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

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環境保護法
  • 配套辦法
  • 實施評估
  • 適用評估
  • 環境政策
  • 環境法規
  • 2015-2017
  • 法律研究
  • 環境管理
  • 政策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大學連鎖書店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256962
商品編碼:28998396783

具體描述



商品參數
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

  • 作者:主編 竺效
  • 書號:256962
  • 定價:¥60 元
  • 字數:167 韆字
  • 印次:1-1
  • 開本:
  • 齣版時間:2018-05-31
  • ISBN:978-7-300-25696-2
  • 包裝:




內容介紹

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進行修訂,此後相關部門發布瞭四個實施新環保法的配套法規。2015—2017年,環保部委托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專傢團隊對上述四個配套辦法的實施與適用情況展開調研與評估,本書就是這三個報告的總成果。報告對四個配套辦法的實施與適用情況進行瞭多嚮度分析,展現瞭科學的調查與研究過程,主要內容包含對四個配套辦法法律文字的準確性、明確性、規範性進行文義評估,對適用難點、條款使用率、疑難典型案例等的實施和適用情況進行評估等,旨在為我國環境保護立法與司法實踐以及相關學術研究提供具有藉鑒與參考價值的數據和資料,推進中國環保事業健康發展。



作者介紹

竺效,男,1977年12月齣生於浙江寜波,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zui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副主任兼秘書長。主要從事環境法教學和研究。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2015年入選“國傢高層次人纔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纔,2017年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2014年入選首批“國傢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纔”。2017年獲“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傢提名奬”。已在《中國法學》等核心刊物上發錶獨著中文學術論文40餘篇,論文已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17篇、轉摘3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摘3篇。已在SSCI刊物上以主要作者身份發錶英文學術論文3篇。已齣版中文獨著專著3部、英文獨著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曾獲2008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奬、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奬青年奬、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奬三等奬、第五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奬二等奬等學術成果奬。



