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寻常巷陌 江小鱼 中信出版社

经济学的寻常巷陌 江小鱼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大众经济学
  • 行为经济学
  • 思维方式
  • 生活经济学
  • 江小鱼
  • 中信出版社
  • 通俗易懂
  • 入门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8589
商品编码:29318613593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具体描述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作序推荐
用经济学思维和理论解释、探索人们的衣食住行,枯燥复杂的经济学也可以这样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书名:经济学的寻常巷陌
定价:48.00元
作者:江小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06
页码:24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88589


本书以经济学理论和思维深入浅出地分析、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点点滴滴,以及大家都在关切的时事热点。比如社会福利、食品、婴儿奶粉、火车票价、小区车位,等等。从经济学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有些看似冷漠的举动往往却是贴合经济学的理性选择。


"张五常在一次演讲中说,现在经济学似乎已非常技术化、非常复杂化,但事实上,经济学基本原理却是非常简洁和简单的。他总是试图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世界,而尽量避免用复杂的技术。他认为,现实世界虽然非常复杂,但“约束条件下的大化和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这两个原则已足够解释所有的经济现象。
此书聚焦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与普通民众的吃、住、行、玩、乐等相关的民生热点问题,同时融入作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变迁进程中与现实冲撞的理性观察和解读,通过生动、有趣、通俗的语言探寻民生问题背后的经济学现象,从而使阅读经济学读物变得轻松有趣。
"


"为小鱼序/I
自序/V
卷 吃 :饭碗里的经济学
人们为什么喜欢“浪费”?/ 003
泉水免费背后/ 006
经济低迷期的福利改善之道/ 009
云吞面能救市吗?/ 012
医生为何滥开抗生素?/ 015
食品“高标准”的成本/ 017
谁在抢夺新生婴儿的“口奶”?/ 020
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烧出体制弊病/ 023
买柑者言/ 026
蛛网模型与生猪养殖/ 029
肯德基的配方与叶孤城的伤痕/ 032
“韩风”疑案初探/ 034
从高价特效药看市场的自由/ 039
纵向协议与横向竞争/ 042
第二卷 住:不可承受之重

无底薪和零地价/ 047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050
土地拍卖会抬高房价吗?/ 057
公寓改群租房为何愈演愈烈/ 060
城镇化的户籍困境/ 063
出租屋水电费为何较贵?/ 066
公摊面积与缚蟹草绳/ 069
楼市也可“云计算”/ 071
第三卷 行 :往来的步履匆匆
火车票价高低谁定更合适?/ 077
免费公交将加剧城市拥堵 / 079
三代出一个名车品牌/ 081
延长收费期限难解公地悲剧/ 083
货车为何经常超载?/ 086
飙车案的经济学释疑/ 090
误撞豪车如何定责更合理?/ 093
排队吃饭和排队买火车票的区别/ 096
“价格联盟”真能稳定吗?/ 099
谁会买水动汽车?/ 102
从小区车位说起/ 104
第四卷 趣 :生活背后的经济学
我们为何无法收看 TVB 广告?/ 109
WiFi 信号共享到底谁不爽?/ 112
我们应该向印第安人学什么?/ 115
消除歧视要从允许“歧视”开始/ 118
如何遏制“过度包装”? / 121
古玩市场里的“捡漏”经济学/ 123
秦坚卖衫的绝招/ 126
囤积何以居奇?/ 129
向王子猷学习机会成本/ 131
从“田忌赛马”看信息不对称/ 134
这个女孩该不该上大学?/ 137
友邦惊钱论/ 140
“用工荒”暗含两重逻辑/ 143
公共账户里的游戏秘密/ 145
“心理账户”能让人更快乐吗?/ 148
广场舞困境该如何应对?/ 151
如何避免身上的“公地悲剧”?/ 154
经济学视角下的许霆案/ 157
风险、不确定性与保险协议/ 161
牛郎要补偿织女的家务活吗?/ 164
给 Email 贴一张邮票会如何?/ 167
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为何不收版权费?/ 170
VIP 插队制度的现实困境/ 173
进场费是啥玩意?/ 175
阿米绪命题与鱼乐之辩/ 178
第五卷 杂论 :经济学并不神秘
调高低工资影响加薪/ 183
企业并购回暖的两重隐忧/ 186
斯蒂格利茨给中国改革乱开药方/ 188
市场缘何落得个“无妄之罪”?/ 191
企业家精神与责任有何关系?/ 194
从明星编程员被开除说起/ 197
贸易保护主义的救命稻草/ 199
经济危机与计件工资/ 202
跳出个税看个税/ 205
虚无缥缈的效率工资/ 207
租税之辨/ 210
狮城 CEO 李光耀 / 213
国贫国富/ 219
明日黄花比特币/ 222
名人隐私问题的本质是权利界定/ 225
从 101 次“抛硬币”里能看到什么?/ 228
盖茨劝捐与子贡赎人/ 231
萨拉的试验/ 234
塞翁失马不是福/ 237
末日经济学/ 240
附 录/ 243
"


