套書不僅僅是藝術欣賞,更是一次深刻的曆史文化教育。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承載著曆史厚重感的文物充滿瞭敬畏,而敦煌,無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這套由樊錦詩先生傾力主編的《解讀敦煌》(全套13冊),徹底滿足瞭我對這座古老文明的渴望。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瞭其中關於佛教圖像學部分的介紹。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窟龕的佛像、菩薩像、羅漢像等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解讀,讓我對佛教藝術的演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學習到瞭如何辨識不同佛陀的形象特徵,如手印、法器、服飾等,以及它們所代錶的含義。書中對“脅侍菩薩”的研究尤其讓我著迷,瞭解到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常見脅侍的造型特點和象徵意義。我還在書中看到瞭對“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等壁畫內容的詳細解析,這些故事生動地展現瞭佛陀的修行曆程和慈悲精神,充滿瞭藝術感染力。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到瞭一些“密宗圖像”的介紹,這些畫麵神秘而復雜,展現瞭佛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融閤與演變。這套書的學術性非常強,但同時又兼顧瞭科普性,文字通俗易懂,圖片清晰精美,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地領略敦煌藝術的魅力。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細節的關注,比如壁畫中人物的眼神、手勢,甚至是飄帶的走嚮,都被賦予瞭深刻的文化內涵。
評分敦煌,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無盡的神秘與輝煌。我一直對這座古老的絲路明珠充滿好奇,尤其是它背後蘊含的韆年佛教藝術和燦爛文化。最近,我入手瞭一套《解讀敦煌全套13冊》,由樊錦詩先生主編,華東師範大學齣版。雖然我還沒能完全讀完這浩瀚的13捲,但僅僅是翻閱,就已經被深深地震撼瞭。 這套書不僅僅是圖冊,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學術之旅。它以一種普知型的科普方式,將敦煌石窟的宏偉景象和深邃內涵展現在讀者麵前。書中對莫高窟、榆林窟、西韆佛洞等不同石窟群的詳細介紹,讓我對敦煌藝術的地域性、時代性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尤其讓我著迷的是關於敦煌彩塑的章節,那些栩栩如生、色彩斑斕的佛陀、菩薩、飛天,仿佛穿越瞭韆年的時光,依舊散發著莊嚴與慈悲。作者們對塑像的材質、技法、風格演變進行瞭細緻的考證,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見古代匠人們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智慧。書中對壁畫內容的解讀也極其精彩,從經變故事到供養人像,每一幅畫麵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塵封的曆史,充滿瞭宗教信仰、社會生活、民族交流的豐富信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飛天”形象的專題分析,不同時期、不同窟龕的飛天姿態各異,有的身姿輕盈,有的舒展飄逸,有的則英武矯健,無不展現齣一種自由、奔放、超凡脫俗的美感。這套書的編排也非常人性化,圖片清晰精美,文字深入淺齣,即使是初次接觸敦煌藝術的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其中的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