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 全4册

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 全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原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田原
  • 访谈录
  • 21世纪
  • 医学
  • 传统文化
  • 健康养生
  • 医学史
  • 口述历史
  • 全4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久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802313637
商品编码:28927787195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9-30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一位文化女性,历时三年,历经辛苦,深入中医药领域,寻访中医大师、名药名院、民间隐医近百名;释名家之密,探病机之幽,解人体之疴。百余次访谈,记录了上千万字的谈话录音笔记,并从中集粹100万字,以原生态访谈录的形式,呈现在您的面前。

  作者直面中国人的生存窘况,鞭辟我们身心的悖谬常态,以众多杰出医家的经验方法给出扶危解病之道。率性问答透着真实性情,寻常话语生发道义力量,充满对生命的深度关怀和文化感召力。


作者简介

田原,女,1965年生于吉林。大学毕业,从事文学写作及文化传播工作多年,记者、主持人、编辑。出版《追寻梦境》《欲望蝴蝶群》《蓝色收获》等作品百余万字。现居北京。


目录

9787802313620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 第二卷9787802313637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 第三卷9787802313644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 第四卷9787802313613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 第一卷

现场一 中医体质学创建人王琦 解读我们的身体问题
上篇 王琦与他的中医体质学
一、你是什么体质?
二、做身体的主人!
三、人的病和病的人
四、读懂你的身体
五、抑郁与体质有关
六、生命体征的秘密
七、你可以活得更好
下篇 王琦与他的中医男科学
一、关于男人的问题
二、庄在男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三、“我肾虚了!”然后就到药店买补肾药吃去了
四、现代男人的健康处境


