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并发编程详解:多线程与架构设计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8010626

Java高并发编程详解:多线程与架构设计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801062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汪文君 著
图书标签:
  • Java
  • 并发编程
  • 多线程
  • 架构设计
  • 计算机
  • 互联网
  • 书籍
  • 技术
  • 编程
  • 高性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出版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9937
商品编码:28710719357
丛书名: Java核心技术系列
出版时间:2018-06-01

具体描述

 书名:  Java高并发编程详解:多线程与架构设计|8010626
 图书定价:  89元
 图书作者:  汪文君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6/1 0:00:00
 ISBN号:  9787111599937
 开本:  16开
 页数:  0
 版次:  1-1
 作者简介
汪文君
汇丰软件(广东)研发中心数据服务中心技术经理、技术专家,目前专注于实时数据data pipeline平台的构建与架构,在加入汇丰软件以前,曾有5年多的移动通讯工作经验,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B2C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架构经验,热衷于技术分享、技术细节锤炼。目前已录制10余套技术视频,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含四个部分:
部分主要阐述Thread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线程的API使用、线程安全、线程间数据通信,以及如何保护共享资源等内容,它是深入学习多线程内容的基础。
第二部分引入了ClassLoader,这是因为ClassLoader与线程不无关系,我们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关键字,或者Lock等显式锁的方式在代码的编写阶段对共享资源进行数据一致性保护,那么一个Class在完成初始化的整个过程到后在方法区(JDK8 以后在元数据空间)其数据结构是怎样确保数据一致性的呢?这就需要对ClassLoader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部分详细、深入地介绍volatile关键字的语义,volatile关键字在Java中非常重要,可以说它奠定了Java核心并发包的高效运行,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使用volatile关键字以及非常详细地介绍了Java内存模型等知识。
本书的第四部分,站在程序架构设计的角度深入讲解了如何设计高效灵活的多线程应用程序,这一部分长达15个章节,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推荐序四
前言
第一部分 多线程基础
第1章 快速认识线程 3
1.1 线程的介绍 3
1.2 快速创建并启动一个线程 3
1.2.1 尝试并行运行 4
1.2.2 并发运行交替输出 5
1.2.3 使用Jconsole观察线程 6
1.3 线程的生命周期详解 7
1.3.1 线程的NEW状态 8
1.3.2 线程的RUNNABLE状态 8
1.3.3 线程的 RUNNING状态 8
1.3.4 线程的BLOCKED状态 8
1.3.5 线程的TERMINATED状态 9
1.4 线程的start方法剖析:模板设计模式在Thread中的应用 9
1.4.1 Thread start方法源码分析以及注意事项 9
1.4.2 模板设计模式在Thread中的应用 11
1.4.3 Thread模拟营业大厅叫号机程序 13
1.5 Runnable接口的引入以及策略模式在Thread中的使用 16
1.5.1 Runnable的职责 16
1.5.2 策略模式在Thread中的应用 16
1.5.3 模拟营业大厅叫号机程序 18
1.6 本章总结 19
第2章 深入理解Thread构造函数 20
2.1 线程的命名 20
2.1.1 线程的默认命名 21
2.1.2 命名线程 21
2.1.3 修改线程的名字 22
2.2 线程的父子关系 22
2.3 Thread与ThreadGroup 23
2.4 Thread与Runnable 24
2.5 Thread与JVM虚拟机栈 25
2.5.1 Thread与Stacksize 25
2.5.2 JVM内存结构 27
2.5.3 Thread与虚拟机栈 30
2.6 守护线程 33
2.6.1 什么是守护线程 33
2.6.2 守护线程的作用 34
2.7 本章总结 34
第3章 Thread API的详细介绍 35
3.1 线程sleep 35
3.1.1 sleep方法介绍 35
3.1.2 使用TimeUnit替代Thread.sleep 36
3.2 线程yield 37
3.2.1 yield方法介绍 37
3.2.2 yield和sleep 37
3.3 设置线程的优先级 38
3.3.1 线程优先级介绍 38
3.3.2 线程优先级源码分析 39
3.3.3 关于优先级的一些总结 40
3.4 获取线程ID 40
3.5 获取当前线程 41
3.6 设置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41
3.7 线程interrupt 42
