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名称: 农药助剂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01 | 
| 作者:张小军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13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308665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1.本套书为农药剂型加工领域又一套大型实用图书。 2.本书稿重点介绍了当前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的主要助剂制剂,内容涵盖了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润湿剂、渗透剂、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崩解剂、成膜剂以及特种助剂等相关技术。
作为《现代农药剂型加工技术丛书》分册之一,本书概述了农药助剂的相关知识与技术,详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农药乳化剂,农药润湿剂和渗透剂,农药分散剂,农药稳定剂与增稠剂,农药崩解剂与助悬浮剂,农药种衣剂用成膜剂,农药特种助剂,喷雾助剂,有机硅助剂,农药填料与载体,环保型溶剂与助溶剂等助剂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另外,还简述了农药助剂管理及禁限用相关现状。本书着重对农药制剂中使用的助剂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将近几年的信息做了相应补充,从理论、合成、应用等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列举了部分实例,对于初入行业的技术人员及长期从事农药剂型及制剂研究的人员定有所帮助 。 本书可供广大农药助剂、农药制剂、推广应用等研发及生产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及研究单位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张小军,男,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我国农药剂型加工领域知名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工信部农药评审专家,《农药》、《现代农药》等专业杂志编委。全面主要负责公司农药产品技术研发与质量控制工作,2014-2016年兼任中农立华(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一直致力于我国新农药的创制研究特别是农药新剂型研发与应用,创造性的提出了“农药加工精细化”理论体系,成功发明出新农药剂型-农药干悬浮剂。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成功创制出“护稼”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产品,获得了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获得专利授权10余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等奖励5项。
**章 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  / 1 **节 表面活性剂概述1 一、表面化学基础1 二、表面活性剂及其结构特征2 三、表面活性剂的分类2 四、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8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9 一、动态、静态表面张力10 二、胶束及临界胶束浓度12 三、HLB值及其测定15 四、浊点和Krafft点16 第三节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17 一、润湿作用17 二、分散作用21 三、乳化作用23 四、起泡和消泡作用24 五、增溶作用24 六、吸附作用25 七、洗涤作用26 八、农药加工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26 第四节 农药使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28 一、表面活性剂在农药二次分散中的作用28 二、表面活性剂在农药雾化过程中的作用29 三、表面活性剂在农药沉积过程中的作用29 四、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吸收过程中的作用30 五、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农药降解的作用31 六、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减量化中的应用32 第五节 农药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32 参考文献34 第二章 农药乳化剂及其应用技术  / 37 **节 乳化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基础理论37 一、农药乳化剂定义和作用37 二、乳化剂的结构与性能要求38 三、乳化剂选择依据及表征方法40 四、乳化剂主要品种与质量控制43 第二节 *新的农药乳化剂进展54 一、农药非离子乳化剂54 二、大分子乳化剂54 三、特种乳化剂55 第三节 农药乳化剂应用实例56 第四节 农药乳化剂工程化技术60 一、高分子乳化剂60 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 三、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62 四、十二烷基苯磺酸钙63 五、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64 六、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聚醚65 参考文献66 第三章 农药润湿剂和渗透剂  / 67 **节 润湿剂与渗透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基础理论67 一、农药润湿剂与渗透剂定义和作用67 二、润湿剂和渗透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结构与性能要求68 三、润湿剂渗透剂选择依据及表征方法72 四、润湿剂、渗透剂主要品种与质量控制76 第二节 *新的农药润湿剂与渗透剂进展88 第三节 农药润湿剂与渗透剂的应用实例91 第四节 农药润湿剂与渗透剂生产的工程化技术98 一、农用有机硅98 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99 三、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100 四、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双酯磺酸二钠102 五、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03 六、低聚表面活性剂104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农药分散剂及应用技术  / 107 **节 基本概念107 第二节 作用过程及机理107 一、作用过程108 二、作用机理108 第三节 商品分散剂种类110 一、阴离子分散剂110 二、阴非离子分散剂117 三、高分子分散剂120 四、非离子分散剂125 五、阳离子分散剂125 六、复配分散剂125 第四节 发展趋势126 参考文献127 第五章 农药稳定剂与增稠剂  / 128 **节 稳定剂128 一、农药稳定剂的概念和作用128 二、影响农药稳定性的因素128 三、农药稳定剂分类129 四、抗光氧稳定剂品种135 五、稳定剂的稳定机理136 六、稳定剂的应用实例137 七、农药稳定剂的发展及展望138 第二节 增稠剂138 一、农药制剂用增稠剂的概念138 二、增稠剂的种类及增稠机理139 三、增稠剂的使用147 四、增稠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应用148 