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聆听 向死而生 |
| 作者 | (法) 菲利普·纳西夫,王倩 |
| 定价 | 39.00元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7194229 |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聆听:向死而生》这本书收集了77位人物在临终前所说的*后一句话,并通过他们的遗言来剖析他们的一生,给后辈的人带来激励和启示。告知后人生命的终结亦是另一种形式的重生,要坦然接受生死。本书是一本心灵治愈系的图书,并配了40幅生动的插画来给图书增加些轻松的基调。 |
| 作者简介 | |
| 菲利普·纳西夫(Philippe Nassif)是一位记者,担任《哲学杂志》的编辑顾问。曾创作作品《初的挣扎:离开虚无主义的帝国》《流行哲学》《欢迎来到一个无用的世界》。 |
| 目录 | |
| 目录 安东·契诃夫 // 001 路易十四 // 004 艾米莉·狄金森 // 007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009 欧仁·拉比什 // 012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 015 列奥尼达 // 018 托马斯·爱迪生 // 021 亨利·梭罗 // 024 温斯顿·丘吉尔 // 026 保罗·波烈 // 029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 032 理查德·瓦格纳 // 034 莎拉·伯恩哈特 // 036 艾伦·金斯堡 // 039 弗朗索瓦·拉伯雷 // 041 约翰·费茨杰拉德·肯尼迪 // 044 奥兰普·德·古热 // 047 苏格拉底 // 049 艾克托尔·柏辽兹 // 052 乔尔丹诺·布鲁诺 // 054 路易十六 // 057 罗兰夫人 // 060 拉瓦肖尔 // 063 米萨克·马努尚 // 065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 // 067 乔治·雅克·丹东 // 070 劳伦·克里莫·德·拉海涅尔 // 072 艾德蒙·罗斯坦德 // 074 文森特·凡·高 // 076 科特·柯本 // 079 耶稣·基督 // 082 居伊·德·莫泊桑 // 085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 088 古斯塔夫·马勒 // 091 保罗·塞尚 // 094 米哈伊尔·巴枯宁 // 097 列奥纳多·达·芬奇 // 100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 103 拿破仑·波拿巴 // 106 克洛泰尔一世 // 109 简·奥斯汀 // 111 菲利普·拉古-拉巴特 // 114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 // 116 让·巴蒂斯特·格勒兹 // 119 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 121 雅克·夏多纳 // 123 马塞尔·普鲁斯特 // 125 杰拉尔·德·奈瓦尔 // 128 亨特·S. 汤普森 // 130 奈伊元帅 // 132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 135 尚福尔 // 137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 139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 142 葛饰北斋 // 144 塞扎尔·弗朗克 // 147 尼禄 // 149 阿基米德 // 151 马瑟·巴纽 // 154 安德烈·布勒东 // 156 奥斯卡·王尔德 // 158 尤金·奥尼尔 // 160 奥古斯特·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 // 162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 164 查尔斯·夏尔·佩吉 // 167 小阿格里皮娜 // 169 埃瓦里斯特·伽罗瓦 // 171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 // 174 让·拉辛 // 176 皮埃尔·儒勒·列那尔 // 178 列夫·托尔斯泰 // 180 圣方济各·迪·阿西西 // 183 克莱尔·迪·阿西西 // 185 弗朗索瓦·戈贝 // 187 阿尔弗雷德·雅里 // 189 维克多·雨果 // 191 费尔南多·佩索阿 // 194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聆听:向死而生》是一本真正能够触动灵魂的书,它以一种极其坦诚甚至有些残酷的方式,将生命中最深刻的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无法用简单的词语去概括它带来的感受,只能说,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愿面对的恐惧,同时也映照出我隐藏的勇气。在阅读的某个瞬间,我甚至觉得,作者仿佛是一位知心的朋友,在低语着那些关于告别、关于释然的智慧。那些关于痛苦的描绘,不是为了制造绝望,而是为了引导我们走向理解和接纳。我发现自己开始更加关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更加珍惜每一次相遇和每一次告别。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即使短暂,也蕴含着无限可能,而真正的智慧,或许就藏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里。它让我学会,在生命的旅途中,即使步伐沉重,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多层次的,不仅仅是对“死亡”这个宏大命题的探讨,更是对“活着”本身意义的追问。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活在当下”?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是否蕴含着我们尚未发掘的价值?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片段,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人性的光辉与阴影。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回忆的描绘,那些过去的点滴,在临近终点时,仿佛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闪烁着温暖的光芒。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那些被遗忘的情感,在书本的映照下,变得鲜活而动人。它让我明白,向死而生,并非是对死亡的沉溺,而是对生命更深层次的聆听和珍视。这种体验非常个人化,也极其触动心灵,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感悟。
评分终于有机会拜读这部《聆听:向死而生》,这本书名就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和深邃,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翻开书页,我被作者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个幽暗却又充满力量的叙事空间。那些关于生命终点、关于告别的描绘,不是廉价的煽情,而是沉甸甸的思考,是对存在本身的审视。我常常会在阅读时停下来,让那些文字在我脑海中回荡,去感受那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以及在绝境中寻求解脱的挣扎。菲利普·纳西夫的文字有一种催人反思的力量,它迫使你审视自己与生命的关系,思考那些你可能从未真正面对过的问题。王倩的译文功力也可见一斑,流畅自然,丝毫没有翻译腔,将原著的精神内核准确地传达出来,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那些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本书不是那种轻松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用一颗敏感而开放的心去接纳,去理解。
评分我不得不说,《聆听:向死而生》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死亡”的认知。我一直以来都觉得死亡是遥不可及的,是属于别人的故事。但这本书,却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终点,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好好地去“活着”。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直接去分析哲学或者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的内心独白,将这种情感和思考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我读到很多关于面对失去、面对痛苦的描写,这些描写让我感到非常真实,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和遗憾的。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并且从中找到意义。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加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并不是说它没有给我带来触动,恰恰相反,它带来的触动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的内心,洗涤着我那些被世俗蒙尘的心灵。《聆听:向死而生》并非一本让人激昂的书,它更像是一首低沉而悠扬的歌,在生命的黄昏时分,为你吟唱着关于存在与消逝的歌谣。我被其中对“告别”的描绘深深打动,那不是简单的再见,而是包含着理解、原谅和深深的爱。它让我明白,即使生命走向终点,那些爱与被爱的痕迹,依然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闪耀。王倩的翻译,如同轻柔的羽翼,承载着作者的灵魂,让我得以在中文的世界里,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语言的共鸣。这本书,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聆听”生命本身的声音,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无限的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