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性与大学——社会转型期中国大学制度的变迁
定价:37.00元
作者:朴雪涛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010110127
字数:250000
页码:2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朴雪涛编著的《现代性与大学》借鉴中国本土学者提出的“实践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利用知识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社会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概念框架,从中国现代性发育的实际出发,对转型期中国大学制度变迁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本书认为,大学制度是在特定的大学理念下形成的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规则的统称。转型期中国大学理念的变革始终与国家的现代性方案的设计和调整高度整合、相互锁定。转型期中国大学制度在组织和规则系统上电都明显体现出中国社会现代性发育独特的性质。本书研究的问题,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改革开放三卜多年来中国大学走过的独特道路,对大学改革发展有的启发意义,也为深入探讨“大学的中国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知识基础。
目录
前言章 现代性的转向与中国大学理念重塑 节 大学理念及其意义的阐释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理念变革的历程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理念变革存在的问题与前瞻第二章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中国大学外部双重治理模式的形成 节 大学外部治理两种关系模式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大学外部双重治理模式的定型过程 第四节 中国大学外部双重治理模式改革前瞻第三章 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国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变革 节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的权力模式分析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变革的过程和特征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变革的过程 第四节 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前瞻第四章 高等教育制度化精英主义与中国大学“向上漂移” 节 高等教育制度化精英主义的由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大学制度化精英主义金字塔结构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发展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化精英主义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朴雪涛(1966-),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高教所所长、教授,辽宁省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首届辽宁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曾先后在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研究大学访问学习。2001年以来,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5篇,其中7篇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重建中国精英高等教育》、《现代大学教学论》等著作8部,获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奖各1项、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教育厅重点课程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福特基金会、世界银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下达的课题项。
文摘
序言
我尝试从一个刚接触这个领域的新手视角来评估这本书的易读性,坦白说,它确实对读者的基础知识储备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些段落的密度之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消化。然而,正是这种“有难度的阅读体验”,才真正体现了其学术价值。它不是一本旨在迎合大众口味的普及读物,而是面向专业领域深度探索的案头必备。书中引用的那些一手资料和档案材料,展示了作者无可匹敌的扎实研究功底,很多细节的披露,足以颠覆一些流传已久的传统认知。当我读到关于特定历史时期制度设计的微观层面描述时,那种强烈的“在场感”扑面而来,仿佛我正置身于当时的决策会议室,亲眼见证了那些关乎无数人命运的讨论。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挖掘,使得这本书的论据具有了不可撼动的说服力,它不是在“说教”,而是在“展示”事实背后的复杂机制。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时间旅行,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娴熟,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史式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具体的制度变迁案例穿插进行,使得复杂的社会学和教育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的纵深感,他总是能将当下观察到的现象追溯到更深的历史源头,挖掘出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必然性逻辑。语言风格上,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将复杂的理论梳理得井井有条;时而又如同磅礴的瀑布,在关键的转折点上爆发强有力的批判性洞察,这种张弛有度的表达技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时代脉络的深刻体察和深切关怀,这绝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砌可以达成的效果,而是需要长期的田野调查和细致入微的文献梳理才能形成的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框架构建得极其精妙和严谨,它不仅仅是对既有学术成果的简单总结,更像是搭建了一座全新的分析迷宫,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体制。作者在引入和运用各种理论工具时,显得游刃有余,他没有让理论成为束缚,反而成为了洞察现实的锐利棱镜。我尤其注意到他对概念界定的反复推敲,每一个关键术语的引入都伴随着详尽的辨析,这极大地降低了误读的风险,也为后续的深入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似乎在不断地与读者进行一场“智力上的对话”,他提出一个观点,然后立刻预设出可能的反驳,并迅速给出更有力的回应,这种辩证推进的方式,让读者始终保持着思考的活跃性。这种高度结构化的写作方式,使得即使是面对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议题,读者也能清晰地把握住作者的核心逻辑链条,不会在庞杂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拿到手里就感觉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很有高级感,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印刷品。封面设计上,那种深沉的色调搭配着简洁的字体排版,透露出一种学术的严谨和厚重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潜心研究的成果。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字里行间处理得非常到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眼睛疲劳,这点对于需要精读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脊处处理得平整服帖,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整体来看,从原材料的选择到最终成品的呈现,都体现了出版社在出版质量上的高标准和对知识载体的尊重,这对于收藏者或者需要长期参考的学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这种注重细节的实体书制作,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让人愿意将其摆在书架上,随时取阅,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信息存储的容器。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单纯的学术贡献,它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当下社会结构与文化心态的镜子。通过对过去大学制度变迁的梳理,作者无形中揭示了当代高等教育治理逻辑的深层根源,让我们得以跳出日常琐碎的行政事务,从一个更宏观、更具历史感的角度去审视教育的本质使命。读完之后,我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拓宽了,原先许多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忽然间都有了更清晰的坐标系去定位。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任何通俗读物都无法给予的。它强迫你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满足于“就这样”,这种对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正是优秀学术著作的终极魅力所在,它所提供的知识冲击力,足以改变一个人观察世界的基本视角和分析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