五、增稠剂发展展望149 参考文献149 第六章 农药崩解剂与助悬浮剂  / 150 **节 崩解剂的分类和作用151 一、淀粉及其衍生物类152 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类153 三、吡咯烷酮类154 四、其他类155 第二节 崩解剂的崩解机制156 第三节 崩解剂及其在农药水分散粒剂中的应用157 一、崩解剂表面形貌157 二、崩解剂在水分散粒剂中的应用161 第四节 助悬浮剂的分类和作用163 第五节 崩解剂和助悬浮剂的发展趋势164 参考文献165 第七章 农药种衣剂用成膜剂  / 166 **节 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分类和作用167 一、种衣剂用成膜剂的概念167 二、种衣剂用成膜剂的分类167 三、种衣剂用成膜剂的作用168 第二节 成膜剂及其在包衣中的应用168 一、壳聚糖及其作为成膜剂的应用169 二、其他天然产物成膜剂在种子包衣中的应用179 三、复配成膜剂在种子包衣中的应用181 四、人工合成高分子成膜剂及其在包衣中的应用183 第三节 成膜剂的分析方法186 一、物理化学性能的分析方法187 二、成膜剂应用性能的测试190 第四节 成膜剂实验室制备实例191 参考文献192 第八章 农药特种助剂  / 197 **节 防冻剂197 一、防冻剂的分类197 二、防冻剂在农药加工中的应用198 第二节 警示剂198 一、警示剂的选用原则198 二、警示剂主要生产企业198 第三节 苦味剂199 一、苦味剂的主要用途199 二、苦味剂的主要品种199 第四节 催吐剂201 一、催吐剂的基本要求201 二、常用的催吐剂201 三、催吐剂的主要生产厂商202 四、百草枯登记中催吐剂的管理202 第五节 防腐剂202 一、防腐剂定义及特点202 二、化学合成防腐剂的主要种类203 三、天然防腐剂的主要种类204 四、防腐剂的发展展望205 第六节 驱避剂205 一、驱避剂的性能要求205 二、驱避剂的分类206 第七节 溶蜡剂207 第八节 消泡剂209 一、泡沫概述209 二、消泡剂概述210 第九节 防结块剂215 第十节 臭味剂216 第十一节 黏结剂216 一、黏结剂在制剂中的应用216 二、黏结剂的主要种类217 三、黏结剂的加入方式218 第十二节 润滑剂219 一、润滑剂的种类219 二、润滑剂的加入方法220 参考文献220 第九章 喷雾助剂  / 222 **节 喷雾助剂的发展222 一、农药辅助剂与喷雾助剂的区别222 二、喷雾助剂应用理论222 第二节 喷雾助剂分类评价225 一、液体肥料型喷雾助剂225 二、矿物油型喷雾助剂225 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26 四、植物油型喷雾助剂226 第三节 喷雾助剂安全性评价232 一、喷雾助剂评价方法232 二、田间试验设计233 三、选择标准喷雾机 233 参考文献2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期望它会非常有趣。标题“农药助剂”听起来就相当枯燥,我猜想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化学公式。然而,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是错误的。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且逻辑清晰的方式,将复杂的农药助剂知识娓娓道来。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仅是罗列各种助剂的名称和性质,而是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在农药配方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助剂的选择来提高农药的功效、降低使用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书中对不同类型助剂的分类,如润湿剂、渗透剂、分散剂、乳化剂、稳定剂等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且通过大量的实例来佐证。我尤其欣赏书中在解释一些关键概念时,会用非常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例如,在描述助剂如何帮助农药穿透植物叶片时,作者将其比作给农药穿上了一件“隐形战衣”,能够帮助它顺利通过叶片的“守卫”,直达目标。这种贴切的比喻,让原本抽象的化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关于农药助剂的安全性评价和环境影响方面的讨论,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关心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普通读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农药助剂这一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现代农业技术背后的科学支撑。
评分坦白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农药助剂》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堆冷冰冰的化学分子式和复杂的反应过程,感觉它更适合那些埋头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而非像我这样偶尔关注一下农业新闻的普通读者。然而,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它,却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比我想象的要生动许多。作者并没有直接灌输专业知识,而是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引子,将读者带入农药助剂的世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开篇就讲述了古代人们如何利用天然物质来提高农药的功效,然后逐渐过渡到现代化学助剂的发展历程。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觉得这个领域并非一夜之间出现,而是经过了漫长的积累和发展。书中对各种助剂的介绍,也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结合了它们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在谈到分散剂时,书中举例说明了某些粉剂农药容易结块,影响使用效果,而分散剂的加入,就如同给这些小颗粒穿上了一层“防滑外套”,让它们在水中能够均匀分散,不沉淀、不结块。这种生动的比喻,让我立刻就能明白助剂的实际作用。我还注意到,书中在介绍一些新型助剂时,还会穿插一些小故事,讲述科研人员如何克服困难,最终研发出这些高效、环保的助剂。这些细节的加入,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更加有趣,也让我对这些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认知,我以前总觉得农药就是农药,一旦喷洒下去,效果就取决于农药本身的成分,对“助剂”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概念。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助剂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农药本身,甚至可以说,它们是决定农药能否发挥最佳效果的关键。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助剂的功能,比如提高农药在植物表面的附着力,让药液不容易被风吹走或被雨水冲刷掉;比如帮助农药渗透到植物的组织内部,或者虫子的体壁,从而提高药效;再比如让一些原本不溶于水的农药,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液或悬浮液,方便喷洒。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章节印象深刻。以前总觉得它们只是化学名称,看完之后才知道,原来它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洗涤剂到化妆品,再到我们现在讨论的农药。