目錄

2015年 
前 言(3) 
一、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的基本情況(6) 
(一)四個配套辦法的齣颱與實施受到廣泛關注且符閤實踐需求(6) 
(二)2015年四個配套辦法在全國範圍內得到普遍適用 (10) 
(三)四個配套辦法的實施發揮瞭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預防環境違法行為發生的作用(16) 
二、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麵臨的問題和挑戰(22) 
(一)配套辦法的部分規定與上位法衝突(22) 
(二)配套辦法的部分規定具有局限性(24) 
(三)執法人員對配套辦法的部分規定在理解上有瑕疵(27) 
(四)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未完全落實(30) 
(五)環保執法人員應在執法實踐中綜閤適用四個配套辦法(32) 
結 語(35) 
附件一: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方法 (36) 
一、專傢評估(36) 
二、數據分析(38) 
三、問捲調查(38) 
附件二:全國32個地區執行四個配套辦法狀況排序說明(42) 
一、排序方法(42) 
二、數據的分析處理與排序結果(44) 
2016年 
前 言(55) 
一、2016年四個配套辦法實施總體情況(57) 
(一)2016年五類案件總數增長幅度大(57) 
(二)全國適用四個配套辦法的案件數總體呈增長趨勢 (58) 
(三)四個配套辦法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實施且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61) 
(四)環境執法信息公開情況較2015年有明顯改善(63) 
二、2016年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的特點(67) 
(一)四個配套辦法的適用集中於特定違法行為(67) 
(二)四個配套辦法適用的地域性特徵凸顯(74) 
(三)大氣、水汙染違法案件占比較大(78) 
(四)重點打擊電鍍、鋼鐵等行業的環境違法行為(80) 
三、2016年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的效果(87) 
(一)環境違法行為反彈率整體較低,四個配套辦法的實施取得初步成效(87) 
(二)環境執法較好地運用瞭“組閤拳”(91) 
(三)2016年環境執法案件數據與環境空氣質量變化分析(94) 
(四)2016年各地區案件數量與第二産業增長具有相關性(99) 
四、全國32個地區實施四個配套辦法情況排序(103) 
(一)排序方法(103) 
(二)2016年全國32個地區執行四個配套辦法總體情況的分值與排序(104) 
五、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建議(108) 
(一)2016年四個配套辦法執行中存在的問題(108) 
(二)四個配套辦法條文的準確解讀與理解完善(110) 
(三)結 語(116) 
附件:本評估報告所用課題組統計案件數據與環保部公開數據對照(117) 
2017年 
前 言(123) 
一、2017年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概況(125) 
(一)全年五類案件總數持續大幅增長(125) 
(二)適用四個配套辦法的案件數多在波動中攀升(127) 
(三)案件數量大體上從東往西、從沿海到內陸逐漸遞減(129) 
(四)三類案件執法信息公開進步步伐放緩(132) 
二、2017年四個配套辦法的適用與實施特點(137) 
(一)四個配套辦法的適用集中於特定違法行為(137) 
(二)四個配套辦法適用的地域性特徵凸顯(145) 
(三)涉水汙染、大氣汙染違法案件數量較多(148) 
三、2017年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的效果(151) 
(一)環境違法行為反彈率整體較低(151) 
(二)環保執法較好地運用瞭“組閤拳”(155) 
(三)環境執法數據與空氣質量變化數據關係微妙(161) 
(四)各個地區環境行政執法強度與該地區第二産業增加值“匹配”程度有所增加(166) 
四、環保督查(察)活動對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的影響 (170) 
(一)兩批次中央環保督察期間被督察地區執法強度增強(170) 
(二)diyi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促進瞭配套案件數量增長(173) 
(三)“2+26”大氣強化督查促使各地加大環境執法力度(174) 
五、全國32個地區貫徹實施四個配套辦法情況比較(177) 
(一)排序方法(177) 
(二)2017年全國32個地區執行四個配套辦法情況橫嚮比較與排序(178) 
六、四個配套辦法適用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建議(182) 
七、(一)2017年四個配套辦法執行中存在的突齣問題(182) 
八、(二)四個配套辦法條文的準確解讀與理解之完善(184) 
結 語(187)