江小鱼,原名王定金,铅笔经济研究社理事,现从事经济学及传统文化编辑、研究。曾为多家报刊杂志撰写经济专栏,同时致力于传统诗词研究和写作,辑有个人诗词作品集《背手轩诗草》及历代诗词选《诗我好》。


"江小鱼对世事的观察多而杂,一般都有趣,而他是用上《经济解释》的基础思维,试着做解释。经济解释这回事,初学的人用不着关注是对还是错,是尝试,而在解释的过程中好能朝着有趣的方向走。江小鱼这本书显示着他正在经济学问上行来行去,这是有趣的尝试,继续下去有一脚踏中的机会,会有不枉此生之感。  
张五常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

江小鱼观察事情喜欢由小见大,见微知著。这样做学问的好处是,容易满足科学可证伪的要求,以及发现新的局限。江小鱼注意小事,就有许多有意思的感受,他的文化修养又把感受以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江小鱼有当今许多人匮缺的文化修养,他对诗词歌赋、音韵训诂、书法篆刻都有涉猎,且有自己的见地。因此,他的研究特点、视角以及表述都是现在许多所谓的经济学家不及的,也会让人明白事理。    
——高小勇 经济学家、《经济学消息报》总编辑

初次见小鱼还是多年前在深圳张五常。小鱼当时是一名“电脑码公”,同时也是“铅笔社”的成员,笔耕不缀,宣传和普及经济学理念。近几年,小鱼全职校对张新版五卷本《经济解释》,耳濡目染,潜移暗化,窥得张经济学真谛。小鱼置身闹市,潜心问道,快意文章,在学术之外,另辟寻常巷陌,读者体验和感悟真实生活中的经济学。
——王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助手  同科斯合著《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


"误撞豪车如何定责更合理?
朱小姐驾驶的雅阁车转弯时未避让直行的劳斯莱斯而导致碰撞,要负该起事故的全部责任。而豪车维修费用有可能非常惊人,这笔费用应该由谁负责?几位朋友对之前发生的这起撞豪车事件颇感兴趣,于是在网上讨论起来。
朋友 A 说,由于朱小姐负全责,维修费用当然应该由她负责,贵也没办法,只能以后见到豪车就尽量离远点了。朋友 B 说,目前针对第三者的保险赔偿有限,她还是很可能支付不起。保险公司应该推出针对撞豪车的新险种,这也是一个市场机会。朋友C 则说,你开这么贵的车出来,对方又不是恶意碰撞,自己也应该负部分责任啊。
事故的确是由朱小姐的过失造成的,车主因此受损。从直接责任来说,你损坏了我的财物,当然要按价赔偿,似乎天经地义,也符合传统价值观。然而真要赔 100 多万元,人们又似乎觉得不太合理,但说不出所以然。
有人说保险公司应该推出针对这种情况的新险种。任何市场行为都有交易费用,如果这种费用过大,交易就不会发生。某些高档豪车由于保有量少,维修服务站欠缺,所以不少保险公司干脆直接拒接保险。如果信息费用过高,这种险种就不会存在,并且这也解决不了责任认定的根本问题。
我们知道,源自科斯定律的法和经济学的方法论一直受到不少质疑,他们认为以效率来界定权利有损权利的先验性与正义性。然而,法律的问题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让纠缠不清的观点明晰起来。科斯定律指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权利的初始配置不影响资源使用效率。然而,物理世界难免没有摩擦力,市场交易费用当然也处处存在。那么,权利的界定和分配会如何影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又或者说,权利要如何配置才符合效率原则呢?这是法和经济学关注的。
传统法学所关注的主要是已发生之事的责任认定,而把经济学引入法律,是事前机制的研究。因为事先规则会提醒市场交易双方评价自己的成本及收益,从而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从预防事故发生的角度来看,成本高的就是效率低,成本低的就是效率高。一辆豪车穿街过巷发生事故的概率会增加,车主避免开太过昂贵的车到路况复杂的马路上不难做到,但让其他车辆都设法避免和豪车可能的碰撞,成本何其高。因此,把预防事故发生的责任更多交由豪车车主去承担,会是一个成本更小的选择。
这种分析方法其实契合了传统法学的一些判法,也就是说,在一般法律定责中,其实已经使用了这些方法,但人们不愿意承认是从效率角度看问题,而是付诸公平等字眼。但究竟怎样才是公平其实并非一见即明,路人在你家门口滑倒了,法院判你要为此负责你会觉得不公平,法官却认为,由你来负责门口保洁工作比每个穿行而过的行人都要小心翼翼成本更低。
找不到肇事者的高空坠物责任认定也近似。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了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以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这条法规其实也是基于成本分析,当然并非无瑕疵或无争议,但也是对比了各种办法,比由政府为之买单、受伤人自己负责等办法更为有效,这样也可以促进同栋楼住户进行互相监督,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
由此,回到撞豪车事件,事故责任方朱小姐应该在高保险范围内赔偿对方,但车主也应该为自己的豪车进入普通路段负担一定的责任。如同你捧着一个元朝青花瓷器走在人山人海的街道上,即便他人过失碰撞了你,跌碎了价值连城的宝物,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应该太高。当然,法律不应该保护那些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的行为。
"


