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反壟斷法多元價值的平衡》通過阿列剋西的原則平衡理論,尤其是比例原則,對如何平衡反壟斷法上的多元價值進行研究。討論瞭反壟斷法上的四類平衡,即保護競爭目的與其他立法目的之間的平衡、其他立法目的之間的平衡、不同競爭類型之間的平衡,以及競爭政策與其他公共政策之間的平衡;比例原則在反壟斷法上的應用形態,特彆是以之作為壟斷行為判斷標準的可行性。並且,根據比例原則重新審視瞭閤理原則的構造和成分,重新解讀瞭三類壟斷行為的實體判斷標準。比例原則應用於不同類型的反壟斷平衡時,錶現形態有所差異,唯有確保各種形態“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方能保證整個反壟斷法體係的和諧統一。
蘭磊,河南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中美富布賴特聯閤培養博士(University of Iowa),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産權學院博士後。現為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産權學院講師。齣版《英文判例閱讀詳解》、《反壟斷法民事救濟製度比較研究》(閤著)、《創造無羈限》(譯著)等著作,在《清華法學》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多篇,並有3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章 導 論 1
一、本書的研究主題 1
二、本問題的*研究現狀 4
三、本書的研究對象界定 6
四、本書的創新點 8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閤,使抽象研究與具體實踐相統一 8
(二)主要采用司法導嚮的研究視角 9
(三)從現象到本質,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 11
五、本書的結構 11
六、關鍵術語解析 12
(一)競爭 12
(二)利益、目的、價值、原則 14
(三)多元目的 21
(四)平衡 23
di二章 競爭的獨立價值地位 25
一、價值的誕生及其意義——以競爭為例 25
二、兩種反壟斷分析進路對競爭的價值地位持有不同觀點 30
(一)義務論和功利論的區分 30
(二)法律經濟學運動對法律義務論的衝擊 32
(三)功利論和義務論的競爭概念區分 34
三、重塑競爭的獨立價值地位:競爭的社會重要性 35
(一)競爭能夠提高企業和整體經濟的效率 36
(二)競爭能夠提高勞動生産率和本國企業的*競爭力 38
(三)競爭能夠帶來人的自由,實現競爭自由和消費自由 40
(四)競爭具有廣泛的政治效益 43
四、競爭價值在反壟斷法多元目的體係中的地位 43
(一)義務論—功利論二分法對競爭損害和競爭效益界定的影響 43
(二)義務論競爭是認定競爭損害必不可少的要件 45
(三)義務論競爭也可以構成競爭損害的抗辯事由 49
di三章 多元價值的平衡工具 51
一、價值平衡的基本理念 51
(一)協調價值衝突的多元論方法:價值平衡 51
(二)價值平衡采用去情景化—再情景化的兩步分析法 55
二、價值平衡的方法論:阿列剋西的原則平衡理論 62
(一)原則理論 62
(二)衝突原則定律 63
(三)平衡定律和權重公式 66
三、原則平衡理論的一個結構化形態:比例原則 73
(一)比例原則的主要內容 73
(二)原則理論視角下的比例原則含義解讀 76
(三)比例原則的公法意義 80
(四)比例原則在公法之外的廣泛應用 83
di四章 反壟斷法多元價值平衡的錶現形態 93
一、原則平衡理論在反壟斷法上的適用性 93
二、比例原則在反壟斷法領域的應用類型 95
(一)作為實質標準的比例原則與作為審查標準的比例原則 95
(二)比例原則在反壟斷法領域的四種具體應用方式 99
三、平衡理論在協調反壟斷法價值衝突中的應用分析 105
(一)反壟斷法上價值平衡的整體框架 105
(二)比例原則在反壟斷法平衡分析中的錶現形態 113
四、反壟斷法上的基本平衡工具——閤理原則 117
(一)閤理原則在反壟斷法平衡分析中的廣泛應用 117
(二)閤理原則的適用實踐 121
(三)閤理原則的結構化 123
di五章 反壟斷法多元價值平衡中的兩個要素分析 129
一、反競爭效果 129
(一)初步反競爭效果和淨反競爭效果的區分 129
(二)立法目的決定反競爭效果的外延 131
(三)義務論—功利論二分法視角下的反競爭效果 136
二、促進競爭效果 144
(一)義務論—功利論二分法視角下的促進競爭效果 144
(二)反壟斷法上三類抵消性利益的含義 147
di六章 平衡理論在壟斷行為判斷標準中的應用 158
一、平衡理論在經營者集中審查標準中的應用 158
(一)美國經營者集中審查標準中的平衡 159
(二)歐盟經營者集中審查標準中的平衡 161
二、平衡理論在壟斷協議判斷標準中的應用 166
(一)美國壟斷協議判斷標準中的平衡 166
(二)歐盟壟斷協議判斷標準中的平衡 169
三、平衡理論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判斷標準中的應用 189
(一)美國排斥競爭行為判斷標準中的平衡 190
(二)歐盟濫用行為判斷標準中的平衡 193
di七章 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解釋與平衡 203
一、認真對待《反壟斷法》的基本法地位 203
二、高度重視我國《反壟斷法》的目的建設 206
三、立足國情科學解釋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 210
(一)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是具體時空條件的反映 211
(二)《反壟斷法》是構建和諧社會這一社會事業的組成部分 213
(三)《反壟斷法》是我國經濟體製改革頂層設計的實施方案之一 216
(四)我國《反壟斷法》的立法目的含義 219
四、以立法目的指導我國《反壟斷法》相關條款的解釋 224
(一)競爭與其他立法目的之間的平衡 224
(二)競爭政策與其他公共政策的平衡 227
(三)競爭與競爭的平衡 229
(四)不同類型的平衡應適用不同的判斷標準 232
五、我國現有司法實踐沒有嚴格把握各類平衡的適用條件 232
結 語 239
附錄1 法律文件簡稱及重點法條 242
附錄2 歐盟競爭法相關術語說明 247
參考文獻 248
緻 謝 263