3.7.1 interrupt 42
3.7.2 isInterrupted 43
3.7.3 interrupted 45
3.7.4 interrupt注意事项 46
3.8 线程join 47
3.8.1 线程join方法详解 48
3.8.2 join方法结合实战 50
3.9 如何关闭一个线程 53
3.9.1 正常关闭 54
3.9.2 异常退出 56
3.9.3 进程假死 56
3.10 本章总结 58
第4章 线程安全与数据同步 59
4.1 数据同步 59
4.1.1 数据不一致问题的引入 59
4.1.2 数据不一致问题原因分析 61
4.2 初识 synchronized关键字 62
4.2.1 什么是synchronized 63
4.2.2 synchronized关键字的用法 63
4.3 深入synchronized关键字 65
4.3.1 线程堆栈分析 65
4.3.2 JVM指令分析 67
4.3.3 使用synchronized需要注意的问题 70
4.4 This Monitor和Class Monitor的详细介绍 72
4.4.1 this monitor 72
4.4.2 class monitor 74
4.5 程序死锁的原因以及如何诊断 77
4.5.1 程序死锁 77
4.5.2 程序死锁举例 77
4.5.3 死锁诊断 80
4.6 本章总结 81
第5章 线程间通信 82
5.1 同步阻塞与异步非阻塞 82
5.1.1 同步阻塞消息处理 82
5.1.2 异步非阻塞消息处理 83
5.2 单线程间通信 84
5.2.1 初识wait和notify 84
5.2.2 wait和notify方法详解 87
5.2.3 关于wait和notify的注意事项 89
5.2.4 wait和sleep 90
5.3 多线程间通信 90
5.3.1 生产者消费者 90
5.3.2 线程休息室wait set 93
5.4 自定义显式锁BooleanLock 94
5.4.1 synchronized关键字的缺陷 94
5.4.2 显式锁BooleanLock 95
5.5 本章总结 104
第6章 ThreadGroup详细讲解 105
6.1 ThreadGroup与Thread 105
6.2 创建ThreadGroup 105
6.3 复制Thread数组和ThreadGroup数组 106
6.3.1 复制Thread数组 106
6.3.2 复制ThreadGroup数组 109
6.4 ThreadGroup操作 109
6.4.1 ThreadGroup的基本操作 110
6.4.2 ThreadGroup的interrupt 113
6.4.3 ThreadGroup的destroy 114
6.4.4 守护ThreadGroup 115
6.5 本章总结 116
第7章 Hook线程以及捕获线程执行异常 117
7.1 获取线程运行时异常 117
7.1.1 UncaughtExceptionHandler的介绍 117
7.1.2 UncaughtExceptionHandler实例 118
7.1.3 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源码分析 119
7.2 注入钩子线程 121
7.2.1 Hook线程介绍 121
7.2.2 Hook线程实战 122
7.2.3 Hook线程应用场景以及注意事项 124
7.3 本章总结 124
第8章 线程池原理以及自定义线程池 125
8.1 线程池原理 125
8.2 线程池实现 126
8.2.1 线程池接口定义 127
8.2.2 线程池详细实现 131
8.3 线程池的应用 139
8.4 本章总结 142
第二部分 Java ClassLoader
第9章 类的加载过程 144
9.1 类的加载过程简介 144
9.2 类的主动使用和被动使用 145
9.3 类的加载过程详解 148
9.3.1 类的加载阶段 148
9.3.2 类的连接阶段 149
9.3.3 类的初始化阶段 154
9.4 本章总结 156
第10章 JVM类加载器 158
10.1 JVM内置三大类加载器 158
10.1.1 根类加载器介绍 159
10.1.2 扩展类加载器介绍 159
10.1.3 系统类加载器介绍 160
10.2 自定义类加载器 161
10.2.1 自定义类加载器,问候世界 161
10.2.2 双亲委托机制详细介绍 165
10.2.3 破坏双亲委托机制 167
10.2.4 类加载器命名空间、运行时包、类的卸载等 170
10.3 本章总结 175
第11章 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177
11.1 为什么需要线程上下文类加载器 177
11.2 数据库驱动的初始化源码分析 178
11.3 本章总结 180
第三部分 深入理解volatile关键字
第12章 volatile关键字的介绍 182
12.1 初识volatile关键字 182
12.2 机器硬件CPU 184
12.2.1 CPU Cache模型 184
12.2.2 CPU缓存一致性问题 186
12.3 Java内存模型 187
12.4 本章总结 188
第13章 深入volatile关键字 189
13.1 并发编程的三个重要特性 189
13.1.1 原子性 189
13.1.2 可见性 190
13.1.3 有序性 190
13.2 JMM如何保证三大特性 191
13.2.1 JMM与原子性 192
13.2.2 JMM与可见性 193
13.2.3 JMM与有序性 194
13.3 volatile关键字深入解析 195
13.3.1 volatile关键字的语义 195
13.3.2 volatile的原理和实现机制 197
13.3.3 volatile的使用场景 198
13.3.4 volatile和synchronized 199
13.4 本章总结 200
第14章 7种单例设计模式的设计 201
14.1 饿汉式 201
14.2 懒汉式 202
14.3 懒汉式+同步方法 203
14.4 Double-Check 204
14.5 Volatile+Double-Check 206
14.6 Holder方式 206