《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從先秦到清末》 圖書簡介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係統梳理瞭中國自先秦時期萌芽至清末變革期間,法律思想的演變脈絡、核心範疇及其在中國政治、社會結構中的地位與影響。全書旨在勾勒齣一幅清晰的中國古代法律文明圖景,深入剖析不同曆史階段的統治哲學如何塑造瞭其法律觀念和製度實踐。 第一部分:思想的源頭與奠基(先秦時期:禮法之爭與法傢確立) 本書首先追溯瞭中國法律思想的源頭,重點探討瞭夏商周三代以“禮”為核心的社會規範體係。早期法律思想深受宗法製度和神權觀念的影響,“禮”不僅是道德準則,更是維係社會等級和秩序的根本。 1. 儒傢思想的早期萌芽與“德主刑輔”的理念: 重點闡述瞭孔子對刑罰的謹慎態度,強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一時期,法律被視為道德教化的補充手段,體現瞭重人倫、輕刑罰的初步傾嚮。 2. 法傢思想的崛起與集權理論的構建: 深入分析瞭商鞅變法背後的理論基礎——法、術、勢的統一。本書詳盡解讀瞭韓非子集大成式的法傢思想,闡明瞭“法不阿貴”、“以法為本”的絕對化主張,以及其如何為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國傢提供瞭理論支撐。探討瞭法傢思想對後世法律實踐的深刻影響,盡管其極端性常受後世批評,但其對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樸素追求值得正視。 3. 道傢與墨傢的補充視角: 簡要分析瞭老莊對過度乾預和嚴刑峻法的批判,強調“無為而治”對法律作用的反思;同時,墨傢對兼愛、非攻思想的倡導,也從社會倫理層麵為法律的公正性提供瞭道德基礎。 第二部分:大一統下的融閤與定型(秦漢至隋唐:儒傢法律化的深化) 秦朝短暫的法傢統治結束後,漢代確立瞭“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基本國策。本部分聚焦於儒傢思想如何逐步滲透、改造和最終主導瞭國傢法律體係。 1. 漢代“圓融”的法律實踐: 分析瞭漢代在繼承秦律嚴苛的基礎上,如何引入儒傢倫理,形成瞭“重律而兼教化”的特點。重點研究瞭“三綱五常”等核心儒傢倫理如何被內化為法律條文,尤其是在親屬、繼承等領域的體現。 2. 魏晉南北朝的法律理論的細化: 探討瞭這一分裂時期,法律條文的精確化和理論的復雜化,為隋唐大一統的法律編纂積纍瞭經驗。 3. 隋唐法製的集大成與“刑義相符”: 詳盡分析瞭《隋律疏議》和《唐律疏議》的曆史地位。本書認為,唐律的精妙之處在於其實現瞭“儒傢義理”與“刑罰條文”的高度統一,創造瞭“同案異罰”的精細化處理機製,體現瞭儒傢倫理在刑法領域的具體化應用。詳細解讀瞭“十惡”、“八議”等體現等級觀念和人身依附關係的製度設計。 第三部分:重塑與僵化(宋元明清:法律的保守化與道德化傾嚮)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士大夫階層的崛起,法律思想在宋元明清時期呈現齣保守化和過度道德化的趨勢,法律的穩定性和僵硬性增加。 1. 宋代法律的精緻化與“情理”的介入: 考察瞭宋代司法實踐中對“情”與“理”的重視。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瞭對人性的關懷,但也使得法律解釋的自由裁量權增加,為後續的司法實踐留下瞭模糊地帶。 2. 明清時期的集權強化與法典的集大成: 深入剖析瞭《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作為中國古代法律的終結形態。重點分析瞭這些法典中,君權神授觀念和綱常倫理被推嚮極緻的體現,如對“欺罔君上”、“不孝”等概念的嚴苛界定。 3. 清末法律思想的初步變革: 簡要迴顧瞭清末修律運動的背景與動機,探討瞭以瀋傢本為代錶的修律者們在引進西方法律理論與維護中國傳統法製之間的艱難平衡,標誌著中國古代法律思想體係開始麵對來自外部世界的衝擊,走嚮終結。 第四部分:核心範疇的比較與反思 本書的最後部分,將對貫穿中國古代法律史的幾個核心範疇進行深層次的辨析: 禮與法的關係: 探討瞭“禮主刑輔”的動態平衡,以及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側重變化。 人治與法治的張力: 分析瞭中國古代“人治”思想如何通過“賢能官員”的概念滲透到法律執行層麵,製約瞭絕對意義上“法治”的形成。 私法與公法的模糊性: 考察瞭傢族本位觀念下,私人關係(如宗族內部糾紛)如何與國傢公權力發生交叉與重疊。 結語 通過對上述思想變遷的梳理,本書旨在提供一個理解中國古代國傢權力結構、社會秩序構建以及倫理道德觀念如何通過法律得以固化的深度分析框架。它不僅是一部法律思想史,也是一部理解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鑰匙。本書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清晰的邏輯結構,為讀者呈現古代中國在法律思維上的獨特性與復雜性。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生態學專業的學生,對環境問題有著天然的敏感性。《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這個書名,對我而言,無異於一扇瞭解環保法律實踐的窗口。從學術研究的角度,我非常希望瞭解報告是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論來評估法律實施效果的。它是否結閤瞭環境監測數據、汙染排放統計、生態修復項目進展,甚至是公眾滿意度調查等多種維度?新環保法的核心在於“嚴”和“治”,而配套辦法則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重要載體。我期待報告能夠具體說明,這四個配套辦法在減少汙染、改善環境質量、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是否如預期般發揮瞭作用。尤其是在2015-2017年這段時間,我國的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一些標誌性的汙染事件得到瞭集中整治,我非常想知道,這些配套辦法在這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否為解決具體的環境問題提供瞭有效的法律工具和機製保障。

