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
美是世界上奇特的一種財富,愈分享,就擁有愈多……
經由別人的驚叫,你看到了滿天的繁星;
經由別人的一種陶醉,你看到了夕陽;
經由別人的一種歡唱,你看到了花的開放。
~ 蔣勳
生活美學大師蔣勳繼2006年初以《天地有大美》一書得到社會熱烈回響後,再度推出新作《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做為2007年送給讀者的佳禮物。
延續「生活美學」這項現今日益關注的課題,蔣勳在這本新書中又替讀者們提出個人講求美好生活的新視野,新心法。他提醒我們反觀自己的內在,特別是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讓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敏銳感受全面甦醒,由此而能深刻體驗大自然之美與生活之美,也在自己「美的存摺」中積蓄出無窮無限的心靈智慧。
在這個理性感性、身體日益荒涼、社會疏離感愈加嚴重的現代,我們可以藉著《美的覺醒》一書,成為身心五感皆平衡的人--學習著去感受美、欣賞美、進而能與他人分享美。在美的世界當中,我們才能感覺到生命本元的一種熱情,「美」在我們的己身,也就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
本書仍由《天地有大美》原班人馬全力製作,文字雋永有味、攝影作品幽遠清靈,並加入蔣勳新畫作「圓滿」系列,為美的分享做了佳註腳。
序言--004
尋索美,感覺美
說不清楚的美?--008
美學的來源--014
知識不等同感受--020
解脫知識的負擔--026
味覺之美
萌芽較早的感官世界--034
羊大為美?--040
五種味覺反應--047
品酒師的考驗--055
遠離動物層次--062
聽覺之美
聽覺的感動力量--074
找回純粹與美--079
身體是美的樂器--091
沉澱噪音,昇華心靈--100
自我節制--112
渴望的象徵--117
嗅覺之美
一種奇特的提醒--128
利用嗅覺做判斷--135
美,是一種智慧--148
重新儲存美好記憶--155
不妥協的梅花--159
智慧從領悟得來--167
視覺之美
文字語言一無是處--184
見證生命的存在痕跡--190
變成文化,形成歷史--199
看不見的競爭力--204
辨識形狀--210
三種造型的母型--218
觸覺之美
強的渴望--232
沉睡的感官重新甦醒--238
勝過千言萬語--250
身心中的五感平衡
生命華美地綻放--262
美:愈分享,擁有愈多--267
無目的才會快樂--275
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283
美:無所不在
莊子哲學--292
來到美的現場--299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308
真正的平等--312
这本关于美的觉醒的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就像在灰蒙蒙的天空突然出现了一道彩虹。我一直觉得,生活中的“美”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像是只存在于博物馆或者艺术家的画廊里。然而,作者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美学概念,拉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层面。他不是在说教,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分享他对于“看”与“听”的独特感悟。 读着这些文字,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每天走过的小巷,那些被我匆匆一瞥的街角风景。过去,我可能只会觉得那里“普通”或“无趣”,但现在,我能从中捕捉到光影的细微变化,听到风穿过树叶时那种独特的沙沙声。这种觉醒,不是突然掌握了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感官上的重新校准。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他总能找到一个奇妙的角度,让你意识到,原来我们拥有的感官是多么强大而丰富的工具,只是我们常常忘记如何使用它们。对我来说,这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生活说明书的补充章节,指导我如何更完整地体验这个世界。我甚至开始留意起自己端起茶杯时的那个弧度,或是阳光洒在木地板上的那种温暖质感,这些都是过去我从未“真正”注意到的。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散文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容易陷入空泛的自我感动。但这本书,却展现出一种罕见的、 grounded (脚踏实地) 的美学观。它将“美”这个宏大的命题,拆解成我们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眼耳鼻舌身”,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降维处理。它没有教我如何去模仿艺术家的技法,而是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敏锐、更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也很有趣,它不是那种线性的论述,更像是一个圆形的体验场,每一个感官的探讨都与其他感官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网络。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探讨“触觉”时所流露出的那种温柔。在这个日益虚拟化的世界里,我们对物理接触的渴望常常被忽略。作者提醒我们,皮肤是我们与世界最直接的对话界面,无论是布料的粗粝,还是水流的滑腻,都是世界给我们最诚挚的问候。这种对基本生存体验的重新珍视,让人读来心头一暖,感到一种被世界重新接纳的踏实感。
评分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毕竟市面上谈论“美学”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是故作高深,让人读了之后只感到一头雾水,徒增焦虑。然而,这本独特的论述,却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喜的扎实与真诚。它没有堆砌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而是聚焦于我们最基础的“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通道。这种基于身体经验的探讨,让“美”不再是高悬的理想,而成为了可以触摸、可以品味的实在。作者的叙事节奏非常舒缓,像是在悠长山路上散步,不急不躁,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到感知的核心。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聆听”的阐述。我们生活在一个噪音爆炸的时代,耳朵充斥着各种无效信息,真正安静下来的时刻少之又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聆听,远超于声音的物理接收。它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是筛选掉杂音,去捕捉那些微弱但重要的生命讯号的过程。这种“倾听”,可以是对他人情绪的体察,也可以是对自然界细微脉动的捕捉。阅读的过程,仿佛也是一个“清理”心灵频道的过程,让那些真正值得驻留的声音浮现出来。这种深度体验,是很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它要求读者不仅用脑思考,更要调动全身的感知系统参与其中。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而非那种强烈的冲击波。它更像是一剂温和的药引子,慢慢地疏通我堵塞已久的感官通道。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东西在我们看来是美的,而有些则不是,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付出“专注”的成本。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克制,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用最朴素的词汇,搭建起最精妙的感知殿堂。 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与“时间”相处。许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黄昏的光线变化,或者食物在口中融化的过程,都是时间性的存在。我们总是急着去下一个目的地,错过欣赏这些瞬间的价值。通过这本书对五官的细致剖析,我被反复提醒,真正的生活艺术,就在于如何拉长和深化每一个当下的体验。阅读结束很久之后,我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书中描绘的某些场景,那不是因为句子写得多华丽,而是因为它们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实存在”的渴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并在不同人生阶段都能读出新意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质地,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力量。我常常在深夜里把它摊开,借着台灯昏黄的光线阅读,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像是被带回了旧时光。它不像那种快速消费的资讯流,而是需要你停下来,慢慢咀嚼的慢食。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于下结论、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的姿态。他提出了很多深刻的问题,但答案往往留给读者自己去完成,这反而激起了我更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反思。 这种引导式的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日常事物的理解深度。例如,关于“嗅觉”的描述,我过去从未想过,气味如何能如此直接地触动记忆的深处,甚至比视觉和听觉更加原始和有力。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官体验,用文字固定下来,并且赋予它们一种永恒的价值感。读完一章,我常常会放下书本,立刻起身去闻闻窗外雨后的泥土味,或是厨房里刚煮好的米饭香,试图在自己的生命中印证书中的观点。这种即时的反馈和连接,让阅读体验变得立体而鲜活,远超出了纸张和墨水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