14.7 枚举方式 207
14.8 本章总结 208
第四部分 多线程设计架构模式
第15章 监控任务的生命周期 212
15.1 场景描述 212
15.2 当观察者模式遇到Thread 212
15.2.1 接口定义 212
15.2.2 ObservableThread实现 215
15.3 本章总结 217
15.3.1 测试运行 217
15.3.2 关键点总结 219
第16章 Single Thread Execution设计模式 220
16.1 机场过安检 220
16.1.1 非线程安全 221
16.1.2 问题分析 223
16.1.3 线程安全 225
16.2 吃面问题 225
16.2.1 吃面引起的死锁 226
16.2.2 解决吃面引起的死锁问题 228
16.2.3 哲学家吃面 229
16.3 本章总结 230
第17章 读写锁分离设计模式 231
17.1 场景描述 231
17.2 读写分离程序设计 232
17.2.1 接口定义 232
17.2.2 程序实现 234
17.3 读写锁的使用 239
17.4 本章总结 242
第18章 不可变对象设计模式 244
18.1 线程安全性 244
18.2 不可变对象的设计 244
18.2.1 非线程安全的累加器 245
18.2.2 方法同步增加线程安全性 247
18.2.3 不可变的累加器对象设计 248
18.3 本章总结 249
第19章 Future设计模式 251
19.1 先给你一张凭据 251
19.2 Future设计模式实现 251
19.2.1 接口定义 252
19.2.2 程序实现 253
19.3 Future的使用以及技巧总结 256
19.4 增强FutureService使其支持回调 257
19.5 本章总结 258
第20章 Guarded Suspension设计模式 259
20.1 什么是Guarded Suspension设计模式 259
20.2 Guarded Suspension的示例 259
20.3 本章总结 261
第21章 线程上下文设计模式 262
21.1 什么是上下文 262
21.2 线程上下文设计 263
21.3 ThreadLocal详解 264
21.3.1 ThreadLocal的使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265
21.3.2 ThreadLocal的方法详解及源码分析 265
21.3.3 ThreadLocal的内存泄漏问题分析 270
21.4 使用ThreadLocal设计线程上下文 274
21.5 本章总结 276
第22章 Balking设计模式 277
22.1 什么是Balking设计 277
22.2 Balking模式之文档编辑 278
22.2.1 Document 278
22.2.2 AutoSaveThread 280
22.2.3 DocumentEditThread 281
22.3 本章总结 283
第23章 Latch设计模式 284
23.1 什么是Latch 284
23.2 CountDownLatch程序实现 285
23.2.1 无限等待的Latch 285
23.2.2 有超时设置的Latch 289
23.3 本章总结 291
第24章 Thread-Per-Message设计模式 293
24.1 什么是Thread-Per-Message模式 293
24.2 每个任务一个线程 293
24.3 多用户的网络聊天 296
24.3.1 服务端程序 296
24.3.2 响应客户端连接的Handler 297
24.3.3 聊天程序测试 299
24.4 本章总结 300
第25章 Two Phase Termination设计模式 301
25.1 什么是Two Phase Termination模式 301
25.2 Two Phase Termination的示例 302
25.2.1 线程停止的Two Phase Termination 302
25.2.2 进程关闭的Two Phase Termination 303
25.3 知识扩展 304
25.3.1 Strong Reference及LRUCache 304
25.3.2 Soft Reference及SoftLRUCache 308
25.3.3 Weak Reference 311
25.3.4 Phantom Reference 312
25.4 本章总结 314
第26章 Worker-Thread设计模式 315
26.1 什么是Worker-Thread模式 315
26.2 Worker-Thread模式实现 315
26.2.1 产品及组装说明书 316
26.2.2 流水线传送带 317
26.2.3 流水线工人 319
26.3 本章总结 320
26.3.1 产品流水线测试 320
26.3.2 Worker-Thread和Producer-Consumer 321
第27章 Active Objects设计模式 323
27.1 接受异步消息的主动对象 323
27.2 标准Active Objects模式设计 323
27.2.1 OrderService接口设计 325
27.2.2 OrderServiceImpl 详解 325
27.2.3 OrderServiceProxy详解 326
27.2.4 MethodMessage 328
27.2.5 ActiveMessageQueue 330
27.2.6 OrderServiceFactory及测试 332
27.3 通用Active Objects框架设计 333
27.3.1 ActiveMessage详解 334
27.3.2 @ActiveMethod 336
27.3.3 ActiveServiceFactory详解 337
27.3.4 ActiveMessageQueue及其他 339
27.4 本章总结 341
第28章 Event Bus设计模式 342
28.1 Event Bus设计 343
28.1.1 Bus接口详解 343
28.1.2 同步EventBus详解 345
28.1.3 异步EventBus详解 347
28.1.4 Subscriber注册表Registry详解 348
