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溝通,糊塗相處:妻子使用說明書

聰明溝通,糊塗相處:妻子使用說明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韓] 李丙準,韆太陽 著
圖書標籤:
  • 婚姻
  • 溝通
  • 情感
  • 妻子
  • 相處
  • 傢庭
  • 心理
  • 技巧
  • 兩性
  • 幸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妙語書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19484
商品編碼:2940304293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聰明溝通,糊塗相處:妻子使用說明書

定價:26.00元

作者: 李丙準,韆太陽

齣版社:中信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

齣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8619484

字數:

頁碼:23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聰明溝通,糊塗相處:妻子使用說明書》深入淺齣地說明瞭男女差異、氣質差異、對話方式的差異、解決矛盾的方法差異,還有性反應的差異,等等。講解之通透,內容之詳盡,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
  丈夫需要信任。妻子需要關心,愛,就是恒久的忍耐!
  總體來說,伺候一個人比伺候一堆人舒服,受一個人的氣總好過受一堆人的氣。結婚前靠緣分,結婚時靠衝動,結婚後靠技巧。如果說結婚前七年靠激情,那麼結婚後七年則完全靠人品,真要熬到金婚銀婚,那要靠緣分,而且兩個人都得長壽纔行。花一小時讀完本書,換來持久一生的婚姻關係。

內容提要


研究發現,已婚男子比未婚男子長壽。有些男人說,那是因為感覺度日如年罷瞭。一般來說,夫妻之間吵架的大原因是,他們發現配偶的利用價值越來越少。對於男人而言,若珍惜一個人,或是那隻指環,就該目不轉睛,小心嗬護。莫待失去之時,纔慘聲呼痛。
  事實上,男人無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幸福快樂,無憂無慮!因為這樣的話,他需要操心的“問題”就相對減少。
  無論是剛剛組建傢庭的新婚夫妻,還是相看兩厭、爭吵不斷的老夫老妻,抑或是已經勞燕分飛的過來人,這《聰明溝通,糊塗相處:妻子使用說明書》都會使你們受益匪淺。

目錄


Intro 引言 使用說明
Intro使用前必讀
如果你需要專業、長期的服務

Part1 在你尋求售後服務的幫助前,先確認一下是不是發生瞭故障
1.有時候,想把妻子送到維修中心
2.真是的~吵死瞭!彆再吼瞭!
3.又是一大堆廢話
4.你為什麼總是性冷淡
5.倦怠,你是在對我嗎?
6.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呀
7.一天到晚在傢裏做什麼
8.我是你的手下嗎?
9.學會說“不”
10.把強悍的“怨婦”變成溫柔的小鳥
11.悄悄地殺死妻子,另結新歡的方法
12.一個叫“十五年零七個月”的女人
13.生是我

作者介紹


李丙準,1966年生於韓國慶尚南道,畢業於慶尚大學國語國文學科,婚後開始進入韓國總神大學神學院學習神學。
為瞭解決婚姻生活中産生的痛苦和矛盾,他進入韓國白石大學心理谘詢研究生院攻讀瞭《傢庭溝通》課程。現在正在那裏準備博士課程的結業論文。
後在地球村傢庭教育院工作瞭5年,從事夫妻交流指導、夫妻關係治療和聆聽指導等工作。他希望將“傢庭生活指導中心”發揚光大,使之就像小區裏的藥店一樣,走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或者是辦一傢“傢庭生活指導中心”的模範店。懷著這樣的理想,他於2007年1月,在韓國開辦

文摘


妻子的一通電話讓我怒火中燒
  “你不知道‘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道理嗎?哪兒來那麼多的好奇心?”
  妻子通常對丈夫的一切想法和行動都抱有極大的興趣。齣門在外的丈夫如何度日、有沒有按時吃飯、與誰談論何種話題等,都是妻子感興趣的地方,尤其丈夫齣差或公司有聚餐的時候,這種好奇心理會變得更加嚴重,妻子往往會生著悶氣,不停地給丈夫打“騷擾電話”。
  而丈夫在公司接到妻子的電話之後,往往會用“凶狠”的語氣進行敷衍或還擊。倘若恰好是聚餐的時候,妻子接連不斷的電話會使丈夫覺得很丟麵子,於是,他們往往在看到妻子來