书中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作用原理,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的农药喷洒后能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有的则会迅速渗透。这种对基础知识的扎实讲解,让我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助剂的作用。书中还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作物、病虫害以及环境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助剂,这对于实际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以前只是凭经验来配药,现在才意识到,科学地选择助剂,能够大大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甚至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农药的认知。以前,我只知道农药是用来杀虫、杀菌、除草的,对于“助剂”这个概念,我几乎没有概念。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日常使用的农药,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幕后英雄”。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农药助剂的种类、性能以及它们在农药配方中的具体作用。我了解到,助剂不仅仅是简单的“添加物”,而是能够显著提高农药效果的关键成分。例如,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农药的表面张力,让药液更容易在植物表面铺展,提高润湿性;渗透剂能够帮助农药穿透植物表皮或害虫的外壳,提高药效;分散剂能够使不溶于水的农药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稳定的乳液或悬浮液,方便喷洒。书中还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比如,在防治某种病虫害时,如果使用了不恰当的助剂,不仅会降低药效,甚至可能对作物产生药害。而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助剂,则能够事半功倍,大大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还能减少农药的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缓释助剂”的介绍印象深刻。它们能够让农药在一定时间内缓慢释放,延长药效,减少重复施药的次数,这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环境负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专业,但作者的讲解方式却相对通俗易懂,即使没有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益良多。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让我对现代农业科学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我是一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年的技术员,平时工作中接触到不少关于农药使用的问题,也常常需要向农户解释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然而,对于农药助剂这一环节,我之前的认知总是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知道有这么些东西,但具体的作用原理、不同助剂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却了解得不够深入。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在这一方面的知识短板。作者在书中对各种助剂的化学本质、作用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对表面活性剂、溶剂、分散剂、稳定剂等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助剂在提高农药药效、降低使用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所起到的具体作用的分析。例如,书中提到的一种新型助剂,能够显著提高叶面喷洒农药的渗透性,使得药剂能够更有效地穿透植物表皮,直达病虫害发生部位,从而大大减少了农药的流失和浪费。这种信息对于我们这些在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助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的讨论,这对于我们推广绿色农业、可持续农业理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视角来理解农药助剂,也让我有信心能够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评分这本书的体量看起来不小,封面也给人一种学术书籍的感觉,我一开始还有点担心读起来会过于枯燥。毕竟,我对农药助剂这个领域真的了解不多,感觉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然而,一旦翻开,就被书中内容的丰富性和信息量所吸引。作者的知识储备非常深厚,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农药助剂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还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农药配方中的具体应用。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助剂,比如润湿剂、渗透剂、乳化剂、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等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方式,它并不回避专业术语,但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常常辅以图示和表格,这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难度。例如,在解释乳化剂如何工作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化学结构图,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油滴比作小岛,乳化剂则像是连接小岛的桥梁,将油滴稳定地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这种方式让我能够快速地理解抽象的化学原理。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助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我了解整个农药助剂的产业链非常有帮助。我了解到,原来生产一种高质量的助剂,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并且需要严格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农药助剂这个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体会到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甚至可以说有些年代感,与市面上许多设计精美的图书相比,它显得低调许多。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反而让人产生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书店角落里发现了它。当时只是被它“农药助剂”这个名字吸引,觉得这个领域似乎离我日常的生活有些遥远,却又充满了未知的技术奥秘。