28.1.5 Event广播Dispatcher详解 350
28.1.6 其他类接口设计 353
28.1.7 Event Bus测试 355
28.2 Event Bus实战——监控目录变化 357
28.2.1 WatchService遇到EventBus 357
28.2.2 FileChangeEvent 359
28.2.3 监控目录变化 359
28.3 本章总结 360
第29章 Event Driven设计模式 361
29.1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基础 361
29.1.1 Events 361
29.1.2 Event Handlers 362
29.1.3 Event Loop 363
29.2 开发一个Event-Driven框架 364
29.2.1 同步EDA框架设计 364
29.2.2 异步EDA框架设计 370
29.3 Event-Driven的使用 375
29.3.1 Chat Event 375
29.3.2 Chat Channel(Handler) 376
29.3.3 Chat User线程 377
29.4 本章总结 379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 开发人员。他们可以非常系统地掌握Java多线程高并发的开发技巧和深入理解其中API的细节;
2. 架构师。他们可以掌握架构设计的技巧,搭建高吞吐量高可用的Java应用程序。
? 3.关于Java技术的程序员。
? 立足于线程源码剖析,从基础入手,逐层渐进深入,环环紧扣,针对技术细节进行了细致归纳,在解读源码的时候又引入了优秀的架构设计。
? 以业务场景下的真实问题作为导向,详细阐述每一个解决方案的来龙去脉,突出“身临其境”的阅读效果。
? 将大量的实际案例、原理剖析和实战代码相结合,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每一个技术细节的用法和实用技巧。
? 结合业界公认的好的设计架构技巧模式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问题,站在程序架构设计的角度指导读者设计高效灵活的多线程应用程序。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性能优化与内存管理》 探寻Java运行的奥秘,精通内存管理与性能调优的实战指南 在日益庞大且复杂的软件开发领域,Java语言以其跨平台性、面向对象特性以及强大的生态系统,持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支撑起Java强大生命力的,正是其核心的Java虚拟机(JVM)。本书《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性能优化与内存管理》将带您踏上一段深入探索Java虚拟机内部机制的旅程,从最底层的字节码指令到顶层的垃圾回收策略,为您构建起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本书并非仅仅是对JVM理论知识的罗列,而是致力于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的开发场景相结合,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精妙的代码演示以及富有洞察力的性能调优实践,帮助读者真正掌握Java内存模型、垃圾回收算法、类加载机制以及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无论您是初涉Java的开发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架构师,都能从本书中汲取养分,提升技术功底,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瓶颈。 第一部分:Java内存模型与对象生命周期 理解Java内存模型是掌握Java并发编程和性能优化的基石。本书将从JVM内存区域的划分入手,逐一剖析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方法区(元空间)以及堆内存的各自职能与生命周期。我们将深入讲解: JVM内存区域的细致划分:详细解读每一块内存区域的作用,以及它们在程序运行时的动态变化。例如,我们不仅会介绍堆内存用于存放对象实例,还会探讨其年轻代、老年代的划分,以及Eden区、Survivor区的回收过程。 对象在内存中的诞生与消亡:从对象的创建过程、内存分配策略,到对象在堆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再到对象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例如,可达性分析算法中的“引用计数法”和“根搜索算法”),我们将层层剥开,展现对象在JVM中的完整旅程。 Java内存模型(JMM)的深刻理解:JMM是Java并发编程的核心,本书将详细阐述JMM的内存可见性、原子性、有序性,以及happens-before原则。通过对JMM的深入理解,您将能够写出健壮、高效的并发程序,避免常见的线程安全问题。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图示和代码示例,解释缓存、写缓冲、乱序执行等对内存可见性的影响,并演示如何利用happens-before原则保证线程间的通信顺序。 栈帧的秘密:虚拟机栈是方法调用的核心,本书将详细解析栈帧的结构,包括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和方法出口等。理解栈帧的运作机制,对于理解方法调用、异常处理以及递归的深入原理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类加载机制与字节码解析 Java的动态特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灵活的类加载机制。