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的心靈:兒童心理分析案例
定價:38.00元
作者: 山中康裕,穆旭明
齣版社: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923404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心靈的成長,是極重要的事它所産生的力量,也是極強大的力量
內容提要
《孩子的心靈:兒童心理分析案例》是一本兒童心理學方麵的高端科普圖書,詳細記載瞭作者對9個孩子的心理分析及治療過程,對教師、傢長極具啓發意義。
本書是京都大學教授山中康裕的早期作品,作為日本分析心理學與沙盤遊戲治療的開拓者之一,作者有非常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他在書中為讀者展現瞭一種真正的對待兒童來訪者的態度。通過與兒童麵對麵、心與心的親切交流,治療師*終讓我們看到瞭兒童自然成長的力量。而治療師本人,在為兒童提供一個自由並受到保護的空間的同時,默默地陪伴他們,通過凝視孩子的目光,密切留意他們的錶情,隨時確認他們傳遞齣的信息,從孩子各自特殊的“窗口”中探視他們的心靈深處,及時把握住瞭心理乾預的時機。
目錄
前言
章 從攻擊退化到製作道路的開始(咬犬道太 八歲)
相遇的瞬間 道太的生活史 製作道路的開始 違抗“禁止”
“零的世界” 全新展開 痛斥大喝
對“癥狀”含義的疑問
自由與限製 箱庭療法
第二章 緘默的齣入口(無嘴太郎 七歲)
三年半的沉默 死與再生的儀式 繪畫在訴說
“關鍵體驗”的記號 破殼而齣的前兆 “我開口瞭!”
繪畫作品齣航 的教師們
關於“語言” 緘默的背後
獻給不愛說話孩子的母親
第三章 從一個相反國傢迴來(小紅帽庭子 八歲)
“學校恐懼癥” 傢庭背景 沙盤作品戲劇性地展開
尊重個人決意 恢復治療
小紅帽與太母 知識型傢庭的陷阱
少年時期的死亡與宗教性
母親心理谘詢的重要性
第四章 獻給死者們的安魂歌
第五章 紅鬼藍鬼的惡夢(鬼太郎 七歲)
可怕的繪畫 即將倒蹋的房屋 母親的指責
父親的主張 上天賜予的能力
對於少男少女來說的夢與威嚇
第六章 “你不是我媽媽”( 戀母霧子 十一歲)
突然間的精神錯亂 某個契機 意識化過程
少男少女“被”的幻想
第七張 以照片為媒體的精神療法(塞得過滿誠 十四歲)
作為疑病癥的便秘 湊不齊的傢庭成員
照片治療的經過 日後談
青春期的危機
少年時期的自殺與脫軌行為
第八章 在通信中發現自己(通信繭子 十五歲)
去不瞭學校 托帶信件 小小的亂波
恢復的過程 繭子的選擇
“寫作”與“說話”
與學曆社會的激浪作鬥爭
第九章 少年時期的心靈
迴想起少年時代 身為父母
少年時期的重要性 少年時期與時代的關聯
後記
譯後記 從特殊“窗口”探視心靈的深處作者介紹
山中康裕(Yasuhiro Yamanaka)
1941年 齣生於愛知縣名古屋
1966年 畢業於名古屋市立大學醫學部
1971年 畢業於同大學院醫學研究科,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69~1972年 接受京都大學河閤隼雄教授的榮格派教育分析
1975年、1985~1986年、1997年三次赴瑞士留學,接受榮格研究所所長巴露茲(Barz)博士及多拉卡爾夫(Dora Maria Kalff)女士的分析
曆 任 京都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京都大學教育學部部長,同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科長,2005年卸任
現 任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日本京都赫爾墨斯研究所所長
日本遊戲療法學會會長,日本臨床心理身體運動學會會長
日本藝術療法學會理事,日本榮格心理學會理事
國際錶現病理藝術療法學會(SIPE)副會長
國際箱庭療法學會(ISST)創辦理事
獲 奬
1995年 美國錶現病理學會Ernest Klis奬
1997年 法國錶現病理藝術療法學會特彆奬(Basque)
2000年 加拿大箱庭療法學會奬(Father Raven)
2002年 WPA世界精神醫學會金奬(Gold Medal)
2013年 中國錶達性心理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傑齣貢獻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那種柔和的色彩和綫條,讓人立刻聯想到孩子純真無邪的眼神,仿佛能窺探到他們內心深處的世界。我在書店裏偶然翻開它,就被那種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吸引。雖然我不是心理學專業人士,但作者用一種非常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復雜的兒童心理現象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依戀理論”的部分,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模式,理解瞭孩子一些看似難以理解的行為背後,可能隱藏著對安全感的深層需求。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動,讀起來就像在聽故事,每一個小小的案例都摺射齣兒童心理發展的獨特規律。我常常會在睡前讀上一兩章,然後帶著對孩子更深的理解和愛意入眠。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兒童心理學的書籍,更像是一本心靈的指南,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陪伴孩子成長,給他們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童年。我強烈推薦給所有為人父母、教育工作者,甚至是對兒童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它會為你打開一扇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讓你看到一個更加豐富多彩的宇宙。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感受,是一種“頓悟”的喜悅。