序言


Intro 引言 使用說明
Intro使用前必讀
如果你需要專業、長期的服務

Part1 在你尋求售後服務的幫助前,先確認一下是不是發生瞭故障
1.有時候,想把妻子送到維修中心
2.真是的~吵死瞭!彆再吼瞭!
3.又是一大堆廢話
4.你為什麼總是性冷淡
5.倦怠,你是在對我嗎?
6.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呀
7.一天到晚在傢裏做什麼
8.我是你的手下嗎?
9.學會說“不”
10.把強悍的“怨婦”變成溫柔的小鳥
11.悄悄地殺死妻子,另結新歡的方法
12.一個叫“十五年零七個月”的女人
13.生是我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聰明溝通,糊塗相處:妻子使用說明書》的書籍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專注於介紹其他可能的內容,而不涉及您提供的書名中暗示的特定主題和角色關係: --- 書籍簡介:智慧探尋與人際動態的深度剖析 書名:探微知著:現代社會中的復雜係統與個體適應 書籍核心理念: 《探微知著:現代社會中的復雜係統與個體適應》是一部融閤瞭社會學、心理學、認知科學和未來學視角的深度著作。本書旨在解構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機實則蘊含深刻邏輯的復雜現象,並探討個體如何在信息洪流與結構變革中,構建穩健的自我認知與有效的外部互動策略。全書摒棄浮泛的口號,聚焦於可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和經過實證支持的理論模型,引導讀者超越錶象,直抵事物運行的本質。 第一部分:係統的內生邏輯與湧現現象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復雜係統的基礎理論,包括非綫性動力學、反饋迴路的構建與影響,以及“湧現”這一關鍵概念在社會、經濟乃至生態係統中的體現。 1.1 非綫性世界的建模挑戰: 我們將探討為何簡單的因果鏈條在描述社會現象時往往失效。通過分析諸如“蝴蝶效應”在宏觀決策中的實際錶現,展示瞭微小初始條件的放大作用如何重塑長期趨勢。讀者將學習如何識彆和區分綫性反應與非綫性反饋(如正嚮激勵螺鏇或負嚮衰退陷阱)。 1.2 群體智慧與集體失智的辯證統一: 我們考察瞭群體決策的機製。一方麵,闡述瞭信息聚閤如何産生超越個體認知的“智慧”;另一方麵,深入分析瞭從眾心理、羊群效應、群體極化等機製如何導緻係統性的決策失誤。本書提供瞭一套評估群體信息質量、規避集體失智的實用工具。 1.3 邊緣效應與係統穩定性: 係統的穩定性往往取決於其“邊緣”——即處於不穩定或臨界狀態的交互點。本章詳細考察瞭這些邊緣如何成為創新和變革的溫床,同時也指齣過度穩定帶來的僵化風險。研究將涉及製度設計如何平衡效率與韌性(Resilience)。 第二部分:認知地圖的重構與心智模型的迭代 個體心智是理解外部世界的過濾器。第二部分著重於現代認知科學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和優化自身的思維模式。 2.1 認知負荷管理與決策疲勞: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有限的注意力成為最稀缺的資源。本書詳細介紹瞭認知負荷的來源,包括記憶工作量、決策次數以及信息格式的復雜性。我們提齣瞭一係列“認知節流”策略,幫助個體在關鍵決策點保持最佳狀態。 2.2 敘事驅動的現實構建: 人類通過故事來理解世界。本部分探討瞭敘事結構(Narrative Structures)如何塑造我們的信念係統和價值判斷。從個人傳記到公共話語,識彆不同敘事背後的權力結構和情感驅動力,是實現心智自主的關鍵一步。 2.3 反事實思維與前瞻性學習: 我們不僅僅是過去的産物,更是對未來的模擬者。本書深入研究瞭反事實思維(Counterfactual Thinking)——即“如果……會怎樣”的思考模式——如何轉化為麵嚮未來的學習能力。如何從曆史的“未發生”中提取經驗,並用於指導當前行動。 第三部分:技術媒介下的關係重塑與社會粘閤劑的演變 隨著媒介技術對人類互動模式的深度滲透,傳統的關係模型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3.1 異步溝通的效率與情感鴻溝: 電子郵件、即時消息等異步溝通方式極大地提高瞭信息傳遞的速度,但也可能削弱非語言綫索的傳遞,導緻情感的誤讀與人際距離的拉遠。本書分析瞭在純數字環境中重建信任與共情的有效技術。 3.2 算法推薦係統與迴音室效應: 算法在塑造我們接收到的信息環境方麵扮演瞭核心角色。本章詳細闡述瞭推薦係統的內在偏好如何固化個體原有的認知框架,形成“信息迴音室”。我們探索瞭主動打破信息繭房,接觸異質觀點的策略。 3.3 虛擬社群的邊界與責任倫理: 虛擬社區提供瞭新的歸屬感,但也帶來瞭匿名性帶來的責任稀釋問題。本書探討瞭如何在虛擬空間中建立有效的規範和倫理框架,以維持健康的社會互動,並應對網絡暴力和身份認同的模糊性。 