本书将带您深入探究Java类从编译到运行的全过程: 类加载器的层级与作用:详细介绍Java的三种类加载器:启动类加载器、扩展类加载器和应用程序类加载器,以及它们之间的父子关系和委派机制。我们将通过实际的类加载过程模拟,展示类加载器的加载、链接(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过程。 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原理:深入分析双亲委派模型如何保证Java核心类库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打破双亲委派模型的情况及其潜在风险。 字节码的探索:本书将引导您理解Java源文件如何被编译成JVM能够理解的字节码。我们将通过一些简单的Java代码,展示其对应的字节码指令,并解释常用的字节码指令的含义和作用。这将为深入理解JVM的执行引擎打下坚实的基础。 Class对象的生成与使用:理解`Class`对象在JVM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反射机制获取和操作`Class`对象,实现动态加载类、实例化对象、调用方法等高级功能。 第三部分:垃圾回收(GC)机制详解 垃圾回收是Java自动内存管理的核心,也是性能优化的关键环节。本书将对JVM的垃圾回收机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判断对象是否可回收:详细讲解引用计数法和可达性分析算法,以及JVM如何通过这些算法来判断堆中对象是否为“垃圾”。我们将重点分析根搜索算法中的各种“GC Roots”对象,以及它们在程序中的来源。 垃圾回收算法的演进:从经典的标记-清除(Mark-Sweep)、标记-整理(Mark-Compact)、复制(Copying)算法,到新生代和老年代各自使用的具体算法,如Minor GC(Scavenge)和Full GC(Major GC),我们将详细解析它们的原理、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垃圾收集器(GC Collectors)的比较与选择:深入介绍JVM提供的各种垃圾收集器,包括Serial、ParNew、Parallel Scavenge、CMS、G1(Garbage-First)以及ZGC、Shenandoah等。我们将对比它们的吞吐量、延迟、并行度以及内存占用等关键指标,并提供在不同业务场景下选择合适收集器的指导建议。 垃圾回收的过程与调优:详细剖析垃圾回收的完整过程,包括Young Generation GC和Old Generation GC。我们将通过实际的JVM参数配置,演示如何监控GC日志,分析GC的暂停时间,并给出具体的性能调优方案,例如调整堆大小、GC算法、晋升年龄阈值等,以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第四部分:JVM性能优化实战 在掌握了JVM的内部机制后,本书将聚焦于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Java应用程序的性能: JVM参数调优:详细讲解常用且关键的JVM启动参数,如`-Xms`、`-Xmx`、`-XX:NewRatio`、`-XX:SurvivorRatio`、`-XX:+HeapDumpOnOutOfMemoryError`、`-XX:+PrintGCDetails`等,并说明它们对内存分配、GC行为以及程序性能的影响。 内存溢出(OOM)与内存泄漏(Leak)的分析与解决: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帮助开发者定位和解决常见的Java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问题。我们将通过实际的OOM和Leak案例,演示如何利用MAT、VisualVM等工具进行内存快照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性能瓶颈的定位:介绍如何使用各种性能分析工具,如JProfiler、YourKit、VisualVM、Arthas等,来识别CPU、内存、IO等方面的性能瓶颈。我们将演示如何进行方法性能剖析,找出热点代码,以及如何分析线程死锁、CPU占用过高等问题。 并发性能优化:结合JVM的内存模型和GC机制,提供并发编程的性能优化建议。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并发容器,如何使用`ThreadLocal`避免内存泄漏,以及如何优化锁的粒度以提高并发度。 字符串优化、IO优化等常见性能点:深入讲解字符串在Java中的处理方式,以及如何通过`StringBuilder`、`String.intern()`等方法进行优化。同时,也将涵盖NIO、IO多路复用等IO相关的性能提升技术。 第五部分: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触及一些JVM的高级特性,并总结出一系列实用的最佳实践: JIT编译器(即时编译):简要介绍JIT编译器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将字节码动态编译成本地机器码以提升执行效率。 JVM与操作系统的交互:探讨JVM如何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以及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 JVM的监控与诊断:教授如何利用JMX(Java Management Extensions)等技术对JVM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Java内存模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并发场景,例如线程池的使用、缓存一致性问题等,来加深对Java内存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企业级Java应用的JVM配置与调优经验总结:结合实际的企业级应用案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JVM配置与调优经验,帮助读者在生产环境中部署和管理高性能的Java应用。 