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界數學通史(全三冊)一中國文庫 科學技術類
定價:85.00元
作者:梁宗巨,王青建,孫宏安
齣版社:遼寜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5-01-01
ISBN:978753827268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收入筆者曆年來學習、研究數學史的若乾“一得之見”。例如古今中外記數法的分類,泰勒斯測量金字塔的問題、對勾股定理的三種不同理解,阿基米德方法與中國牟閤方熏的比較、祖衝之密率的優越性、希臘數學的盛衰、費馬大定理的新理解等等。
本書還盡可能做到下列幾點:
一、使用原始材料,利用照片、摹真、復印等形式,呈現曆史的本來麵貌。
二、主要論點及徵引文獻均注明齣處,這是為瞭:1 不掠人之美;2 便於查對及進一步研究;3 使來源有可靠的根據。
三、行文深入淺齣。每一個重要工區都插入地圖和地理、曆史簡介,使讀者無需翻閱眾多的參考書也能通讀。
目錄
《上冊》
章 緒論
節 數學的定義
第二節 研究數學史的目的
第三節 數學史的分期
第二章 記數製度和計算工具
節 記數製度
第二節 零的曆史
第三節 計算工具的演變
第三章 埃及數學
節 地理與曆史概況
第二節 埃及古文字的解讀
第三節 金字塔,幾何學的起源
第四節 埃及數學的史料
第五節 埃及的算術與代數
第六節 埃及的幾何學
第七節 埃及單分數
第四章 巴比倫數學
節 地理與曆史概況
第二節 楔形文字的解讀
第三節 記數法和代數問題
第五章 希臘數學(一)
節 地理位置和時間界限
第二節 希臘波斯戰爭
第三節 伊奧尼亞學派
第四節 畢達哥拉斯學派
第六章 希臘數學(二)
節 巧辯學派和幾何三大問題
第二節 埃利亞學派和原子論學派
第三節 柏拉圖學派
第七章 希臘數學(三)
節 歐幾裏得和他的《幾何原本》
第二節 阿基米德
第三節 埃拉托塞尼
第四節 阿波羅尼奧斯
第五節 希帕霍斯
第八章 希臘數學(四)
節 海倫
第二節 門納勞斯
第三節 尼科馬霍斯
第四節 托勒密
第五節 丟番圖
第六節 帕波斯
第七節 希帕蒂婭
第八節 普羅剋洛斯
第九節 希臘數學的盛衰
第九章 阿拉伯數學
第十章 印度數學
人名西文索引
人名中文索引
《下冊·一》
《下冊·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從宏觀視角來看待這套《世界數學通史》,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參照係,讓我們能跳齣當前研究領域的局限,去理解數學是如何一步步構建起我們今天所依賴的知識體係的。它讓我明白瞭,現代科學的諸多分支,其源頭都可以追溯到那些看似古老、甚至一度被遺忘的數學概念。特彆是書中對於“數學的實用性與純粹性”之間關係探討的部分,視角非常辯證。作者沒有簡單地褒貶哪一方,而是展示瞭兩者如何相互促進、相互滲透。這種全麵的、不帶偏見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科學史”本身的理解。這本書不隻關乎數學,它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理性發展史的側麵記錄,讀完之後,我對整個科學的進步曆程都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敬意。它不是快消品,而是需要慢慢品味、時不時翻閱的傳世之作。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紙質,尤其是考慮到其內容深度和篇幅,簡直是物超所值。我一直很喜歡那種有年代感的書籍,這套書的印刷質量和整體設計風格,完美地復刻瞭那種厚重、典雅的學術氣息。翻開扉頁,那種油墨的香氣混閤著紙張的質感,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畏感。我特意將它放在書架上最顯眼的位置,每次看到它,都覺得傢裏增添瞭一份知識的厚重感。雖然我主要是在夜晚安靜的時候閱讀,但即便是白天放在桌角,它的外觀設計也極具品味,完全不像某些工具書那樣冰冷呆闆。對於我們這些重視藏書品質的讀者來說,這套書的外在錶現力完全匹配瞭其內在的學術價值,讓人愛不釋手,非常適閤收藏。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通史”類的書籍總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信息量太大,容易讀著讀著就迷失方嚮。然而,這套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教科書,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曆史敘事作品。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擅長將那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融入到具體的曆史背景中去講述。例如,當講到微積分的誕生時,那種對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智力博弈的描繪,簡直比偵探小說還精彩!讀完相關章節,我對“極限”和“導數”的理解瞬間提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不再是死記硬背公式,而是理解瞭它們誕生的必然性和曆史的推動力。而且,書中對一些數學傢生平的穿插描寫也十分到位,讓我們看到瞭那些偉大頭腦背後的掙紮、靈感迸發和不懈追求。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深入淺齣,讓那些看似高深的數學史變得觸手可及,非常適閤想要係統瞭解數學發展脈絡的普通讀者。
評分這套書實在是太妙瞭,簡直是數學愛好者的福音!我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冊,裏麵的內容編排得非常係統,從古代的萌芽一直講到近現代的飛速發展,邏輯清晰得讓人驚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不同文明數學思想的比較和梳理,那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非常強烈。比如,書中詳細闡述瞭古巴比倫和古埃及的數學成就,並將其與同期中國的相關進展進行對比,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文化背景下數學思維的差異和共性。看得齣來,作者在資料的搜集和考證上下瞭極大的功夫,很多細節的描述都相當嚴謹,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感受到瞭數學這門學科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圖文並茂,閱讀體驗極佳,即便是像我這種對純理論不那麼敏感的讀者,也能被其中豐富的曆史故事和生動的案例所吸引,完全沒有枯燥感。強烈推薦給所有對數學史感興趣的朋友們,絕對是一次知識與思想上的盛宴。
評分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關於非歐幾何發展的那部分,簡直是太精彩瞭!這部分內容往往是其他數學史著作中一筆帶過,但在這套書中卻得到瞭細緻而深刻的展開。作者沒有迴避其中的哲學意義和對人類認識論的衝擊,這一點非常難得。它不僅僅是在描述一個數學理論的誕生,更是在探討人類思維邊界的拓展。我清晰地看到瞭,當歐幾裏得體係被挑戰時,數學傢們是多麼艱難地在邏輯的懸崖邊上進行探索和構建。書中的論述邏輯嚴密,層次分明,將羅巴切夫斯基、鮑伊萊和黎曼的思想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讀到這裏,我甚至感覺到瞭一種曆史的震撼感,仿佛親曆瞭那個思想風暴的時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史實的記載,更在於它對數學思想演變中那種“範式轉移”的深刻洞察力,這對於任何一個從事科學研究或者思考邏輯結構的人來說,都是極具啓發性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