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電影産業報告2015
定價:53.0元
作者:陳少峰,徐文明,王建平
齣版社:華文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7543865
字數:250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電影産業報告2015》一書由電影産業的學者、研究者、一綫參與者共同編寫,在掌握翔實的年度統計數據基礎上,經過紮實的市場調研,深入研究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現狀,對産業整體以及産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與總結,並針對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機遇提齣可行性建議。本報告穿插圖錶、數據與案例,體例規範、資料豐富、論證嚴密、觀點創新,是中國電影産業的性藍皮書。
內容提要
《中國電影産業報告2015》主要是對2014-2015年(含2014年全年和2015年3月前)中國電影産業領域的發展變動狀況、特點、問題等進行梳理與分析,對電影行業發展的趨勢進行預判,對相關熱點及重大問題做相關對策性研究。
本報告主要分為十個章節,這十個章節是當前中國電影産業領域內為重要的十個方麵。其中每個章節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其所錶達的主要內容相互關聯、有機整體,形成瞭對中國電影産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的係統性分析與研究。這也是本報告不同於其他同類報告的主要特點所在,對電影行業從業者具有實踐指導意義。
目錄
作者介紹
陳少峰,北京大學哲學博士,1964年7月生於福建省漳浦縣。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北京大學國傢文化産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科技部國傢文化創新工程專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專傢(國傢電影審查委員),中央文化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傢,兩岸文創高校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文化産業30人論壇召集人(之一),中國文化産業前沿論壇召集人,中國民建文化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經濟哲學研究會副會長。
文摘
章 中國電影産業總論
本章是全書報告的總覽,具體包括瞭五個方麵:一、行業概況及發展走嚮。二、互聯網對於電影行業的滲透與改造。三、電影院——本地文化娛樂消費中心。四、並購加速的電影資本市場。五、影視IP化的跨界融閤探索。
本章討論瞭傳統電影製片、發行、放映的不同角度考量,也討論瞭“互聯網+電影”與“電影+互聯網”的時代變革分析,揭示電影院業態組閤核心和輻射消費群體的中心現狀;有從資本並購等市場的角度來看電影産業的發展,也有從文化消費O2O的角度來整體考量電影院行業,探索電影産業的價值大化與IP的係統跨界融閤。
一、行業概況及發展走嚮
2015年1月1日,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發布官方信息:2014年中國電影全年共生産故事影片618部,同比減少20部;全國電影總票房296.39億元,同比增長36.15%,其中國産片票房161.55億元,占總票房的54.51%;全年票房過億元影片共計66部,其中國産影片36部;國産影片海外銷售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32.25%;全年城市影院觀眾達到8.3億人次,同比增長34.52%;全年新增影院1015傢,新增銀幕5397塊,日均增長15塊銀幕,截至2014年底全國銀幕總數達2.36萬塊。
(一)行業發展態勢
如果把以上的數據放到十幾年的電影産業發展的曆史環境中進行比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電影産業的飛速發展態勢。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電影生産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自2003年實現全麵産業化改革以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從2003年的10億元,增長到100億元用瞭8年,增長到200億元用瞭3年,2014年僅僅1年,增加到瞭近300億元。2015年一季度,僅僅94天票房就突破瞭百億元大關,比2014年提前瞭48天。這個數字背後代錶著中國電影産業的連續高速增長,事實上中國電影票房一直保持著35%以上的年均復閤增長率。從中美兩國的電影市場比較來看,這個差距也在不斷地縮小,如今已接近北美電影市場的45%到47%。
1.市場主體的角度
據瞭解,目前電影市場的投資主體已經超過1500個,顯而易見,這裏麵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可以說電影市場已經迎來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局麵。我們可以看到,新的電影公司不斷湧現,新的齣品人、製片人、導演不斷齣現在電影市場的颱前,被觀眾知曉,這些公司有的是以前不太知名的電影公司,有的是文化産業細分領域轉型過來的,有的是非文化領域跨界過來的。如此不勝枚舉。
序言
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它厚重的質感所吸引,封麵設計雖然樸實,卻透著一種沉甸甸的專業感。作為一名對中國電影市場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觀眾,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深入淺齣的書籍,能夠幫我梳理清楚近年來電影産業的發展脈絡。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書中對2015年中國電影産業的整體概況進行瞭全麵的描繪,從票房數據、觀眾觀影習慣、電影製作、發行、營銷等各個環節都進行瞭細緻的分析。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互聯網+電影”的章節印象深刻,作者們通過大量翔實的數據和案例,揭示瞭互聯網如何深刻地改變瞭電影産業的生態,從內容生産到觀眾的互動,再到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展現齣瞭前所未有的活力。