評分

作為一個法律從業者,我對於《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這份報告的齣現,抱有一種審慎而期待的態度。新《環境保護法》的齣颱,伴隨著一係列配套製度的建立,這本身就是一項係統性的工程。而報告聚焦於2015-2017年這三年,正是這些製度磨閤、試運行的關鍵時期。我特彆想瞭解的是,報告在評估“實施”與“適用”時,是如何界定標準和方法的?是否有針對具體的配套辦法,例如環境影響評價、排汙許可、環境監測、環境損害賠償等,進行細緻的案例分析或數據統計?我更關心的是,報告是否能夠揭示在實際操作層麵,這些配套辦法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麵臨的共性問題和差異化挑戰,例如,基層執法能力的不足、技術標準的滯後、企業 compliance 成本的考量、以及公眾參與的有效性等等。如果報告能夠對這些現實睏境進行深入剖析,並提齣具有建設性的改進建議,那它將不僅僅是一份學術報告,更可能成為推動環保法治進程的“催化劑”。

評分

對於《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這個書名,我首先聯想到的是“時代印記”。2015-2017年,是中國環境保護事業邁入新階段的關鍵時期。新《環境保護法》以其“史上最嚴”的定位,拉開瞭新一輪環保風暴的序幕。而其配套的四個辦法,則構成瞭這場風暴中具體的“武器”和“規則”。因此,這份報告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法律實施的評估,更像是一份記錄瞭中國在那個特定時期,如何以法律利劍斬斷環境汙染頑疾的曆史剪影。我好奇這份報告是否能從宏觀層麵,勾勒齣這三年間,中國環保執法的整體脈絡和變化趨勢,是否能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展現齣法律是如何被“激活”,又如何與現實環境問題相互作用的。我期待這份報告能夠超越簡單的法律條文解讀,而是能提供一個更為生動、深刻的視角,去理解法律的生命力,以及它如何影響著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立刻勾起瞭我濃厚的興趣。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普通市民,我深知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其能否有效落地,並且真正解決實際問題。2015年的新《環境保護法》無疑是我國環保領域的一座裏程碑,而其配套辦法的實施情況,更是直接關係到這部法律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尤其好奇,在法律頒布後的頭幾年,也就是2015年至2017年這個關鍵時期,這些重要的配套法規究竟是如何被解讀、執行,又産生瞭怎樣的實際效果。報告的“評估”二字,更是讓我期待,它不僅僅是數據的堆砌,而是包含瞭對實施過程的深入分析,或許還能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的挑戰與經驗,為未來環保工作的深化提供寶貴的藉鑒。考慮到2015-2017年正值我國經濟轉型和環保力度加大的轉型期,這段時間的評估報告,其參考價值和前瞻性無疑會非常高。

評分

作為一名在企業從事環境閤規工作的專業人士,我對《新<環境保護法>四個配套辦法實施與適用評估報告(2015-2017年)》這份報告的期待,更多地聚焦於其實用性和操作性。2015年新環保法的修訂,以及隨之而來的四個配套辦法,給企業帶來瞭前所未有的閤規壓力和挑戰。我非常希望這份報告能夠提供一些關於企業如何在實際運營中,有效對接和執行這些法律法規的經驗分享。例如,在排汙許可製度方麵,企業在辦理、執行過程中是否遇到過睏擾?環境監測數據如何做到準確、可靠,並符閤法律要求?在環境損害賠償方麵,企業又該如何規避風險,妥善處理可能發生的環境事故?這份報告如果能提供一些可藉鑒的實踐案例,或者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麵臨的共性問題進行深入剖析,並提齣一些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那它對於我們一綫從事環境管理的人員來說,無疑將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操作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