远方的灯塔:全球治理与未来秩序 作者:[虚构作者名,例如:李明德]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例如:远景文化] 书籍简介: 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全球化曾经被视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是世界融合与繁荣的引擎,但近十年来,从贸易摩擦到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从气候变化危机到跨国公共卫生挑战的严峻考验,都清晰地指向一个事实:支撑过去数十年全球秩序的基石正在松动。本书并非对既有国际体系的简单歌颂或彻底批判,而是试图深入剖析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结构性困境、内在张力及其可能的演化路径。 第一部分:秩序的重塑与张力的显现 全球治理体系,自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美国主导的自由国际主义为核心,构建了一套以多边机制、国际法和规范为基础的合作框架。然而,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特别是“南方世界”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上的显著提升,这种单极或准单极的权力结构开始受到挑战。 本书首先详尽梳理了驱动当前秩序重塑的关键力量:经济力量的再平衡、技术鸿沟的加剧以及身份政治的回归。我们探讨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渗透并重塑国家主权的概念,以及数据主权、网络安全成为新的地缘政治角力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经济安全被提升到国家安全的核心位置,这导致了“去风险化”与“友岸外包”等策略的盛行,使全球经济的碎片化风险日益增加。 书中对“全球化后时代”的描述,并非指全球化彻底终结,而是指其形态和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效率优先转向韧性优先,从开放融合转向安全可控。这种转变对依赖国际贸易和分工的中间收入国家构成了独特的考验,它们需要在维护自身发展利益与参与全球规则制定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第二部分:多边主义的困境与机制的失灵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但当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关键机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效率瓶颈。 我们深入分析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停摆对全球贸易规则体系的冲击,以及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与未来减排义务上的持续分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滞后性。在数字货币快速发展和主权债务危机频发的背景下,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资源配置能力,已难以有效应对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动荡。 本书强调,机制的失灵往往根源于国家间“共同利益”的定义出现严重偏差。当国家行为的短期利益驱动力压倒了长期维护体系稳定的必要性时,即便拥有完善的规则,其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我们考察了“类群政治”(Bloc Politics)的回归,即不同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阵营化倾向如何进一步架空了普遍适用的国际规范。 第三部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非传统安全威胁 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跨国犯罪、流行病、太空碎片等,无一不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需要超越国家边界的集体行动。然而,这些领域的合作恰恰是最容易受到地缘政治竞争干扰的。 我们用大量篇幅分析了气候治理的“激励不相容”困境:最需要付出努力的国家往往认为自己承担了不成比例的成本,而最受益的国家可能在行动上保持观望。书中不仅审视了国际能源转型中的技术和资金障碍,还探讨了“气候正义”的诉求如何影响着国际谈判的动态。 此外,本书首次系统性地将太空安全、深海资源治理和生物安全纳入同一治理框架下进行讨论。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向外拓展,如何确保这些新边疆不成为新的冲突爆发点,以及如何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准则,成为关乎人类世代福祉的紧迫议题。 第四部分:未来的可能路径:适应性治理与务实合作 面对当前的复杂性,本书主张,对全球治理的未来不应抱持“全有或全无”的幻想。与其追求一个统一的、理想化的全球政府,不如着眼于构建“适应性治理”网络。 “适应性治理”强调的是在特定议题上,允许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行为体(包括国家、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和地方政府)灵活地参与合作。书中列举了若干成功的“小多边”和“区域化”案例,它们在特定领域(如供应链韧性、特定疾病防控)展现出比传统全球机制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执行力。 最后,本书对大国关系提出了审慎的展望。冲突与竞争是短期内难以避免的底色,但相互依赖的深度依然存在。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构建“竞争中的合作”机制,即在承认结构性分歧的前提下,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并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避免误判升级为灾难。这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关注世界走向的公众,提供一个清晰、多维度的分析框架,以理解我们正身处的这个动荡而充满机遇的时代。它呼吁回归理性、注重实效,并在破碎的现实中,寻找构建更具韧性和包容性未来秩序的可能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翻了一本叫《经济学的寻常巷陌》的书,书名就挺有意思的,感觉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能贴近我们生活的。