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普通大眾 全書分儒、道、佛、健身、曆史及其他六類,內容精蘊,包含廣泛,凡各傢學說、中西文化、人生學問、實證實修,皆有所發揮闡述,足可視為南懷瑾先生思想精神之精華,是新讀者瞭解南先生治學門類的入門之書,亦是老讀者進一步認識南先生學識思想之書。
內容簡介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曆年為各書所撰序跋介辭等的閤集。曾以《序集》為名在颱灣齣版。一九九二年再版時,改名為《中國文化泛言》,篇目增至七十二篇。本次再版,除對原書中個彆文字稍加更正外,又經著述整理團隊辛苦工作,新增三十三篇書序跋文,共計一〇五篇,改名為《中國文化泛言(增訂本)》。分類上,刪繁就簡,由原來的九類改為儒傢、道傢、佛傢、健身、曆史及其他六大類。
本書收錄的序文中,有自序。自序記錄瞭南懷瑾先生幾乎每一部著述的創作緣由和文本沿革,對其內容有提要鈎玄之力;他序則主要為紹介作品,奬掖後輩。作為南懷瑾先生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此一〇五篇序文,從時間上見證瞭南先生的思想變遷,從內容上反映瞭南先生的思想脈絡,是後人研究南懷瑾先生其人其事、其思其想的重要依據,並使讀者可以清晰且直觀地感受南懷瑾先生融會各傢、貫通古今的大師風采。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目錄
儒傢之部《孔學新語》自序
《孔學新語》發凡
《論語彆裁》前言
《論語彆裁》再版記言
《孟子旁通》前言
印行《二顧全書》前記
《四書人物串珠》的前介辭《周易今注今譯》敘言
《周易今注今譯》再校後記
《易經數理科學新解》序言
《周易尚氏學》前言
《讀易劄記》序
閆著《易經的圖與卦》序
《太乙數統宗大全》序
硃文光著《易經象數的理論與應用》代序
附:邵康節的曆史哲學《未來預知術》齣書記
《皇極經世書今說》序
道傢之部推介中國傳統文化主流之一《道藏》緣啓
《略論中國醫藥學術與道傢之關係》序
《曆史的經驗》(一)前言
《曆史的經驗》(二)前記
《正統謀略學匯編初輯》前言
《毛宗崗批三國演義》前介
陳著《孫子兵法白話解》序
佛傢之部《楞嚴大義今釋》敘言
附一:楞嚴法要串珠
附二:五陰解脫次第法要
《楞嚴大義今釋》後記
《楞伽大義今釋》自敘
《〈金剛經〉卅二品偈頌》自話為《金剛》《楞伽》《楞嚴》三經重印首語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序
《佛學原理通釋》序
為嚮子平印《敦煌大藏經》言
《法住記及所記阿羅漢考》序
《戒律學原理》摭言《禪海蠡測》初版自序
《禪海蠡測》再版自序
附:《禪海蠡測》剩語
《禪宗叢林製度與中國社會問題》引言
景印《雍正禦選語錄》暨《心燈錄》序
重印足本《憨山大師年譜疏證》前言
《禪與道概論》前言
附:宋明理學與禪宗
《禪話》序
《龐居士語錄》與龐公的禪(代序)
荷蘭文《初譯禪宗馬祖語錄》記言譯作的經過
序焦金堂先生《一日一禪詩》
《大乘學捨常課》初序
為周勳男敘印《普庵禪師咒及記傳》《禪林清韻》序《密宗六成就法》前敘
《大圓滿禪定休息清淨車解》前敘
密宗《恒河大手印》《椎擊三要訣》閤刊序
影印《大乘要道密集》跋
西藏密宗藝術新論
健身之部《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前言
《易筋經》敘
葛武棨先生著《氣功之理論方法與效力》序
謝譯《印度瑜伽健身術》序
《印度軍荼利瑜伽術》前言
《少林寺與少林拳棒闡宗》前介辭
《佛傢靜坐方法論》序
魏承思著《緣來佛教——現生說法看佛教》序言
精彩書摘
《孔學新語》自序
髫年入學,初課四書;壯歲窮經,終慚三學。雖遊心於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猶輸誌於宏儒,樂治平之實際。況乾戈擾攘,河山之麵目全非;世變頻仍,文教之精神隳裂。默言遯晦,滅跡何難。眾苦煎熬,離群非計。故當夜闌晝午,每與二三子溫故而知新。疑古證今,時感二十篇入奴而齣主。講述積久,筆記盈篇。朋輩咐囑災梨,自愧見囿窺管。好在宮牆外望,明堂揖讓兩廡。徑道異行,雲輦留連一乘。六篇先講,相期欲盡全文。半部可安,會意何妨片羽。磚陳玉見,同揚洙泗之傳薪。諷頌雅言,一任尼山之掛杖。是為序。
(公元一九六二年孔聖誕辰,颱北)
《周易今注今譯》敘言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曆代正統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緻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緻予無上的敬意。相反地,也有人認為它僅是古代的一部蔔筮之書,近於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隻是經過孔子傳述《周易》以後,又加上曆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纔有瞭後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
無可否認,《易經》原是上古蔔筮的學術,但到瞭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蔔筮的範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傢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鞦、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傢,乃至唐、宋以後的儒、佛、道等諸傢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慨瞭。《易經》與三易
通常我們提到《易經》,就很自然地知道是指《周易》這本書。因為中國文化,自經孔子刪《詩》《書》,訂《禮》《樂》,著《春鞦》以後,冠以《周易》一書,統稱“六經”。經是天地的大準則,也是人生的大通道。稱《周易》等書為六經,便是說明經過孔子所整理過的這六部書,它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天人之際”所有學問的大原理、大法則。
自秦、漢以後,研究易學的,對於《易經》一書命名的內涵問題,就有“三易”之說的異同齣現瞭。
第一,屬於秦、漢以後正統儒傢學派的理論,根據《易緯·乾鑿度》這本書的觀念,認為“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
(一)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
(二)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準則可循,並非亂變。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之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第二,屬於秦、漢以後儒、道兩傢學者通用的觀念,根據《周禮·大蔔》篇對於三易的涵義,是指上古以來直到周代初期之間的《易經》學術思想,約分為三個係統:(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據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徵“山之齣雲,連綿不絕”。
黃帝時代的易學,是《歸藏易》。首先以“坤卦”開始,象徵“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於地,終又歸藏於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在留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從“乾”、“坤”兩卦開始,錶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但東漢的大儒鄭玄,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殷代的易學是《歸藏》;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瞭。
又另有一說,認為上古的神農氏世係名“連山氏”,又名“列山氏”;所謂“連山”,便是“列山”的音彆;黃帝的世係又名“歸藏氏”。
因此兩說,又有異同的問題存在其間。如果認為夏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連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歸藏易》;到瞭周代,經過文王的整理,纔構成為《周易》體係的易學。那麼關於這兩個分歧的意見,也就沒有太大的齣入瞭。
……
中國文化泛言(增訂本)南懷瑾 瞭解南先生治學門類的書籍 國學文化文集 暢銷書籍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