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
美是世界上奇特的一種財富,愈分享,就擁有愈多……
經由別人的驚叫,你看到瞭滿天的繁星;
經由別人的一種陶醉,你看到瞭夕陽;
經由別人的一種歡唱,你看到瞭花的開放。
~ 蔣勳
生活美學大師蔣勳繼2006年初以《天地有大美》一書得到社會熱烈迴響後,再度推齣新作《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做為2007年送給讀者的佳禮物。
延續「生活美學」這項現今日益關注的課題,蔣勳在這本新書中又替讀者們提齣個人講求美好生活的新視野,新心法。他提醒我們反觀自己的內在,特別是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讓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的敏銳感受全麵甦醒,由此而能深刻體驗大自然之美與生活之美,也在自己「美的存摺」中積蓄齣無窮無限的心靈智慧。
在這個理性感性、身體日益荒涼、社會疏離感愈加嚴重的現代,我們可以藉著《美的覺醒》一書,成為身心五感皆平衡的人--學習著去感受美、欣賞美、進而能與他人分享美。在美的世界當中,我們纔能感覺到生命本元的一種熱情,「美」在我們的己身,也就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
本書仍由《天地有大美》原班人馬全力製作,文字雋永有味、攝影作品幽遠清靈,並加入蔣勳新畫作「圓滿」係列,為美的分享做瞭佳註腳。
序言--004
尋索美,感覺美
說不清楚的美?--008
美學的來源--014
知識不等同感受--020
解脫知識的負擔--026
味覺之美
萌芽較早的感官世界--034
羊大為美?--040
五種味覺反應--047
品酒師的考驗--055
遠離動物層次--062
聽覺之美
聽覺的感動力量--074
找迴純粹與美--079
身體是美的樂器--091
沉澱噪音,昇華心靈--100
自我節製--112
渴望的象徵--117
嗅覺之美
一種奇特的提醒--128
利用嗅覺做判斷--135
美,是一種智慧--148
重新儲存美好記憶--155
不妥協的梅花--159
智慧從領悟得來--167
視覺之美
文字語言一無是處--184
見證生命的存在痕跡--190
變成文化,形成歷史--199
看不見的競爭力--204
辨識形狀--210
三種造型的母型--218
觸覺之美
強的渴望--232
沉睡的感官重新甦醒--238
勝過韆言萬語--250
身心中的五感平衡
生命華美地綻放--262
美:愈分享,擁有愈多--267
無目的纔會快樂--275
培養豐美的感官經驗--283
美:無所不在
莊子哲學--292
來到美的現場--299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朵花--308
真正的平等--312
坦白說,我原本對這種帶有哲學意味的散文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它們容易陷入空泛的自我感動。但這本書,卻展現齣一種罕見的、 grounded (腳踏實地) 的美學觀。它將“美”這個宏大的命題,拆解成我們每個人都能接觸到的“眼耳鼻舌身”,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降維處理。它沒有教我如何去模仿藝術傢的技法,而是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敏銳、更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這本書的結構布局也很有趣,它不是那種綫性的論述,更像是一個圓形的體驗場,每一個感官的探討都與其他感官相互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感知網絡。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探討“觸覺”時所流露齣的那種溫柔。在這個日益虛擬化的世界裏,我們對物理接觸的渴望常常被忽略。作者提醒我們,皮膚是我們與世界最直接的對話界麵,無論是布料的粗糲,還是水流的滑膩,都是世界給我們最誠摯的問候。這種對基本生存體驗的重新珍視,讓人讀來心頭一暖,感到一種被世界重新接納的踏實感。
評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而非那種強烈的衝擊波。它更像是一劑溫和的藥引子,慢慢地疏通我堵塞已久的感官通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東西在我們看來是美的,而有些則不是,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付齣“專注”的成本。作者的語言風格極其剋製,但字裏行間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他用最樸素的詞匯,搭建起最精妙的感知殿堂。 最大的收獲在於,它教會瞭我如何與“時間”相處。許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黃昏的光綫變化,或者食物在口中融化的過程,都是時間性的存在。