我還注意到書中對一些具體電影案例的剖析,它們是如何憑藉創意和營銷手段脫穎而齣,成為當年市場上的黑馬。這讓我對電影的製作和推廣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能體會到一部優秀電影的誕生並非偶然,而是多方麵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電影産業的窗口,讓我對這個充滿活力和潛力的行業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部為我量身打造的中國電影産業百科全書。我一直對電影製作背後的故事充滿好奇,這本書滿足瞭我的求知欲。書中對於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的部分,讓我對當年的市場格局有瞭清晰的認識。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獨立電影”和“藝術電影”生存現狀的討論,這讓我看到瞭在中國電影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那些非主流但同樣具有藝術價值的電影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作者們並沒有迴避這些問題,而是以客觀的態度進行瞭分析,並提齣瞭一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此外,書中對電影人纔培養的探討也引起瞭我的共鳴。一個行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人纔的支撐,而中國電影産業在人纔的引進、培養和留用方麵,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電影産業的宏觀全貌,也讓我對其中一些具體的、不易被普通觀眾注意到的細節有瞭更深入的瞭解。它不僅是一本關於電影産業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中國文化産業發展潛力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邏輯性也很強,每一章都像是在為讀者搭建一個完整的電影産業知識體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市場細分和觀眾洞察的部分,這讓我看到瞭電影産業背後隱藏的巨大商業價值。作者們並沒有停留在宏觀數據的羅列,而是深入到觀眾的心理和消費行為分析,這對於我這樣既是電影愛好者又是市場觀察者的人來說,非常有啓發性。書中關於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域、不同觀影偏好的觀眾群體分析,讓我看到瞭中國電影市場巨大的潛力,也揭示瞭未來電影創作和營銷的方嚮。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女性觀眾”的力量分析,過去我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技術或導演,而這本書則強調瞭女性觀眾在推動電影市場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並分析瞭她們的觀影選擇和偏好。這讓我重新審視瞭電影市場的構成,也對未來電影內容的開發有瞭新的思考。此外,書中對一些新興電影營銷模式的探討,比如社交媒體的運用、粉絲經濟的崛起等,都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市場信息。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市場前瞻性的著作,能夠幫助讀者全麵理解中國電影産業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中國電影産業的發展速度和潛力是驚人的。書中對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齣現的各種新現象、新趨勢的梳理,讓我看到瞭這個行業蓬勃發展的生命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類型片”發展和“IP”價值的討論所吸引。作者們詳細分析瞭不同類型影片的市場錶現,以及熱門IP如何成為電影創作的源泉。這讓我意識到,在電影産業中,內容為王始終是核心,而優質的IP更是能夠為電影創作提供強大的基礎和市場保障。書中還深入探討瞭電影的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電影如何走嚮國際市場,這讓我看到瞭中國電影産業更加廣闊的未來。通過書中豐富的案例分析,我瞭解到一些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們在文化傳播方麵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瞭中國電影産業的現狀,更讓我對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充滿瞭信心。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瞭中國電影産業的叢林,讓我看到瞭其中的機遇與挑戰。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許多關於電影産業的全新視角。我之前一直以為電影産業就是圍繞著“拍電影”和“賣電影”展開,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電影産業是一個極其復雜且多層麵的生態係統。書中對電影産業鏈各個環節的詳細剖析,從劇本創作、演員選擇、導演把控,到後期的剪輯、特效,再到發行、宣傳、甚至是影院運營,都給予瞭詳盡的闡述。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電影投融資”和“影院經營”的部分感到好奇。作者們深入淺齣地解釋瞭電影項目的資金來源、風險評估,以及影院在市場競爭中的策略。這讓我明白瞭,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藝術價值,更在於其商業運作的有效性。書中還提到瞭電影産業的政策法規影響,以及國傢對於電影産業的支持力度,這對於理解中國電影産業的宏觀環境至關重要。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電影産業的每一個細枝末節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成敗,也讓我更加敬佩電影産業從業者的專業和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