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版(上下)——中国文库
定价:70.00元
作者:李佩珊,许良英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01
ISBN:9787030128010
字数:1130000
页码:13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两大部分32章,另有“引言”、“结束语”等。部分概述各基础学科的发展史,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重要新兴技术和一些基础技术的发展史。全书力图说清19世纪末到20世纪90年代各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将重大成就的来龙去脉勾画出一个轮廓,同时探讨了科学同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及科学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填补了该学科的空白。
目录
第二版序 
版序 
引言 
部分 
 章 历史的回顾 
  节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它的发展道路 
  第二节 19世纪各门科学的主要成就 
    一、物理学 
    二、化学 
    三、生物学 
    四、地球科学 
    五、天文学 
    六、数学 
  第三节 19世纪的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第四节 19世纪科学的概貌和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 
 第二章 物理学的革命 
  节 原子物理学的开拓和进展 
    一、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 
    二、原子可变性和同位素的发现 
    三、关于原子存在的争论和解决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一、以太之谜和洛伦兹的解答 
    二、狭义相对论的创立和新的空时观 
    三、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它的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物理学的革命(续) 
  第三节 量子论的建立和发展 
    一、紫外灾和普朗克的量子论 
    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三、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四、旧量子论的困难和物质波的发现 
    五、量子力学的建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节 原子核物理学的形成和成就 
    一、原子核人工嬗变的实现 
    二、原子核组成的理论探索和中子的发现 
    三、从重核裂变的发现到原子弹的制造 
    四、热核聚变的发现和受控热核反应的探索 
  第二节 层出不穷的基本粒子 
    一、基本粒子的陆续发现 
    二、基本粒子的种类和性质的研究 
    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探讨和发展 
    四、强大的实验手段——粒子加速器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 
 第六章 化学发展的新时代 
 第七章 生物化学的蓬勃发展 
 第八章 遗传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进化论的影响 
 第九章 生物学的划时代突破——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十章 神经生物学的进展 
 第十一章 地球科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20世纪天文学的发展 
 第十三章 20世纪的数学 
 第十四章 20世纪的应用数学 
第二部分 
 第十五章 新兴技术的关键——电子学的发展 
 第十六章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 
 第十七章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标志——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续) 
 第十八章 自动化技术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十九章 人工智能的发展道路
 第二十章 激光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得提一下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虽然是评测内容,但它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这一点在中国文库的版本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纸张的质感温润,不是那种一味追求亮白而伤眼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负担小了很多。更重要的是,那些关键的图表和历史照片的印刷质量极高,线条清晰,层次分明。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一些复杂机械原理时附带的插图,那种黑白线条勾勒出的结构美感,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而且,作为上下册分开的版本,阅读的便利性也大大增加,可以随时在两者之间切换查阅,不会觉得某一册过于厚重而难以持握。这套书的整体工艺,散发着一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读者的尊重,这在当今快餐式的出版潮流中,实在难得可贵。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简史”类型的书籍抱持着一丝疑虑,总觉得“简”了就容易流于表面,抓不住重点。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密度和广度。从相对论的横空出世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再到信息时代的曙光,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叙述都精准到位,绝不含糊。最赞的是,作者对于技术革新如何反作用于社会结构的探讨,这一点很多同类书籍往往一带而过。比如,它详细分析了大规模生产模式如何重塑了城市的面貌和工人的生活,以及核物理学的进展如何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这种宏观视野和微观细节的完美结合,让读者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以及“带来了什么影响”。那种读完后,感觉整个世界的脉络都清晰起来的满足感,是很少有书籍能给予的。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技术,背后似乎都藏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炉火纯青,根本不像在读一本教科书。作者似乎深谙讲故事的秘诀,总能在恰当的时机设置悬念或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举个例子,在论述计算机早期发展的章节,他没有平铺直叙地介绍图灵机,而是通过描述二战时期密码破译的紧迫性,将读者的情绪瞬间拉入那个高压的科研环境。这种叙事策略使得科学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记录,而是一部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类智力冒险史。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非主流”科学路线的探索者,作者也给予了应有的关注和客观评价,没有让历史的聚光灯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巨人”身上,而是呈现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充满尝试与错误的真实科研生态。读罢这些章节,我感觉自己像是参与了一场跨越百年的智力探险队,既为人类的智慧感到震撼,也对那些默默耕耘的幕后英雄心生敬意。
评分作为一个对科学哲学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尤其欣赏这本书在讨论“科学范式转换”时的那种审慎态度。它没有简单地将20世纪描绘成一个科技线性进步的时代,而是深刻探讨了科学革命背后的思想根源。比如,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如何动摇了牛顿物理学数百年的统治地位,以及这种思想冲击如何在哲学界和普通民众中引发的巨大震动。书中对科学解释力的局限性也有着清醒的认识,并没有将科学神化。它坦诚地指出了某些技术在发展初期所带来的伦理困境和不可预见的负面后果,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更加平衡和深刻。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所依赖的科学基础,以及未来科技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陷阱与挑战。这无疑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著作。
评分这本《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可真是本让人大开眼界的书啊!我刚翻开第一部分,就被作者那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给吸引住了。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朋友在娓娓道来,把那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突破,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记得我以前对量子力学的概念总是云里雾里,但这本书里对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的解释,简直是点亮了我脑中的一盏灯。作者巧妙地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科学家的个人经历,让那些冰冷的数据和公式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探索的艰辛。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电磁波在空气中穿梭的声音,能感受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启动时那股澎湃的电流。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争论和合作的描写,真实展现了科学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妥协,这种对科学史料的细致打磨,使得整本书的厚重感和真实性都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