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简明宏观经济学
定价:45元
作者:陈宪 韩太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3002183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本书是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之一,本书内容涉及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总供给分析、总需求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模型、开放经济理论、消费理论、投资理论、预期理论、失业理论、通货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适合经济学类专业学生以及对宏观经济学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陈宪,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主要社会兼职是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陈宪于1979—1983年间在江西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于1985—1987年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此学位;于1991—1994年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1995年获颁博士学位。陈宪的专攻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服务经济与贸易,在这些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并获多种奖项。他经常在各种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时评。
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节 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家如何研究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循环流转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
节 从宏观经济核算到宏观经济理论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率
第四节 衡量失业
第三章 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
节 含义和假定
第二节 产量和收入的决定
第三节 长期均衡总产量
第四节 自然失业率
第五节 货币和价格
第四章 外生经济增长
节 经济增长的概念
第二节 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
第五章 内生经济增长
节 AK模型和生产率
第二节 技术进步经济学
第三节 效率的作用
第四节 经济增长的公共政策
第六章 储蓄、投资与货币、金融体系
节 国民账户中的储蓄和投资
第二节 可贷资金市场
第三节 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
第七章 AD—AS模型与经济波动
节 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第二节 总需求的决定
第三节 总供给的决定
第四节 用AD—AS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节 经济波动与周期失业
第二节 总供求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第九章 总支出
节 总支出和有效需求
第二节 总支出与短期均衡产量
第三节 总支出变动和乘数
第四节 消费函数
第五节 投资函数
第十章 IS—LM模型
节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第三节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IS—LM模型
第十一章 稳定性政策
节 对经济的冲击和稳定性政策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第十二章 汇率与内外均衡
节 产品、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收支
第二节 汇率
第三节 贸易差额、汇率与长期均衡
第四节 IS—LM—BP模型
第五节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书名:简明微观经济学
定价:45元
作者:陈宪 韩太祥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3001972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本书围绕市场机制的相关部分渐次展开,从稀缺性引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开始,系统地介绍了市场供求、均衡、弹性、效率等概念和原理,使学习者对市场机制有了系统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和加深对市场机制及其功能的理解。zui后,讨论市场失灵的情况,使得学习者对市场机制具有更理性的把握。在经济学思维方法方面,主要是使学习者懂得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基本特征,就是从个人决策行为zui优化的角度,理解市场机制的运转,从而对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具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了解经济学家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陈宪,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执行院 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主要社会兼职是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陈宪于1979—1983年间在江西财经大学计划统计系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于1985—1987年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此学位;于1991—1994年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1995年获颁博士学位。 陈宪的专攻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服务经济与贸易,在这些领域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并获多种奖项。他经常在各种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时评。目 录
diyi章 经济问题和经济学 / 1
diyi节 人类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 1
第二节 个人选择和机会成本 / 3
第三节 个人选择与社会资源配置 / 6
第四节 经济学是什么 / 10
第二章 经济学家怎样思考和分析 / 22
diyi节 经济学的表述方式 / 23
第二节 使用经济模型 / 24
第三节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 33
第四节 经济学分析中的图形 / 36
第三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
41 diyi节 市场机制 / 42
第二节 需求 / 46
第三节 供给 / 49
第四节 均衡价格 / 52
第五节 供求原理的应用 / 58
第四章 供求弹性及其应用 / 66
diyi节 弹性的含义和计算 / 67
第二节 需求弹性 / 68
第三节 供给弹性 / 76
第四节 弹性的应用 / 78
第五章 竞争市场的效率 / 85
diyi节 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过程 / 86
第二节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 88
第三节 理论应用:价格控制和数量控制 / 98
第四节 理论应用:税收和补贴的代价 / 101
第六章 国际交换的经济学 / 107
《宏观经济周期与政策调控》这本书,真的是一本令人眼前一亮的著作,它在理论的深度和分析的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阐释,远不止于简单的萧条与繁荣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些波动的内在机制,比如 the interaction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the role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in stabilizing the economy, and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apital flows on domestic economic performance。尤其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讨论,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政策工具,而是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佳组合方式,以及它们在实现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降低失业率等目标上的权衡与取舍。书中还对财政赤字、国债累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审慎的财政管理来规避风险。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时,不仅仅关注其构成,更注重其背后的经济逻辑,以及国际收支失衡可能带来的汇率波动、资本外流等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这本书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为宏观的经济视野,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评分《消费者行为与市场营销策略》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了经济学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模型,而是将经济学的原理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每天的消费决策和市场互动之中。作者对于消费者偏好、效用最大化以及需求曲线的讲解,并不是停留在数学公式上,而是通过大量的鲜活案例,比如各种促销活动、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宣传策略等,来展示这些理论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行为经济学”的章节,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引入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人们的决策有时会“非理性”,比如过度自信、锚定效应、损失规避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自身消费行为的理解。书中还详细探讨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制定定价策略、产品策略和分销策略以获取最大利润。对我而言,最具有启发性的是关于品牌价值和消费者忠诚度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品牌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即使价格更高。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这本《现代经济学原理》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在对市场失灵的剖析上,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模型的讲解,而是深入挖掘了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并且不仅仅停留于问题的揭示,还重点阐述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与局限性,细致地分析了税收、补贴、规制等政策工具的原理、实施路径以及可能产生的 unintended consequences,这一点非常实用。书中引用的案例,既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有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是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发挥作用的。比如,在讨论信息不对称时,作者没有回避信号传递和筛选机制的复杂性,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二手车市场中的“柠檬问题”如何影响买卖双方的决策,并进一步探讨了信誉机制和第三方认证在缓解信息不对称中的作用。另外,对公共物品的界定和供给方式的讨论,也让我对“搭便车”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通过财政集资、志愿捐赠等方式来解决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整本书在理论的严谨性和现实的关照性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对于我理解日常经济现象,比如为什么某些商品价格会波动,或者政府为何要对某些行业进行补贴,都提供了清晰的解释框架。
评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这本书,让我对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自由贸易的益处,而是深入剖析了国际贸易背后复杂的理论模型,从比较优势到要素禀赋,再到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作者都进行了清晰且富有洞察力的阐释。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各种原因,比如幼稚产业保护、国家安全考虑、以及国内政治压力等,并权衡了不同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的利弊。书中对于汇率决定机制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让我理解了外汇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以及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国际贸易协定(如WTO、区域贸易协定)时,不仅仅关注其文本内容,更注重其对成员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国家之间可能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这本书让我明白,国际贸易并非总是“双赢”,而是充满了复杂的博弈和权衡,理解这些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国家贸易政策至关重要。它也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会有贸易摩擦,以及如何通过谈判和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分《创新经济学与产业发展》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理解现代经济增长的另一扇大门。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供给侧或需求侧分析,而是将“创新”这一关键要素置于核心位置,系统地探讨了创新是如何驱动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作者深入分析了技术进步的来源、扩散过程以及对生产率的影响,并着重阐述了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创业生态系统等对创新活动的关键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网络效应”和“平台经济”的分析,这些概念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解释了为什么在互联网行业,领先者往往能够获得巨大的优势,以及平台如何通过连接供需双方来创造价值。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创新的区分,如颠覆性创新、渐进性创新以及模式创新,也让我对创新的多维度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另外,对产业政策在促进创新和引导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的讨论,也很有启发性,作者在肯定政府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了政策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避免了“看得见的手”的过度干预。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因素,而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