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健编著的《小学生规范词典》是《现代汉语 规范词典》编写组编写的,为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系 列工具书中的一种。它全面严格地贯彻**有关语言 文字规范的各项标准。它以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也适合小学教师和具有初等文化程度的其他读者使用 。它可以基本满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需要。共收录 3500个常用字和通行小学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中常见 字近700个,共收字约4200个。常见姓氏用字500个, 本词典放在附录内。**规划重点书系。
前言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词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笔画名称简表
常见部首名称和笔顺简袁
汉字笔顺规则简表
标点符号主要用法简表
文章中数字的一般用法
我国历代纪元表
我国民族简表
常用姓氏表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小而精”,它没有追求包罗万象,而是聚焦于小学生阶段最容易出错、最需要明确界定的核心词汇。我注意到它在处理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时,做得非常细致,常常会列出所有常见读音,并配上清晰的语境说明,这对低年级的孩子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我小时候学这些就吃了不少苦头,常常因为一个字的读音不同而理解错整个句子。这本词典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它更像是为小学生量身定做的一份“语言纠错工具包”。它的设计理念显然是“先解决核心问题,再扩展知识边界”,这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比那些厚重的工具书,它更适合放在孩子的书包里,随时可以拿出来翻阅,即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不会造成阅读压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高效率和高实用性,绝对是家长和老师们可以信赖的辅助读物。
评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被问到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很多时候,问题就出在词语的误用上。我这次特意买来这本《小学生规范词典(标准版)》,是想看看它和我们学校推荐的教材是否有联动性,以及它在处理现代语言变化方面的态度。翻阅之后,我发现它对一些网络流行语和新出现的规范表达处理得相当谨慎和专业。它没有盲目追随潮流,而是坚守了语言规范的底线,对于那些可能引起歧义或者不符合正式书面语要求的词汇,处理得非常得体,要么不收录,要么在收录时明确指出其适用场合。这一点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尤其重要,能帮助他们建立起清晰的语体意识。另外,词典的检索方式也做了优化,除了传统的拼音和部首检索,还增加了“近义词”反查功能,这对于学生在写作时想要替换已有词语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我儿子是个特别喜欢钻研的孩子,他拿到这本书后,不是用来查字典,而是把它当成一本“阅读材料”来看待。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随机翻开某一页,然后大声朗读那些词条解释和例句。我发现他通过这种方式,对一些他平时不常用的词语的理解也加深了不少。这本词典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更像是请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语言小导师”在旁边陪伴孩子学习。举个例子,在解释“夸张”这个词时,它没有仅仅给出书面定义,而是提到了孩子们在讲故事时可能会用到夸张的手法来增加趣味性,但同时也提醒要注意分寸。这种既肯定了孩子的天性,又给予了规范引导的方式,非常高明。整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印刷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
评分我刚打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在写作文时,纠结于“依然”和“仍然”的区别,这两个词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很简单,但对小学生来说,有时候确实容易混淆。我翻到这本书里查找,发现它不仅解释了这两个词的近义关系,还非常巧妙地给出了辨析的方法,甚至配上了小插图来形象地说明语境差异。这本词典的编排逻辑非常流畅,从基础的常用词到一些稍微需要注意的成语,层层递进,结构清晰。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中的“小贴士”部分,那些小小的提示常常能点拨到关键之处,让孩子茅塞顿开。比如,它会提醒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地、得”是最规范的,并且配上了很多口语中常见的错误示范,让孩子能立刻明白自己平时容易在哪里犯错。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是“润物细无声”,它不是强行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规范使用语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蓝色的底色搭配白色的字体,给人一种很稳重、专业的印象。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家长,一直想给孩子找一本真正能帮助他规范用词的书,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太多了,内容要么太深奥,要么过于简单。拿到这本《小学生规范词典(标准版)》后,我先是大致翻阅了一下,它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这点对正在学习识字和阅读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我注意到它对一些常用词语的解释非常到位,既照顾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保证了词义的准确性。比如,对于“坚持”这个词,它给出的例句都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场景,不像有些词典,例句都是大人的用语,孩子看了会觉得很枯燥。而且,我发现这本书在收录词汇上很有自己的考量,不追求数量上的大而全,而是更注重词汇的实用性和规范性,这对于小学生初期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它似乎更注重“用对”而不是“知道更多”,这一点我非常赞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