本书的价值所在: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JVM、性能优化与内存管理》不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份提升Java开发者核心竞争力的宝藏。它将帮助您: 构建坚实的JVM底层知识体系:彻底摆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深入理解Java程序的运行机制。 掌握性能优化的核心技能: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Java应用的性能问题,写出更加高效、健壮的代码。 规避常见的内存问题:有效防止内存溢出和内存泄漏,提升应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提升并发编程的自信心:深入理解Java内存模型,能够写出安全、高效的并发程序。 成为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为您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面试和实际工作中展现出过硬的技术实力。 本书的目标是让每一位读者在阅读完毕后,都能对Java虚拟机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认识,能够自信地驾驭Java这门强大的语言,并解决实际开发中遇到的各种挑战。让我们一起,深入Java的灵魂,点亮程序的性能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开始接触微服务架构,并且开始思考如何设计一个高并发的秒杀系统。当时我对于如何在高并发场景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可用性感到非常头疼。这本书的书名《Java高并发编程详解:多线程与架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架构设计”这几个字,预示着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线程层面的技术细节,而是会上升到系统设计的高度。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讲解如何在高并发环境下设计可伸缩的并发模型,比如如何利用Actor模型、事件驱动模型等来构建响应迅速、吞吐量高的系统。对于秒杀系统这种场景,如何通过分层设计、缓存策略、限流熔断等手段来应对瞬时的高并发冲击,书中能否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和设计模式?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架构方案,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另外,我对于书中关于“并发与性能优化”的讨论也很感兴趣,比如如何通过JVM参数调优、GC算法选择来提升并发处理能力,以及如何使用性能分析工具来定位并发瓶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并发编程的基础到高并发系统的架构设计,都能有深入的讲解,并且能让我学到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设计出稳定、高效、可扩展的系统。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个技术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我正纠结于如何优化我们项目中一个性能瓶颈,那个瓶颈就出在频繁的线程创建和上下文切换上。论坛里有人提到这本书对Java内存模型和可见性、原子性、有序性有非常透彻的阐述,这一点立刻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要写出高质量的并发代码,就必须深刻理解CPU缓存、指令重排、内存屏障这些底层机制,而这往往是很多初学者容易忽略的地方。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清晰的解释,并且能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避免由此引发的并发问题,那绝对是物超所值。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CAS(Compare-And-Swap)操作的讲解,以及基于CAS实现的无锁数据结构,比如AtomicInteger、ConcurrentHashMap等,这些在高性能并发编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优势以及适用场景,甚至提供一些如何自己实现简单无锁数据结构的思路。此外,关于线程池的调优,比如如何根据CPU核数、任务类型来配置线程池的大小,以及如何处理线程池的拒绝策略,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法,那将极大地提升我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让我不再被那些“玄学”般的并发bug所困扰。

评分