第四部分:個體適應的韌性框架與長期策略 最終,本書迴歸到個體層麵,提供瞭一套整閤性的框架,用於應對復雜性帶來的不確定性。 4.1 策略性模糊的價值: 在高度確定的環境中,精確性是優勢;但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復雜係統中,“戰略性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即保持選擇的開放性和解釋的彈性——反而是一種保護機製。本章討論瞭何時應追求清晰度,何時應擁抱模糊。 4.2 適應性路徑的規劃而非藍圖: 傳統的計劃傾嚮於描繪一個清晰的終點,而復雜環境要求我們進行“適應性路徑規劃”——持續地小步迭代和方嚮修正。本書提齣瞭一種基於“試錯循環”和“快速反饋”的長期目標實現方法。 4.3 內在驅動力與外部環境的耦閤: 真正的適應力並非對抗外部變化,而是實現內在核心價值與外部環境的有效耦閤。通過分析動機理論,本書指導讀者如何錨定那些在任何社會結構變化中都能保持價值的驅動力,從而實現持續的、有意義的個體發展。 結語: 《探微知著》不是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指南,而是一套探索復雜世界的思維工具箱。它要求讀者以開放、審慎的態度,去觀察、分析和適應我們所處的動態世界。讀完此書,您將獲得一套更精密的儀器,用以校準您的感知、優化您的決策,並在不斷變化的現實中,找到持續成長的立足點。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絕對是我近年來讀到的最有價值的“工具書”之一,而且是那種能直接影響生活品質的那種。我一直覺得,好的婚姻不是靠運氣,而是靠經營,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最實用的“經營手冊”。它沒有用那些我聽不懂的術語,也沒有講一些遙不可及的大道理,而是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告訴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化解矛盾,增進理解。我之前總是覺得,夫妻吵架是很正常的事,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很多爭吵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說,即使發生,也應該以一種更健康的方式去處理。它讓我學會瞭如何識彆妻子情緒的“小信號”,如何在她還沒爆發之前就主動“滅火”。還有關於“需求”的解讀,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總以為自己滿足瞭妻子的基本生活需求就夠瞭,這本書卻告訴我,原來情感上的連接、被看見、被理解,纔是婚姻中更核心的部分。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那些“直男式”的愛,學會瞭用更細膩、更貼心的方式去錶達。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被“降維打擊”瞭一樣,以前覺得難以解決的問題,現在好像都有瞭清晰的思路。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婚姻關係的“魯班秘籍”!我以前總覺得,夫妻倆日子過得越久,越容易進入一種“相敬如賓”但又少瞭點火花的模式。明明是親密愛人,卻有時像最熟悉的陌生人,溝通起來總是顧左右而言他,或者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復雜化。這本書的齣現,像一束光照進瞭我過去的盲區。它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或者礙於麵子不願去提及的夫妻相處細節,剖析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女性心理和行為模式時那種精準的洞察力,簡直就像在我腦子裏裝瞭一個“妻子視角”的解碼器。讀完之後,我恍然大悟,原來很多我們以為是“任性”或者“不講理”的行為,背後都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用更溫和、更有效的方式去錶達自己的需求,也讓我更能理解妻子那些看似“糊塗”的行為背後隱藏的“聰明”之處。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控製”另一半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與伴侶“同頻共振”的指南。我現在和妻子溝通時,明顯感覺到瞭變化,少瞭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多瞭一份心領神會。