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听起来很遥远,好像只有商界大佬或者经济学家才懂,但这本书就试图把那些复杂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我挺好奇的,想看看作者江小鱼是怎么把经济学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里的。读这本书,我希望能找到一些解释身边经济现象的答案,比如为什么有时候商品会涨价,为什么会有通货膨胀,还有一些投资理财的小窍门。我不太喜欢那种只讲理论,却不接地气的书,所以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眼前一亮,觉得它很有可能成为一本“好读”的经济学入门书,能让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些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听说中信出版社的书质量都还不错,所以对这本书的出版和内容也比较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开篇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原本以为经济学都是一些枯燥的公式和图表,但作者江小鱼却以一种非常生动的叙事方式,将经济学原理巧妙地融入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之中。他没有直接抛出经济学名词,而是从大家都能理解的场景切入,比如早市上讨价还价的智慧,邻里之间借东西的经济学逻辑,甚至孩子想要零花钱时的博弈。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经济学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可以触手可及的。我特别喜欢他举的那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比如一个家庭的预算管理,其实就是一种微观经济学实践;又比如大家排队买东西,其实也蕴含着稀缺性和资源配置的道理。通过这些具象化的例子,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和分析我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本书真的很适合那些对经济学感到陌生,但又想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读者,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和引人入胜的入口。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次轻松的对话。作者江小鱼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他似乎就坐在你对面,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跟你分享他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解。我喜欢他在书中时不时流露出的那种幽默感,让阅读过程一点也不枯燥。有时候,他会用一个笑话来点醒一个经济学原理,有时候,他会用一个生活中的小插曲来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轻松的氛围,让我觉得学习经济学不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而是一种有趣的探索。而且,他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是在启发思考。他会提出一些问题,让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觉得这些知识是可以融会贯通,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的。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经济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经济学是高高在上的学科,是关于宏观调控和市场博弈的,但江小鱼通过“寻常巷陌”这个视角,让我看到了经济学是如何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让我明白,即使是小到个人消费、家庭理财,大到社会资源分配、市场行为,都离不开经济学的规律。我特别赞同他提出的“经济学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观点,它不是为了制造壁垒,而是为了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更有“经济学素养”了,能更敏锐地捕捉到一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也能在面对一些经济问题时,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这本书没有让我成为经济学家,但它让我成了一个更懂得经济学的普通人,一个能用经济学的智慧让生活更顺畅的人。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逻辑非常清晰,而且层次分明。作者江小鱼在讲解经济学原理时,并没有一下子就把所有东西都抛出来,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慢慢引申到更复杂的理论。我尤其欣赏他在解释“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时,用到的那个例子,我至今记忆犹新,让我明白了做出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要放弃的价值。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感到 overwhelming,反而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我之前也尝试过看一些经济学相关的书籍,但很多都让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跳跃性太强。但《经济学的寻常巷陌》完全不同,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你,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和案例分析,也让经济学知识更加鲜活,也更能说明这些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