齣版後記 265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反壟斷法”這個主題聽起來就有些枯燥乏味,而且“多元價值的平衡”更是讓人覺得深奧難懂。但翻開第一頁,就被作者蘭磊老師的文字功底深深吸引瞭。他沒有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一開始就拋齣一堆晦澀的理論概念,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娓娓道來。開頭部分,他先是迴顧瞭反壟斷法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傢所扮演的角色,勾勒齣其從保護競爭到維護消費者利益,再到如今考慮社會公共利益的演變脈絡。我尤其喜歡他舉齣的那些生動形象的案例,比如某個行業曾經的壟斷巨頭如何扼殺創新,或者某個看似利民的閤並案背後隱藏的消費者福利損失,這些都讓我對反壟斷法的實際作用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更難得的是,他並非僅僅羅列事實,而是巧妙地在敘述中嵌入瞭對不同價值取嚮的探討,比如效率與公平、創新與穩定、市場自由與政府乾預之間的張力。讀到這裏,我開始覺得,原來反壟斷法並非隻是冰冷的法律條文,它背後承載著社會發展的復雜考量,而“多元價值的平衡”也並非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貫穿於法律製定和執行始終的現實挑戰。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獨特。蘭磊老師的文字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韻味。他善於運用類比和隱喻,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生動形象。例如,在描述市場競爭的動態性時,他用“叢林法則”來比喻,形象地展現瞭適者生存的殘酷性,但又強調瞭法律的“秩序”對於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重要性。在探討不同價值之間的權衡時,他采用瞭“蹺蹺闆”的比喻,形象地說明瞭任何一個價值的過度傾斜都可能導緻失衡。這種生動有趣的錶達方式,讓我能夠更輕鬆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法律問題,也讓我對反壟斷法的思考不再是枯燥的術語堆砌。更重要的是,書中洋溢著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作者並非僅僅在進行理論研究,而是在真誠地探索如何通過法律,讓經濟發展更加健康、社會更加公平。他對未來反壟斷法的發展趨勢也提齣瞭自己的預測,讓我對這個領域的前景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燒腦”又“過癮”的書。蘭磊老師在書中引用瞭大量國內外學者的觀點和判例,並且在吸收這些觀點時,並沒有全盤接受,而是提齣瞭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對於一些經典的反壟斷理論,比如芝加哥學派和哈佛學派的爭論,做瞭非常精彩的梳理和評價,並且指齣瞭他們在理論上的局限性以及在實踐中的適用睏境。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市場勢力”的界定問題進行的深入探討,以及他對於“平颱經濟”下的反壟斷挑戰提齣的新思考。這些內容都觸及瞭當下經濟發展的前沿問題,也反映瞭作者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在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停下來,反復琢磨他提齣的那些觀點,甚至會拿齣筆來,在書上寫寫畫畫,試圖理清其中的邏輯關係。雖然有些地方對我來說確實需要一些時間去消化,但正是這種思考的過程,讓我對反壟斷法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覺得這本書的價值所在。他並沒有給齣一個簡單的“是非題”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辯證地看待問題。
評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反壟斷法”的理解非常片麵,總覺得它隻是一個用來限製大企業、保護小企業的工具。但蘭磊老師的這部作品,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認知。他讓我明白,反壟斷法的核心價值遠不止於此,它關乎著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技術進步,甚至包括公平的社會分配。他詳細闡述瞭如何平衡“效率”與“公平”這兩個看似矛盾,實則相互依存的價值。例如,他分析瞭在某些特定市場環境下,對創新企業給予一定的市場支配地位,可能反而能刺激其持續投入研發,從而帶來更長遠的社會福利。但同時,他又強調瞭這種“容忍”必須有一個清晰的邊界,並且要警惕其可能産生的負麵效應。這本書的論證非常細緻,幾乎涉及瞭反壟斷法所能觸及的方方麵麵,從並購審查、壟斷協議,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再到新興領域的競爭規製,都有深入的討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程序公正”的強調,認為有效的反壟斷執法離不開公正透明的程序保障。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邏輯性也極強,但又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讓人讀得昏昏欲睡。蘭磊老師在分析反壟斷法所涉及的各項價值時,非常有條理地將它們分解開來,然後逐一剖析其內在的聯係和衝突。例如,在探討“消費者福利”這個核心價值時,他不僅闡述瞭傳統的價格福利,還深入分析瞭非價格福利,如産品質量、創新速度、選擇多樣性等,並指齣在某些情況下,固守單一的價格標準可能會忽視更深層次的消費者利益受損。接著,他又將消費者福利與其他價值,如“創新激勵”進行對比,分析瞭過度抑製大型企業可能會扼殺其進行大規模研發的動力,而放任壟斷則會阻礙新興競爭者的齣現。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讓我對反壟斷法在不同利益群體之間權衡取捨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提齣的很多觀點,都讓我産生瞭“原來還可以這樣想”的頓悟感。尤其是在討論“産業政策”與“反壟斷法”的界限時,他提齣的觀點極具啓發性,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看似“為瞭國傢利益”的政策背後,是否真的能實現長遠的社會福祉,以及反壟斷法在其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