《百年中医薪火传承:名老中医口述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百年中医薪火传承”系列口述史的最新力作,汇集了当下仍活跃在临床一线,或虽已退居幕后但医德医风、学术思想仍影响深远的十余位国宝级名老中医的毕生行医经历、学术心得与人生感悟。全书分为四卷,以口述访谈的形式,生动勾勒出20世纪中叶至今,中医行业在时代的变迁中,如何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并将中华民族宝贵的医学智慧薪火相传的壮丽画卷。 第一卷:岐黄初探——医路启蒙与家学渊源 本卷聚焦于各位名老中医少年时代与青年时期,他们是如何踏上中医之路的。许多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祖辈的言传身教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他们回忆了儿时跟随长辈抄方、炮制药材,以及观察病情、聆听医嘱的宝贵经历。更有甚者,他们并非出身于中医世家,却因个人体弱多病,或目睹亲友病痛,萌生了对医学的强烈兴趣,从此与岐黄之术结下不解之缘。 书中,我们能读到一位来自江南水乡的老中医,如何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自幼便通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并勤习古法,为日后精湛医术打下根基。另一位老中医则讲述了自己年轻时,如何怀揣朴素的救民之心,在战乱年代,跟随一位老道士学习草药知识,用最简陋的条件救助伤病,这段艰苦的经历,却点燃了他毕生的医学热情。 更有年近九旬的国医大师,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如何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得到了当时一位名医的救治,那份精湛的医术与仁慈的医德,深深烙印在他心中,促使他毅然选择中医作为毕生事业。本卷深入挖掘了这些名老中医最初的医学启蒙,他们是如何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又是如何怀揣着治病救人的理想,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道路。家学渊源的传承,以及早期遇到的良师益友,都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第二卷:悬壶济世——临床实践与学术成长 本卷是全书的核心,详细记录了名老中医们数十载的临床实践历程。他们分享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所遇到的典型病例,以及他们是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结合辨证论治,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这些病例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针灸推拿等多个中医领域,既有常见多发病,也不乏疑难杂症。 老中医们在书中不吝笔墨,详细阐述了他们对待不同疾病的诊疗思路。例如,一位治疗脾胃病大家,如何从“治未病”的理念出发,强调饮食调养与情志疏导的重要性;一位妇科名家,如何运用经典方剂,结合时令气候,灵活调整用药,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顽疾;一位儿科专家,则分享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细致观察儿童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用温和的方药,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除了具体的病例分析,本卷还着重展现了名老中医们在学术上的精进过程。他们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用药经验的。一些老中医,更是将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不断创新,提升了中医的临床疗效。他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通过阅读经典、参加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来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 更有几位老中医,讲述了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为推广中医、普及医学知识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如何在基层医疗机构,用有限的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将中医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土壤。本卷的文字,不仅是医学知识的梳理,更是中医人坚守与创新的生动写照。 第三卷:医者仁心——医德风范与人生智慧 本卷将目光投向了名老中医们的精神世界。在他们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除了精湛的医术,更重要的是他们所秉持的医者仁心。书中,他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对待患者,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在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态度。 多位老中医都强调了“医者父母心”的理念,他们将患者的健康视为己任,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他们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如何用自己的微薄收入,为贫困患者购买药品;在面对重症患者的家属时,如何用温和的语言,给予安慰与鼓励;在自己生病时,如何依然坚持出诊,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本卷还展现了名老中医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智慧与哲学。他们是如何在面对疾病、衰老、甚至生离死别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是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如何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对生命的热爱,对中医事业的执着,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一些老中医还分享了他们对于“道”的感悟,他们认为,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病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哲学。通过行医,不仅能够帮助他人,更能够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本卷旨在通过这些鲜活的个案,展现中医人身上特有的精神气质,以及他们所蕴含的深厚人生智慧。 第四卷:薪火相传——传承发展与未来展望 本卷聚焦于名老中医们对于中医未来发展的思考与期许。他们深知,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因此,他们将大量笔墨投入到了对后辈的培养上。 书中,老中医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带教徒弟的。他们不仅传授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医德医风也一并传授给年轻一代。他们讲述了在带教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弟子的潜力。一些老中医,更是积极参与到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为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贡献力量。 同时,本卷也探讨了当前中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老中医们对如何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保持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呼吁社会各界更加重视中医药的价值,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让这门古老的医学焕发新的生机。 几位具有前瞻性的老中医,还对中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他们认为,未来的中医,应该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例如将基因学、免疫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与中医理论相结合,探索更深层次的生命奥秘。同时,他们也强调,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中医的核心始终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 本书通过这些名老中医的口述,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中医药发展史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事业的执着,以及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阅读本书,如同与这些德高望重的前辈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医的无穷魅力,更能汲取到人生前进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过很多关于中医的书籍,但说实话,真正能让我读下去、并且有所收获的并不多。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枯燥乏味;要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而这本书,从它的定位和名称来看,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我期待的是一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的作品。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复杂的中医理论娓娓道来,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其精髓,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些访谈,能够看到中医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潜力,了解那些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的医生们是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又如何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这种既注重理论传承,又关注实践创新的书籍,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硬壳封面,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不是那种随便糊弄的读物。我当初就是被这精美的外表吸引,才忍不住下单的。收到书后,我细细翻阅,发现它的细节处理也很到位,无论是字体大小、行间距,还是插图的排版,都显得十分考究。这种用心程度,在当下的出版界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并非徒有其表,它的内容也是我非常期待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这初步的触感和视觉体验,我就已经预感到它会是一次精神上的丰盈之旅。我尤其喜欢它那种厚重感,仿佛捧着的是一段凝结了时光的智慧,等待我去细细品味和探索。这种实体书带来的仪式感,是电子书无法比拟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独特见解。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选择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来探讨中医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我认为,通过“田原”这个符号化的形象,以及“现场访谈”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拉近读者与被访谈者之间的距离。我常常想象,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或是古朴的茶馆里,田原先生与一位位中医大家围坐一谈,他们的话语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求知者的心灵。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比单纯阅读书本上的文字要来得更加生动和深刻。我非常期待在书中感受到那种温度,那种人情味,以及那种跨越代沟的学术传承。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中医世界,而不是冰冷、僵化的理论体系。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触及历史深处的访谈录有着特别的偏爱。总觉得,与那些经历过岁月洗礼、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长者对话,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现场感”。从名字就能体会到,它并非是二手资料的汇编,而是直接来源于第一线的交流,充满了原汁原味的声音和情感。我设想,在那些访谈的现场,一定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而这本书就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将这些宝贵的瞬间定格下来,让我们这些后辈也能有机会“亲临”现场,聆听智者的教诲。这种代入感,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我想知道那些中医大家们是如何看待当下的医疗环境,他们又会如何解读和传承那些流传千古的医学理论。这种跨越时代的对话,无疑会为我们理解和发展中医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领域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去聆听那些在该领域深耕多年、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心声。这本书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它不是一本教科书,也不是一本研究报告,而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医界那些智慧的光芒。我对于“21世纪”这个时间节点也特别感兴趣,这表明这本书并非只是对传统中医的回顾,更是对中医在当下如何发展、如何创新、如何与现代医学融合等问题的探讨。我期待在书中能够听到一些关于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真知灼见,以及那些老一辈中医人对年轻一代的寄语和希望。这种承前启后的意义,使得这本书显得尤为珍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