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 | 46.80 | ||||
| 作者: | 张立中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18-05-01 | ||||
全书共六篇、十七章,内容丰富、案例新颖、资讯量充足。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服务管理与环境、社群管理与服务设计、一站式协同平台、实体环境、接触点—前台、生活融入与售后服务。本书是沿顺完整价值共创体系进行内容的编排,令每章中都附带重点汇整、重点回顾与练习,可以帮助读者条理性地学习本书内容。
一篇 现代服务管理与环境一章 现代服务管理概论 2 一节 产业的演进 3 二节 现代服务管理 6 三节
现代服务管理的新挑战 13 重点回顾与练习 15 二章 服务管理理论与典范 17 一节 服务管理理论的演进 18 二节 价值共创的典范 22
重点回顾与练习 36 三章 服务管理战略 38 一节 服务的战略 39 二节 服务的阶段与层次 45 重点回顾与练习 49 四章 服务成长战略 51
一节 国内成长和成长战略 52 二节 国际化成长战略 56 三节 服务全球化战略 61 重点回顾与练习 64 二篇 社群管理与服务设计五章
聚焦客户群体-服务设计与创新 68 一节 服务开发 70 二节 服务设计 73 三节 服务创新 86 重点回顾与练习 92 六章 服务需求预测 94
一节 导论 95 二节 预测技术 97 重点回顾与练习 107 七章 生产能力与需求管理 109 一节 服务能力的一般战略 110 二节
标准化产能——需求管理的战略 111 三节 追逐需求——管理产能的战略 112 四节 收益管理 116 重点回顾与练习 121 三篇 一站式协同平台八章
服务中的科技 124 一节 服务与信息科技 125 二节 服务中科技的采用 131 三节 价值传递与信息科技 134 重点回顾与练习 138 九章
服务组织与供应关系 140 一节 供应链管理 141 二节 管理服务关系 143 三节 专业服务公司 144 四节 外包服务 146 重点回顾与练习
149 十章 服务项目管理 151 一节 项目管理的特性 152 二节 计划 154 三节 安排 155 四节 监控项目 160 重点回顾与练习
168 四篇 实体环境十一章 服务设施位置 171 一节 战术性的选址考虑 173 二节 选址的模型 175 三节 位置需求量分析 178
重点回顾与练习 181 十二章 支援设施与服务流程 183 一节 定向与服务场景 184 二节 设施设计 187 三节 流程选取 189 四节
流程优化与设施配置 192 重点回顾与练习 198 十三章 服务库存管理 200 一节 库存理论 201 二节 订货量模型 204 三节
库存控制(盘点)系统 208 重点回顾与练习 213 五篇 接触点—前台十四章 服务接触 216 一节 服务接触三角模型 217 二节 服务利润链
226 重点回顾与练习 233 十五章 管理等候线 235 一节 等候与排队系统 236 二节 管理等候的战略 243 重点回顾与练习 247 六篇
生活融入与售后服务十六章 服务质量与控制 250 一节 质量方法 251 二节 服务传递系统 255 三节 服务补救与控制 260 重点回顾与练习
265 十七章 流程完善 268 一节 质量和生产力的持续完善基础 269 二节 完善的方法 278 重点回顾与练习 285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低饱和度的色彩搭配,加上现代感十足的字体排版,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又不失格调的印象。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质感也挺好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也一定很扎实。不过,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组织行为学的书,那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完全走的是另一种风格,更偏向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感,封面设计相对朴素,可能更受资深研究人员的喜爱。相比之下,这本在视觉上更具亲和力,更像是面向广大企业管理者和咨询顾问的入门或进阶读物。而且,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案例的配图和图表的处理也相当用心,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工作PPT截图,而是经过精心美化和提炼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信息接收效率。这让我想起之前读过的一本供应链管理的书,那本书的内容确实硬核,但配图简直是灾难,黑白线条图看着让人昏昏欲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真的很到位,体现了出版社对细节的重视。总的来说,从第一印象来看,它成功地用设计语言传达了“现代”与“服务”的主题,让人很期待里面的内容会如何展开,它仿佛在说:“别担心,我们要讲的虽然是管理,但会很有趣、很前沿。”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在科技和管理类书籍的出版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这通常意味着在文本的准确性、术语的规范性以及后续的校对工作上会更加严谨,这对于一本涉及复杂管理模型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过去对一些小众出版社出版的专业书籍产生过担忧,主要是因为术语翻译或概念界定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导致读者理解上产生偏差。有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背书,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有了初步的信任基础。这种信任感,使得我在面对书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模型或抽象概念时,能保持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学习,而不是在遇到第一个难点时就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对出版质量的信心,间接提升了阅读体验,因为它保证了信息传递的纯净度和准确性,避免了因为排版或印刷错误而中断思考的烦恼。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安排得非常有逻辑性,我花了一点时间粗略浏览了一下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知识体系上的深思熟虑。它似乎是从宏观的理论基础出发,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实施层面,最后再落脚到价值的衡量与优化。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好的指引,能够避免知识点的碎片化。我最近在啃一本关于精益生产的经典著作,那本书的内容虽然是里程碑式的,但章节间的跳转有时显得有些跳跃,需要读者自己去构建内在的联系。而这本新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已经把“桥梁”架设好了,读者只需要顺着思路走下去就行。特别是看到关于“跨部门协作模型”那一节的标题,感觉它可能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而是会给出一些可操作性的框架。这种从“是什么”到“怎么做”的过渡,是衡量一本管理学书籍实用价值的关键。如果内容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平衡,那么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就会大大提升,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本工具手册。
评分我必须得承认,我最近对服务设计领域的研究兴趣大增,主要是因为我发现传统的产品中心思维在当前快速迭代的市场中越来越捉襟见肘。我正在努力学习如何将用户体验的理念融入到整个服务交付流程中去。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中带有“价值共创”这样的字眼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这正是我目前关注的核心议题。在我看来,真正的服务管理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客户满意度,而是进入到了与客户共同创造、共同拥有价值的阶段。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种共创机制背后的驱动力、潜在的风险以及成功转型的关键要素,那将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对比我正在参考的几篇顶尖期刊论文,它们往往过于聚焦于某一特定行业或技术角度,而缺乏一个全面的管理视角来整合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我期待这本专著能够提供一个更宏大、更具整合性的“棋盘”,帮助我理清思路,明确在“共创”这盘大棋中,组织和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行动。
评分从作者张立中的署名来看,我推测他应该是在该领域有深厚积累的资深学者或行业专家。通常情况下,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作者撰写的管理书籍,其内容会更贴近现实的商业运作,而不是空谈理论。我个人的阅读偏好是,更喜欢那些能够引用真实世界中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剖析的书籍。因为理论在纸面上总是完美的,但一旦应用到复杂的企业环境中,各种“例外情况”和“灰色地带”就会层出不穷。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最佳实践”,还能提供一套应对“反常情况”的思维工具。比如,当客户的期望值与企业资源存在巨大鸿沟时,服务管理者该如何运用“价值共创”的理念进行有效的预期管理和资源重塑?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深度案例分析,并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层次的结构性解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描述,那这本书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它将帮助我们真正理解管理实践的艺术性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