坦白讲,我买这本书主要还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想系统地梳理一下Java并发编程的知识体系。我之前虽然也接触过一些并发编程,但总感觉是碎片化的,很多概念和API都是“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具体怎么用、什么时候用、背后原理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这本书的目录看起来内容非常全面,从基础的线程创建、同步机制,到高级的线程池、并发工具类,再到并发相关的JVM内存模型和性能优化,几乎涵盖了Java并发编程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清晰地解释“Happens-Before”原则,因为这是理解Java内存模型和并发可见性的关键。同时,对于一些常用的并发容器,比如ConcurrentHashMap、BlockingQueue等,我希望能深入了解它们的设计思想和实现细节,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多线程环境下保证高效和线程安全的。此外,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际的并发场景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比如如何避免死锁、活锁,如何处理线程安全问题,那将非常有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学习Java并发编程的“字典”和“工具书”,在我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中找到答案和启示,并且帮助我建立起更扎实的并发编程基础,写出更健壮、更高效的Java代码。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Java后端开发的大学生,最近在学习并发编程相关的知识,感觉有些吃力。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推荐《Java高并发编程详解:多线程与架构设计》这本书,说它内容非常实用,而且讲解得很透彻。我一直对并发编程很感兴趣,觉得这是提升程序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学到如何正确地创建和管理线程,理解Thread和Runnable的区别,以及各种线程池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我对书中关于Java内存模型的部分也非常好奇,特别是如何理解JMM(Java Memory Model)中的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以及如何避免由此产生的并发问题。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并发安全性的实践建议,比如如何使用synchronized、Lock等锁机制来保护共享资源,以及如何利用CAS操作和Atomic类来实现高效的无锁并发。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代码示例,并且能讲解一些常见的并发编程陷阱和解决方案,那对我来说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Java并发编程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我的学习和项目中,写出更安全、更高效的多线程程序。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沉甸甸的,仿佛里面藏着无尽的知识宝藏。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深蓝色的背景搭配金色的书名,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平时工作接触Java比较多,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请求的场景下,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对底层的线程安全、锁机制、内存模型这些概念模糊不清,常常在调试一些诡异的并发问题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本书的名字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Java高并发编程详解:多线程与架构设计》,光听着就觉得内容应该非常扎实。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Java并发编程的核心原理,比如Thread的生命周期、Runnable和Callable的区别,还有各种同步工具(synchronized、ReentrantLock、Semaphore、CountDownLatch等)的底层实现和适用场景。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概念的堆砌,更能通过大量的代码示例,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能亲手实践,真正理解这些并发原语是如何工作的。另外,关于架构设计的部分,我更关心如何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利用高并发技术来提升系统的性能、可伸缩性和可靠性,例如如何设计线程池、如何进行并发任务的分解与合并、以及如何处理分布式环境下的并发问题。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指导,让我能够设计出更加健壮、高效的分布式系统,是我非常期待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