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世界数学通史(全三册)一中国文库 科学技术类
定价:85.00元
作者:梁宗巨,王青建,孙宏安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82726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收入笔者历年来学习、研究数学史的若干“一得之见”。例如古今中外记数法的分类,泰勒斯测量金字塔的问题、对勾股定理的三种不同理解,阿基米德方法与中国牟合方熏的比较、祖冲之密率的优越性、希腊数学的盛衰、费马大定理的新理解等等。
  本书还尽可能做到下列几点:
  一、使用原始材料,利用照片、摹真、复印等形式,呈现历史的本来面貌。
  二、主要论点及征引文献均注明出处,这是为了:1 不掠人之美;2 便于查对及进一步研究;3 使来源有可靠的根据。
  三、行文深入浅出。每一个重要工区都插入地图和地理、历史简介,使读者无需翻阅众多的参考书也能通读。
目录
《上册》
 章 绪论
  节 数学的定义
  第二节 研究数学史的目的
  第三节 数学史的分期
 第二章 记数制度和计算工具
  节 记数制度
  第二节 零的历史
  第三节 计算工具的演变
 第三章 埃及数学
  节 地理与历史概况
  第二节 埃及古文字的解读
  第三节 金字塔,几何学的起源
  第四节 埃及数学的史料
  第五节 埃及的算术与代数
  第六节 埃及的几何学
  第七节 埃及单分数
 第四章 巴比伦数学
  节 地理与历史概况
  第二节 楔形文字的解读
  第三节 记数法和代数问题
 第五章 希腊数学(一)
  节 地理位置和时间界限
  第二节 希腊波斯战争
  第三节 伊奥尼亚学派
  第四节 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六章 希腊数学(二)
  节 巧辩学派和几何三大问题
  第二节 埃利亚学派和原子论学派
  第三节 柏拉图学派
 第七章 希腊数学(三)
  节 欧几里得和他的《几何原本》
  第二节 阿基米德
  第三节 埃拉托塞尼
  第四节 阿波罗尼奥斯
  第五节 希帕霍斯
 第八章 希腊数学(四)
  节 海伦
  第二节 门纳劳斯
  第三节 尼科马霍斯
  第四节 托勒密
  第五节 丢番图
  第六节 帕波斯
  第七节 希帕蒂娅
  第八节 普罗克洛斯
 第九节 希腊数学的盛衰
  第九章 阿拉伯数学
 第十章 印度数学
 人名西文索引
 人名中文索引
《下册·一》
《下册·二》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关于非欧几何发展的那部分,简直是太精彩了!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其他数学史著作中一笔带过,但在这套书中却得到了细致而深刻的展开。作者没有回避其中的哲学意义和对人类认识论的冲击,这一点非常难得。它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数学理论的诞生,更是在探讨人类思维边界的拓展。我清晰地看到了,当欧几里得体系被挑战时,数学家们是多么艰难地在逻辑的悬崖边上进行探索和构建。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将罗巴切夫斯基、鲍伊莱和黎曼的思想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读到这里,我甚至感觉到了一种历史的震撼感,仿佛亲历了那个思想风暴的时代。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史实的记载,更在于它对数学思想演变中那种“范式转移”的深刻洞察力,这对于任何一个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思考逻辑结构的人来说,都是极具启发性的。
评分这套书实在是太妙了,简直是数学爱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册,里面的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从古代的萌芽一直讲到近现代的飞速发展,逻辑清晰得让人惊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不同文明数学思想的比较和梳理,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强烈。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数学成就,并将其与同期中国的相关进展进行对比,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数学思维的差异和共性。看得出来,作者在资料的搜集和考证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很多细节的描述都相当严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数学这门学科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图文并茂,阅读体验极佳,即便是像我这种对纯理论不那么敏感的读者,也能被其中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案例所吸引,完全没有枯燥感。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数学史感兴趣的朋友们,绝对是一次知识与思想上的盛宴。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纸质,尤其是考虑到其内容深度和篇幅,简直是物超所值。我一直很喜欢那种有年代感的书籍,这套书的印刷质量和整体设计风格,完美地复刻了那种厚重、典雅的学术气息。翻开扉页,那种油墨的香气混合着纸张的质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感。我特意将它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位置,每次看到它,都觉得家里增添了一份知识的厚重感。虽然我主要是在夜晚安静的时候阅读,但即便是白天放在桌角,它的外观设计也极具品味,完全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冰冷呆板。对于我们这些重视藏书品质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外在表现力完全匹配了其内在的学术价值,让人爱不释手,非常适合收藏。
评分从宏观视角来看待这套《世界数学通史》,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让我们能跳出当前研究领域的局限,去理解数学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我们今天所依赖的知识体系的。它让我明白了,现代科学的诸多分支,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那些看似古老、甚至一度被遗忘的数学概念。特别是书中对于“数学的实用性与纯粹性”之间关系探讨的部分,视角非常辩证。作者没有简单地褒贬哪一方,而是展示了两者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这种全面的、不带偏见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科学史”本身的理解。这本书不只关乎数学,它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理性发展史的侧面记录,读完之后,我对整个科学的进步历程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敬意。它不是快消品,而是需要慢慢品味、时不时翻阅的传世之作。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通史”类的书籍总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信息量太大,容易读着读着就迷失方向。然而,这套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本单纯的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叙事作品。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擅长将那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讲述。例如,当讲到微积分的诞生时,那种对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智力博弈的描绘,简直比侦探小说还精彩!读完相关章节,我对“极限”和“导数”的理解瞬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理解了它们诞生的必然性和历史的推动力。而且,书中对一些数学家生平的穿插描写也十分到位,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伟大头脑背后的挣扎、灵感迸发和不懈追求。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让那些看似高深的数学史变得触手可及,非常适合想要系统了解数学发展脉络的普通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