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背离亲缘 |
| 作者 | 【美】安德鲁所罗门 简萱靓 谢忍翾译 |
| 定价 | 148.00元 |
| 出版社 | 湖南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794338 |
| 出版日期 | 2018-03-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作者安德鲁·所罗门起初因为自己所经历的人生伤痛于是开始关注水平身份的社会和家庭问题,他同性恋的身份令父母忧心和震惊,自己也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在成功治疗抑郁症后,他开始从自身的经历和痛苦中寻找身份的认同。作者先后走访了300多个家庭,访谈的对象从西方白人父母到巴厘岛的聋人父母,还有非洲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幸存的女性,以长达10年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生活、变化、发展及认同,收集的资料将近4万页。 本书总共探讨了十种类型的情况,作者用一种独立章节但又互相联系的结构呈现出当孩子有水平身份时家庭成员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章为总论,作者详述了自己身份认同的痛苦经历及为何写作本书的原因,第二到第六章讨论的是几种罕见但又令人非常担心的儿童生理疾病或障碍(听障、侏儒、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第七到第十二章讨论的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社会问题,分别是身心障碍、神童、遭奸成孕、罪犯及跨性别,作者以这些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经历和心理发展过程,来反映这些父母和真实世界的互动,无论我们身边是否出现这样的孩子,是否出现这些难以解决的困难,都应该反思和思考他们的经历和痛苦的来源,并且引起对我们自身和未来社会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的理解和关注。 |
| 作者简介 | |
| 安德鲁·所罗门,政治、文化、心理作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临床心理学教授、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精神病学讲师、耶鲁大学贝克莱学院讲师、美国笔会中心理事会主席、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跨性别精神健康特别顾问、密歇根大学抑郁症中心主任。曾获得生物精神医学学会人道奖和大脑与行为研究机构的生命贡献奖。 2013年发表TED演讲:《爱,本无条件》《抑郁,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 2014年发表TED演讲:《生命中的那些惨痛如何造就我们》 作者多年为 《纽约时报》、《纽约人》、《艺术》、《旅行和休闲》等报刊撰稿,2001年他根据自己治疗抑郁症的经历而写成的《正午的恶魔》(译名《走出忧郁》)荣获美国国家图书书评奖,入围2002年普利策奖,并被《泰晤士报》列入了过去10年1000本*好的书籍之一。2002年他为了治疗自己身为同性恋而在成长过程承受的伤害,针对300个拥有异常儿童的家庭展开了为期10年的走访和调查,写成了本书。 他的演讲被《Wired》杂志列入十大必看TED演讲,他也成了《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作家、《纽约时报》与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100部好书作家之一。 作者获奖无数,包括美国国家多发性结节硬化症协会“美好人生书奖”、全国精神疾病联盟纽约分会的肯书奖、年度心理类书选、浪达同性恋文学奖,以及优质纸本书俱乐部新视野奖等十多项奖项。 所罗门积极投入多项人权运动,关注主题包括跨性别者的权益、精神健康、教育与艺术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l 它能解开父母与子女仇恨与原谅、指责与理解、爱与不爱的难题 l 它能让心灵安沉、能让焦虑平复 l 它能消散父母与子女关系的阴霾,打开幸福宁静之门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读完了一本让我心绪久久不能平静的书,虽然名字我记不清了,但其中的某个情节像烙印一样刻在了我脑海里。那是一个关于成长和寻找自我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灵魂,在懵懂与迷茫中,不甘于被固定的角色所束缚,开始了一场艰难的内心求索。她可能尝试过不同的生活方式,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每一次经历都像是一次次的试炼,让她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和不甘。在这个过程中,她一定经历过孤独,也一定品尝过失败,但正是这些经历,磨砺了她的棱角,让她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过程中,她是如何处理那些来自过去的羁绊和期望的?那些所谓的“亲缘”,是否成了她前行的阻碍,还是最终成为了她力量的源泉?这本书让我思考,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次我们不得不与某些既定的轨道“背离”,才能抵达最终的远方。
评分这本读物,以一种极其内敛的方式,探讨了关于选择与成长的议题。它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某种激进的理念,而是通过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行为轨迹,层层剥茧地展现了其思想的转变和精神的跃升。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种“背离”简单化为对旧有事物的否定,而是更侧重于人物在与过往的对话中,如何汲取养分,又如何破茧成蝶。我一直在揣摩,在那些看似平静的叙述之下,隐藏着怎样汹涌的暗流?人物的每一个选择,是否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又饱含着多少无奈与勇气?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引导我去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去思考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抉择,才能最终找到内心的宁静和真正的自我。
评分这本《背离亲缘》的书名,一开始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它似乎预示着一段与传统、与血脉观念的抗争,或者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试图挣脱既定的家庭枷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一直在想,这样的“背离”究竟会指向何方?是一种激烈的反叛,还是内敛的觉醒?书中是否会描绘主人公在挣扎中,如何面对外界的质疑和内心的矛盾?亲缘关系,往往是人生中最深厚的情感连接,而“背离”则暗示着一种痛苦的选择,一种可能伴随着牺牲和失去的旅程。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更希望看到角色在人性、道德和情感的交织中,如何做出艰难的抉择,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定义自己,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理解“家”的意义。这种主题,着实令人着迷,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去感受那股暗流涌动的力量。
评分我总觉得,一些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并非在于其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它能够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背离亲缘》,虽然我没有完全读完,但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关于独立、关于自由、关于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断裂”和“重塑”的思考,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想要挣脱某种束缚的冲动,想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种“背离”,往往伴随着痛苦,因为它意味着告别,意味着未知,甚至意味着某种形式上的孤独。但我相信,正是这种痛苦,才使得最终的成长显得弥足珍贵。这本书给我一种启示,即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和独立,才能让彼此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被一种强烈的氛围所吸引,那是一种既疏离又亲近的复杂情绪。书中人物的纠葛,似乎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更深入地触及了人性的幽微之处。我能感受到,当一个人试图摆脱某种既有的轨迹时,所面临的内在挣扎和外界压力。尤其是在处理与家庭、与原生环境的关系时,那种微妙的拉扯和不舍,往往比直接的对抗更加令人心痛。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画面:也许是一个孩子,因为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而对父母的期望感到窒息;也许是一个成年人,在追寻自己的梦想时,不得不与家族的传统观念产生冲突。书中对这些情感的描绘,细腻且真实,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人物内心的波澜。它让我反思,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与亲人的情感,又该如何面对那些可能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