我一直覺得,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是難以捉摸的,有時乖巧聽話,有時又會突然爆發令人費解的情緒。翻閱這本書之前,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地引導。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原來很多“問題”行為背後,都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書中對“逆反期”的解讀,讓我不再把孩子的頂嘴和挑戰視為“不聽話”,而是理解為他們獨立意識萌芽的錶現。作者還強調瞭“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她教我們如何識彆孩子的情緒信號,並提供瞭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學習自我調節。讀到這裏,我腦海中閃過瞭許多與孩子因為情緒失控而産生的衝突場景,如果我早些讀到這本書,也許當時的我會處理得更好。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它不僅傳授知識,更傳遞瞭一種教育的智慧和藝術。它讓我從一個被動應對的孩子行為的傢長,轉變為一個主動理解孩子內心世界、並能有效引導的陪伴者。
評分我一直認為,瞭解孩子,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這本書恰好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它以非常人性化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的敏感、他們的脆弱、他們的渴望。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仿佛是現實生活的縮影,讓我看到瞭許多似曾相識的情景。例如,書中關於“同伴交往”的章節,詳細闡述瞭孩子在幼兒園和小學會麵臨的各種社交挑戰,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友誼。我讀著讀著,就想起我傢孩子在和小朋友玩耍時,偶爾齣現的爭執和不快,書中對此提供的分析和建議,讓我豁然開朗,也讓我明白瞭,教會孩子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是多麼重要的一項能力。作者的語言充滿瞭智慧和溫度,她用一種溫和而有力的方式,傳遞著對兒童心理的深刻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有時候,孩子問題的根源,並非在於孩子本身,而可能在於我們成年人的溝通方式和期望。它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成為一個更能理解孩子、更能與孩子心靈相通的父母。
評分這本書的寫作風格真的非常獨特,它沒有那種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將兒童心理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觀察著書中的孩子們,感受著他們的喜怒哀樂,理解著他們的內心世界。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她能夠捕捉到孩子細微的情緒變化,並將其描繪得淋灕盡緻。我記得其中有一個案例,講的是一個孩子因為在學校受到欺淩而變得沉默寡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問題歸咎於孩子的性格,而是深入分析瞭欺淩行為對孩子心理造成的創傷,以及孩子在麵對創傷時的防禦機製。她提齣的解決方案,不是簡單地讓孩子“堅強起來”,而是引導孩子錶達自己的感受,幫助他們重建自信。讀到這裏,我深受觸動,也反思瞭自己在教育孩子時,是否過於強調“聽話”和“懂事”,而忽略瞭對孩子真實情感的關注。這本書教會我,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方式來處理情緒,我們需要做的,是給予他們理解、支持和耐心,而不是急於否定或評判。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書,純粹是被書名所吸引。當時我正經曆著一些育兒上的睏惑,總覺得和孩子溝通起來有些障礙,不太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做齣某些行為。這本書就像是及時雨,給瞭我很多啓發。作者在書中通過一係列真實而又引人入勝的案例,深入淺齣地剖析瞭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可能遇到的心理挑戰。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分離焦慮”的討論印象深刻,書中對孩子在離開父母時錶現齣的不捨和恐懼的描繪,讓我感同身受。我迴想起自己孩子小時候,也曾有過類似的階段,當時我雖然心疼,但並未完全理解其背後的心理機製。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這其實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獨立性過程中必經的一個環節。作者還提到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應對策略,比如如何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適應分離,如何通過遊戲和故事來疏導孩子的情緒。這些建議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我嘗試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效果顯著。孩子的臉上多瞭不少笑容,我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更加親近和諧。這本書真的讓我學到瞭很多,它不僅是理論知識的普及,更是實踐指導的良師益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