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讀】:
本店銷售的書籍品相可能因為存放時間長短關係會有成色不等,請放心選購。
付款後,不缺貨的情況下,48小時內發貨,如有缺貨的情況下,我們會及時在聊天窗口給您留言告知。
發貨地北京,一般情況下發貨後同城次日可以到達,省外具體以快遞公司運輸為準。
望每位讀者在收貨的時候要驗貨,有什麼意外可以拒簽,這是對您們權益的保護。
注意:節假日全體放假,請自助下單;如需幫助請及時與我們聯係。祝您購物愉快!商傢熱綫: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書名:現代性與大學——社會轉型期中國大學製度的變遷
定價:37.00元
作者:樸雪濤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010110127
字數:250000
頁碼:27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樸雪濤編著的《現代性與大學》藉鑒中國本土學者提齣的“實踐社會學”的基本觀點,利用知識社會學、製度經濟學、社會曆史學等學科的研究視角和概念框架,從中國現代性發育的實際齣發,對轉型期中國大學製度變遷進行瞭比較全麵和深入的分析。本書認為,大學製度是在特定的大學理念下形成的大學治理結構與治理規則的統稱。轉型期中國大學理念的變革始終與國傢的現代性方案的設計和調整高度整閤、相互鎖定。轉型期中國大學製度在組織和規則係統上電都明顯體現齣中國社會現代性發育獨特的性質。本書研究的問題,有助於讀者理解和把握改革開放三蔔多年來中國大學走過的獨特道路,對大學改革發展有的啓發意義,也為深入探討“大學的中國模式”提供瞭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知識基礎。
目錄
前言章 現代性的轉嚮與中國大學理念重塑 節 大學理念及其意義的闡釋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中國大學理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理念變革的曆程 第四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理念變革存在的問題與前瞻第二章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中國大學外部雙重治理模式的形成 節 大學外部治理兩種關係模式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中國大學外部治理結構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學外部雙重治理模式的定型過程 第四節 中國大學外部雙重治理模式改革前瞻第三章 多元利益相關者的博弈:中國大學內部治理模式的變革 節 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中的權力模式分析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大學內部治理模式變革的過程和特徵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大學內部治理模式變革的過程 第四節 中國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前瞻第四章 高等教育製度化精英主義與中國大學“嚮上漂移” 節 高等教育製度化精英主義的由來 第二節 改革開放前中國大學製度化精英主義金字塔結構的初步形成 第三節 改革開放後中國高等教育製度化精英主義的發展 第四節 改革開放以來製度化精英主義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參考文獻後記
作者介紹
樸雪濤(1966-),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瀋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高教所所長、教授,遼寜省重點學科高等教育學學科帶頭人、遼寜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帶頭人,首屆遼寜省高等學校“新世紀人纔支持計劃”入選者。曾先後在英國、美國等國傢的研究大學訪問學習。2001年以來,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發錶論文35篇,其中7篇被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齣版《重建中國精英高等教育》、《現代大學教學論》等著作8部,獲得省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三等奬、奬各1項、省人文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1項、省教育科學成果一等奬2項、二等奬2項。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1項、省教育廳重點課程4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福特基金會、世界銀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下達的課題項。
文摘
序言
我嘗試從一個剛接觸這個領域的新手視角來評估這本書的易讀性,坦白說,它確實對讀者的基礎知識儲備提齣瞭一定的要求,有些段落的密度之高,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完全消化。然而,正是這種“有難度的閱讀體驗”,纔真正體現瞭其學術價值。它不是一本旨在迎閤大眾口味的普及讀物,而是麵嚮專業領域深度探索的案頭必備。書中引用的那些一手資料和檔案材料,展示瞭作者無可匹敵的紮實研究功底,很多細節的披露,足以顛覆一些流傳已久的傳統認知。當我讀到關於特定曆史時期製度設計的微觀層麵描述時,那種強烈的“在場感”撲麵而來,仿佛我正置身於當時的決策會議室,親眼見證瞭那些關乎無數人命運的討論。這種對細節的執著挖掘,使得這本書的論據具有瞭不可撼動的說服力,它不是在“說教”,而是在“展示”事實背後的復雜機製。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齣瞭其單純的學術貢獻,它更像是一麵映照我們當下社會結構與文化心態的鏡子。通過對過去大學製度變遷的梳理,作者無形中揭示瞭當代高等教育治理邏輯的深層根源,讓我們得以跳齣日常瑣碎的行政事務,從一個更宏觀、更具曆史感的角度去審視教育的本質使命。讀完之後,我感到思維被極大地拓寬瞭,原先許多睏擾我許久的問題,忽然間都有瞭更清晰的坐標係去定位。這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任何通俗讀物都無法給予的。它強迫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滿足於“就這樣”,這種對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正是優秀學術著作的終極魅力所在,它所提供的知識衝擊力,足以改變一個人觀察世界的基本視角和分析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拿到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紙張的質感也很有高級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印刷品。封麵設計上,那種深沉的色調搭配著簡潔的字體排版,透露齣一種學術的嚴謹和厚重感,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而是潛心研究的成果。內頁的印刷清晰度極高,字裏行間處理得非常到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眼睛疲勞,這點對於需要精讀的專業書籍來說至關重要。裝訂工藝也十分紮實,書脊處處理得平整服帖,即便是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頁。整體來看,從原材料的選擇到最終成品的呈現,都體現瞭齣版社在齣版質量上的高標準和對知識載體的尊重,這對於收藏者或者需要長期參考的學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加分項。這種注重細節的實體書製作,在如今這個數字閱讀盛行的時代,更顯得難能可貴,讓人願意將其擺在書架上,隨時取閱,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一個信息存儲的容器。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仿佛進行瞭一次深度的時間旅行,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嫻熟,他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編年史式羅列,而是巧妙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具體的製度變遷案例穿插進行,使得復雜的社會學和教育學概念變得生動起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所展現齣的那種曆史的縱深感,他總是能將當下觀察到的現象追溯到更深的曆史源頭,挖掘齣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所蘊含的必然性邏輯。語言風格上,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將復雜的理論梳理得井井有條;時而又如同磅礴的瀑布,在關鍵的轉摺點上爆發強有力的批判性洞察,這種張弛有度的錶達技巧,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時代脈絡的深刻體察和深切關懷,這絕不是簡單的資料堆砌可以達成的效果,而是需要長期的田野調查和細緻入微的文獻梳理纔能形成的洞察力。
評分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極其精妙和嚴謹,它不僅僅是對既有學術成果的簡單總結,更像是搭建瞭一座全新的分析迷宮,引導讀者去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體製。作者在引入和運用各種理論工具時,顯得遊刃有餘,他沒有讓理論成為束縛,反而成為瞭洞察現實的銳利棱鏡。我尤其注意到他對概念界定的反復推敲,每一個關鍵術語的引入都伴隨著詳盡的辨析,這極大地降低瞭誤讀的風險,也為後續的深入討論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在論述過程中,作者似乎在不斷地與讀者進行一場“智力上的對話”,他提齣一個觀點,然後立刻預設齣可能的反駁,並迅速給齣更有力的迴應,這種辯證推進的方式,讓讀者始終保持著思考的活躍性。這種高度結構化的寫作方式,使得即使是麵對涉及多學科交叉的復雜議題,讀者也能清晰地把握住作者的核心邏輯鏈條,不會在龐雜的信息中迷失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