我們總是急著去下一個目的地,錯過欣賞這些瞬間的價值。通過這本書對五官的細緻剖析,我被反復提醒,真正的生活藝術,就在於如何拉長和深化每一個當下的體驗。閱讀結束很久之後,我依然能清晰地迴憶起書中描繪的某些場景,那不是因為句子寫得多華麗,而是因為它們觸動瞭我內心深處對“真實存在”的渴望。這是一本值得反復翻閱,並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讀齣新意的作品。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質地,有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我常常在深夜裏把它攤開,藉著颱燈昏黃的光綫閱讀,那種感覺非常奇妙,像是被帶迴瞭舊時光。它不像那種快速消費的資訊流,而是需要你停下來,慢慢咀嚼的慢食。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不急於下結論、而是鼓勵讀者自己去探索的姿態。他提齣瞭很多深刻的問題,但答案往往留給讀者自己去完成,這反而激起瞭我更強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反思。 這種引導式的探討,極大地豐富瞭我對日常事物的理解深度。例如,關於“嗅覺”的描述,我過去從未想過,氣味如何能如此直接地觸動記憶的深處,甚至比視覺和聽覺更加原始和有力。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將那些轉瞬即逝的感官體驗,用文字固定下來,並且賦予它們一種永恒的價值感。讀完一章,我常常會放下書本,立刻起身去聞聞窗外雨後的泥土味,或是廚房裏剛煮好的米飯香,試圖在自己的生命中印證書中的觀點。這種即時的反饋和連接,讓閱讀體驗變得立體而鮮活,遠超齣瞭紙張和墨水的範疇。
評分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其實是帶著一絲懷疑的,畢竟市麵上談論“美學”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是故作高深,讓人讀瞭之後隻感到一頭霧水,徒增焦慮。然而,這本獨特的論述,卻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喜的紮實與真誠。它沒有堆砌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而是聚焦於我們最基礎的“眼耳鼻舌身”這些感官通道。這種基於身體經驗的探討,讓“美”不再是高懸的理想,而成為瞭可以觸摸、可以品味的實在。作者的敘事節奏非常舒緩,像是在悠長山路上散步,不急不躁,引導著讀者一步步深入到感知的核心。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聆聽”的闡述。我們生活在一個噪音爆炸的時代,耳朵充斥著各種無效信息,真正安靜下來的時刻少之又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聆聽,遠超於聲音的物理接收。它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是篩選掉雜音,去捕捉那些微弱但重要的生命訊號的過程。這種“傾聽”,可以是對他人情緒的體察,也可以是對自然界細微脈動的捕捉。閱讀的過程,仿佛也是一個“清理”心靈頻道的過程,讓那些真正值得駐留的聲音浮現齣來。這種深度體驗,是很多同類書籍所缺乏的,它要求讀者不僅用腦思考,更要調動全身的感知係統參與其中。
評分這本關於美的覺醒的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就像在灰濛濛的天空突然齣現瞭一道彩虹。我一直覺得,生活中的“美”似乎總是遙不可及,像是隻存在於博物館或者藝術傢的畫廊裏。然而,作者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美學概念,拉到瞭我們日常生活的層麵。他不是在說教,更像是在與一位老友娓娓道來,分享他對於“看”與“聽”的獨特感悟。 讀著這些文字,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每天走過的小巷,那些被我匆匆一瞥的街角風景。過去,我可能隻會覺得那裏“普通”或“無趣”,但現在,我能從中捕捉到光影的細微變化,聽到風穿過樹葉時那種獨特的沙沙聲。這種覺醒,不是突然掌握瞭什麼高深的理論,而是一種感官上的重新校準。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他總能找到一個奇妙的角度,讓你意識到,原來我們擁有的感官是多麼強大而豐富的工具,隻是我們常常忘記如何使用它們。對我來說,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生活說明書的補充章節,指導我如何更完整地體驗這個世界。我甚至開始留意起自己端起茶杯時的那個弧度,或是陽光灑在木地闆上的那種溫暖質感,這些都是過去我從未“真正”注意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