評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拿到這本書,名字確實吸引瞭我,但心裏還是有點小小的疑慮:這真的有用嗎?婚姻關係這麼復雜,能靠一本書講明白?但當我翻開第一頁,就徹底被吸引住瞭。它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輩,用娓娓道來的方式,分享著他的人生智慧。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期望管理”的章節,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對婚姻的很多不滿,其實源於我們不切實際的期望。這本書幫助我調整瞭心態,讓我學會瞭接受不完美,也學會瞭欣賞伴侶身上那些“小缺點”。還有關於“贊美”和“肯定”的力量,更是讓我醍醐灌頂。我以前總覺得,夫妻之間不需要說太多客套話,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恰當的贊美和肯定,能像潤滑劑一樣,讓婚姻之路更加順暢。我現在更加主動地去發現妻子的優點,也更願意用言語錶達我的欣賞。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升級版”的丈夫,對待婚姻的態度和方式都有瞭質的飛躍。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聰明溝通”,它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幸福婚姻”的大門。我一直覺得,婚姻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學問,而這本書,無疑是我目前為止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它沒有像市麵上很多心靈雞湯那樣,給你一些虛無縹緲的鼓勵,而是給齣瞭實實在在、可操作的方法。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界限感”和“獨立性”的論述,它讓我明白,即使是夫妻,也應該保持一定的個人空間,擁有自己的興趣和朋友圈。這種“獨立”反而能讓夫妻關係更加健康、更加有吸引力。我以前總以為,夫妻就應該“形影不離”,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還有關於“共同成長”的理念,更是讓我看到瞭婚姻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它鼓勵我們不僅僅是伴侶,更是彼此的“成長夥伴”。我現在開始嘗試和妻子一起學習新的東西,一起探索新的領域,這種共同進步的感覺,讓我們的關係煥發齣瞭新的活力。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婚姻有瞭全新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個曾經在婚姻關係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必須說,這本書簡直是及時雨!我一直覺得,夫妻之間最難的就是“理解”這兩個字,尤其是當彼此的需求、錶達方式甚至是思維模式都截然不同的時候。我曾經花費瞭很多心思去揣測妻子的心思,但往往弄巧成拙,越猜越錯。這本書就像一本“翻譯器”,它用一種我從未想過的方式,解讀瞭女性的思維邏輯和情感錶達。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衝突管理”的部分,它不是教你如何“贏”過對方,而是教你如何“共同解決”問題。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在和對方“對著乾”,而是在共同麵對一個“問題”。書中提到的“積極傾聽”和“同理心”的技巧,更是讓我受益匪淺。我發現,當我真正放下自己的預設,去傾聽妻子的聲音,去嘗試理解她的感受時,很多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其實都迎刃而解瞭。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溝通”的真正含義,它不是單嚮的錶達,而是雙嚮的連接。我現在和妻子聊天,感覺更舒服,也更深入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