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理论、实验及应用
:79.00元
作者:张鹏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030442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理论、实验及应用》可供从事激光器件研究和应用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光学工程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内容提要
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VECSEL)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激光器件,它综合了边发射型半导体激光器、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及光泵浦固体薄片激光器的优点,能同时获得高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以及从可见光到红外波段可设计的波长。《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理论、实验及应用》主要介绍增益理论、量子设计、热管理等与VECSEL相关的基本理论,高功率、倍频、锁模、可调谐等VECSEL实验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趋势和研究前沿,以及VECSEL在激光显示、激光光谱学、自由空间通信、军事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主要应用。
目录
'目录
第1章简介
1.1半导体激光器
1.2面发射激光器
1.3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
参考文献
第2章增益理论
2.1能带结构
2.2增益特性
参考文献
第3章有源区的量子设计
3.1单量子阱
3.2双量子阱
3.3三量子阱
参考文献
第4章面发射谱的模拟
4.1边发射谱
4.2纵向限制因子Г
4.3面发射谱及其模拟
参考文献
第5章面内放大自发辐射
5.1VECSEL中ASE的形成机制
5.2面内ASE谱
5.3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6章热效应的数值分析
6.1稳态热效应
6.2瞬态热效应
参考文献
第7章高功率VECSEL
7.1VECSEL的输出功率
7.2基质刻蚀型VECSEL
7.3使用散热窗口片VECSEL
7.4采用多增益芯片结构的VECSEL
7.5大泵浦光斑VECSEL
7.6脉冲泵浦VECSEL
7.7量子阱阱内泵浦VECSEL
参考文献
第8章倍频VECSEL
8.1角度相位匹配
8.2倍频晶体
8.3倍频腔型
8.4倍频实验
8.5倍频VECSEL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9章锁模VECSEL
9.1SESAM被动锁模
9.2SESAM锁模VECSEL实验
9.3锁模VECSEL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第10章可调谐VECSEL
10.1调谐元件
10.2可调谐VECSEL实验
10.3可调谐VECSEL研究一览
参考文献
第11章单频VECSEL
11.1线宽控制
11.2单频VECSEL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12章扩展波段VECSEL
12.1近红外波段
12.2可见光波段
12.3紫外波段
12.4中红外波段
参考文献
第13章其他特殊VECSEL
13.1量子点VECSEL
13.2双波长VECSEL
13.3和频及差频VECSEL
13.4腔内参量振荡VECSEL
参考文献
第14章VECSEL的应用
14.1激光显示
14.2激光光谱学
14.3太赫兹波产生
14.4自由空间光通信
14.5科研领域的应用
14.6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14.7其他应用
参考文献37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面发射”这个词,给我一种与传统的“端面发射”激光器截然不同的感觉。我印象中,很多激光器都是从一个小的激光晶体或半导体芯片的“端面”发出的,光束比较集中。而“面发射”听起来像是从一个较大的“面”上同时发出很多激光束,或者形成一个均匀的激光“面”。这会带来什么样的优势呢?我猜想,这种结构可能在某些应用中非常有利,比如需要大面积照明、均匀照射,或者需要同时发射大量光束的场景。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这种“面发射”的独特结构,它的工作原理和优势所在?是否也需要讨论如何控制“面发射”的区域、发散度和光强分布?我非常想了解,这种新型激光器在成像、显示、或者大功率照明等领域,是否已经或者有望发挥重要的作用。
评分从书名来看,“光泵浦”和“外腔”这两个概念让我联想到了一种非常精巧的光学设计。我很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泵浦”方式能够有效地将光能注入到激光介质中,并且维持激光的持续产生?而且,“外腔”又起到了怎样的关键作用?它是否就像一个精密调谐的共振器,能够有效地筛选和增强特定模式的光,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激光输出?这背后一定涉及复杂的物理机制和光学原理。我猜想,书中可能需要讲解不同类型的泵浦源(例如,二极管泵浦、光纤泵浦等)的特点和优劣,以及如何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泵浦方案。同时,“外腔”的设计也是一门学问,腔体的长度、反射镜的曲率和反射率,都会直接影响激光器的性能。我非常期待能从这本书中深入理解这些关键的设计要素,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造就出高性能的激光器。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让人联想到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着神秘光芒的设备,以及科学家们孜孜不倦探索的身影。我一直对激光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感到惊叹,从条形码扫描到医疗手术,再到光通信,激光无处不在,而且还在不断地拓展其应用边界。我猜想,这本书的“实验”部分,一定会描绘出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进行各种精密实验的场景。或许会详细介绍构建一个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泵浦源、设计腔体结构、优化输出参数等等。我非常期待看到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模型。书中会不会有关于如何提高激光器效率、降低损耗、控制光束质量的实际操作建议?对于有志于从事光电领域研究的同学们来说,这部分内容无疑是宝贵的经验分享。我甚至希望能从中窥见一些最新研究的动态,了解当前技术发展的前沿在哪里。
评分“应用”这个词,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毕竟,理论和实验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吗?我脑海中立刻会联想到各种高科技产品和前沿技术,比如在高端制造领域,精密加工、3D打印;在通信领域,光纤通信的速度和容量;在医疗领域,激光手术的精确和微创;甚至在科学研究中,用于精密测量和粒子加速。这本书的“应用”部分,应该会详细介绍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落地情况,以及它们如何解决现实中的技术难题,甚至催生新的技术革命。我特别想知道,这种特定类型的激光器,在哪些应用场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什么它能够胜任某些其他激光器无法完成的任务。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案例分析,甚至能让我看到未来这种激光器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那就太有价值了。
评分哇,这本书的标题听起来就很高深,我虽然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光泵浦外腔面发射激光器,这几个词汇组合在一起,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精密的仪器和前沿的科学研究。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涵盖了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比如光是如何被“泵浦”进去,然后通过一个“外腔”来控制和整形,最终形成“面发射”的激光束。这肯定涉及到量子力学、光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光是从标题就能感受到其理论的深度。我甚至能想象到书里会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用来解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设计一个高效、稳定的激光器。对于我这样对激光技术充满好奇但又缺乏专业背景的人来说,如果这本书能将如此深奥的理论用一种相对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能从中学到激光器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它们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哪些,以及不同类型激光器的性能差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