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排版清晰,文字密度适中,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我尤其注意到书中有大量的数据表格和图表,这些对于理解复杂的化学概念和作用机理至关重要。例如,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章节,我看到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以及它们在降低表面张力、提高润湿性、渗透性、分散性等方面的具体数据对比。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助剂在农药配方中的作用,例如增效剂如何提高药效,抗漂移剂如何减少农药漂移,以及一些缓释技术如何延长药效期。读完这一部分,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我们看似简单的喷洒农药,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考量。这本书的内容相当全面,从助剂的分类、理化性质,到它们在不同农药品种中的应用,再到相关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几乎涵盖了农药助剂领域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个对农药助剂有初步了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某些助剂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结合了一些实际的应用案例,这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也更容易理解。例如,书中提到某一种助剂在防治某种特定病虫害时,如何通过优化配方显著提高了药剂的靶向性和渗透性,从而降低了用药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结合实际的论述,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农药生产背后隐藏的精细化学和技术的重要性。以前,我总觉得农药就是那些瓶瓶罐罐里的液体或粉末,直接按说明使用就行了。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一个农药产品,都可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配角”——也就是助剂。它们默默地工作,却对农药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书中对各种助剂的分类和作用进行了非常细致的介绍,比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农药在水中难以溶解,而加入了乳化剂之后,就能形成稳定的乳液;为什么有些农药喷洒后很容易被雨水冲走,而有了增粘剂,就能牢牢地附着在叶片上。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背后都蕴含着复杂的化学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环境友好型助剂”的讨论。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开发和使用对环境影响小的助剂,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书中介绍了一些新型的生物降解性助剂,以及它们在降低农药残留、减少对土壤和水源污染方面的优势。这让我看到了农药助剂行业在追求高效的同时,也在努力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介绍,更展现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方向,对于关注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它的信息量很大。封面上“农药助剂”几个字,就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话题,可能会充斥着大量的化学公式和晦涩的术语。然而,打开之后,我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务实,并不回避专业性,但又努力让普通读者能够理解。书中有大量的篇幅用来介绍各种助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它们在不同农药类型中的应用。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增效剂”的部分。以前我只知道有些农药效果好,但不知道原来助剂也能起到“增效”的作用。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增效剂是如何通过影响病虫害的生理过程,或者增强农药本身的渗透、传导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药效的目的。例如,书中提到了一种生物助剂,它能够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得农药更容易发挥作用。这种新颖的观点让我大开眼界。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助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表面活性剂,它在提高农药的润湿性和渗透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展示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差异,以及它们对农药药效的影响。这让我明白,原来一个小小的助剂,就能对整个农药的使用效果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方方面面,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农药助剂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农药助剂”这个话题,对我来说,远不如那些畅销小说或者热门的科普读物来得吸引人。我甚至一开始以为这本书会充斥着枯燥的化学公式和晦涩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会非常吃力。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以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原本复杂的农药助剂知识娓娓道来。我并没有感到被海量的信息淹没,而是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其中的内容。书中的语言风格比较务实,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对事实的陈述和对原理的解释。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在讨论不同助剂的功能时,会用很多生动的比喻来帮助读者理解。比如,在解释乳化剂的作用时,作者将其比作“水和油的天然媒人”,形象地说明了它如何帮助不相溶的物质形成稳定的混合体系。这种贴近生活的类比,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让我对原本陌生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它会解释为什么某种助剂具有特定的性能,其化学结构又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效果。我了解到,原来不同的农药,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助剂,才能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而这些选择背后,都有着科学的依据。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读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农药助剂的发展脉络和技术现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